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雋秀瀟灑的湘南風格的磚塔,湖南省常寧培元塔'

常寧 湖南 彭玉麟 同治 國風新潮 視覺秀旅遊 2019-07-30
"

培元塔,位於位於湖南省常寧市宜陽鎮大立村,清同治《常寧志》載:“歲同治壬戍唐君義渠……慨然以斯舉為己任,郵寄邑諸君子,倡議建造。眾亦踴躍從事,遂擇地於邑西之羅漢石,鳩工庀材,經始於甲子,越丙寅告竣。”由此證明此塔始建於同治三年(1864),於同治五年(1866)竣工。因與崇文塔對照,故名培元塔。

"

培元塔,位於位於湖南省常寧市宜陽鎮大立村,清同治《常寧志》載:“歲同治壬戍唐君義渠……慨然以斯舉為己任,郵寄邑諸君子,倡議建造。眾亦踴躍從事,遂擇地於邑西之羅漢石,鳩工庀材,經始於甲子,越丙寅告竣。”由此證明此塔始建於同治三年(1864),於同治五年(1866)竣工。因與崇文塔對照,故名培元塔。

雋秀瀟灑的湘南風格的磚塔,湖南省常寧培元塔


塔高30餘米,七層八稜,底層有四門,正門面向西南,東北為虛門,塔內有石階盤旋至頂,底層由花崗岩石砌成,其餘六層由磚砌成,一二三層為方形,其餘四層為稜柱形。每層都有四個拱窗,石雕飛簷,斗拱樓頂,塔頂為空心鐵葫蘆狀頂。整座塔形制雄偉,結構精嚴,縣人皆以其為故鄉標誌,言其"固塔山之靈氣,培常邑之人文",故常寧人才輩出,因此景點定名為"古塔培元"。

"

培元塔,位於位於湖南省常寧市宜陽鎮大立村,清同治《常寧志》載:“歲同治壬戍唐君義渠……慨然以斯舉為己任,郵寄邑諸君子,倡議建造。眾亦踴躍從事,遂擇地於邑西之羅漢石,鳩工庀材,經始於甲子,越丙寅告竣。”由此證明此塔始建於同治三年(1864),於同治五年(1866)竣工。因與崇文塔對照,故名培元塔。

雋秀瀟灑的湘南風格的磚塔,湖南省常寧培元塔


塔高30餘米,七層八稜,底層有四門,正門面向西南,東北為虛門,塔內有石階盤旋至頂,底層由花崗岩石砌成,其餘六層由磚砌成,一二三層為方形,其餘四層為稜柱形。每層都有四個拱窗,石雕飛簷,斗拱樓頂,塔頂為空心鐵葫蘆狀頂。整座塔形制雄偉,結構精嚴,縣人皆以其為故鄉標誌,言其"固塔山之靈氣,培常邑之人文",故常寧人才輩出,因此景點定名為"古塔培元"。

雋秀瀟灑的湘南風格的磚塔,湖南省常寧培元塔


培元塔宏偉壯觀形制雄偉,屬縣級重點文物保護單位,省同時是常寧市僅存的省二級文物保護古建築,位於宜陽鎮北側宜水河畔,塔高七層,正門面南,上刻"培元塔",西、東、北三門依次為"迎紫氣"、"挹青雲"、"洪恩至"。清冽的宜水從塔前緩緩流過,夕陽西照或皓月當空,塔元塔倒映水中,十分壯觀,故有"宜水塔影"、"元塔夕照"、"培元晚月"等佳景。

"

培元塔,位於位於湖南省常寧市宜陽鎮大立村,清同治《常寧志》載:“歲同治壬戍唐君義渠……慨然以斯舉為己任,郵寄邑諸君子,倡議建造。眾亦踴躍從事,遂擇地於邑西之羅漢石,鳩工庀材,經始於甲子,越丙寅告竣。”由此證明此塔始建於同治三年(1864),於同治五年(1866)竣工。因與崇文塔對照,故名培元塔。

雋秀瀟灑的湘南風格的磚塔,湖南省常寧培元塔


塔高30餘米,七層八稜,底層有四門,正門面向西南,東北為虛門,塔內有石階盤旋至頂,底層由花崗岩石砌成,其餘六層由磚砌成,一二三層為方形,其餘四層為稜柱形。每層都有四個拱窗,石雕飛簷,斗拱樓頂,塔頂為空心鐵葫蘆狀頂。整座塔形制雄偉,結構精嚴,縣人皆以其為故鄉標誌,言其"固塔山之靈氣,培常邑之人文",故常寧人才輩出,因此景點定名為"古塔培元"。

雋秀瀟灑的湘南風格的磚塔,湖南省常寧培元塔


培元塔宏偉壯觀形制雄偉,屬縣級重點文物保護單位,省同時是常寧市僅存的省二級文物保護古建築,位於宜陽鎮北側宜水河畔,塔高七層,正門面南,上刻"培元塔",西、東、北三門依次為"迎紫氣"、"挹青雲"、"洪恩至"。清冽的宜水從塔前緩緩流過,夕陽西照或皓月當空,塔元塔倒映水中,十分壯觀,故有"宜水塔影"、"元塔夕照"、"培元晚月"等佳景。

雋秀瀟灑的湘南風格的磚塔,湖南省常寧培元塔


相傳,唐訓方統領“訓字營”湘軍時,升帥旗斷,覺徵兆不妙,便船載軍餉回鄉,籌建培元塔。培元塔建成後,消息傳到京城,有人奏了唐訓方一本:“建塔二萬兩,唐訓方貪汙將士俸銀。”同治帝聞奏大怒,派彭玉麟查驗。彭玉麟化裝成算命先生來到唐府。進門見唐訓方小兒子便問,你父親可在家?唐訓方在屋內聽到有人說話,從門隙一瞥,認出彭玉麟,趕緊換上農衣,手拿糞耙子、糞筐從後門溜出,在田裡踩了一腳爛泥,再轉悠到前門,故作驚訝:“雪琴兄(彭玉麟字號)大駕光臨,有失遠迎!我剛從外面拾糞回來,恕罪恕罪!”弄得彭玉麟一臉尷尬。寒暄後,彭玉麟直言問道:“有人告你貪汙軍餉,可有此事?”唐訓方一臉無奈:“學琴兄,我們是出生入死的兄弟,你還不知道我的為人?同治七年回鄉後,我潛心學問,閒暇之餘,做些農活,種點蔬菜。建塔鎮水是造福一方的善事,所用之款是鄉親們捐的,我帶頭捐出來那些銀子,是賣了祖上幾擔田湊的,請大人詳察。”彭玉麟與唐訓方都屬湘軍中“書院派”的著名人物,又同為“水師”出身,這次“查處”,不過做做樣子,後以查無實據上奏同治帝,不了了之。於是,唐訓方“撿狗屎”巧對彭玉麟在民間傳為佳話,也戲寓此塔是“賠銀元之塔”。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