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瑜火燒赤壁與兩分天下之謀,靈感都源自比他早兩百年的岑彭將軍

岑彭 周瑜 赤壁之戰 公孫述 漢光武帝 千古名將英雄夢 2018-12-02

光榮與艱辛——努力中興漢光武(56)

主筆:江湖閒樂生

東漢建武十一年(公元35年)春,劉秀正式發動平蜀大決戰,以完成其統一大業的最後一步。然而這時,劉秀手下最強的兩大名將,馮異已然病逝,耿弇也因父親耿況病重而不得不在家照料,在這種情況下,劉秀只得對手下大將重新組合,再次選出四大名將,分南北兩個方向,對蜀帝公孫述進行夾攻。

北路大軍,由奇襲略陽、大破羌虜、軍政全才、有勇有謀的劉秀表兄、中郎將來歙為主將,虎牙大將軍蓋延為副,率關隴諸軍從隴道南下。南路大軍,則由大司馬吳漢、徵南大將軍岑彭這對老搭檔聯手,欲沿江逆流而上,西進江州(今四川重慶)。兩路大軍鉗形進攻,打公孫述一個捉襟見肘首尾不得相顧。

為了達到最佳戰略效果,劉秀又部署規定:南路漢軍先發動攻勢,北路漢軍則待機而動。俟南路漢軍水師突破三峽、拿下江關(今四川奉節東,又稱瞿塘關,為楚蜀間最重要之關隘),把公孫述的注意力全部轉移到東線的時候;北路漢軍再猛然南下河池(今甘肅徽縣北),依次攻佔漢中、廣漢等郡,則可直搗成都矣!

包括劉秀在內,幾乎所有人都認為,北路漢軍才是滅蜀之戰的當然主力,,而南路漢軍則主要起牽制作用,因為在此之前,中國歷史上從未有從長江水路逆流伐蜀的先例,而在此之後,也少有能突破三峽而獲此大功者(只有一個桓溫),蓋三峽窄峻、奇險無比,大軍千里深入,後無援軍接應,前有敵人據險而守,一旦登陸失敗,立足不住,就會被逼死在折斷狹長的水道上。況且北方諸將皆擅步戰,故也習慣從漢中、隴上兩路以山道透入蜀中。

周瑜火燒赤壁與兩分天下之謀,靈感都源自比他早兩百年的岑彭將軍

然而,南路漢軍的主帥之一岑彭偏偏不信邪,他就是要從水路狠狠幹到成都去,老子這輩子就是當主角的,牽制、策應、配角,不存在的。

於是,岑彭從荊州沿江各郡調集船伕萬餘人,準備伐蜀。

這時,岑彭的搭檔吳漢不幹了。原來,吳漢是靠騎兵起家的,他打仗全憑手下精銳的幽州突騎衝鋒陷陣所向披靡,因而對水軍的作用一向輕視,覺得這些船伕只會浪費糧食,屁用沒有,便欲遣散荊州水師,而獨以陸軍攻蜀。岑彭對這傢伙簡直無語了,只得上書劉秀,極言蜀兵方盛,今靠水戰得利,方可深入,實不宜遽減水手。

劉秀看了岑彭的上書後,也覺得江州河網密佈,純陸軍很難施展,吳漢的想法極不靠譜,遂下詔道:“大司馬習用步騎,不曉水戰,荊門之事,一由徵南公為重而已。大司馬毋得掣肘。”讓軍政全才的岑彭來當南路漢軍主帥,吳漢雖然不服,但也只得屈從聽命,岑彭於是令吳漢率領三萬步騎作為戰略預備隊留在後方。而岑彭則親率三萬水軍,於是年三月沿著長江西進,直往荊門攻去。

周瑜火燒赤壁與兩分天下之謀,靈感都源自比他早兩百年的岑彭將軍

但是,荊門可不是那麼好攻的。如果不講策略,百萬雄師也衝過不去;

原來,公孫述早已趁著之前漢軍主力奮戰隴西、岑彭尚未南歸之際,派翼江王田戎率軍數萬,由江關沿長江而下,陸續攻陷荊州南郡之巫縣、夷道、夷陵等城,進而又佔據了夷陵以南數十里處的荊門山與虎牙山,屯下重兵把守,狠狠掐住了漢軍西進之路。

荊門山,在長江西岸、今湖北宜都縣境,因上合下開,其狀似門,故而得名;虎牙山,在長江東岸、今湖北宜昌縣境,因其石壁之色,紅白相間,有如牙床、牙齒一般,故有此名(三國時著名的猇亭之戰便發生在虎牙山);又《水經注》雲:“江水束楚荊門、虎牙之間。”此兩峰夾一江,三險合一,實為楚之西塞,萬夫莫開。所以田戎恃險自雄,在江面上橫駕浮橋,並多設塔樓(瞭望臺)、立柱(木樁),立柱上還弄了很多鐵鉤,船隻一旦被其勾住,便動彈不得,只能任人宰割。

周瑜火燒赤壁與兩分天下之謀,靈感都源自比他早兩百年的岑彭將軍

另外,田戎還背靠兩山而連營數十里,以阻塞陸路。田戎堅信,有了這條全方位立體式的絕妙長江防線,岑彭水軍要想從此過,這簡直比通過蜀道還難,難於上青天。

蜀軍佔了地利,可岑彭也不是省油的燈,為此他辛苦經營兩年之久,終於打造了一支由數千艘“直進樓船”與“冒突露橈”(指水手密封艙底、外邊只見槳楫的衝鋒舟,其不僅蒙有生牛皮,且開有弩窗矛穴,是進攻防禦全能的機動性突擊戰船)組成的強大水師,只為等這一個春光明媚、東風呼嘯的清晨,直取西川。

周瑜火燒赤壁與兩分天下之謀,靈感都源自比他早兩百年的岑彭將軍

於是,面對蜀軍強大的橫江浮橋防線,岑彭與諸將商量,願重金招募敢死,乘“冒突露橈”居前,去點火燒燬浮橋。原來精通天候的岑彭早算準了這一天的風向,不用諸葛亮來借,江面上便自起東風,大風狂急,濁浪噴空,正是火燒荊門的大好時機,

重賞之下必有勇夫,偏將軍魯奇慨然應募,率船隊逆流而上。他們藉著倒吹的東風鼓動征帆,催櫓亟進,以前所未有的飛速往浮橋衝去。田戎的瞭望兵一向以為漢軍逆流而上速度不快,結果忽視了東風的作用,一不留神竟讓漢軍輕舟已過萬重山,只遲一刻發佈警號,已然晚了,但見漢軍船隊片刻間便衝至浮橋近前,好在橋前密佈巨木立柱,漢軍船隊被柱上的鐵鉤掛住,不得再進,塔樓與浮橋上的蜀軍趁勢趕忙將箭雨潑下,射得漢軍將士一個個不敢冒頭。魯奇看著覺得很丟人——咱們可是敢死隊啊,不是縮頭烏龜!於是大吼一聲,親冒矢石立於船頭,身先士卒,率領將士們發射火箭、拋擲飛炬,在付出了巨大的傷亡之後,終於將浮橋點燃。

這下蜀軍倒黴了,但見火借風勢,越燒越旺,不僅浮橋被燒斷,怒火還很快焚上塔樓,黑煙瀰漫,不斷有蜀軍將士慘叫著摔入江中,旋被大水沖走。轉眼間,整個江面一片火海,橋樓崩塌,聲勢驚人。

岑彭見狀大喜,忙令全軍順風並進,殺聲震天,所向無前,與蜀軍水師大戰一場。公孫述的主力戰船為“枋箄”,這是一種用竹木編成的浮筏,其攻擊力與防禦性遠不如漢軍的“冒突露橈”,加之過於倚仗浮橋,戰備不足,結果很快潰敗。雖然蜀軍也有幾艘十層大樓船,噸位雖遠勝漢軍的“直進樓船”,但機動性不足,數量也不多,結果一艘艘被分割圍攻、殺伐殆盡。

結果,此一戰,蜀軍大敗,溺死江中者數千人。公孫述手下大司徒任滿陣亡,大將程汎被俘,翼江王田戎則心膽俱裂,忙率其殘部一潰千里,退保巴郡首府江州,龜縮城中堅守。此等速度,此等狼狽,真可謂可歌可吐,滔滔江水為之動容。

周瑜火燒赤壁與兩分天下之謀,靈感都源自比他早兩百年的岑彭將軍

圖:岑彭破虎牙、荊門之後,於虎牙山上修築“楚塞樓”一座以彰軍威。

公孫述接到戰報,氣得差點沒吐血!荊門山丟了,咱不是還有巫山、三峽、江關等水路險關嗎?據險而守,怎麼也還能撐個一年半載,田戎傻逼竟一敗千里,好端端使那些險灘惡水全無用武之地,如此雖守得江州這個西南眾水之樞紐,但外無屏障,孤城坐困,又能堅持多久?如此膽小無能,豈非要坐視巴郡軍民望風而降?

周瑜火燒赤壁與兩分天下之謀,靈感都源自比他早兩百年的岑彭將軍

果然,岑彭見田戎一敗千里,大喜,忙率軍長驅直入,進巴郡,取江關,所過之處,嚴令軍中無得擄掠,於是百姓歸心,各縣軍民爭相開城投降,奉上牛、酒迎勞。岑彭一律辭謝不受,言:“大漢哀愍巴蜀久見虜役,故興師遠代,以討有罪,為民除害也。”消息傳出,岑彭漢軍更是一路勢如破竹,有如秋風掃落葉,不費吹灰之力,捷報傳到洛陽,劉秀下詔拜岑彭為益州牧,並規定:漢軍每攻下一郡,便由岑彭兼任太守,並自行選官擔任各郡縣官吏。待岑彭領軍出境後,太守職務便由後面接防的將領擔任。

任不專則功難立,劉秀給予了岑彭最大程度的信任與權力,這便是適當的放手與放權,一個帝王必備的優秀品質。

就這樣很快,岑彭大軍突破三峽,殺至江州城下,益州東面門戶洞開。

周瑜火燒赤壁與兩分天下之謀,靈感都源自比他早兩百年的岑彭將軍

當然岑彭並未因此就輕敵,他明白江州乃西南第一山城,山高水低,仰攻不利,又城池堅固,糧草充足,急切之間恐難以攻下,於是與諸將商量,不如繞開江州,偷渡墊江,直取成都。這便是後世美軍麥克阿瑟將軍賴以成名的“蛙跳戰術”,沒想到兩千年前的漢將岑彭就玩兒得很溜了。

從江州巴中腹地,有這麼幾條水路可通往成都。

第一:循涪江北上,可至涪城(今四川綿陽)而出成都之北,俗稱 “內水”。

第二:從江州溯長江、岷江而上,可出成都之南,俗稱“外水”。

第三:由江州西進,再由沱江北上而趨成都,俗稱“中水”。

而三水之中,以“內水”即涪江最快也最能出乎公孫述預料。而且這涪江中分益州,溝通南北,兩岸物資充足,糧谷甚豐,實為絕佳之戰略路線。另涪江有兩大重鎮,即下游之墊江(今四川合川)與上游之涪縣(今四川綿陽)。其中墊江為三江(瞿江、嘉陵江、涪江)彙集之所,憑高據深,屹為險要,而且是巴郡的大糧倉。如佔據其城,收其糧谷,再北上涪縣,則盡奪成都之險,則公孫述無能為也!

周瑜火燒赤壁與兩分天下之謀,靈感都源自比他早兩百年的岑彭將軍

圖:古之西漢水便是今之嘉陵江

分析過後,岑彭果斷做出部署:留威虜將軍馮駿領兵五千繼續圍困江州,而自率其餘兩萬軍隊與五萬巴郡降卒沿嘉陵江北上。

馮駿覺得如此有些不妥,便勸道:巴郡乃新降之地,其首府江州又未下,我軍需留軍防守各縣以防其反覆,而將軍非但不如此,且抽調各縣降卒共同北上,萬一戰事不利,降卒臨陣倒戈,則將軍危矣!將軍前線若危,則我後方必不穩,若巴郡降縣突然反覆,與江州賊兵內外夾擊,則我後方亦危矣!況且將軍此去引七萬之眾,糧草勢必不足,若短期內無法拿下涪江沿江重鎮,當如何?

岑彭大笑:這有何難?降卒不堅,可速戰;糧草不足,可取敵也!

於是,岑彭不顧兵家大忌,悍然率軍急進,閃電偷襲墊江,攻破其西北方之涪江重鎮平曲,繳獲稻米數十萬石。

以此為資,孤軍深入的岑彭部便可以在蜀中長期作戰了,公孫述鬱悶。

巴蜀得以割據的基石之一,長江天險,竟然就這麼輕易被岑彭給破了,岑彭真可算是兩漢水戰第一人了。這除了田戎傻逼外,主要還在於岑彭軍事之外的強大政治才能,故得以因糧於敵,變客場為主場,這便是《後漢書》所言:“岑公之義信,足以感三軍而懷敵人,故能克成遠業,終全其慶也。”

而也正是由於岑彭的這項偉大創舉,兩百年後給了周瑜巨大信心,使其得以自信滿滿的向孫權提出他的兩分天下之謀:即由東吳吞併荊州,之後沿江而上,直取益州,然後依靠長江天險,與曹魏形成南北對峙,劃江而治。可惜,由於周瑜英年早逝,導致這個戰略無法實施,直到再一百多年後,桓溫伐蜀再次論證了此項戰略之可行性,一舉穩固住了東晉的半壁江山。

相關推薦

推薦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