曹禺對保定的特殊感情

曹禺 李維漢 清華大學 雷雨 第一讀者 2017-06-16

曹禺對保定的特殊感情

中國話劇的奠基人、開創中國話劇新紀元的曹禺先生不是保定人,也沒在保定讀過書,但與保定卻有不解之緣。

1931年“九一八”事變爆發,日寇的鐵蹄踐踏了中國的大好河山,大批東北學生離開故土流亡北平。那時,曹禺正在清華大學讀書,滿腔的愛國之情使他不能不走出教室。1931年10月12日,他隨清華大學演講團乘車來到保定。當時,東北學生留平演講團也來保定。保定地處京畿,保定的育德中學、保定二師,學生運動異常活躍,一直與北平學生運動遙相呼應。演講團在育德中學、保定二師慷慨演說,大聲呼籲中國人民起來抗戰。曹禺是熱血青年,也是才華橫溢的戲劇天才,那時正創作話劇《雷雨》。在來保定的火車上,曹禺曾遇到一位革命工人,談工人鬥爭的情況,給他很深的觸動。在保定他召開了座談會,曾與工人們座談。《雷雨》中有關工人運動的描寫,應該說與這次保定之行不無關係。

時隔兩年,曹禺從清華大學畢業,他已完成了中國話劇的奠基作品《雷雨》的創作,轟動了文壇。正躊躇滿志的他來到保定育德中學,受聘英文教員。曹禺在清華大學學的是西洋文學專業,正好對口。這位滿腔熱血的年輕教員,與育德中學大批革命志士、進步學者,很快融在一起,為育德中學的教育添了一道色彩。曹禺由於身體的原因,任教半年多,就回了北京,報考了清華大學文學研究院。在保定育德中學和後來在天津的河北省立女子師範學院教書期間,他加緊構思和創作著另一部力作《日出》。應該說《雷雨》和《日出》的創作與保定有著千絲萬縷的聯繫。

1956年作為河北省省會的保定,省話劇院要排《雷雨》,派人到北京與曹禺聯繫,曹禺說20多年前他曾在保定一所中學教英文,對這所古城很有感情,說:“你們的戲排成後,我爭取故地重遊,到保定看看河北的《雷雨》。”由於“反右”運動等原因,直到1962年《雷雨》才投入排演。曹禺的保定之行也未能如願。

保定育德中學在歷史上有著光榮革命傳統,當年著名教育家、老校長郝仲青、王國光等,極盡能事網羅教育名流到校執教,如劉仙洲、孫犁、卞之琳等,他們吸納天下英才而教之,如劉少奇、李維漢、李富春等都曾到這裡就讀。學校制定了“不敷衍,不作弊”的校訓,培養了大批革命志士和成績卓著的科學家、文人學者。

早在解放後育德中學就已停辦,直到1986年,有關部門將保師二附小更名不久的育紅中學,更名為育德中學。很多當年的老前輩、老校友給予了熱情關注。李維漢、李楚離、劉秉彥、王植範、王斐然等都有題詞。

曹禺與保定,除上述聯繫之外,還有間接的關係。他祖籍本是湖北潛江人,出身官宦書香世家,其父萬德尊(曹禺名萬家寶,萬的繁體字是草頭下面一個禺字,諧音曹禺)留學日本東京士官學校,1909年回國,朝考陸軍兵科舉人。後任直隸總督端方的衛隊標統,民初獲陸軍中將軍銜,據說還曾在保定陸軍軍官學校任教官。後來萬德尊曾任宣化府鎮守使,察哈爾督統,1906年黎元洪就任民國大總統,他曾任總統祕書。其父萬德尊任直隸總督標統和軍校教官就在保定。難怪曹禺對保定有著特殊感情了。 (來源丨當代人)

相關推薦

推薦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