蔡徐坤被點名,美媒怎麼懟起了“中國小鮮肉”?!


圖源:The New York Times


隨著各類偶像選秀節目在中國的盛行,

“小鮮肉”似乎成為社會的主流審美。

現在大多數女生心目中的男神都是白白淨淨,畫著精緻妝容,美貌起來連

女生都自愧不如的“小鮮肉”。

伴隨著韓國k-pop和日本偶像文化在中國的流行,中國如今也出現了本土的偶像文化,創造了一個全新的詞彙:“Little Fresh Meat”(小鮮肉)。


蔡徐坤被點名,美媒怎麼懟起了“中國小鮮肉”?!


圖源:sbs.com

中國在過去幾年中對男性明星:歌手、運動員、演員、模特等興趣大增。他們突破了中國傳統社會對男性面容的刻板印象。“小鮮肉們”大多面容精緻,有著不輸女孩兒們的美貌。


蔡徐坤被點名,美媒怎麼懟起了“中國小鮮肉”?!


圖源:網絡

他們熱衷於時尚,不論是服飾穿搭還是美妝祕訣,他們都能輕鬆消化,成為“行走的種草機”。

這一現象徹底改變了中國媒體行業以及其傳媒的未來發展趨勢。


蔡徐坤被點名,美媒怎麼懟起了“中國小鮮肉”?!


圖源:Ninepercent官博

同時它也挑戰了中國社會固化傳統對於“美”理解

然而近期,紐約時報的一篇時文針對中國“小鮮肉盛行”這一現象提出質疑。


蔡徐坤被點名,美媒怎麼懟起了“中國小鮮肉”?!


圖源:The New York Times

其中提到了蔡徐坤今年被《新京報》評選為為中國千禧一代的青年代表。


蔡徐坤被點名,美媒怎麼懟起了“中國小鮮肉”?!


圖源:微博

這些青年代表中,有暢銷書作者,為聾啞人打官司的律師,科普視頻製作達人等。其中還包括20歲的歌手蔡徐坤,他在網絡上有數量龐大的追隨者。


蔡徐坤被點名,美媒怎麼懟起了“中國小鮮肉”?!


圖源:網絡

最近,他的社交媒體帖子被觀看了超過8億次

然而央視在最近微博流量數據造假實踐中特意點名批評了蔡徐坤。他一條微博的轉發量能夠達到微博總用戶的60%,數據非常驚人。

蔡徐坤被點名,美媒怎麼懟起了“中國小鮮肉”?!

圖源:36Kr

驚人數據的背後是蔡徐坤粉絲夜以繼日的輪博和投入大量時間、精力創建的“打投組”負責提高蔡徐坤的微博流量。

蘊藏在“小鮮肉”背後的流量成為消費市場的巨大推手,粉絲們心甘情願地為“小鮮肉”消費,花樣層出不窮。


蔡徐坤被點名,美媒怎麼懟起了“中國小鮮肉”?!


如今“小鮮肉”偶像文化愈發旺盛,前有鹿晗、吳亦凡、黃子韜等老派韓漂偶像,後有何洛洛、夏之光等新一代選秀明星。除了偶像圈,影視圈、體育圈,那些面容姣好,又有好身材的男性,總會獲得額外關注

在中國,小鮮肉帶來的消費號召力不可估量。

演員楊洋出現在嬌蘭化妝品廣告中,以他名字命名的脣膏即刻售罄;鹿晗出演歐舒丹某產品宣傳片,該產品在兩分鐘內被搶購一空……

蔡徐坤被點名,美媒怎麼懟起了“中國小鮮肉”?!

圖源:網絡

蔡徐坤被點名,美媒怎麼懟起了“中國小鮮肉”?!


圖源:華麗志

此類“小鮮肉”代言某款產品從而導致該產品遭哄搶的現象如今比比皆是。背後便是女性逐漸成為消費市場的主力軍。

如果你以為只有高中小女生對“小鮮肉”有狂熱的追求,那你就錯了

波士頓諮詢公司一份消費者洞察報告顯示,62%的中國家庭消費由女性主導,而25-35歲上層中產階層女性和年輕媽媽則是消費市場主力

艾瑞諮詢的2017年女性消費升級報告則指出,成熟女性更容易被傳統渠道廣告圈粉。


蔡徐坤被點名,美媒怎麼懟起了“中國小鮮肉”?!


圖源:網絡

紐約時報指出,“男色消費”在中國盛行原因在於女權意識的甦醒,大量中國女性開始支持“男性氣質轉變”。其中許多女權主義者都是擁有大量可支配收入的成功女性,她們的品味和購買力促成了年輕偶像的崛起。

“鮮肉”當道,不論年齡,老少通殺

於是,“小鮮肉”再也不是青春品牌的最愛,一些平時看起來與“男性小鮮肉”看起來絲毫不沾邊的日用品牌和高端奢侈品也瞄準了“鮮肉流量”。

蔡徐坤被點名,美媒怎麼懟起了“中國小鮮肉”?!

蔡徐坤被點名,美媒怎麼懟起了“中國小鮮肉”?!

圖源:網絡

碧浪和汰漬這兩大日用品品牌也紛紛選擇了自己的“小鮮肉”代言人。

除此之外,一些高端的“奢侈品牌”主動卸下高冷的面具,向“鮮肉們”伸出“愛的橄欖枝”。

他們也渴望搭上“小鮮肉”這班快車,希望能用粉絲經濟實現產品的銷量暴增。


蔡徐坤被點名,美媒怎麼懟起了“中國小鮮肉”?!


圖源:網絡

據北京商報,2016年1月,吳亦凡登上Burberry的T臺並領銜謝幕,他是第一個為八大品牌之一走秀的亞洲男演員。

當天,吳亦凡“接管”了Burberry官方微博,連發7條現場圖文,令其官微粉絲數飆升至100萬。

同年6月,吳亦凡成為珠寶品牌Bvlgari中國區腕錶代言人,這是Bvlgari首次啟用亞洲男星作為男士腕錶代言人。


蔡徐坤被點名,美媒怎麼懟起了“中國小鮮肉”?!


雖然“小鮮肉”是當今消費時代的流量大戶,但這一現象依舊飽受爭議。

去年9月,新華社作者辛識平寫文批評“娘炮”之風在中國盛行這一現象。文章說道:“娘炮”現象作為病態文化,給青少年帶來的負面影響不可低估

與此同時,中國官方開始致力於宣傳“更具男人味”的形象。

紐約時報中寫道,《戰狼2》作為2017年中國票房歷史收入最高的電影,塑造了一個“真男人”勇猛衝鋒的角色。


蔡徐坤被點名,美媒怎麼懟起了“中國小鮮肉”?!


圖源:網絡

“小鮮肉”給娛樂行業無疑帶來具有震撼力的視覺衝擊效果,也給消費市場增加了新的刺激元素。

但正像尼耳·波茲曼在《娛樂至死》中寫的那樣:

“文化在慾望的放任中成為庸俗的垃圾,人們因娛樂而失去自由 ,我們熱愛的東西會控制我們!”

在如今面臨無數選擇的媒體市場,我們還是要擦亮眼睛,保持理性。

相關推薦

推薦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