被漸凍症患者婁滔重新定義的生死觀

長江 紅網 紅網 2017-10-21

——本文系紅網第三屆全國大學生“評論之星”選拔賽參賽作品

29歲的北大女博士婁滔在患上“漸凍症”後,留下遺囑強烈要求捐獻自己的器官用於醫學研究,這份遺囑也讓無數網友淚目。“漸凍症”後期,病人會整個人都如同麵條一樣癱軟,面對自己的病情,婁滔曾多次提出,不治了,但父母勸她要繼續堅持。最終,這個像天使一樣的姑娘,選擇口述遺囑,捐獻出自己的器官,並要求“將骨灰撒入長江,不給這個社會帶來任何負擔”。這份遺囑,應該是她留下的最珍貴的“禮物”。

婁滔在人生最耀眼的年華,患上了令目前現代醫學都束手無策的病症,這讓人十分惋惜。原本婁滔的人生規劃是畢業後做一名傳道授業的教師,但命運就是這樣無常,一個如此優秀的女博士,就這樣讓病症捲入了人生的谷底。但堅強的她要將器官捐獻給社會,並直言,“將骨灰撒入長江,不給這個社會帶來任何負擔”。婁滔雖然身患重症,但她的生命意志卻依然堅強無比,這不禁讓人由衷地讚歎。

我們在評價一個人的時候,總會習慣性地與他巨大的貢獻聯繫在一起。但是婁滔才29歲,一個正在學習和奮進的年紀,也許婁滔還沒有來得及給社會做出學術上的巨大貢獻。但婁滔用一份遺囑讓我們記住了她,她也給社會帶來了巨大的精神層面的貢獻,她帶給社會的就是一抹精神上的明亮顏色。

因此而言,婁滔對社會的貢獻也是巨大的,尤其是在這個年紀得知自己患上“漸凍症”之後,她並沒有選擇抑鬱與悲觀,而是選擇將自己的人生毫無保留地貢獻給了整個社會,而因此產生的正能量,也猶如巨浪一樣,洗禮更多人的生死意識和人生價值觀。人生無常,任何人都可能成為某種病症的犧牲者,但人生的價值更在於貢獻出與生命相關的一切。就如同婁滔在自己的遺囑中提到的:“一個人活著的意義,不能以生命長短作為標準,而應該以生命的質量和厚度來衡量。”

婁滔要捐出自己的器官,這本身也是一種傾其所有的生命傳承,而從根本上講,婁滔這種發自內心的舉動,點亮的是更多人在面臨生死之時的那片黯淡。因此,對於婁滔來說雖然立下了遺囑,但精神上依然是個強者,她並沒有放棄自己的生命。人的生命雖然都會有終結的一天,但人所具有的精神力量卻沒有終結的時候。

儘管現代醫學還沒有達到無所不能的程度,但既然在這個世界上已經發生過各種各樣的奇蹟,那麼就有理由相信,在婁滔身上也會有奇蹟發生。

文/郭天琦(陝西師範大學)

相關推薦

推薦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