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官無心冒犯一高官,高官猖狂無比,小官大怒:給我往死裡打'

"

自從羅貫中在演義裡把曹操黑得永世不得翻身後,無論後世人怎麼給曹操翻案,至今也沒成功。曹操在百姓心中的形象,永遠不變:一個極其腹黑之人,任何陰險惡毒的事都能幹得出來,為達目的不擇手段,決不罷休。總之,除了速度快,就是沒有一點好。

其實這也不能全怪羅貫中的加工,即便正史裡也分明寫著:子治世之能臣,亂世之奸雄也。這樣容易引起誤會的詞眼——畢竟普通人沒有很強的批判思維,而且人心都是酷愛別人栽跟頭的——很容易讓人只看到這句話的後半句。

"

自從羅貫中在演義裡把曹操黑得永世不得翻身後,無論後世人怎麼給曹操翻案,至今也沒成功。曹操在百姓心中的形象,永遠不變:一個極其腹黑之人,任何陰險惡毒的事都能幹得出來,為達目的不擇手段,決不罷休。總之,除了速度快,就是沒有一點好。

其實這也不能全怪羅貫中的加工,即便正史裡也分明寫著:子治世之能臣,亂世之奸雄也。這樣容易引起誤會的詞眼——畢竟普通人沒有很強的批判思維,而且人心都是酷愛別人栽跟頭的——很容易讓人只看到這句話的後半句。

小官無心冒犯一高官,高官猖狂無比,小官大怒:給我往死裡打

陳壽是晉朝官方修史人員,他的立場是維護晉朝,晉朝又承魏統,則陳壽難免要裡裡外外維護魏國人了。但陳壽畢竟不是魏國土生土長的人,他的祖國蜀漢被魏國滅亡,陳壽心裡不能沒有疙瘩。查閱史料發現,陳壽在作《武帝紀》時,果然在維護曹操形象的同時,也省去了一些重要史料,好在裴松之將它們一網打盡,全都蒐羅了來引證。

曹操起兵前——在他還是一位漢臣時——就已經有不俗的表現了。當時,曹操被朝廷徵辟為洛陽北部尉,專門負責洛陽城北部的治安工作。曹操一上任,就雷厲風行,大刀闊斧地進行了改革。當時,普天之下權貴攀附,阿諛比肩,州郡國縣之內,結黨營私,貪贓枉法之事數不勝數。曹操上任第一件事,就是整治這種亂象。

當時曹操為整治犯罪,特意發明了“五色棒法”,所謂五色棒,是曹操專門派人制作了一些行刑的棒子,並在每一個棒子上塗上一種顏色,一共五種顏色;所謂五色棒法,是一旦有人違反曹操新定的規則科律,曹操就要按照懲治規則,用這五個棒子中的其中一個或幾個,對違禁者進行處置。

"

自從羅貫中在演義裡把曹操黑得永世不得翻身後,無論後世人怎麼給曹操翻案,至今也沒成功。曹操在百姓心中的形象,永遠不變:一個極其腹黑之人,任何陰險惡毒的事都能幹得出來,為達目的不擇手段,決不罷休。總之,除了速度快,就是沒有一點好。

其實這也不能全怪羅貫中的加工,即便正史裡也分明寫著:子治世之能臣,亂世之奸雄也。這樣容易引起誤會的詞眼——畢竟普通人沒有很強的批判思維,而且人心都是酷愛別人栽跟頭的——很容易讓人只看到這句話的後半句。

小官無心冒犯一高官,高官猖狂無比,小官大怒:給我往死裡打

陳壽是晉朝官方修史人員,他的立場是維護晉朝,晉朝又承魏統,則陳壽難免要裡裡外外維護魏國人了。但陳壽畢竟不是魏國土生土長的人,他的祖國蜀漢被魏國滅亡,陳壽心裡不能沒有疙瘩。查閱史料發現,陳壽在作《武帝紀》時,果然在維護曹操形象的同時,也省去了一些重要史料,好在裴松之將它們一網打盡,全都蒐羅了來引證。

曹操起兵前——在他還是一位漢臣時——就已經有不俗的表現了。當時,曹操被朝廷徵辟為洛陽北部尉,專門負責洛陽城北部的治安工作。曹操一上任,就雷厲風行,大刀闊斧地進行了改革。當時,普天之下權貴攀附,阿諛比肩,州郡國縣之內,結黨營私,貪贓枉法之事數不勝數。曹操上任第一件事,就是整治這種亂象。

當時曹操為整治犯罪,特意發明了“五色棒法”,所謂五色棒,是曹操專門派人制作了一些行刑的棒子,並在每一個棒子上塗上一種顏色,一共五種顏色;所謂五色棒法,是一旦有人違反曹操新定的規則科律,曹操就要按照懲治規則,用這五個棒子中的其中一個或幾個,對違禁者進行處置。

小官無心冒犯一高官,高官猖狂無比,小官大怒:給我往死裡打

具體的處置方法,史料記載已經失傳。估計曹操是用犯法輕重區分五色棒的。某一種顏色對應一個層次的違禁行為,輕者處以較輕的懲罰,重者則處以重刑。至於刑罰的具體內容,也不外是用棒子打,輕者打個五下十下,重者則棒至百下,甚至直接打死。

曹操雖為司隸地區的執法官員,而且官職不算很小,但畢竟是在一國之都,這裡有勢之人極多,曹操縱然天縱英才,也不可能蔑視“王法”,自然,他碰見些硬骨頭。例如,史料記載,當時違禁之人中,不乏“豪強人士”,但曹操依然敢於懲治他們。然而換個角度看,這些所謂的豪強人士,很可能是一種代稱,代表當時一些有頭有臉的人物,如果真遇上了大人物,則情況可能又會不同。

"

自從羅貫中在演義裡把曹操黑得永世不得翻身後,無論後世人怎麼給曹操翻案,至今也沒成功。曹操在百姓心中的形象,永遠不變:一個極其腹黑之人,任何陰險惡毒的事都能幹得出來,為達目的不擇手段,決不罷休。總之,除了速度快,就是沒有一點好。

其實這也不能全怪羅貫中的加工,即便正史裡也分明寫著:子治世之能臣,亂世之奸雄也。這樣容易引起誤會的詞眼——畢竟普通人沒有很強的批判思維,而且人心都是酷愛別人栽跟頭的——很容易讓人只看到這句話的後半句。

小官無心冒犯一高官,高官猖狂無比,小官大怒:給我往死裡打

陳壽是晉朝官方修史人員,他的立場是維護晉朝,晉朝又承魏統,則陳壽難免要裡裡外外維護魏國人了。但陳壽畢竟不是魏國土生土長的人,他的祖國蜀漢被魏國滅亡,陳壽心裡不能沒有疙瘩。查閱史料發現,陳壽在作《武帝紀》時,果然在維護曹操形象的同時,也省去了一些重要史料,好在裴松之將它們一網打盡,全都蒐羅了來引證。

曹操起兵前——在他還是一位漢臣時——就已經有不俗的表現了。當時,曹操被朝廷徵辟為洛陽北部尉,專門負責洛陽城北部的治安工作。曹操一上任,就雷厲風行,大刀闊斧地進行了改革。當時,普天之下權貴攀附,阿諛比肩,州郡國縣之內,結黨營私,貪贓枉法之事數不勝數。曹操上任第一件事,就是整治這種亂象。

當時曹操為整治犯罪,特意發明了“五色棒法”,所謂五色棒,是曹操專門派人制作了一些行刑的棒子,並在每一個棒子上塗上一種顏色,一共五種顏色;所謂五色棒法,是一旦有人違反曹操新定的規則科律,曹操就要按照懲治規則,用這五個棒子中的其中一個或幾個,對違禁者進行處置。

小官無心冒犯一高官,高官猖狂無比,小官大怒:給我往死裡打

具體的處置方法,史料記載已經失傳。估計曹操是用犯法輕重區分五色棒的。某一種顏色對應一個層次的違禁行為,輕者處以較輕的懲罰,重者則處以重刑。至於刑罰的具體內容,也不外是用棒子打,輕者打個五下十下,重者則棒至百下,甚至直接打死。

曹操雖為司隸地區的執法官員,而且官職不算很小,但畢竟是在一國之都,這裡有勢之人極多,曹操縱然天縱英才,也不可能蔑視“王法”,自然,他碰見些硬骨頭。例如,史料記載,當時違禁之人中,不乏“豪強人士”,但曹操依然敢於懲治他們。然而換個角度看,這些所謂的豪強人士,很可能是一種代稱,代表當時一些有頭有臉的人物,如果真遇上了大人物,則情況可能又會不同。

小官無心冒犯一高官,高官猖狂無比,小官大怒:給我往死裡打

然而有一件事,卻能見著曹操氣魄不凡。曹操當時懲治的違禁者中,有一些甚至是皇帝身邊的親信,或者這些親信的親族成員。當時,由於曹操懲治力度很大,他得罪了一個真正的大人物:蹇碩。

蹇碩在當時有多厲害,只要隨便看看他的手下,就知道了。東漢王朝大將軍,何進;八校尉之一,袁紹。這兩位,只是隨便舉的例子,都歸蹇碩領導。實際上,蹇碩在當時的主要職責,就是“監督司隸校尉和該地區的治安問題”,說好聽些,是督查官,說露骨些,蹇碩就是漢靈帝的手足耳目,是漢靈帝的“血滴子”。

曹操得罪了蹇碩,蹇碩自然憤怒。雖然曹操也是大宦官之後,但他當時的聲望和地位,在朝廷中只是一個非常小的人物,有些名氣,但也就那樣,得罪了大人物還是要栽跟頭的。即便曹操下了那麼大決心和勇氣懲治違禁者,蹇碩的叔父,居然還敢犯禁。但曹操這一回的舉動,是真英雄了。

漢靈帝愛幸小黃門蹇碩叔父夜行,即殺之。

曹操一怒之下,直接將蹇碩叔父用棒子打死了。這,就是曹操的魄力。如果當時蹇碩要收曹操人頭,那就是分分鐘的事情,但不久後宦官就失勢了,所以曹操僥倖逃過一劫。

"

自從羅貫中在演義裡把曹操黑得永世不得翻身後,無論後世人怎麼給曹操翻案,至今也沒成功。曹操在百姓心中的形象,永遠不變:一個極其腹黑之人,任何陰險惡毒的事都能幹得出來,為達目的不擇手段,決不罷休。總之,除了速度快,就是沒有一點好。

其實這也不能全怪羅貫中的加工,即便正史裡也分明寫著:子治世之能臣,亂世之奸雄也。這樣容易引起誤會的詞眼——畢竟普通人沒有很強的批判思維,而且人心都是酷愛別人栽跟頭的——很容易讓人只看到這句話的後半句。

小官無心冒犯一高官,高官猖狂無比,小官大怒:給我往死裡打

陳壽是晉朝官方修史人員,他的立場是維護晉朝,晉朝又承魏統,則陳壽難免要裡裡外外維護魏國人了。但陳壽畢竟不是魏國土生土長的人,他的祖國蜀漢被魏國滅亡,陳壽心裡不能沒有疙瘩。查閱史料發現,陳壽在作《武帝紀》時,果然在維護曹操形象的同時,也省去了一些重要史料,好在裴松之將它們一網打盡,全都蒐羅了來引證。

曹操起兵前——在他還是一位漢臣時——就已經有不俗的表現了。當時,曹操被朝廷徵辟為洛陽北部尉,專門負責洛陽城北部的治安工作。曹操一上任,就雷厲風行,大刀闊斧地進行了改革。當時,普天之下權貴攀附,阿諛比肩,州郡國縣之內,結黨營私,貪贓枉法之事數不勝數。曹操上任第一件事,就是整治這種亂象。

當時曹操為整治犯罪,特意發明了“五色棒法”,所謂五色棒,是曹操專門派人制作了一些行刑的棒子,並在每一個棒子上塗上一種顏色,一共五種顏色;所謂五色棒法,是一旦有人違反曹操新定的規則科律,曹操就要按照懲治規則,用這五個棒子中的其中一個或幾個,對違禁者進行處置。

小官無心冒犯一高官,高官猖狂無比,小官大怒:給我往死裡打

具體的處置方法,史料記載已經失傳。估計曹操是用犯法輕重區分五色棒的。某一種顏色對應一個層次的違禁行為,輕者處以較輕的懲罰,重者則處以重刑。至於刑罰的具體內容,也不外是用棒子打,輕者打個五下十下,重者則棒至百下,甚至直接打死。

曹操雖為司隸地區的執法官員,而且官職不算很小,但畢竟是在一國之都,這裡有勢之人極多,曹操縱然天縱英才,也不可能蔑視“王法”,自然,他碰見些硬骨頭。例如,史料記載,當時違禁之人中,不乏“豪強人士”,但曹操依然敢於懲治他們。然而換個角度看,這些所謂的豪強人士,很可能是一種代稱,代表當時一些有頭有臉的人物,如果真遇上了大人物,則情況可能又會不同。

小官無心冒犯一高官,高官猖狂無比,小官大怒:給我往死裡打

然而有一件事,卻能見著曹操氣魄不凡。曹操當時懲治的違禁者中,有一些甚至是皇帝身邊的親信,或者這些親信的親族成員。當時,由於曹操懲治力度很大,他得罪了一個真正的大人物:蹇碩。

蹇碩在當時有多厲害,只要隨便看看他的手下,就知道了。東漢王朝大將軍,何進;八校尉之一,袁紹。這兩位,只是隨便舉的例子,都歸蹇碩領導。實際上,蹇碩在當時的主要職責,就是“監督司隸校尉和該地區的治安問題”,說好聽些,是督查官,說露骨些,蹇碩就是漢靈帝的手足耳目,是漢靈帝的“血滴子”。

曹操得罪了蹇碩,蹇碩自然憤怒。雖然曹操也是大宦官之後,但他當時的聲望和地位,在朝廷中只是一個非常小的人物,有些名氣,但也就那樣,得罪了大人物還是要栽跟頭的。即便曹操下了那麼大決心和勇氣懲治違禁者,蹇碩的叔父,居然還敢犯禁。但曹操這一回的舉動,是真英雄了。

漢靈帝愛幸小黃門蹇碩叔父夜行,即殺之。

曹操一怒之下,直接將蹇碩叔父用棒子打死了。這,就是曹操的魄力。如果當時蹇碩要收曹操人頭,那就是分分鐘的事情,但不久後宦官就失勢了,所以曹操僥倖逃過一劫。

小官無心冒犯一高官,高官猖狂無比,小官大怒:給我往死裡打

從這件事,可以引出一個更大的話題:曹操當年到底是忠是奸。

前面說過,按照後世的看法,曹操是絕對的奸臣,儘管也做出了不少功績,但忠奸這條線在曹操身上,卻非常穩定和清晰。新三國裡有這樣一個情節,說曹丕為五官將時,曾平息了一次鄴城內部的叛亂,救了曹操一命,抓住叛亂之首後,曹操沒有即刻就殺,而是問他:“昔日皇崗失統,以至朝堂之上,朽木為官,遍地之間,禽獸食祿。我曹操雖沒有什麼功績,但我掃平了北方,讓北國百姓又能吃上飯,過上安穩日子,我就不明白,你們為什麼還是這麼恨我。難道你們想看見百姓餓殍遍野,白骨累累嗎!”那位刺客這樣回答:“即便你曹操做了這些,也不能掩蓋你是一個漢賊的事實!”曹操大怒:“你這叫愚忠!不管現實情況如何,只知一昧忠誠的愚忠!你們這些鼠輩,在陽間不是我的對手,到了陰間,就能翻過身來嗎!”

"

自從羅貫中在演義裡把曹操黑得永世不得翻身後,無論後世人怎麼給曹操翻案,至今也沒成功。曹操在百姓心中的形象,永遠不變:一個極其腹黑之人,任何陰險惡毒的事都能幹得出來,為達目的不擇手段,決不罷休。總之,除了速度快,就是沒有一點好。

其實這也不能全怪羅貫中的加工,即便正史裡也分明寫著:子治世之能臣,亂世之奸雄也。這樣容易引起誤會的詞眼——畢竟普通人沒有很強的批判思維,而且人心都是酷愛別人栽跟頭的——很容易讓人只看到這句話的後半句。

小官無心冒犯一高官,高官猖狂無比,小官大怒:給我往死裡打

陳壽是晉朝官方修史人員,他的立場是維護晉朝,晉朝又承魏統,則陳壽難免要裡裡外外維護魏國人了。但陳壽畢竟不是魏國土生土長的人,他的祖國蜀漢被魏國滅亡,陳壽心裡不能沒有疙瘩。查閱史料發現,陳壽在作《武帝紀》時,果然在維護曹操形象的同時,也省去了一些重要史料,好在裴松之將它們一網打盡,全都蒐羅了來引證。

曹操起兵前——在他還是一位漢臣時——就已經有不俗的表現了。當時,曹操被朝廷徵辟為洛陽北部尉,專門負責洛陽城北部的治安工作。曹操一上任,就雷厲風行,大刀闊斧地進行了改革。當時,普天之下權貴攀附,阿諛比肩,州郡國縣之內,結黨營私,貪贓枉法之事數不勝數。曹操上任第一件事,就是整治這種亂象。

當時曹操為整治犯罪,特意發明了“五色棒法”,所謂五色棒,是曹操專門派人制作了一些行刑的棒子,並在每一個棒子上塗上一種顏色,一共五種顏色;所謂五色棒法,是一旦有人違反曹操新定的規則科律,曹操就要按照懲治規則,用這五個棒子中的其中一個或幾個,對違禁者進行處置。

小官無心冒犯一高官,高官猖狂無比,小官大怒:給我往死裡打

具體的處置方法,史料記載已經失傳。估計曹操是用犯法輕重區分五色棒的。某一種顏色對應一個層次的違禁行為,輕者處以較輕的懲罰,重者則處以重刑。至於刑罰的具體內容,也不外是用棒子打,輕者打個五下十下,重者則棒至百下,甚至直接打死。

曹操雖為司隸地區的執法官員,而且官職不算很小,但畢竟是在一國之都,這裡有勢之人極多,曹操縱然天縱英才,也不可能蔑視“王法”,自然,他碰見些硬骨頭。例如,史料記載,當時違禁之人中,不乏“豪強人士”,但曹操依然敢於懲治他們。然而換個角度看,這些所謂的豪強人士,很可能是一種代稱,代表當時一些有頭有臉的人物,如果真遇上了大人物,則情況可能又會不同。

小官無心冒犯一高官,高官猖狂無比,小官大怒:給我往死裡打

然而有一件事,卻能見著曹操氣魄不凡。曹操當時懲治的違禁者中,有一些甚至是皇帝身邊的親信,或者這些親信的親族成員。當時,由於曹操懲治力度很大,他得罪了一個真正的大人物:蹇碩。

蹇碩在當時有多厲害,只要隨便看看他的手下,就知道了。東漢王朝大將軍,何進;八校尉之一,袁紹。這兩位,只是隨便舉的例子,都歸蹇碩領導。實際上,蹇碩在當時的主要職責,就是“監督司隸校尉和該地區的治安問題”,說好聽些,是督查官,說露骨些,蹇碩就是漢靈帝的手足耳目,是漢靈帝的“血滴子”。

曹操得罪了蹇碩,蹇碩自然憤怒。雖然曹操也是大宦官之後,但他當時的聲望和地位,在朝廷中只是一個非常小的人物,有些名氣,但也就那樣,得罪了大人物還是要栽跟頭的。即便曹操下了那麼大決心和勇氣懲治違禁者,蹇碩的叔父,居然還敢犯禁。但曹操這一回的舉動,是真英雄了。

漢靈帝愛幸小黃門蹇碩叔父夜行,即殺之。

曹操一怒之下,直接將蹇碩叔父用棒子打死了。這,就是曹操的魄力。如果當時蹇碩要收曹操人頭,那就是分分鐘的事情,但不久後宦官就失勢了,所以曹操僥倖逃過一劫。

小官無心冒犯一高官,高官猖狂無比,小官大怒:給我往死裡打

從這件事,可以引出一個更大的話題:曹操當年到底是忠是奸。

前面說過,按照後世的看法,曹操是絕對的奸臣,儘管也做出了不少功績,但忠奸這條線在曹操身上,卻非常穩定和清晰。新三國裡有這樣一個情節,說曹丕為五官將時,曾平息了一次鄴城內部的叛亂,救了曹操一命,抓住叛亂之首後,曹操沒有即刻就殺,而是問他:“昔日皇崗失統,以至朝堂之上,朽木為官,遍地之間,禽獸食祿。我曹操雖沒有什麼功績,但我掃平了北方,讓北國百姓又能吃上飯,過上安穩日子,我就不明白,你們為什麼還是這麼恨我。難道你們想看見百姓餓殍遍野,白骨累累嗎!”那位刺客這樣回答:“即便你曹操做了這些,也不能掩蓋你是一個漢賊的事實!”曹操大怒:“你這叫愚忠!不管現實情況如何,只知一昧忠誠的愚忠!你們這些鼠輩,在陽間不是我的對手,到了陰間,就能翻過身來嗎!”

小官無心冒犯一高官,高官猖狂無比,小官大怒:給我往死裡打

這段對話,雖是事後杜撰,但能非常精準的反映出後世對曹操誤會的那個點。後世認為曹操是奸,也不全是拜羅貫中們所賜,還是曹操“有篡漢之心”這件事造成的。且不論曹操到底有沒有篡漢的心,僅曹操能在短短十五年之內,掃平北方,為天下蒼生贏得了活下去的機會這一點來說,他就已經是功垂千秋了,後人還有什麼可挑剔他的呢?如果他像司馬懿那樣,在天下安定的局面下,篡奪了東漢王朝,那後人無論怎麼鞭笞他,都不為過,可他明明說過:“若天命在吾,吾為周文王矣。”我們無法知道他說此話時,內心是不是果真這樣想,但他到死都沒有稱帝,這是真的。

"

自從羅貫中在演義裡把曹操黑得永世不得翻身後,無論後世人怎麼給曹操翻案,至今也沒成功。曹操在百姓心中的形象,永遠不變:一個極其腹黑之人,任何陰險惡毒的事都能幹得出來,為達目的不擇手段,決不罷休。總之,除了速度快,就是沒有一點好。

其實這也不能全怪羅貫中的加工,即便正史裡也分明寫著:子治世之能臣,亂世之奸雄也。這樣容易引起誤會的詞眼——畢竟普通人沒有很強的批判思維,而且人心都是酷愛別人栽跟頭的——很容易讓人只看到這句話的後半句。

小官無心冒犯一高官,高官猖狂無比,小官大怒:給我往死裡打

陳壽是晉朝官方修史人員,他的立場是維護晉朝,晉朝又承魏統,則陳壽難免要裡裡外外維護魏國人了。但陳壽畢竟不是魏國土生土長的人,他的祖國蜀漢被魏國滅亡,陳壽心裡不能沒有疙瘩。查閱史料發現,陳壽在作《武帝紀》時,果然在維護曹操形象的同時,也省去了一些重要史料,好在裴松之將它們一網打盡,全都蒐羅了來引證。

曹操起兵前——在他還是一位漢臣時——就已經有不俗的表現了。當時,曹操被朝廷徵辟為洛陽北部尉,專門負責洛陽城北部的治安工作。曹操一上任,就雷厲風行,大刀闊斧地進行了改革。當時,普天之下權貴攀附,阿諛比肩,州郡國縣之內,結黨營私,貪贓枉法之事數不勝數。曹操上任第一件事,就是整治這種亂象。

當時曹操為整治犯罪,特意發明了“五色棒法”,所謂五色棒,是曹操專門派人制作了一些行刑的棒子,並在每一個棒子上塗上一種顏色,一共五種顏色;所謂五色棒法,是一旦有人違反曹操新定的規則科律,曹操就要按照懲治規則,用這五個棒子中的其中一個或幾個,對違禁者進行處置。

小官無心冒犯一高官,高官猖狂無比,小官大怒:給我往死裡打

具體的處置方法,史料記載已經失傳。估計曹操是用犯法輕重區分五色棒的。某一種顏色對應一個層次的違禁行為,輕者處以較輕的懲罰,重者則處以重刑。至於刑罰的具體內容,也不外是用棒子打,輕者打個五下十下,重者則棒至百下,甚至直接打死。

曹操雖為司隸地區的執法官員,而且官職不算很小,但畢竟是在一國之都,這裡有勢之人極多,曹操縱然天縱英才,也不可能蔑視“王法”,自然,他碰見些硬骨頭。例如,史料記載,當時違禁之人中,不乏“豪強人士”,但曹操依然敢於懲治他們。然而換個角度看,這些所謂的豪強人士,很可能是一種代稱,代表當時一些有頭有臉的人物,如果真遇上了大人物,則情況可能又會不同。

小官無心冒犯一高官,高官猖狂無比,小官大怒:給我往死裡打

然而有一件事,卻能見著曹操氣魄不凡。曹操當時懲治的違禁者中,有一些甚至是皇帝身邊的親信,或者這些親信的親族成員。當時,由於曹操懲治力度很大,他得罪了一個真正的大人物:蹇碩。

蹇碩在當時有多厲害,只要隨便看看他的手下,就知道了。東漢王朝大將軍,何進;八校尉之一,袁紹。這兩位,只是隨便舉的例子,都歸蹇碩領導。實際上,蹇碩在當時的主要職責,就是“監督司隸校尉和該地區的治安問題”,說好聽些,是督查官,說露骨些,蹇碩就是漢靈帝的手足耳目,是漢靈帝的“血滴子”。

曹操得罪了蹇碩,蹇碩自然憤怒。雖然曹操也是大宦官之後,但他當時的聲望和地位,在朝廷中只是一個非常小的人物,有些名氣,但也就那樣,得罪了大人物還是要栽跟頭的。即便曹操下了那麼大決心和勇氣懲治違禁者,蹇碩的叔父,居然還敢犯禁。但曹操這一回的舉動,是真英雄了。

漢靈帝愛幸小黃門蹇碩叔父夜行,即殺之。

曹操一怒之下,直接將蹇碩叔父用棒子打死了。這,就是曹操的魄力。如果當時蹇碩要收曹操人頭,那就是分分鐘的事情,但不久後宦官就失勢了,所以曹操僥倖逃過一劫。

小官無心冒犯一高官,高官猖狂無比,小官大怒:給我往死裡打

從這件事,可以引出一個更大的話題:曹操當年到底是忠是奸。

前面說過,按照後世的看法,曹操是絕對的奸臣,儘管也做出了不少功績,但忠奸這條線在曹操身上,卻非常穩定和清晰。新三國裡有這樣一個情節,說曹丕為五官將時,曾平息了一次鄴城內部的叛亂,救了曹操一命,抓住叛亂之首後,曹操沒有即刻就殺,而是問他:“昔日皇崗失統,以至朝堂之上,朽木為官,遍地之間,禽獸食祿。我曹操雖沒有什麼功績,但我掃平了北方,讓北國百姓又能吃上飯,過上安穩日子,我就不明白,你們為什麼還是這麼恨我。難道你們想看見百姓餓殍遍野,白骨累累嗎!”那位刺客這樣回答:“即便你曹操做了這些,也不能掩蓋你是一個漢賊的事實!”曹操大怒:“你這叫愚忠!不管現實情況如何,只知一昧忠誠的愚忠!你們這些鼠輩,在陽間不是我的對手,到了陰間,就能翻過身來嗎!”

小官無心冒犯一高官,高官猖狂無比,小官大怒:給我往死裡打

這段對話,雖是事後杜撰,但能非常精準的反映出後世對曹操誤會的那個點。後世認為曹操是奸,也不全是拜羅貫中們所賜,還是曹操“有篡漢之心”這件事造成的。且不論曹操到底有沒有篡漢的心,僅曹操能在短短十五年之內,掃平北方,為天下蒼生贏得了活下去的機會這一點來說,他就已經是功垂千秋了,後人還有什麼可挑剔他的呢?如果他像司馬懿那樣,在天下安定的局面下,篡奪了東漢王朝,那後人無論怎麼鞭笞他,都不為過,可他明明說過:“若天命在吾,吾為周文王矣。”我們無法知道他說此話時,內心是不是果真這樣想,但他到死都沒有稱帝,這是真的。

小官無心冒犯一高官,高官猖狂無比,小官大怒:給我往死裡打

從曹操在洛陽北部尉上所做的事來看,沒有任何理由懷疑,當時的他,心裡裝的全是漢室,是真正的“根本無心工作,只想匡扶漢室”的存在。當時袁紹在做什麼?在養死士。知道司馬懿篡權前養死士的人,就應該知道袁紹這麼做是為了什麼。

袁紹好遊俠。中常侍趙忠謂諸黃門曰:“袁本初坐作聲價,不應呼召而養死士,不知此兒欲何所為乎!”袁紹叔父袁隗聞之,責數袁紹曰:“汝且破我家!”

這明明白白是在坐等天下大亂,好直接造反呀!

曹操起兵後,曾說:我不願意多徵募士兵,因為那樣一來,就要引火燒身,與天下爭雄,這不是我要做的事。我只希望自己死後,墓碑上刻著:漢故徵西將軍墓。就滿足了。可見,到這時,曹操依然視自己為漢臣,從沒有一刻覬覦漢家天下。直到曹操老去,他在《自明本志令》中還說:設使無有孤,不知天下幾人稱帝,幾人稱王。但要讓我削掉兵權也是不行的,那樣一來,我就死無葬身之地了。可見即使到了晚年,他不退居二線,也是為了天下穩定和自身周全。因此,說曹操是奸臣,實在是對他的最大的誤會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