中國好鄰居:外鄉人來蓉打拼 成都老夫婦義務帶娃近三年

成都 攀枝花 湖北 ??? 工作這一年 成都晚報 2019-04-16
中國好鄰居:外鄉人來蓉打拼 成都老夫婦義務帶娃近三年

在成都市郫都區某小區內,每天都會看到一對老夫婦帶著一個小男孩在樓下散步遊玩的身影,然而,這被所有人當成祖孫兩代的三人卻並沒有血緣關係。這個可愛的小男孩是小區附近一家早點鋪老闆的兒子。由於生意起早貪黑,這對外鄉年輕夫妻沒有時間照顧小孩,老夫婦自告奮勇幫鄰居承擔起了照看工作,而這一帶就是三年。

老夫婦義務幫鄰居帶娃近三年

小孩稱老家在“湖北攀枝花”

“我的老家在湖北攀枝花。”在被問及家鄉在哪裡時,小男孩如此回答。面對這樣無厘頭的答案,一開始記者以為只是小孩太年幼,說不清家鄉的名稱,而後得知是近三年悉心的照料,才讓這個小孩把“爺爺奶奶”的老家攀枝花裝進了心裡。

安安和媽媽

這對義務帶娃的老夫婦名叫何偉民和張喬丹,在成都買房後便從攀枝花來到郫都區定居。由於女兒在美國留學,老兩口的退休生活十分清閒。2016年初,閒不下的張阿姨經熟人介紹,但這家早點鋪打過兩個月工,結識了該店的老闆,一對湖北的年輕夫婦劉先生、王女士一家。由於朝三晚九的作息,小夫妻倆常常顧不上兒子安安,這些都被張阿姨看在了眼裡,於是從那時起,張阿姨和丈夫二人決定義務照顧這個可愛的男孩。

安安自從被帶去何叔叔、張阿姨家中照看之後,小傢伙又多了一個暱稱“何寶”。何偉民告訴記者,因為自己姓何,又把安安視作寶貝,所以起了個小名叫“何寶”。在四川話中,“何”與“活”同音,“何寶”也就成了“活寶”。就是這樣一個“活寶”為何叔叔張阿姨的生活帶來了許多地歡樂,也從此有了牽掛。

堅持每日早接晚送 處成了一家人

“有時候安安沒來,小區鄰居還問,安安回美國了嗎?我們才解釋說這不是我們的親孫子。”說到這裡張阿姨笑容中透漏著慈愛。據何叔叔、張阿姨介紹,初到早點鋪時,安安才三個月。“有時生意好,安安的父母忙不過來,我就喊來老伴推著安安去去街上轉一轉。”張阿姨告訴記者。正是這樣真誠地善意和付出,最終讓湖北小夫妻放心地把兒子交了了二老。即使兩個月後,張阿姨從早點鋪辭職,義務照顧安安依舊是兩家人不變的默契。

“每天早上我們就會去店上接,有時還會早點過去幫安安穿衣洗臉。”在何叔叔和張阿姨告訴記者,他們不光是在家時帶安安,有時走親訪友安安也會非要跟著去。何叔叔說,自己的母親在成都市區的某家養老院,有時去看望老人的時候安安也會跟著去,到現在他都已經記得去養老院的路,到了養老院就“祖母”、“祖母”地叫,老人家聽了也很開心。“我們早就把他當成了自己的親孫子一樣看待。”

不只是何叔叔和張阿姨把安安當成了親人,小傢伙也對兩位老人充滿依戀。何叔叔介紹,有次張阿姨回攀枝花,安安一路哭著跟到了公交站,看到公交車來了還用小手幫奶奶提行李,嘴裡嘟囔著,“奶奶上車。”而張阿姨不在成都的那段時間,在馬路上看到“P17”公交時,安安就會說,“是奶奶的車。”這樣的童言惹得何叔叔發笑,而同時又是深深的感動。幾年的相處,在小安安的心裡,“爺爺奶奶”也已經成為不可或缺的人。

走遍全國多地務工

成都最讓湖北“蓉漂”夫妻暖心

安安的父母劉於明和王春燕來自湖北荊州,三十出頭的小兩口,走南闖北做早點生意多年。朝三晚九的作息讓夫妻無暇顧及孩子。

在店內,記者見到了王春燕,她重重的眼袋彷彿在講述這個家庭起早貪黑謀生計的不易。“新聞經常報道拐賣小孩的事,一開始我們也不放心把孩子交出去。”王春燕說,但張阿姨和何叔叔三年來每日按時接走送回最終讓小夫妻放了心。

這樣溫暖的鄰里關係讓這個在外打拼的女人眼泛淚花,王春燕告訴記者,自己和丈夫十幾年前就出來做早點生意,去過很多城市,卻在成都呆的時間最長。她覺得成都讓她感到溫暖,能遇到何叔叔和張阿姨這樣的好人也是他們一家的幸運。“他們從來不肯收錢,我們也沒什麼拿得出手的,只能常常送他們早點作為回報。”王春燕表示,如果以後離開成都,也會讓安安繼續和何叔叔張阿姨保持聯繫,他們就是安安在成都永遠的爺爺奶奶。

來源:成都全搜索新聞網

編輯:王小彬

相關推薦

推薦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