只為再看“她”一眼,87歲的他漂洋過海回靖江了

5月29日,

嶽王廟第三次重建的總設計師喻維國教授

與弟弟喻維新兄弟倆帶著家眷

回到闊別已久的家鄉生祠鎮,

探望正在修繕中的嶽王廟。

只為再看“她”一眼,87歲的他漂洋過海回靖江了

喻維國(前排左一)在拉著鄰居徐皋生一起重遊岳廟。

時隔17年,

這位87歲高齡的古建築專家

再次跨入嶽王廟,

他凝望著嶽王廟內的一草一木,

觸摸著一根根曾經親手篩選的樑柱,

掩飾不住內心的激動,

只為再看“她”一眼,87歲的他漂洋過海回靖江了

喻維國深情感慨道:

嶽王廟還是那個樣子!

只為再看“她”一眼,87歲的他漂洋過海回靖江了

喻維國(左一)與生祠鎮原宣傳委員蔡興榮一起

只為再看“她”一眼,87歲的他漂洋過海回靖江了

結緣

喻維國出生在生祠鎮西街,從小長在岳廟腳下,聽著岳飛抗金的故事長大,受著著名愛國實業家劉國鈞先生精神的影響,他對家鄉充滿著熱愛。

只為再看“她”一眼,87歲的他漂洋過海回靖江了

出於對古建築的喜愛,他憑藉刻苦與勤奮考入同濟大學,師從中國著名古建築園林藝術學家、同濟大學建築系教授陳從周。(陳從周生前是國際建築學大師貝聿銘的密友,也是美國貝聿銘建築設計事務所的顧問)。受陳從周的薰陶,喻維國對中國古建築研究頗為喜愛,對唐宋建築研究的功底尤為深厚。

只為再看“她”一眼,87歲的他漂洋過海回靖江了

陳從周(左)與樑思成。

重建

上世紀80年代,經歷文革動亂後,生祠的岳廟已經破敗不堪,受劉國鈞先生的臨終囑託,劉國鈞後人決定第三次捐資重建岳廟,並修建劉國鈞故居。1984年,受生祠鎮邀請,同濟大學教授的喻維國欣然答應擔任岳廟重建和劉國鈞故居修建的總設計師。

只為再看“她”一眼,87歲的他漂洋過海回靖江了

喻維國(右一)和工程師潘德華在岳廟重建現場

“喻維國先生對家鄉可謂盡心盡力,為岳廟和劉國鈞故居設計圖紙和方案,花了整整六個月時間,沒有收取家鄉一分錢。”生祠鎮原宣傳委員蔡興榮參與了嶽王廟的重建和劉國鈞故居的修建,他回憶道,當時,許多生祠人都被喻維國先生的奉獻精神感動。

只為再看“她”一眼,87歲的他漂洋過海回靖江了

1985年,喻維國請老師陳從週一起來到生祠鎮,共同為嶽王廟重建出謀劃策。兩位建築大家經過深入研究,決定要將生祠岳廟重建為一座全國獨一無二的岳廟。

建成

“岳飛是南宋抗金英雄,為了讓世人紀念岳飛更有年代感,我們當時決定,將生祠嶽王廟修建為一座地道的宋式建築。”喻維國說,當時,全國保留的純宋式建築非常少,生祠嶽王廟的修建,算是開了當時宋式建築的先河。同濟大學也非常支持這一項目。

只為再看“她”一眼,87歲的他漂洋過海回靖江了

(左二為喻維國)

這之後,喻維國帶著同濟大學中國建築歷史系的10多名研究生,在生祠安營紮寨,選址、勘測、設計……經過近6個月時間,喻維國的團隊拿出了總設計方案,共畫出了300多張規劃設計圖紙。

只為再看“她”一眼,87歲的他漂洋過海回靖江了

理念

“岳飛出生那年(1103年),北宋官方頒佈了一部建築設計、施工的規範書《營造法式》,後來我國著名建築大師樑思成曾為此書作註釋。生祠嶽王廟的建築,我就是嚴格按照《營造法式》的施工規範來設計,並指揮施工人員施工的。”

喻維國揭祕了當時他的建築設計理念。他說,當時,建純宋式建築,在全國也是創新。

只為再看“她”一眼,87歲的他漂洋過海回靖江了


按照陳從周、喻維國的設計方案,生祠嶽王廟的主結構全是由木質工料建造而成,脊頭、屋簷、屋頂曲線、樑柱等運用了宋代的土木建築做法,雕飾與彩畫、瓦作、泥作等均採用了宋代的建築理念。

喻維國還獨具匠心,利用槓桿原理在山門設計了“斷樑殿”。

只為再看“她”一眼,87歲的他漂洋過海回靖江了

團隊有一位同濟大學研究生,在研究設計嶽王廟時特別敬業,也做出了許多貢獻。當時,為了準確驗證一個設計方案,這位研究生還曾爬到岳廟的屋頂,觀測數據。“他就是現任同濟大學建築與城規學院院長李振宇。”喻維國笑著說。

後記

在岳廟建造過程中,喻維國也多次回鄉,指導建築施工,參與設計岳飛塑像等,可謂勞心勞力。

後來,生祠嶽王廟竣工,喻維國還特地請著名畫家、中國美協主席吳作人題“岳廟”字,請原全國人大常委會副委員長周谷城題“思嶽殿”字。


只為再看“她”一眼,87歲的他漂洋過海回靖江了


只為再看“她”一眼,87歲的他漂洋過海回靖江了


從上世紀90年代,喻維國就隨家人一起定居在美國。“上次回鄉,已經是17年前的事了,在異國他鄉,思鄉之情特別濃厚。這次特地從美國回來,帶著家人一起回家鄉探望,就是要解思鄉之情。”喻維國感嘆:生祠永遠是根!

喻維國說:“岳廟建成後,我非常滿意。就算岳飛重新來到靖江,也一定會認為這是一座宋代建築!我希望,岳廟能成為一座傳承精神的廟,引導世人傳承岳飛的愛國主義精神和忠義的文化。”

感謝徐皋生提供線索,感謝蔡興榮提供珍貴的歷史資料圖片。

相關推薦

推薦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