借智發展攜手共贏——廣西盛隆冶金有限公司“產學研”合作成果顯著

材料科學 北京科技大學 大學 清華大學 防城港市新聞網 2017-07-17

本報記者 曾譯萱

廣西盛隆冶金有限公司大力發展科技創新事業,積極踐行“產學研”一體化發展模式,並取得累累碩果。今年7月,廣西盛隆冶金有限公司被評為“百名博士防城港行”政產學研合作B類示範基地。

“盛隆公司自2012年以來,年年都參與‘百名博士防城港行’活動,積極與博士團學生進行交流、學習。”盛隆冶金有限公司相關負責人介紹,2010年,該公司與鋼鐵研究總院簽訂戰略合作協議,就紅土鎳礦的利用與冶煉、低鎳鉻合金鋼新鋼種開發進行全面合作。2012年,盛隆冶金有限公司先後與鋼鐵研究總院、北京科技大學建立產業研合作協議,共同致力於紅土鎳礦深加工及產業鏈的延伸,並與北京科技大學簽訂產學研戰略合作協議,共同啟動紅土鎳礦冶煉及含鎳鉻成分的新材料研究,並建立新實驗室。

盛隆冶金有限公司相關負責人介紹,在此項目中鋼鐵總院主要負責含鎳鉻新產品開發的技術服務、對現有的紅土鎳礦的冶煉及利用的生產工藝流程進行優化、協助研發新型高強鋼種,並進行新鋼種的申報;北京科技大學負責協助新實驗室的建立及博士後工作站的推進,成立了北京科技大學研究生人才培養基地,建成了集研發、檢化驗、知識產權管理、標準制定及推行等業務的綜合研究中心。

在三方的共同努力下,目前該公司已從節約合金、耐腐蝕、抗震等多種角度,完成400MPa、500MPa、600MPa、700MPa等級材料的開發,並取得工廠化生產成功。產品在滿足高強、抗震的同時,經過酸霧、加熱、加速試驗,不同含鎳鉻成分的材料,耐腐蝕性能優於普碳鋼2倍至5倍以上。此項目獲得國家發明專利4項;牽頭起草地方標準1項、國家標準1項,參與起草行業標準1項、國家標準1項,獲得廣西科技進步獎三等獎1項,承擔自治區科技攻關1項,科技創新項目1項、戰略新興產業項目1項。

“產學研”合作為企業帶來了切實的收益,盛隆冶金有限公司相關負責人介紹,2013年博士團成員幫助公司解決了燃煤廢渣再利用的技術難題。如今,僅此一項技術改良就可為公司每年節省4000萬元的成本支出。

2014年,來自北京科技大學、清華大學等大學的10位博士團成員憑藉在盛隆公司進行的研究獲得成果,在《世界金屬導報》上發表了論文《創新利用低成本紅土鎳礦、開發系列高性能耐蝕鋼材》。

2016年起,盛隆冶金有限公司繼續深化“產學研”合作模式,除了與鋼鐵研究總院、北京科技大學在利用海砂礦與紅土鎳礦生產釩鈦鎳鉻合金領域開展研究合作外,與東北大學、河鋼集團等共同申報國家重點研發計劃—“棒線材直接軋製智能化負能製造關鍵技術及應用示範”,盛隆冶金有限公司具體負責直接軋製條件下的負能製造方法研究,實現直接軋製應用示範。

此外,2017年盛隆冶金有限公司還與鋼鐵研究總院合作,對海砂礦配加紅土鎳礦直接還原生產高強度耐腐蝕建築鋼材用釩鈦鎳鉻合金工藝的關鍵技術難點進行深入的研究,取得突破性的成果,形成具有我國自主知識產權的海砂礦配加紅土鎳礦直接還原和熔分的成套工藝技術。鋼鐵研究總院負責對該項目進行技術指導,包括新產品開發、生產工藝流程優化、新鋼種的申報等工作的技術支持。目前項目已進行了原料預處理的實驗,進展順利,正在申請專利9項。

相關推薦

推薦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