國內影市將進入最長瓶頸期,忘掉600億從頭再來!

文 | 狐狸勳

“大起大落”,“大喜大悲”,用來形容今年國內的電影市場再合適不過。

“《捉妖記2》首日票房破5億,創中國影史單日票房紀錄”“大年初一單日票房超12.6億,打破全球單一市場單日票房紀錄,創中國電影史單日票房紀錄”“春節檔7天累計票房63.66億,創春節檔新歷史紀錄”“清明檔三天累計票房達6.84億,刷新清明檔新紀錄”“暑期檔累計票房達171.5億,創暑期檔票房新紀錄”“10月4日,年內累計票房突破500億,創中國影史最快500億新紀錄”

票房破紀錄的喜報一直從開年傳到十月,真可謂振奮人心,在彼時看來不足掛齒的600億小目標當即立下,但隨之而來卻並非是預想中的“金九銀十”而是“直接入冬”。數據顯示,國慶檔7天累計票房19億,相比去年同期下降21%,縮水5億。整個電影大盤體驗了一把從雲端墜入深海的高速自由落體。

怎麼辦?喊出的目標、立下的flag不能就此擱淺,國產片疲軟之態難以扭轉,進口大片理所應當成了“救市主”。

國產片疲軟,衝刺大任交棒進口片

數據顯示,截至10月30日,年內累計票房為525億,距離600億目標仍有75億差距,若要達成該目標,剩下兩個月份月均票房則需超過37.5億。

如今,11月已過去大半,月度累計票房為27.18億(2017年11月累計票房28.8億),年內累計票房553.01億(2017年總體票房556億),22天的時間直接將75億差距縮短至47億,進口大片毫無疑問是其中的最大功臣。

上週六,《毒液》《神奇動物2》票房雙雙過億,全國單日綜合票房連續兩天衝破3億大關,兩部電影總票房貢獻額達20億,而在這期間國產片僅有一部荒誕喜劇電影《無名之輩》撐場面,雖單日票房已反超兩部進口片,但因體量和檔期限制難有太大作為,整體走勢已出現回落。

國內影市將進入最長瓶頸期,忘掉600億從頭再來!

除了已經制造了小高潮的《毒液》《神奇動物2》,11月下旬還將有《無敵破壞王2:大鬧互聯網》《憨豆特工3》《摘金奇緣》《老爸102歲》等一系列進口片上線。

尤其是《無敵破壞王2》《憨豆特工3》,通過貓眼專業版顯示的想看人數,以及微信、微博等熱度指數來看,若影片質量不出太大問題,無疑會是票房的中堅力量。

放眼十二月,預計共有58部影片上線,國產片51部,進口片7部。相比11月而言,國產片走勢稍有回升,有艾倫主演的《人間·喜劇》、博納出品的《武林怪獸》、葛優主演的《斷片之險途奪寶》等影片上映,但也只能說中規中矩,不太具有黑馬爆款相。除此之外,剩餘大部分國產片多為“一日遊”電影,雖整體數量高過進口片,但含金量和殺傷力卻並不高。

國內影市將進入最長瓶頸期,忘掉600億從頭再來!

反觀7部進口片情況。DC的超級英雄電影《海王》,雖然曉諭度不高,但難保不會成為下一個《毒液》;堪稱“最美災難片”的《驚濤颶浪》,憑藉“真實事件改編”這幾個字就能迎來不少觀眾;以情懷為賣點的《龍貓》,也能吸引一波80、90後追憶童年。雖然近幾年進口片整體表現不如以往,但依舊有著紮實的受眾基礎,合力補齊幾十億的差距還是不在話下。

國內影市將進入最長瓶頸期,忘掉600億從頭再來!

可以預見,12月整體大盤將依舊以幾部進口大片為主導,少數頭部國產片緊跟,其餘蝦兵蟹將貢獻零頭,保守估計,總體票房貢獻額約在40億左右。如此來看,鸚鵡君認為600億小目標達成的希望還是很大的。

“救急不救窮”,請放下600億執念

“救急不救窮”,這句俗語用於當下的國產電影市場毫不為過。就算靠幾部進口片勉強達成了600億的小目標,也只能證明中國電影市場的龐大,而這是經濟發展的必然趨勢,與中國電影本身的進步無關,況且國內電影市場早已過了靠進口片打天下的時代。

不是說好萊塢影片的質量有所下滑,而是中國市場留給美國大片的空間、時間以及觀影的興趣點在逐漸消逝。華爾街日報曾預測:“未來五年,好萊塢在中國將面臨越來越多的不確定性和競爭。好萊塢在中國的黃金時代即將落幕。一切都將變得愈發困難。”

國內影市將進入最長瓶頸期,忘掉600億從頭再來!

當好萊塢大片不再給力,短期熱潮過去後,沒有優質國產片支撐,票房市場將很快再次落入冰點。很多人將如今的影市陣痛期與新媒體分流、票補取消、影視寒冬劃等號,當然不排除會有所影響,但究其根本,是中國電影本身的沉痾所致。

一方面,電影質量的成長速度遠低於觀眾審美水平的提升。如今,觀眾對於影片質量、三觀的要求愈發嚴格,但國產片整體質量卻鮮有提升,加之票補的取消更讓觀眾越來越傾向於“把錢用在刀刃上”,打擊最大的無疑是在淡季低調登場或奢望在熱門檔期蹭熱度的中小成本影片及爛片,從今年下半年頻繁出現的調檔、撤檔的情況便可看出。

另一方面,人才青黃不接(製片人、導演、編劇等),不能長期穩定地輸出優質作品。2010年,王小帥曾經預言,“第七代導演這個群體不會出現。”7年過去,如同外界看到的那樣,被市場認可的第七代導演屈指可數。縱觀市場,依舊是幾個熟面孔打天下,受制作週期的影響,一旦他們閉關,市場便毫無水花。

國內影市將進入最長瓶頸期,忘掉600億從頭再來!

優質內容的生產與輸出是中國電影繁榮發展的基礎和根本,而人才是內容創造的原動力,當這個根源出現問題,加之外部因素的影響,網劇、綜藝、遊戲、直播、短視頻等娛樂方式分流電影觀眾群,票補取消趕走“湊熱鬧”的觀眾,影視寒冬出現融資困難。“內憂外患”下,出現如今這樣的陣痛期並不令人意外,若不解決其內在根本問題,再多進口大片也無濟於事,陣痛將會長期伴隨著中國電影市場,並將陷入最長瓶頸期。

與此同時,我們也得提出質疑,難道一定要達到600億票房才能證明中國電影市場是成功的嗎?答案顯然是否定的。

數字只是一個指標,電影不是為了指標而存在,這麼多年,中國電影不就是因為一味地追尋經濟效益,罔顧思想、社會價值,才導致落入如今這樣尷尬境地的嗎?與其一味地掛念數字和達標,倒不如年末靜下心來梳理一下更多深層次的原因。


影投人 [公眾號ID:movieeye]

有眼力、有腦洞、有大神的一站式精品影視內容製片工場

[如需轉載請聯繫,未經授權禁止轉載]

相關推薦

推薦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