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雷海基|評青年詩人謝海衡的詩——情景相融 意味自出'

"
"
雷海基|評青年詩人謝海衡的詩——情景相融 意味自出

評青年詩人謝海衡的詩——情景相融 意味自出

雷海基

李漁《窺詞管見》有句:“作詞之料,不過情景二字”。袁枚亦云:“詩家兩題,不過‘寫景、言情’四字。”(《隨園詩話補遺》)可見寫景言情的重要,而情與景融又不易做到,常常成為詩家作詩的難點,老師講課的重點。近讀謝海衡先生詩,覺得其詩在這方面做得蠻好,情景相融,意味自出。如《初秋韓江即景》“落霞芳草遠,江柳撫柔暉。笛韻聲聲近,紅蜓兩兩歸。”四句詩乍看全是寫景,細讀卻景中有意,是描寫自己遠離潮州家鄉在廣州做事的一種心情,見家鄉韓江秋景而抒發人皆如紅蜓一樣有強烈的歸家之意。自己在廣州也時常盼望像江中紅蜓這樣,兩兩結伴而歸。作者特地標明寫的是秋天之景,更添離愁思歸意味。然,這個思戀之情並不直接道出,只通過韓江即景表現。其抒情與寫景高度統一,絲毫不露痕跡。可見謝先生善於將情景結為一體,他應該有自己的方法。細讀他的詩,大致採用過以下方法。

"
雷海基|評青年詩人謝海衡的詩——情景相融 意味自出

評青年詩人謝海衡的詩——情景相融 意味自出

雷海基

李漁《窺詞管見》有句:“作詞之料,不過情景二字”。袁枚亦云:“詩家兩題,不過‘寫景、言情’四字。”(《隨園詩話補遺》)可見寫景言情的重要,而情與景融又不易做到,常常成為詩家作詩的難點,老師講課的重點。近讀謝海衡先生詩,覺得其詩在這方面做得蠻好,情景相融,意味自出。如《初秋韓江即景》“落霞芳草遠,江柳撫柔暉。笛韻聲聲近,紅蜓兩兩歸。”四句詩乍看全是寫景,細讀卻景中有意,是描寫自己遠離潮州家鄉在廣州做事的一種心情,見家鄉韓江秋景而抒發人皆如紅蜓一樣有強烈的歸家之意。自己在廣州也時常盼望像江中紅蜓這樣,兩兩結伴而歸。作者特地標明寫的是秋天之景,更添離愁思歸意味。然,這個思戀之情並不直接道出,只通過韓江即景表現。其抒情與寫景高度統一,絲毫不露痕跡。可見謝先生善於將情景結為一體,他應該有自己的方法。細讀他的詩,大致採用過以下方法。

雷海基|評青年詩人謝海衡的詩——情景相融 意味自出

一、因景而生情。先寫景物,因景而生情,情由景出。情與景雖為一體,但又能看到分際,景在前,情在後。

如,《濟南秋韻》“一席金風伴雨聲,秋黃灑落遍泉城。明湖縱有

留春意,難醉人間幾度榮。”前兩句寫金風雨聲,落遍泉城之景,有聲有色,可聽可聞。後兩句抒情發意,由秋黃葉落而生榮衰幾度之情,發好景不常,榮華不再的感概。後面的感概是由秋黃葉落而生髮的。又如《羽毛球》“十六鵝毛白玉衣,冠環綠帶赴塵飛。紅肥黃瘦方凌舞,幾度青春血汗揮。”上聯描寫羽毛球的形象和在空中的狀態,皆是寫景,下聯則轉到寫打羽毛球的人,是作者的看法,打球人“青春在揮血汗中度過”,詩通過美好的青春與流出的血汗對比,說明任何成功都需付出血汗,美好的青春是用來付出的。這個人情事理是由看打羽毛球生髮的。

這兩首取由景生情的方法,語句的排列明顯分為前後兩部分,前景後意,往往第三句是轉折點,分界線。詩的重心在結句,關鍵在第三句。

二、因情而擇景。從詩寫作過程看,根據所要抒發的情感,選擇

能夠產生這一情感的景象。在詩人面對的客觀世界中,景象形形色色,詩要採用什麼景,以欲表達的情感為依據來選擇。

如《國慶閒聚揭陽匯和山莊》“野徑香園別有天,蟬鳴蛙奏共華年。黃湯三盞傾無盡,一曲紅歌月上弦。”上聯寫的自然物景,下聯寫的人員情態。情態是歡欣的,故根據暢飲歡歌的愉悅心情,選取園香蟬鳴的美景,以作鋪墊,以烘托氣氛。如果選擇枯枝敗葉,狗吠鴉叫之景,則與愉悅心情衝突,詩則不成。

《甲午八月二十八南寧榕城江南球館交流》“丹桂飄香玉宇藍,金秋八月下江南。江南最是人情好,一戰黃昏意未酣”。詩表達的是:遇到“江南人情好”,球一直打到黃昏還意猶未盡的酣情快意。便選擇“金秋八月”佳季和“桂香天藍”美景,以引發結尾的好心情。這一天應該也有出門堵路,比賽輸球煩心之事,可作者只選擇好天美景。這就是因為抒情的需要而選擇與情相匹配之景。

"
雷海基|評青年詩人謝海衡的詩——情景相融 意味自出

評青年詩人謝海衡的詩——情景相融 意味自出

雷海基

李漁《窺詞管見》有句:“作詞之料,不過情景二字”。袁枚亦云:“詩家兩題,不過‘寫景、言情’四字。”(《隨園詩話補遺》)可見寫景言情的重要,而情與景融又不易做到,常常成為詩家作詩的難點,老師講課的重點。近讀謝海衡先生詩,覺得其詩在這方面做得蠻好,情景相融,意味自出。如《初秋韓江即景》“落霞芳草遠,江柳撫柔暉。笛韻聲聲近,紅蜓兩兩歸。”四句詩乍看全是寫景,細讀卻景中有意,是描寫自己遠離潮州家鄉在廣州做事的一種心情,見家鄉韓江秋景而抒發人皆如紅蜓一樣有強烈的歸家之意。自己在廣州也時常盼望像江中紅蜓這樣,兩兩結伴而歸。作者特地標明寫的是秋天之景,更添離愁思歸意味。然,這個思戀之情並不直接道出,只通過韓江即景表現。其抒情與寫景高度統一,絲毫不露痕跡。可見謝先生善於將情景結為一體,他應該有自己的方法。細讀他的詩,大致採用過以下方法。

雷海基|評青年詩人謝海衡的詩——情景相融 意味自出

一、因景而生情。先寫景物,因景而生情,情由景出。情與景雖為一體,但又能看到分際,景在前,情在後。

如,《濟南秋韻》“一席金風伴雨聲,秋黃灑落遍泉城。明湖縱有

留春意,難醉人間幾度榮。”前兩句寫金風雨聲,落遍泉城之景,有聲有色,可聽可聞。後兩句抒情發意,由秋黃葉落而生榮衰幾度之情,發好景不常,榮華不再的感概。後面的感概是由秋黃葉落而生髮的。又如《羽毛球》“十六鵝毛白玉衣,冠環綠帶赴塵飛。紅肥黃瘦方凌舞,幾度青春血汗揮。”上聯描寫羽毛球的形象和在空中的狀態,皆是寫景,下聯則轉到寫打羽毛球的人,是作者的看法,打球人“青春在揮血汗中度過”,詩通過美好的青春與流出的血汗對比,說明任何成功都需付出血汗,美好的青春是用來付出的。這個人情事理是由看打羽毛球生髮的。

這兩首取由景生情的方法,語句的排列明顯分為前後兩部分,前景後意,往往第三句是轉折點,分界線。詩的重心在結句,關鍵在第三句。

二、因情而擇景。從詩寫作過程看,根據所要抒發的情感,選擇

能夠產生這一情感的景象。在詩人面對的客觀世界中,景象形形色色,詩要採用什麼景,以欲表達的情感為依據來選擇。

如《國慶閒聚揭陽匯和山莊》“野徑香園別有天,蟬鳴蛙奏共華年。黃湯三盞傾無盡,一曲紅歌月上弦。”上聯寫的自然物景,下聯寫的人員情態。情態是歡欣的,故根據暢飲歡歌的愉悅心情,選取園香蟬鳴的美景,以作鋪墊,以烘托氣氛。如果選擇枯枝敗葉,狗吠鴉叫之景,則與愉悅心情衝突,詩則不成。

《甲午八月二十八南寧榕城江南球館交流》“丹桂飄香玉宇藍,金秋八月下江南。江南最是人情好,一戰黃昏意未酣”。詩表達的是:遇到“江南人情好”,球一直打到黃昏還意猶未盡的酣情快意。便選擇“金秋八月”佳季和“桂香天藍”美景,以引發結尾的好心情。這一天應該也有出門堵路,比賽輸球煩心之事,可作者只選擇好天美景。這就是因為抒情的需要而選擇與情相匹配之景。

雷海基|評青年詩人謝海衡的詩——情景相融 意味自出

三、因情而造景。造景是不用眼前景而挪用別處景,甚至編織夢幻景入詩。

如《八月十四龍泉山賞月》“碧空玉鏡紫雲稠,星曜同輝照九州。萬里晴光傳瑞藹,人間一月共今秋。”這裡的“碧空玉鏡紫雲稠”,有造的意味,如果見到“碧空玉鏡”,怎麼會“紫雲稠”,雲稠密了,就空不見碧,月不見白。“星曜同輝照九州”“萬里晴光傳瑞藹”,也是主觀營造之景,因為眼前是看不到的。作者之所以著意營造這三個景象,是為“人間一月共今秋”服務。如果大家見不到月,如何共今秋之月。所以作者必須造一個普天之下所有人都能看到的明亮之月。

為了抒情需要,作者特意營造虛幻之景的,如《書海蒼生》“莫問金宮鎖幾春,青衫飲露笑風塵。一箋文字深如海,從此新人換舊人。”書海生涯本是個意象型的概念,看不見摸不著的。為了表達自已詩書生活的感受,營造一個現實生活並不存在的場景:金宮鎖春,青衫飲露。作者現實生活中未必有這樣情況。“一箋文字深如海”,又將一張小小的紙箋誇大。造的這些超越現實的景,都是為“新人換舊人”服務的,不平常的人,是由不平常的景造就的。

四、情與景互映。情景互映是指情與景二者沒有明顯分際。無論因景生情,還是因情設景,情與景在詩中都有先後之分,情與景互映則是情入景中,景中含情,情即是景,景亦是情。如《夜遊湘子橋》“寒夜秋光染地黃,浮橋韓水也流芳。清風該是知人意,送入花間百里香。”作者性情寄於清風中了,寫清風送花香百里之自然景,表達的是作者之情,將美好奉送人間,饋贈社會。又如《潮州湘子橋》“城東仙樂聲聲慢,廣濟煙雲緩緩流。十八梭船江上畫,樓臺廿四水中州。”初讀四句全是寫景,但細品則知詩表達了對潮州的愛,因為把潮州寫得非常美,情人眼裡出西施。也表現了江水對於潮州民眾的重要:無數的行船在江上,不盡的樓臺在水中。誰也離不開江和水。

這兩首詩都是情中有景,景中有情,彼此難分

五、用銜接、呼應之法,使轉結自然,景化為情。

無論何法,都需通過文字將景化為情,達到情景渾成,意脈連貫。從謝先生詩可以看出,為使情景相合,他在文字使用上主要是採用銜接法或呼應法。

如《礐石夢之谷休閒品工夫茶》“蕨苔竹影月西搖,香案羞花碧玉簫。把盞臨風邀月去,風月還我幾逍遙。”先接題寫室外景--礐石夢之谷,後敘室內景,室內景出現香案--工夫茶隱然其上,接下來人出來了,不僅把盞閒品,還臨風邀月,風月怎樣回敬我呢?還我逍遙。詩依時間順序,徐徐推進,由外而內,由茶而人,由人而風月,又由風月而人。我與風月共享逍遙的愉悅感油然而生。前面的景為後面的逍遙作鋪墊,竹搖,案香,花羞,簫鳴,風清,月朗,皆自由自在情態。有聲,有色,有味,有感,環境優雅閒適。人在其間賞竹,聞香,看花,聽簫,臨風,品茶,邀月,能不逍遙自在?由景轉入人之時,選在香案出現之後,恰到好處,於香案邊把盞就十分自然。結句出現在邀月之後,“還我逍遙”亦順理成章。這首詩銜接法、呼應法兩個都用了,轉折句的“把盞”接上句的“香案”,轉折因而自然。結句的“還我幾逍遙”接上句的“把盞邀月去”,有贈就有還。結句與轉句銜接緊密自然。結句的“還逍遙”又與題目的“閒品”呼應,既承接上句的“邀”,又呼應題目的“閒”,因而結尾也自然。詩自題始,環環相扣,層層遞進,首尾呼應,景化為情,不顯人工痕跡,具渾然天成之象。

又如《暮觀山色》“彼岸青巒吊腳樓,西窗斜影晚雲收。數聲黃鵲飛天際,坐看煙波泛小舟。”全詩用一個“觀”字銜接,詩中有三處同義字:觀、望、看。題目中“暮觀”,首句是看到對岸之景,接下來西望窗外之景,第三句作為轉折,因為要抒發遊子思鄉之情,將目光轉向江上之景,第三、四句是顛倒式,順序應該是“坐看煙波泛小舟,數聲黃鵲飛天際”,通過煙波中的小舟和向天際飛的黃鵲這兩個尋路回家的景象,發想家思歸之情。讀者至此,不免想起崔顥“日暮鄉關何處是,煙波江上使人愁”之句。此外,尾句的“坐看”又與題目的“暮觀”遙相呼應。此詩銜接法、呼應法皆用得嫻熟,是轉結自然,景能化為情的重要原因。顛倒句式將“坐看”放在尾句,不僅與題呼應的力度擴大,亦使詩有波瀾起伏之態,添雄渾氣勢。

情景結合容易,渾然天成卻難。 我想,謝先生詩寫出如此境界,應該是運用順向思維和逆向思維反覆打磨過的。比如,由景生情之作初成後,再以情去檢驗所寫之景是否與情合。由情擇景和由情造景之作初成後,再以景檢驗情是否自然流出。如此多次檢驗,反覆修改,直至情與景融,渾然一體。

此外還需注意情與景在詩中的比例關係,謝榛雲:“景多則堆垛,情多則闇弱,大家無此失矣。”

王夫之雲:“情、景名為二,而實不可離。神於詩者,妙合無垠。”

要做到情景不離,妙合無垠,應該不是簡單功夫,除掌握以上五種方法,還需要有“妙合無垠”的高標準和耐心細緻的功夫。

雷海基

2018年11月20日


謝海衡 筆名青劍,中國作協會員,中國作家協會中國詩歌網編輯,中國出版集團中華書局“詩詞中國”廣東站長。作品散見於《光明日報》《詩刊》《中華詩詞》《詩潮》等全國各大刊物,是中國作家出版集團中華辭賦社“人民文藝為人民”公益活動愛心名家,受邀參加過中央電視臺第一屆《中國詩詞大會》。

雷海基 軍旅詩人,詩詞評論家,第七屆全國華夏詩詞獎優秀論文獲得者,詩論文章多次入選全國中華詩詞研討會、中華軍旅詩詞研討會、海峽兩岸中華詩詞論壇,出版著作有《詩詞快速入門指導》《古今名家論詩詞語錄》《好詩創作談—雷海基詩論文選》。

編輯/章雪芳 審核/小樓聽雨 校對/馮 曉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