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水滸別解”之晁蓋:悲劇皆因才德不濟!

《水滸傳》裡兩任梁山之主都未得善終:第一任梁山之主王倫被排名倒數第二的林沖火併,只因王倫嫉賢妒能、打壓異己、無德無才而招致殺身之禍;第二任梁山之主晁蓋貿然帶兵下山攻打強敵,大打“無準備之仗”,反被強敵毒箭射殺。人們往往更願意把王倫的悲劇歸結於他無才又無德,其實,有著“托塔天王”這個霸氣綽號的晁蓋,又何嘗不是因為自己才德不濟而導致悲劇命運呢?

“水滸別解”之晁蓋:悲劇皆因才德不濟!

晁蓋

晁蓋才德不濟的表現之一:缺乏主見。

從古至今,任何一個團體、一個組織的領導,首要的特徵就是遇事要有主見,倘若遇事沒主見,壓根就不應該成為領導。晁蓋恰恰就是遇事缺乏主見的人,他聽人唆使而充當劫取生辰綱的頭頭,就是一個最好的例證。

劉唐、公孫勝和吳用等人想要劫取生辰綱,他們希望由晁蓋挑頭組織一個團隊來幹這件事。為什麼要晁蓋挑頭呢?與其說他們敬重晁蓋,把晁蓋當大哥,甘心聽從晁蓋調遣,不如說他們是在利用晁蓋:如果劫取生辰綱成功了,以晁蓋仗義疏財的個性,必然少不了他們的好處;如果劫取生辰綱失敗了,那首犯就是晁蓋,其餘眾人只是從犯,天塌下來,有晁蓋頂著。

遺憾的是,晁蓋對於吳用等人的心思一無所知。按道理,晁蓋是最沒有必要劫取生辰綱的人,因為晁蓋本是鄆城縣東溪村的保正,祖上傳下來的家資也頗為豐厚,他的日子本來是挺滋潤的。但晁蓋架不住吳用等人一頓高帽子狂戴,真的把自己當救世主了,熱血沸騰地劫生辰綱去了,就此走上不歸路。

“水滸別解”之晁蓋:悲劇皆因才德不濟!

吳用

晁蓋才德不濟的表現之二:缺乏能力。

晁蓋義氣深重,時時感念宋江“義釋”之德,聽聞宋江在江州被人陷害,即日有性命之虞,便不遠千里率領梁山上的一行十七個頭領、近百個嘍囉,奔江州劫了法場,拼了性命,殺退了五七千官軍,救出宋江,已經是死裡逃生、精疲力盡。晁蓋正要組織大家撤離江州奔梁山而去,不料,宋江卻懇請眾位好漢,先殺了黃文炳:

只恨黃文炳那廝搜根剔齒,幾番唆毒,要害我們。這冤仇如何不報?怎地啟請眾位好漢,再做個天大人情,去打了無為軍,殺得黃文炳那廝,也與宋江消了這口無窮之恨。那時回去如何?

晁蓋當即反對,認為官軍必有準備,應該先回梁山,下次帶著大隊人馬,文帶上吳用、公孫勝,武帶上林沖、秦明,再來報仇。

遺憾的是晁蓋的反對被宋江直接駁回,眾人幾乎無視晁蓋的反對,宋江的親信花榮等人,探路的探路,準備的準備,可憐的晁蓋只得乖乖聽從宋江發號施令,淪落到當了宋江手下的一名打手,和眾人一起,在宋江的帶領之下殺了黃文炳一家、活剮了黃文炳,宋江至此方才心滿意足地跟著晁蓋上了梁山。可以說,這個時候已經顯示出晁蓋缺乏能力、氣勢不足的敗相,相反,宋江顯得多謀善斷、敢於殺伐。

“水滸別解”之晁蓋:悲劇皆因才德不濟!

宋江

晁蓋才德不濟的表現之三:缺乏胸襟。

晁蓋此前一直給人留下不錯的印象:為人豪邁、胸襟宏大。比如他一直感激宋江的救命之恩,宋江一上梁山,他就誠懇地要讓位於宋江,這一番讓位卻比宋江後來動輒向其他好漢讓位來得真誠得多。宋江剛上梁山之初,即便是宋江駁了他的面子,他也沒怎麼往心裡去。

但楊雄、石秀投奔梁山,卻遭到晁蓋的斷然拒絕和牴觸,著實令人費解,顯得晁蓋心胸狹隘,且有點蠻不講理。當晁蓋聽聞楊雄、石秀因時遷偷雞而惹出禍事,還冒著梁山的名義,便火冒三丈,要人當場斬了楊雄、石秀二人,再帶著兵馬蕩平祝家莊。

偷雞的事兒是時遷乾的,晁蓋卻要斬了楊雄和石秀,認為他們倆和時遷一個德行,都壞了梁山的名聲。晁蓋這麼注重梁山的名聲實在有點裝清高了,試問梁山上的眾多好漢,哪一個德行又是乾乾淨淨的呢?梁山在王倫時期是“殺人越貨”為主業,到了晁蓋手裡“劫富濟貧”為主業,這又哪裡是什麼乾淨的營生呢?晁蓋這麼做實在讓人摸不著頭腦,只能凸顯他胸襟狹隘,不能容人了。

“水滸別解”之晁蓋:悲劇皆因才德不濟!

楊雄

晁蓋才德不濟的表現之四:缺乏遠見。

晁蓋作為梁山之主,對梁山的定位和發展前景缺乏遠見。王倫時期的梁山茹毛飲血,最是殺氣騰騰,頭領雖然只有四個,嘍囉卻有七八百名,他們要乾的就是下山去殺人越貨,也就是不但奪人東西,還要人性命。到了晁蓋時期,則升級為“劫富濟貧”。但事實上,他們僅僅只是停留在“劫富濟貧”這個口號而已,只見“劫富”,不見“濟貧”。

對於梁山的發展前景,晁蓋似乎並沒有進行過深入思考。“劫富濟貧”的路能走多遠呢?總是下山劫掠從梁山腳下路過的客商,要知道客商並不是傻子,被劫了之後,定然會一傳十、十傳百,此後,從梁山腳下路過的客商必然越來越少。到了晁蓋時期,梁山上頭領加上嘍囉,保守估計上萬人是有的,這麼多人吃喝拉撒,經費和糧草成了大問題,這個問題該怎麼解決?晁蓋似乎沒有個明確的思路和應對之策。

還有一個最關鍵、最長遠、最根本的問題,那就是,梁山上的眾位好漢難道就要這樣當一輩子的土匪、賊寇嗎?即便是當初晁蓋一行七人是死心塌地要守著梁山過一輩子,那其他的好漢呢?尤其是隨著加入的好漢越來越多,成分越來越複雜,來自五湖四海、各行各業,他們對將來有怎樣的打算呢?晁蓋似乎壓根沒有考慮過這個問題:梁山最終的出路是什麼?

“水滸別解”之晁蓋:悲劇皆因才德不濟!

石秀

才德不濟的晁蓋,遇事缺乏主見,缺乏領導能力,缺乏容人胸襟,對梁山的前途缺乏遠見,終於在不知不覺中徒有其表、虛有其位,本該牢牢掌握的實權,如同細沙一般,緩緩從他之間溜走,漸漸地被宋江架空,淪為“梁山名譽之主”,等到他猛然驚覺,想要一戰樹立梁山之主的威信,卻還是由於才德不濟,打了一場稀裡糊塗的仗,再稀裡糊塗地被強敵射死,看似英雄,實則草包的晁蓋,就此謝幕!

相關推薦

推薦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