凌晨4時生火燒茶 一天要燒四五百斤 十老人七年為路人送清涼

中藥 社會 樂清城市網 樂清城市網 2017-08-06
凌晨4時生火燒茶 一天要燒四五百斤 十老人七年為路人送清涼

在市區東大街港橋頭旁有個伏茶點,雖然旁邊貼著“公益茶亭”幾個字,其實它不是亭,只是個臨時搭起來的小棚屋。小棚屋分兩部分,前面臨街,是露天的,撐著把大紅傘遮陽,用來燒茶、洗茶具、供茶,後面是個小房間,用來放草藥。 這個伏茶點是由10名老大媽自發設立的,從選址、僱人搭建棚屋到購買草藥、燒茶等所有的事情,全是她們自己操辦。這10名老人,年齡最大的75歲,最小的63歲。 鬧市茶攤受歡迎凌晨4時,大多數人還沉浸在夢鄉,但市區東大街已車來人往,東大街菜市場裡更是燈火通明,商販們正陸續把新鮮的蔬菜、雞鴨魚肉等運抵攤位,為一天的生意做準備。這時,港橋頭旁邊的一間簡易小棚屋也有了亮光,3個大媽開始忙碌:給3個煤爐生火、清洗鍋桶等茶具、打開桌子擺好茶杯,再把一大袋已配好的草藥倒入鍋中,加上水開始燒煮……這3名老人分別叫劉雨南、陳彩蘭和盧賽琴,雖然事情多,但三人分工明確,一切都顯得有條不紊。 天漸漸亮了,5點了,一大鍋草藥已經燒好,老人剛把茶水一一舀到桌上擺放著的20多個不鏽鋼杯子裡,就有人來喝茶了。這時來喝茶的大多是商販,是用清甜的茶水配早點吃。除了茶水,這裡還備有白開水,以滿足不同人的需求。 6點多,街上買菜的市民漸漸多起來了,時不時有人到茶攤前喝一杯。太陽露臉了,雖然還是清晨,但陽光已是熱辣辣地讓人望而生畏,多走幾步,人就開始冒汗。菜市場的人流量越來越大,來茶攤喝茶的人也越來越多。 8點了,熙熙攘攘的街道熱鬧非凡,許多人看到伏茶點都停下腳步。“這裡有茶攤,來,咱們先喝杯茶!”兩個結伴買菜的大嫂看到伏茶點,高興地走過來。盧賽琴老人熱情地招呼她們:“拿這邊的,這幾杯已晾涼了,那邊的太燙!”兩個大嫂剛端起杯子,一箇中年男子拿著一個塑料水壺過來:“大媽,讓我倒點帶走好嗎?工地上還有好幾個人想喝茶。”“行,倒吧!”大媽讓男子拿穩水壺,自己拎起地上一個裝滿茶水的不鏽鋼大桶,往水壺裡灌。 樂清日報全媒體記者在茶亭站了半個多小時,只見來喝茶的人幾乎沒有間斷過,常有人拿來水壺、熱水瓶和水杯等灌了帶走。 忙得早飯都顧不上吃“我們一般輪流燒茶,每天2個人一班,一班燒兩天。這兩天天氣熱,喝茶的人多,2個人忙不過來,就增加到3個人。”把一大鍋草藥放到煤爐上燒後,盧賽琴老人有了一會空閒,和樂清日報全媒體記者聊了起來。她說,她們是從2010年開始燒茶的,到今年已經7年了,這其間,有幾位老人年紀大了陸續退出,又有新的人加入,現在是10個人。她們用來煮茶的草藥是從虹橋中草藥批發市場購買的,“上個月一次就購買了250多公斤,估計還不夠,還要再去買一趟。” 在這個狹窄的空間裡放著3個煤爐和一個煤氣灶,煮茶、舀茶都要靠近熱氣襲人的爐灶,一會兒就滿頭大汗。老人說,一鍋茶水有20多公斤重,每天都要燒10來鍋。 盧賽琴老人說,今年的伏茶點從農曆四月廿四開張,計劃供應到重陽節。若那時天氣還熱,還會再延後幾天。她自豪地說:“大家都喜歡喝我們的茶,都誇味道好。” 到這裡喝茶的,除了菜販、買菜的市民,還有附近工地的民工、三輪車伕等。除了喝上一杯,一些人還拿來水壺、熱水瓶想裝些帶走,老人們都欣然應允,但這樣一來,茶水供應量也大增,在上午7時至10時的高峰段,有時甚至下一鍋茶還未燒開,上一鍋茶便已告罄。“經常忙得早飯都顧不上吃,中午我們就煮點自己從家裡帶來的粉幹、麵條當午飯,每天都要忙到13時多。”盧賽琴老人說。喝過的茶杯,老人先放在一個大盆裡洗過,再放進旁邊煤爐上一個熱水沸騰的大鍋裡消毒。 老人說,伏茶點是免費供茶的,費用除了她們十人出一部分外,有一部分來自她們身邊老年朋友的樂助,偶爾也有些來喝茶的市民會出點錢贊助,或者送來草藥。 七年換過四個地方“辛苦點倒沒什麼,喝的人多我們才高興呢,最讓我們發愁是沒有固定場所。”幾名老人說,“這7年,我們換過4個地方。”老人說,雖然這幾個地方都在東大街一帶,但每換一處都要重新搭棚屋,費力又費錢。去年,她們的伏茶點設在銀潭花園外面。當時這裡正在拆房拓路,她們在拆遷的廢墟上搬來石塊,把地面墊高,再僱人搭了個簡易棚屋。今年,那裡不讓設攤點了,她們東尋西覓,發現港橋頭旁有塊店面拆遷後留下的空地挺不錯,但東大街管得嚴,老人們商量後,找到城管部門請求支持,得到允許後,她們花了5000多元搭了這個小棚屋。 “今年是有落腳點了,明年不知這裡還能不能用。”老人們說,她們希望有人能幫忙提供一個固定的場地,這樣就不需每年都為找地方犯愁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