唐宋時期的“茶葉”有多厲害?曾遠銷西域,令中亞諸國口口相饞!

首先開宗明義,中國文化博大精深,其中“飲茶文化”更是獨樹一幟。

而早在唐宋時期,我國古人就學會了泡茶種茶,甚至發展出了“茶藝”這一門流傳千古的藝術。

唐宋時期的“茶葉”有多厲害?曾遠銷西域,令中亞諸國口口相饞!

我本人非常喜歡喝茶,基於個人愛好,對茶葉的歷史也算略有涉獵,首先我說一條冷知識,其實茶葉最早,並非被當成是“飲品”,反而是一種“解藥”。

《神農本草經》:神農嘗百草,日遇七十二毒,得茶而解之。

這是在茶聖陸羽寫出流傳千古的《茶經》之前,甚至更為久遠的上古時期,人們所廣泛接受的一種概念,即茶葉作為可解毒的藥材,而被收錄於《神農本草經》之中。

唐宋時期的“茶葉”有多厲害?曾遠銷西域,令中亞諸國口口相饞!

神農嘗百草

那麼問題來了,既然茶葉最早是被當成藥材,又是何時成為了日常飲品呢?

答案正是西漢,逐漸興起了“飲茶”這一概念,茶葉的用途開始發生轉變,不再僅限於藥理。

但在當時的社會體系中,茶葉依然屬於貴族門閥才能享用的昂貴飲品,不止價格昂貴,最關鍵的一點,是人們仍未把茶葉當成大眾飲品來看待。

唐宋時期的“茶葉”有多厲害?曾遠銷西域,令中亞諸國口口相饞!

為何這麼說呢?

從“買茶”這件小事上就可看出來,根據西漢時期著名辭賦家——王褒所著的名篇《憧約》所述,他當時寄居在一位楊氏寡婦家裡,當然暫且不論寄居的具體原因,但有一次,王褒想喝茶了,便讓楊氏幫他取買茶,然而不像現在,可能我們到超市能買到茶葉,還有可能樓下就是茶葉店,但當時的楊氏,需要從市區輾轉到附近的“武陽縣”,才能找到一座茶市。

烹茶盡具,酺(pú)已蓋藏……武陽買茶,楊氏擔荷。——《憧約

這頭半句,說的正是“烹茶的時候,要用洗好的各種茶具,然後在眾人聚飲之前,用茶杯和蓋子盛好。

下半句呢,則點出茶市之所在,即要到“武陽”去買茶,由一位楊氏婦女挑著扁擔裝回來。

由此可見,當時雖有喝茶的風潮,但茶葉仍舊不是一種廣泛的飲品,因為從“武陽買茶”這句話,便可得知王褒的住處距離茶市並不近,而且還要用扁擔挑回來。

唐宋時期的“茶葉”有多厲害?曾遠銷西域,令中亞諸國口口相饞!

王褒

之後隨著千百年歷史發展,再加上茶葉種植技術的不斷改良與進步,以及茶葉文化的整體興盛,到了唐朝,茶葉真正意義上成為了廣泛的日常飲品,家家戶戶皆飲茶,甚至因為唐朝開拓西域,而將茶葉製作成了出口商品,一度遠銷中亞諸國。

要佐證這一說法,咱們先來看一幅國寶:

唐宋時期的“茶葉”有多厲害?曾遠銷西域,令中亞諸國口口相饞!

《託盞侍女圖》

相信從右邊的仕女手中,不難看出她正託著一枚“茶盞”,而這也是該圖名稱的來歷,這幅圖因此名為:《託盞仕女圖》,屬於《弈棋仕女圖》的一部分。

該畫出土於現在的新疆吐魯番阿斯塔納古墓葬群,經過考證,成畫年代為唐朝,整體畫作中所繪的場景,是當時的吐魯番一位貴婦正在下棋,而這位侍女便捧著茶杯為貴婦送茶。

唐宋時期的“茶葉”有多厲害?曾遠銷西域,令中亞諸國口口相饞!

《弈棋仕女圖》

另外,因為茶葉主要生長於熱帶或亞熱帶,尤其分佈於我國長江以南的諸省各地,再加上種植環境較為苛刻,需要溫暖溼潤的氣候條件,以及日夜平均氣溫最少要保持在10℃以上,樹芽才可生長萌動,當然還有最關鍵的一點,年降水量一定要在1000毫米以上,才能保證茶樹生長獲取到充足的水分。

唐宋時期的“茶葉”有多厲害?曾遠銷西域,令中亞諸國口口相饞!

而在西域等地,尤其是吐魯番地區屬於寒溫帶,本身就是典型的半乾旱大陸性氣候,不僅常年風沙漫天,降雨量較低,晝夜溫差也大,因此客觀上受到自然地理環境的影響,當地並不適合茶葉的種植,而且還有另一個客觀因素,即使是當時的唐朝發展出了茶樹種植的技術,但也並非大規模種植,所以基本確定《託盞仕女圖》中所繪的茶葉,是從同一時期的唐朝傳入,大致無誤。

其後,由西南地區種植的茶葉,經過四川,銷往西域,這便是盛極一時的“茶馬互市”,而眾所周知的“茶馬古道”,也是興始於唐朝,因為先有“互市”,才有了“”和“”來運送貨物。

《新唐書·陸羽傳》:其後尚茶成風,時回紇入朝,始驅馬市茶。

唐宋時期的“茶葉”有多厲害?曾遠銷西域,令中亞諸國口口相饞!

《封氏聞見記·卷六》中對飲茶的發展也有記載:

此古人亦飲茶耳,但不如今人溺之甚。窮日盡夜,殆成風俗。始自中地,流於塞外。往年回鶻入朝,大驅名馬市茶而歸。

《封氏聞見錄》的成書年代是唐朝末期,作者為唐封演,是唐朝中後期的文人,書中所記錄的內容,俱是自南北朝以後的人文雜物,所以此處的含義應為:

古人也飲茶,卻不如今人愛之深。今天的人們(唐朝)幾乎每天每夜都要喝茶,已經成為了一種風俗,茶葉興始於中原,而流傳到塞外,之前回鶻入朝覲見,用許多優良馬匹換購了大量中原茶葉,再將這些茶葉帶回到回鶻。

唐宋時期的“茶葉”有多厲害?曾遠銷西域,令中亞諸國口口相饞!

由此可證明,在唐朝中後期,飲茶已漸成民間風俗,而不再像西漢時期只有貴族才能享用,並且隨著開闢西域,建立起繁榮的商路,茶葉也成為同少數民族交易的主要貨物之一,為促進民族交流與經濟發展,也做出了巨大的貢獻。

當然從另一方面來看,茶葉雖然是中原產物,但由於和西域的商業與文化交流日盛,使得中原本身的茶藝也得到了多元發展,比如西域當地所制,用來存放茶葉的茶具,就具備濃郁的西域文化特色。

唐宋時期的“茶葉”有多厲害?曾遠銷西域,令中亞諸國口口相饞!

阿斯塔那墓出土·彩繪茶具小木罐

再到宋朝,宋人羅願寫了一部《新安志》,其中《卷七·洪尚書》中,明確記載了西域人酷愛喝茶的習慣:

蕃部日飲酥酪,恃茶為命。

乃至於“蕃部”每天都吃酥酪,依賴喝茶解渴,堪稱“嗜茶如命”。

還有的西域蕃部,甚至喝茶喝到成癮的地步,《宋史·吐蕃傳》載:

吐蕃喜啖生物,無蔬如醯(xī)醬,獨知用鹽為滋味,而嗜酒與茶,故蕃戎性嗜名山茶,日不可闕。

(注:醯:醋。)

這大概是西域人愛喝茶的真實寫照,因為本身塞外一些胡族喜歡吃生食,但他們的飲食文化中並沒有各種調味品,因此只放鹽來增加滋味,到最後人人口乾舌燥,恰好茶能解渴止鹹,於是胡族們吃飯的時候,就會喝很多茶來解渴,而且他們還非常喜歡名山大川上生產的好茶,乃至於每天都得喝,一天都不能少。

唐宋時期的“茶葉”有多厲害?曾遠銷西域,令中亞諸國口口相饞!

可見茶葉經由大唐時期的茶馬互市傳入西域後,在宋朝又被進一步發揚,不僅茶葉成為了西域主流的飲品,甚至一度使人成癮,而“日不可缺”。

針對這種西域飲茶熱潮,其實早在唐朝時就有人做過深入研究,說到研究,就不得不提起大名鼎鼎的茶聖陸羽了。

陸羽曾親自撰寫一部《茶經》,正是一部集茶藝之大成的百科全書,其中對“茶葉歷史,泡茶之法,飲茶器具”分別作出具體闡述,不僅讓唐朝世人感受到茶葉的魅力,也使更多百姓瞭解到茶藝的泡製工藝,以及如何鑑別好茶葉的方法等等,諸如此類茶藝知識,再經由茶馬古道上的茶商口口相傳入西域,最終形成了一整套獨具魅力與特色的茶藝文化。

《新唐書·陸羽傳》:羽嗜茶,著經三篇,言“茶之原、之法、之具”尤備,天下益知飲茶矣……其後尚茶成風,時回紇入朝,始驅馬市茶。

從這個角度上來說,陸羽所做出的貢獻,除了研究茶藝,使更多人受益外,還為民族文化之間的互相交流以及民族融合做出了一定貢獻,因此茶葉在古代,不僅是一種飲品和商品,還作為一種文化的象徵,甚至是為各民族之間架起了一座溝通的橋樑。

唐宋時期的“茶葉”有多厲害?曾遠銷西域,令中亞諸國口口相饞!

《陸羽品茶圖》

正如我上文所說的回鶻以戰馬換購茶葉,這便是民族之間文化與商業交流的佐證,而縱觀古史,自從茶葉經濟興盛以來,不管是對民族,還是對國家都具有重大意義,尤其是在絲綢之路開通以後,更將茶葉作為一種外交手段,而與鄰國維持友好的睦鄰關係。

因此,我們可將茶葉對於古代國家多方面發展的重要性,總結為以下四點:

第一,自茶葉貿易繁榮以來,歷朝歷代均設有“課茶稅”,為政府增加財政收入的同時,也鼓勵茶商大力發展種茶技術與茶葉貿易。

第二,在特殊時期,茶葉能夠作為“互市”的商品,而換取來自西域的優秀戰馬,而這些戰馬再配備到邊關等軍事重地,能夠增強邊關的保衛力量,充實軍備。

第三,在國家與民族內部,形成獨有的茶葉文化,促進民族意志的聯結與統一,且形成民族特色文化,進一步成為中華民族的獨有象徵。

第四,促進文化外交,聯通外族的隸屬關係,如唐朝時與回鶻之間的宗主國關係,回鶻起初依附於大唐,連年遣使朝貢,而身為宗主國的唐朝,便會通過回賜茶葉的形式,表達對於隸屬關係的尊重,維持雙方之間的友好。

以上四點,就是我個人所認為的飲茶文化的深層次含義,作為一種現代的日常飲品,茶葉不僅能夠解渴養胃,更能在文化交流層面起到一定的促進作用,尤其是在古代,對於酷愛肉食和酪乳的西域各民族來說,茶葉更是不可或缺的解渴首選,而中原地區憑此需求與西域實現了繁榮的茶葉貿易,不僅獲取了馬匹等戰略物質,也促進了民族之間的互相融合與統一,實現了中原繁榮的同時,也與西域各民族之間結下了深厚的友誼,乃至於影響深遠。

時至如今,茶葉仍然作為我們中國人的文化符號,而深受國人熱愛,甚至遠銷海外,為全世界各國友人所認可,更為弘揚優秀的中華傳統文化,持續的發光發熱,是當之無愧的中華文明寶貴財富。

——————

關注作者:錢品聚,瞭解更多歷史與文化趣聞,帶您發現更大的世界~

唐宋時期的“茶葉”有多厲害?曾遠銷西域,令中亞諸國口口相饞!

——————

參考文獻:

《神農本草經》:神農嘗百草,日遇七十二毒,得茶而解之。

《憧約》:烹茶盡具,酺(pú)已蓋藏……武陽買茶,楊氏擔荷。

《新唐書·陸羽傳》:其後尚茶成風,時回紇入朝,始驅馬市茶。

《封氏聞見記·卷六》此古人亦飲茶耳,但不如今人溺之甚。窮日盡夜,殆成風俗。始自中地,流於塞外。往年回鶻入朝,大驅名馬市茶而歸。

《新安志·卷七·洪尚書》:蕃部日飲酥酪,恃茶為命。

《宋史·吐蕃傳》:吐蕃喜啖生物,無蔬如醯(xī)醬,獨知用鹽為滋味,而嗜酒與茶,故蕃戎性嗜名山茶,日不可闕。

《新唐書·陸羽傳》:羽嗜茶,著經三篇,言“茶之原、之法、之具”尤備,天下益知飲茶矣……其後尚茶成風,時回紇入朝,始驅馬市茶。

相關推薦

推薦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