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個房山小山村 告別“一盆火”栽下“一片綠”'

承德 房山 蘑菇 農業 河北 北京日報客戶端 2019-08-29
"
"
這個房山小山村 告別“一盆火”栽下“一片綠”

走出“三伏”的京城,即將進入一年中最美的季節。 在北京最西端的蒲窪鄉,有個名叫東村的地方,它海拔1200米,植被覆蓋率達94%,每立方厘米空氣中,負氧離子達5000餘個,是名副其實的“山頂氧吧”。 今年,這個小山村還被農業農村部評為了中國美麗休閒鄉村。

"
這個房山小山村 告別“一盆火”栽下“一片綠”

走出“三伏”的京城,即將進入一年中最美的季節。 在北京最西端的蒲窪鄉,有個名叫東村的地方,它海拔1200米,植被覆蓋率達94%,每立方厘米空氣中,負氧離子達5000餘個,是名副其實的“山頂氧吧”。 今年,這個小山村還被農業農村部評為了中國美麗休閒鄉村。

這個房山小山村 告別“一盆火”栽下“一片綠”

看著東村被評為“北京最美的鄉村”,隗永功樂在心頭。

可是,誰能想到,這樣一個隱藏在森林懷抱中的山村,多年前曾擁有20多家煤礦? 不僅村裡的土路鋪滿煤灰,就連養育了世代東村人的莽莽太行餘脈,也被籠罩上了一層難以洗去的黑。

"
這個房山小山村 告別“一盆火”栽下“一片綠”

走出“三伏”的京城,即將進入一年中最美的季節。 在北京最西端的蒲窪鄉,有個名叫東村的地方,它海拔1200米,植被覆蓋率達94%,每立方厘米空氣中,負氧離子達5000餘個,是名副其實的“山頂氧吧”。 今年,這個小山村還被農業農村部評為了中國美麗休閒鄉村。

這個房山小山村 告別“一盆火”栽下“一片綠”

看著東村被評為“北京最美的鄉村”,隗永功樂在心頭。

可是,誰能想到,這樣一個隱藏在森林懷抱中的山村,多年前曾擁有20多家煤礦? 不僅村裡的土路鋪滿煤灰,就連養育了世代東村人的莽莽太行餘脈,也被籠罩上了一層難以洗去的黑。

這個房山小山村 告別“一盆火”栽下“一片綠”

十多年前的東村擁有20多家煤礦,生態環境破壞嚴重。

“過去,我們是主要產煤區,為首都輸送‘一盆火’; 現在,我們是生態涵養區,為首都栽下‘一片綠’。 ”已經71歲的隗永功,是村裡的老書記,他手拿一張拍攝於9年前的照片,帶記者來到拍攝地——108國道的一處拐彎,在那裡可以俯瞰整個東村。

"
這個房山小山村 告別“一盆火”栽下“一片綠”

走出“三伏”的京城,即將進入一年中最美的季節。 在北京最西端的蒲窪鄉,有個名叫東村的地方,它海拔1200米,植被覆蓋率達94%,每立方厘米空氣中,負氧離子達5000餘個,是名副其實的“山頂氧吧”。 今年,這個小山村還被農業農村部評為了中國美麗休閒鄉村。

這個房山小山村 告別“一盆火”栽下“一片綠”

看著東村被評為“北京最美的鄉村”,隗永功樂在心頭。

可是,誰能想到,這樣一個隱藏在森林懷抱中的山村,多年前曾擁有20多家煤礦? 不僅村裡的土路鋪滿煤灰,就連養育了世代東村人的莽莽太行餘脈,也被籠罩上了一層難以洗去的黑。

這個房山小山村 告別“一盆火”栽下“一片綠”

十多年前的東村擁有20多家煤礦,生態環境破壞嚴重。

“過去,我們是主要產煤區,為首都輸送‘一盆火’; 現在,我們是生態涵養區,為首都栽下‘一片綠’。 ”已經71歲的隗永功,是村裡的老書記,他手拿一張拍攝於9年前的照片,帶記者來到拍攝地——108國道的一處拐彎,在那裡可以俯瞰整個東村。

這個房山小山村 告別“一盆火”栽下“一片綠”

在108國道旁,隗永功展示老照片。他的身後,經過多年生態修復的蒲窪鄉東村掩映在群山綠樹當中,和藍天白雲相映襯,構成了一幅京西的美麗畫卷。

眼前的東村,猶如一塊美玉,藍天白雲下,綠水青山的本來面貌已然顯現。 而在老照片上,東村卻彷彿蒙上了一層灰色的紗布,好似一位病人,沒了風采: 山坡上,植被稀疏,路兩旁,盡是煤矸石。

9年來,東村到底栽了多少樹,已經無法統計,但最新的補綠計劃顯示,東村今年只需種植200畝林地,遠低於其他村莊任務。 “為何? 山間田野都是樹,已經沒地方種嘍! ”隗永功樂呵著說道。

"
這個房山小山村 告別“一盆火”栽下“一片綠”

走出“三伏”的京城,即將進入一年中最美的季節。 在北京最西端的蒲窪鄉,有個名叫東村的地方,它海拔1200米,植被覆蓋率達94%,每立方厘米空氣中,負氧離子達5000餘個,是名副其實的“山頂氧吧”。 今年,這個小山村還被農業農村部評為了中國美麗休閒鄉村。

這個房山小山村 告別“一盆火”栽下“一片綠”

看著東村被評為“北京最美的鄉村”,隗永功樂在心頭。

可是,誰能想到,這樣一個隱藏在森林懷抱中的山村,多年前曾擁有20多家煤礦? 不僅村裡的土路鋪滿煤灰,就連養育了世代東村人的莽莽太行餘脈,也被籠罩上了一層難以洗去的黑。

這個房山小山村 告別“一盆火”栽下“一片綠”

十多年前的東村擁有20多家煤礦,生態環境破壞嚴重。

“過去,我們是主要產煤區,為首都輸送‘一盆火’; 現在,我們是生態涵養區,為首都栽下‘一片綠’。 ”已經71歲的隗永功,是村裡的老書記,他手拿一張拍攝於9年前的照片,帶記者來到拍攝地——108國道的一處拐彎,在那裡可以俯瞰整個東村。

這個房山小山村 告別“一盆火”栽下“一片綠”

在108國道旁,隗永功展示老照片。他的身後,經過多年生態修復的蒲窪鄉東村掩映在群山綠樹當中,和藍天白雲相映襯,構成了一幅京西的美麗畫卷。

眼前的東村,猶如一塊美玉,藍天白雲下,綠水青山的本來面貌已然顯現。 而在老照片上,東村卻彷彿蒙上了一層灰色的紗布,好似一位病人,沒了風采: 山坡上,植被稀疏,路兩旁,盡是煤矸石。

9年來,東村到底栽了多少樹,已經無法統計,但最新的補綠計劃顯示,東村今年只需種植200畝林地,遠低於其他村莊任務。 “為何? 山間田野都是樹,已經沒地方種嘍! ”隗永功樂呵著說道。

這個房山小山村 告別“一盆火”栽下“一片綠”

隗永功跟鄉親們走在綠樹掩映的林間步道上。

從開礦村到森林村,是東村人對家鄉發展思路的巨大轉變。 隗永功說,過去為了發展經濟解決溫飽問題,東村人沒得選,只有開礦來錢快; 現在東村人要努力修復生態,像愛護眼睛一樣愛護環境,為首都構築起一道生態綠屏。

"
這個房山小山村 告別“一盆火”栽下“一片綠”

走出“三伏”的京城,即將進入一年中最美的季節。 在北京最西端的蒲窪鄉,有個名叫東村的地方,它海拔1200米,植被覆蓋率達94%,每立方厘米空氣中,負氧離子達5000餘個,是名副其實的“山頂氧吧”。 今年,這個小山村還被農業農村部評為了中國美麗休閒鄉村。

這個房山小山村 告別“一盆火”栽下“一片綠”

看著東村被評為“北京最美的鄉村”,隗永功樂在心頭。

可是,誰能想到,這樣一個隱藏在森林懷抱中的山村,多年前曾擁有20多家煤礦? 不僅村裡的土路鋪滿煤灰,就連養育了世代東村人的莽莽太行餘脈,也被籠罩上了一層難以洗去的黑。

這個房山小山村 告別“一盆火”栽下“一片綠”

十多年前的東村擁有20多家煤礦,生態環境破壞嚴重。

“過去,我們是主要產煤區,為首都輸送‘一盆火’; 現在,我們是生態涵養區,為首都栽下‘一片綠’。 ”已經71歲的隗永功,是村裡的老書記,他手拿一張拍攝於9年前的照片,帶記者來到拍攝地——108國道的一處拐彎,在那裡可以俯瞰整個東村。

這個房山小山村 告別“一盆火”栽下“一片綠”

在108國道旁,隗永功展示老照片。他的身後,經過多年生態修復的蒲窪鄉東村掩映在群山綠樹當中,和藍天白雲相映襯,構成了一幅京西的美麗畫卷。

眼前的東村,猶如一塊美玉,藍天白雲下,綠水青山的本來面貌已然顯現。 而在老照片上,東村卻彷彿蒙上了一層灰色的紗布,好似一位病人,沒了風采: 山坡上,植被稀疏,路兩旁,盡是煤矸石。

9年來,東村到底栽了多少樹,已經無法統計,但最新的補綠計劃顯示,東村今年只需種植200畝林地,遠低於其他村莊任務。 “為何? 山間田野都是樹,已經沒地方種嘍! ”隗永功樂呵著說道。

這個房山小山村 告別“一盆火”栽下“一片綠”

隗永功跟鄉親們走在綠樹掩映的林間步道上。

從開礦村到森林村,是東村人對家鄉發展思路的巨大轉變。 隗永功說,過去為了發展經濟解決溫飽問題,東村人沒得選,只有開礦來錢快; 現在東村人要努力修復生態,像愛護眼睛一樣愛護環境,為首都構築起一道生態綠屏。

這個房山小山村 告別“一盆火”栽下“一片綠”

在村子的一角還保留著一點當年採煤時留下的矸石,時時提示大家保護來之不易的良好環境。

時針撥回到14年前。 2005年,蒲窪鄉被批准為市級自然保護區。 擁有20多家煤礦、每年收入十分可觀的東村,在隗永功的帶領下將礦坑全部關閉。 當時,擺在東村人面前的困難很大: 世代採煤的村民,今後靠什麼發展?

"
這個房山小山村 告別“一盆火”栽下“一片綠”

走出“三伏”的京城,即將進入一年中最美的季節。 在北京最西端的蒲窪鄉,有個名叫東村的地方,它海拔1200米,植被覆蓋率達94%,每立方厘米空氣中,負氧離子達5000餘個,是名副其實的“山頂氧吧”。 今年,這個小山村還被農業農村部評為了中國美麗休閒鄉村。

這個房山小山村 告別“一盆火”栽下“一片綠”

看著東村被評為“北京最美的鄉村”,隗永功樂在心頭。

可是,誰能想到,這樣一個隱藏在森林懷抱中的山村,多年前曾擁有20多家煤礦? 不僅村裡的土路鋪滿煤灰,就連養育了世代東村人的莽莽太行餘脈,也被籠罩上了一層難以洗去的黑。

這個房山小山村 告別“一盆火”栽下“一片綠”

十多年前的東村擁有20多家煤礦,生態環境破壞嚴重。

“過去,我們是主要產煤區,為首都輸送‘一盆火’; 現在,我們是生態涵養區,為首都栽下‘一片綠’。 ”已經71歲的隗永功,是村裡的老書記,他手拿一張拍攝於9年前的照片,帶記者來到拍攝地——108國道的一處拐彎,在那裡可以俯瞰整個東村。

這個房山小山村 告別“一盆火”栽下“一片綠”

在108國道旁,隗永功展示老照片。他的身後,經過多年生態修復的蒲窪鄉東村掩映在群山綠樹當中,和藍天白雲相映襯,構成了一幅京西的美麗畫卷。

眼前的東村,猶如一塊美玉,藍天白雲下,綠水青山的本來面貌已然顯現。 而在老照片上,東村卻彷彿蒙上了一層灰色的紗布,好似一位病人,沒了風采: 山坡上,植被稀疏,路兩旁,盡是煤矸石。

9年來,東村到底栽了多少樹,已經無法統計,但最新的補綠計劃顯示,東村今年只需種植200畝林地,遠低於其他村莊任務。 “為何? 山間田野都是樹,已經沒地方種嘍! ”隗永功樂呵著說道。

這個房山小山村 告別“一盆火”栽下“一片綠”

隗永功跟鄉親們走在綠樹掩映的林間步道上。

從開礦村到森林村,是東村人對家鄉發展思路的巨大轉變。 隗永功說,過去為了發展經濟解決溫飽問題,東村人沒得選,只有開礦來錢快; 現在東村人要努力修復生態,像愛護眼睛一樣愛護環境,為首都構築起一道生態綠屏。

這個房山小山村 告別“一盆火”栽下“一片綠”

在村子的一角還保留著一點當年採煤時留下的矸石,時時提示大家保護來之不易的良好環境。

時針撥回到14年前。 2005年,蒲窪鄉被批准為市級自然保護區。 擁有20多家煤礦、每年收入十分可觀的東村,在隗永功的帶領下將礦坑全部關閉。 當時,擺在東村人面前的困難很大: 世代採煤的村民,今後靠什麼發展?

這個房山小山村 告別“一盆火”栽下“一片綠”

曾經的煤礦礦口早已經封閉,這裡將建設成為景觀水池。

2006年冬天,東村兩委班子的幾位成員,攜手踏上了開往承德的汽車。 此行的目的,是學習當地食用菌種植技術,“東村的地理條件和承德類似,氣候冷涼,很適合蘑菇生長。 ”隗永功回憶,他們在一週之內去了兩次承德。 當時,還沒有修京承高速,從東村到承德要走上幾乎一整天的山路,這讓年近六旬的隗永功有些吃不消,“幾乎要人攙扶著才能下車。 ”即使這樣,他們還是帶回了全套的種植設備和當地幾名工人,決心探索致富新路。

"
這個房山小山村 告別“一盆火”栽下“一片綠”

走出“三伏”的京城,即將進入一年中最美的季節。 在北京最西端的蒲窪鄉,有個名叫東村的地方,它海拔1200米,植被覆蓋率達94%,每立方厘米空氣中,負氧離子達5000餘個,是名副其實的“山頂氧吧”。 今年,這個小山村還被農業農村部評為了中國美麗休閒鄉村。

這個房山小山村 告別“一盆火”栽下“一片綠”

看著東村被評為“北京最美的鄉村”,隗永功樂在心頭。

可是,誰能想到,這樣一個隱藏在森林懷抱中的山村,多年前曾擁有20多家煤礦? 不僅村裡的土路鋪滿煤灰,就連養育了世代東村人的莽莽太行餘脈,也被籠罩上了一層難以洗去的黑。

這個房山小山村 告別“一盆火”栽下“一片綠”

十多年前的東村擁有20多家煤礦,生態環境破壞嚴重。

“過去,我們是主要產煤區,為首都輸送‘一盆火’; 現在,我們是生態涵養區,為首都栽下‘一片綠’。 ”已經71歲的隗永功,是村裡的老書記,他手拿一張拍攝於9年前的照片,帶記者來到拍攝地——108國道的一處拐彎,在那裡可以俯瞰整個東村。

這個房山小山村 告別“一盆火”栽下“一片綠”

在108國道旁,隗永功展示老照片。他的身後,經過多年生態修復的蒲窪鄉東村掩映在群山綠樹當中,和藍天白雲相映襯,構成了一幅京西的美麗畫卷。

眼前的東村,猶如一塊美玉,藍天白雲下,綠水青山的本來面貌已然顯現。 而在老照片上,東村卻彷彿蒙上了一層灰色的紗布,好似一位病人,沒了風采: 山坡上,植被稀疏,路兩旁,盡是煤矸石。

9年來,東村到底栽了多少樹,已經無法統計,但最新的補綠計劃顯示,東村今年只需種植200畝林地,遠低於其他村莊任務。 “為何? 山間田野都是樹,已經沒地方種嘍! ”隗永功樂呵著說道。

這個房山小山村 告別“一盆火”栽下“一片綠”

隗永功跟鄉親們走在綠樹掩映的林間步道上。

從開礦村到森林村,是東村人對家鄉發展思路的巨大轉變。 隗永功說,過去為了發展經濟解決溫飽問題,東村人沒得選,只有開礦來錢快; 現在東村人要努力修復生態,像愛護眼睛一樣愛護環境,為首都構築起一道生態綠屏。

這個房山小山村 告別“一盆火”栽下“一片綠”

在村子的一角還保留著一點當年採煤時留下的矸石,時時提示大家保護來之不易的良好環境。

時針撥回到14年前。 2005年,蒲窪鄉被批准為市級自然保護區。 擁有20多家煤礦、每年收入十分可觀的東村,在隗永功的帶領下將礦坑全部關閉。 當時,擺在東村人面前的困難很大: 世代採煤的村民,今後靠什麼發展?

這個房山小山村 告別“一盆火”栽下“一片綠”

曾經的煤礦礦口早已經封閉,這裡將建設成為景觀水池。

2006年冬天,東村兩委班子的幾位成員,攜手踏上了開往承德的汽車。 此行的目的,是學習當地食用菌種植技術,“東村的地理條件和承德類似,氣候冷涼,很適合蘑菇生長。 ”隗永功回憶,他們在一週之內去了兩次承德。 當時,還沒有修京承高速,從東村到承德要走上幾乎一整天的山路,這讓年近六旬的隗永功有些吃不消,“幾乎要人攙扶著才能下車。 ”即使這樣,他們還是帶回了全套的種植設備和當地幾名工人,決心探索致富新路。

這個房山小山村 告別“一盆火”栽下“一片綠”

在村口的林下蘑菇種植基地,隗永功和工作人員一同採收榆黃菇。當年煤礦關停後,他和村兩委班子成員一同前往河北承德引進林下蘑菇種植技術和設備,為鄉親們探索新的致富之路。

經過多年發展,這個食用菌基地已經初具規模。 佔地面積300畝,擁有榆黃菇、杏鮑菇、靈芝等17個種類,年產量20萬斤,全部採用無公害種植,並由村集體統一加工、包裝、銷售。 這個基地還優先僱傭本村勞動力,東村原有的124戶低收入家庭,去年就已全部“脫低”。

"
這個房山小山村 告別“一盆火”栽下“一片綠”

走出“三伏”的京城,即將進入一年中最美的季節。 在北京最西端的蒲窪鄉,有個名叫東村的地方,它海拔1200米,植被覆蓋率達94%,每立方厘米空氣中,負氧離子達5000餘個,是名副其實的“山頂氧吧”。 今年,這個小山村還被農業農村部評為了中國美麗休閒鄉村。

這個房山小山村 告別“一盆火”栽下“一片綠”

看著東村被評為“北京最美的鄉村”,隗永功樂在心頭。

可是,誰能想到,這樣一個隱藏在森林懷抱中的山村,多年前曾擁有20多家煤礦? 不僅村裡的土路鋪滿煤灰,就連養育了世代東村人的莽莽太行餘脈,也被籠罩上了一層難以洗去的黑。

這個房山小山村 告別“一盆火”栽下“一片綠”

十多年前的東村擁有20多家煤礦,生態環境破壞嚴重。

“過去,我們是主要產煤區,為首都輸送‘一盆火’; 現在,我們是生態涵養區,為首都栽下‘一片綠’。 ”已經71歲的隗永功,是村裡的老書記,他手拿一張拍攝於9年前的照片,帶記者來到拍攝地——108國道的一處拐彎,在那裡可以俯瞰整個東村。

這個房山小山村 告別“一盆火”栽下“一片綠”

在108國道旁,隗永功展示老照片。他的身後,經過多年生態修復的蒲窪鄉東村掩映在群山綠樹當中,和藍天白雲相映襯,構成了一幅京西的美麗畫卷。

眼前的東村,猶如一塊美玉,藍天白雲下,綠水青山的本來面貌已然顯現。 而在老照片上,東村卻彷彿蒙上了一層灰色的紗布,好似一位病人,沒了風采: 山坡上,植被稀疏,路兩旁,盡是煤矸石。

9年來,東村到底栽了多少樹,已經無法統計,但最新的補綠計劃顯示,東村今年只需種植200畝林地,遠低於其他村莊任務。 “為何? 山間田野都是樹,已經沒地方種嘍! ”隗永功樂呵著說道。

這個房山小山村 告別“一盆火”栽下“一片綠”

隗永功跟鄉親們走在綠樹掩映的林間步道上。

從開礦村到森林村,是東村人對家鄉發展思路的巨大轉變。 隗永功說,過去為了發展經濟解決溫飽問題,東村人沒得選,只有開礦來錢快; 現在東村人要努力修復生態,像愛護眼睛一樣愛護環境,為首都構築起一道生態綠屏。

這個房山小山村 告別“一盆火”栽下“一片綠”

在村子的一角還保留著一點當年採煤時留下的矸石,時時提示大家保護來之不易的良好環境。

時針撥回到14年前。 2005年,蒲窪鄉被批准為市級自然保護區。 擁有20多家煤礦、每年收入十分可觀的東村,在隗永功的帶領下將礦坑全部關閉。 當時,擺在東村人面前的困難很大: 世代採煤的村民,今後靠什麼發展?

這個房山小山村 告別“一盆火”栽下“一片綠”

曾經的煤礦礦口早已經封閉,這裡將建設成為景觀水池。

2006年冬天,東村兩委班子的幾位成員,攜手踏上了開往承德的汽車。 此行的目的,是學習當地食用菌種植技術,“東村的地理條件和承德類似,氣候冷涼,很適合蘑菇生長。 ”隗永功回憶,他們在一週之內去了兩次承德。 當時,還沒有修京承高速,從東村到承德要走上幾乎一整天的山路,這讓年近六旬的隗永功有些吃不消,“幾乎要人攙扶著才能下車。 ”即使這樣,他們還是帶回了全套的種植設備和當地幾名工人,決心探索致富新路。

這個房山小山村 告別“一盆火”栽下“一片綠”

在村口的林下蘑菇種植基地,隗永功和工作人員一同採收榆黃菇。當年煤礦關停後,他和村兩委班子成員一同前往河北承德引進林下蘑菇種植技術和設備,為鄉親們探索新的致富之路。

經過多年發展,這個食用菌基地已經初具規模。 佔地面積300畝,擁有榆黃菇、杏鮑菇、靈芝等17個種類,年產量20萬斤,全部採用無公害種植,並由村集體統一加工、包裝、銷售。 這個基地還優先僱傭本村勞動力,東村原有的124戶低收入家庭,去年就已全部“脫低”。

這個房山小山村 告別“一盆火”栽下“一片綠”

雖然已經退休,但隗永功經常和村幹部在村裡轉一轉,為將來的發展出謀獻策。

隗永功在2013年辭去了東村黨支部書記的職務,由本村人孫廣亮接任。作為年輕幹部,孫廣亮審時度勢,決定立足東村空氣好、氣候涼、海拔高、風景優美、天然氧吧的巨大優勢,引入社會資本,統一建設森林鄉居高端旅遊假日酒店,帶動山村發展。

"
這個房山小山村 告別“一盆火”栽下“一片綠”

走出“三伏”的京城,即將進入一年中最美的季節。 在北京最西端的蒲窪鄉,有個名叫東村的地方,它海拔1200米,植被覆蓋率達94%,每立方厘米空氣中,負氧離子達5000餘個,是名副其實的“山頂氧吧”。 今年,這個小山村還被農業農村部評為了中國美麗休閒鄉村。

這個房山小山村 告別“一盆火”栽下“一片綠”

看著東村被評為“北京最美的鄉村”,隗永功樂在心頭。

可是,誰能想到,這樣一個隱藏在森林懷抱中的山村,多年前曾擁有20多家煤礦? 不僅村裡的土路鋪滿煤灰,就連養育了世代東村人的莽莽太行餘脈,也被籠罩上了一層難以洗去的黑。

這個房山小山村 告別“一盆火”栽下“一片綠”

十多年前的東村擁有20多家煤礦,生態環境破壞嚴重。

“過去,我們是主要產煤區,為首都輸送‘一盆火’; 現在,我們是生態涵養區,為首都栽下‘一片綠’。 ”已經71歲的隗永功,是村裡的老書記,他手拿一張拍攝於9年前的照片,帶記者來到拍攝地——108國道的一處拐彎,在那裡可以俯瞰整個東村。

這個房山小山村 告別“一盆火”栽下“一片綠”

在108國道旁,隗永功展示老照片。他的身後,經過多年生態修復的蒲窪鄉東村掩映在群山綠樹當中,和藍天白雲相映襯,構成了一幅京西的美麗畫卷。

眼前的東村,猶如一塊美玉,藍天白雲下,綠水青山的本來面貌已然顯現。 而在老照片上,東村卻彷彿蒙上了一層灰色的紗布,好似一位病人,沒了風采: 山坡上,植被稀疏,路兩旁,盡是煤矸石。

9年來,東村到底栽了多少樹,已經無法統計,但最新的補綠計劃顯示,東村今年只需種植200畝林地,遠低於其他村莊任務。 “為何? 山間田野都是樹,已經沒地方種嘍! ”隗永功樂呵著說道。

這個房山小山村 告別“一盆火”栽下“一片綠”

隗永功跟鄉親們走在綠樹掩映的林間步道上。

從開礦村到森林村,是東村人對家鄉發展思路的巨大轉變。 隗永功說,過去為了發展經濟解決溫飽問題,東村人沒得選,只有開礦來錢快; 現在東村人要努力修復生態,像愛護眼睛一樣愛護環境,為首都構築起一道生態綠屏。

這個房山小山村 告別“一盆火”栽下“一片綠”

在村子的一角還保留著一點當年採煤時留下的矸石,時時提示大家保護來之不易的良好環境。

時針撥回到14年前。 2005年,蒲窪鄉被批准為市級自然保護區。 擁有20多家煤礦、每年收入十分可觀的東村,在隗永功的帶領下將礦坑全部關閉。 當時,擺在東村人面前的困難很大: 世代採煤的村民,今後靠什麼發展?

這個房山小山村 告別“一盆火”栽下“一片綠”

曾經的煤礦礦口早已經封閉,這裡將建設成為景觀水池。

2006年冬天,東村兩委班子的幾位成員,攜手踏上了開往承德的汽車。 此行的目的,是學習當地食用菌種植技術,“東村的地理條件和承德類似,氣候冷涼,很適合蘑菇生長。 ”隗永功回憶,他們在一週之內去了兩次承德。 當時,還沒有修京承高速,從東村到承德要走上幾乎一整天的山路,這讓年近六旬的隗永功有些吃不消,“幾乎要人攙扶著才能下車。 ”即使這樣,他們還是帶回了全套的種植設備和當地幾名工人,決心探索致富新路。

這個房山小山村 告別“一盆火”栽下“一片綠”

在村口的林下蘑菇種植基地,隗永功和工作人員一同採收榆黃菇。當年煤礦關停後,他和村兩委班子成員一同前往河北承德引進林下蘑菇種植技術和設備,為鄉親們探索新的致富之路。

經過多年發展,這個食用菌基地已經初具規模。 佔地面積300畝,擁有榆黃菇、杏鮑菇、靈芝等17個種類,年產量20萬斤,全部採用無公害種植,並由村集體統一加工、包裝、銷售。 這個基地還優先僱傭本村勞動力,東村原有的124戶低收入家庭,去年就已全部“脫低”。

這個房山小山村 告別“一盆火”栽下“一片綠”

雖然已經退休,但隗永功經常和村幹部在村裡轉一轉,為將來的發展出謀獻策。

隗永功在2013年辭去了東村黨支部書記的職務,由本村人孫廣亮接任。作為年輕幹部,孫廣亮審時度勢,決定立足東村空氣好、氣候涼、海拔高、風景優美、天然氧吧的巨大優勢,引入社會資本,統一建設森林鄉居高端旅遊假日酒店,帶動山村發展。

這個房山小山村 告別“一盆火”栽下“一片綠”

隗永功退休後幫助村裡建起了老年驛站,每頓正餐只收一元錢,解決了老鄉親們的就餐問題。一到飯點,大家圍坐一桌邊吃邊聊,很是熱鬧。

"
這個房山小山村 告別“一盆火”栽下“一片綠”

走出“三伏”的京城,即將進入一年中最美的季節。 在北京最西端的蒲窪鄉,有個名叫東村的地方,它海拔1200米,植被覆蓋率達94%,每立方厘米空氣中,負氧離子達5000餘個,是名副其實的“山頂氧吧”。 今年,這個小山村還被農業農村部評為了中國美麗休閒鄉村。

這個房山小山村 告別“一盆火”栽下“一片綠”

看著東村被評為“北京最美的鄉村”,隗永功樂在心頭。

可是,誰能想到,這樣一個隱藏在森林懷抱中的山村,多年前曾擁有20多家煤礦? 不僅村裡的土路鋪滿煤灰,就連養育了世代東村人的莽莽太行餘脈,也被籠罩上了一層難以洗去的黑。

這個房山小山村 告別“一盆火”栽下“一片綠”

十多年前的東村擁有20多家煤礦,生態環境破壞嚴重。

“過去,我們是主要產煤區,為首都輸送‘一盆火’; 現在,我們是生態涵養區,為首都栽下‘一片綠’。 ”已經71歲的隗永功,是村裡的老書記,他手拿一張拍攝於9年前的照片,帶記者來到拍攝地——108國道的一處拐彎,在那裡可以俯瞰整個東村。

這個房山小山村 告別“一盆火”栽下“一片綠”

在108國道旁,隗永功展示老照片。他的身後,經過多年生態修復的蒲窪鄉東村掩映在群山綠樹當中,和藍天白雲相映襯,構成了一幅京西的美麗畫卷。

眼前的東村,猶如一塊美玉,藍天白雲下,綠水青山的本來面貌已然顯現。 而在老照片上,東村卻彷彿蒙上了一層灰色的紗布,好似一位病人,沒了風采: 山坡上,植被稀疏,路兩旁,盡是煤矸石。

9年來,東村到底栽了多少樹,已經無法統計,但最新的補綠計劃顯示,東村今年只需種植200畝林地,遠低於其他村莊任務。 “為何? 山間田野都是樹,已經沒地方種嘍! ”隗永功樂呵著說道。

這個房山小山村 告別“一盆火”栽下“一片綠”

隗永功跟鄉親們走在綠樹掩映的林間步道上。

從開礦村到森林村,是東村人對家鄉發展思路的巨大轉變。 隗永功說,過去為了發展經濟解決溫飽問題,東村人沒得選,只有開礦來錢快; 現在東村人要努力修復生態,像愛護眼睛一樣愛護環境,為首都構築起一道生態綠屏。

這個房山小山村 告別“一盆火”栽下“一片綠”

在村子的一角還保留著一點當年採煤時留下的矸石,時時提示大家保護來之不易的良好環境。

時針撥回到14年前。 2005年,蒲窪鄉被批准為市級自然保護區。 擁有20多家煤礦、每年收入十分可觀的東村,在隗永功的帶領下將礦坑全部關閉。 當時,擺在東村人面前的困難很大: 世代採煤的村民,今後靠什麼發展?

這個房山小山村 告別“一盆火”栽下“一片綠”

曾經的煤礦礦口早已經封閉,這裡將建設成為景觀水池。

2006年冬天,東村兩委班子的幾位成員,攜手踏上了開往承德的汽車。 此行的目的,是學習當地食用菌種植技術,“東村的地理條件和承德類似,氣候冷涼,很適合蘑菇生長。 ”隗永功回憶,他們在一週之內去了兩次承德。 當時,還沒有修京承高速,從東村到承德要走上幾乎一整天的山路,這讓年近六旬的隗永功有些吃不消,“幾乎要人攙扶著才能下車。 ”即使這樣,他們還是帶回了全套的種植設備和當地幾名工人,決心探索致富新路。

這個房山小山村 告別“一盆火”栽下“一片綠”

在村口的林下蘑菇種植基地,隗永功和工作人員一同採收榆黃菇。當年煤礦關停後,他和村兩委班子成員一同前往河北承德引進林下蘑菇種植技術和設備,為鄉親們探索新的致富之路。

經過多年發展,這個食用菌基地已經初具規模。 佔地面積300畝,擁有榆黃菇、杏鮑菇、靈芝等17個種類,年產量20萬斤,全部採用無公害種植,並由村集體統一加工、包裝、銷售。 這個基地還優先僱傭本村勞動力,東村原有的124戶低收入家庭,去年就已全部“脫低”。

這個房山小山村 告別“一盆火”栽下“一片綠”

雖然已經退休,但隗永功經常和村幹部在村裡轉一轉,為將來的發展出謀獻策。

隗永功在2013年辭去了東村黨支部書記的職務,由本村人孫廣亮接任。作為年輕幹部,孫廣亮審時度勢,決定立足東村空氣好、氣候涼、海拔高、風景優美、天然氧吧的巨大優勢,引入社會資本,統一建設森林鄉居高端旅遊假日酒店,帶動山村發展。

這個房山小山村 告別“一盆火”栽下“一片綠”

隗永功退休後幫助村裡建起了老年驛站,每頓正餐只收一元錢,解決了老鄉親們的就餐問題。一到飯點,大家圍坐一桌邊吃邊聊,很是熱鬧。

這個房山小山村 告別“一盆火”栽下“一片綠”

在村裡修建的林間步道上,隗永功和幾位從市區來的市民嘮著家常。隨著村裡的生態環境越來越好,這裡成為市民們夏季度假休閒的全新打卡地。

如今,東村年均接待遊客2萬餘人次,旅遊綜合收入年均超過了200萬元。 “守護好這片青山綠水,勤勞的東村人,一定能創新致富路徑,譜寫出更美好的發展新篇! ”面對記者,孫廣亮的言語中透著堅定。


來源:京呈微信公眾號

作者:陳強

攝影:饒強

監製:李繼輝

編輯:石寧

流程編輯:王宏偉

"

相關推薦

推薦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