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0多年前張學良所捐建的“新民小學”隱身莊河步雲山'

"

轉自:《天南地北莊河人》微信平臺

80多年前“新民小學”隱身步雲山

文/劉萬恆

"

轉自:《天南地北莊河人》微信平臺

80多年前“新民小學”隱身步雲山

文/劉萬恆

80多年前張學良所捐建的“新民小學”隱身莊河步雲山

87年前隱身步雲山的“新民小學”


從莊河市步雲山鄉政府北行大約500米,一座擁有歐式門臉、異國風情濃厚的四合大院映入眼簾。這座樣式古樸的大院已經度過了80多年的歲月,其中蘊藏的歷史相當深遠——這是張學良將軍在東北地區投資興建的36所“新民小學”之一。經歷了80多年的風雨滄桑,當年由“漢卿教育基金”捐建的“新民小學”只有步雲山鄉這一座保存完好。為了依託歷史遺蹟建設歷史教育基地,搶救珍貴的歷史文化遺產,莊河文體局、步雲山鄉政府等有關部門克服種種困難,本著“修舊如舊”的原則籌資維護這個歷史建築群。

古老建築來歷非凡

這是一座古色古香的四合院,其門簷是歐式圓頂,三峰重疊。80多年的風雨並沒有洗去當年的歷史痕跡,現存的41間校舍仍然保持著原貌。記者見到,建築群後屋的牆磚嚴絲合縫,樑柱錯落有致,整個房屋建築堪稱上乘。莊河市文體局相關負責人介紹說,這種結構叫“五檀五鬏”,又叫“羅漢架”,非常牢固。

“這可不是一座普通古建築,它是目前遼南地區僅存的一所由張學良將軍出資捐建的新民小學,至今已有近90年曆史。”大連考古文物研究所副所長曹鈞告訴記者。

說起這所歷史悠久的小學校,曹鈞感慨地說,“我曾翻遍《莊河縣誌》,但沒有找到任何關於這所小學的記載,這確實是一個遺憾,慶幸的是,鄉里人將那段歷史口口相傳下來,讓我們有機會了解它的過去。”

據曹鈞介紹,建校前,這裡是一個姜姓地主的住宅,只有後趟房15間,有百餘年曆史,後來轉賣給步雲山鄉大戶李啟明的父親,相傳李家在這居住總鬧“鬼”,嚇得李家一直想把宅院賣出去,可沒人敢買。1928年,以張學良字號命名的“漢卿基金會”投資2萬元奉幣,為莊河縣興建了兩所小學,校址都在莊河市街裡。當時,步雲山鄉還沒有一所學校,在張學良興教重學善舉的感召下,步雲山鄉政府買下了李啟明父親的宅院,決定在這裡興建全鄉第一所學校——步雲山鄉中心小學。對於修建這所小學所花費的費用,當地有人說,一共花了100塊大洋。雖然這個數字是否翔實已無法考證,但全部建設資金都是由“漢卿教育基金”支付是確定無疑的。

據當年的新民小學學生、現已88歲的李殿相老人介紹,當年建校時,挑選的是步雲山鄉首屈一指的木匠姚勝海和瓦匠於樹春。整個校容校貌以及校舍結構等,都是按照張學良將軍捐建的其他新民小學建設的。現在說起來簡單,但在當時卻絕非易事。木匠姚勝海沒有文化,不會看圖製圖,他就揣著乾糧到外地已建成的新民小學門口觀看,然後用秸稈編出一模一樣的模型來,最後一絲不苟地進行建設。瓦匠於樹春是雕琢石料的高手,修建小學時,他第一次使用水泥,困難程度可想而知,但他硬是一點一點摸索出其中的門道。1929年春,步雲山鄉第一所小學拔地而起。由於用心施工,直到2008年修繕之前,該小學部分校舍仍然堅固無比,這讓所有來參觀的人讚歎不已。據說,當時姚勝海和於樹春在做預算時,已經知道包下這個工程會賠錢,但仍然無怨無悔地應承下來。

"

轉自:《天南地北莊河人》微信平臺

80多年前“新民小學”隱身步雲山

文/劉萬恆

80多年前張學良所捐建的“新民小學”隱身莊河步雲山

87年前隱身步雲山的“新民小學”


從莊河市步雲山鄉政府北行大約500米,一座擁有歐式門臉、異國風情濃厚的四合大院映入眼簾。這座樣式古樸的大院已經度過了80多年的歲月,其中蘊藏的歷史相當深遠——這是張學良將軍在東北地區投資興建的36所“新民小學”之一。經歷了80多年的風雨滄桑,當年由“漢卿教育基金”捐建的“新民小學”只有步雲山鄉這一座保存完好。為了依託歷史遺蹟建設歷史教育基地,搶救珍貴的歷史文化遺產,莊河文體局、步雲山鄉政府等有關部門克服種種困難,本著“修舊如舊”的原則籌資維護這個歷史建築群。

古老建築來歷非凡

這是一座古色古香的四合院,其門簷是歐式圓頂,三峰重疊。80多年的風雨並沒有洗去當年的歷史痕跡,現存的41間校舍仍然保持著原貌。記者見到,建築群後屋的牆磚嚴絲合縫,樑柱錯落有致,整個房屋建築堪稱上乘。莊河市文體局相關負責人介紹說,這種結構叫“五檀五鬏”,又叫“羅漢架”,非常牢固。

“這可不是一座普通古建築,它是目前遼南地區僅存的一所由張學良將軍出資捐建的新民小學,至今已有近90年曆史。”大連考古文物研究所副所長曹鈞告訴記者。

說起這所歷史悠久的小學校,曹鈞感慨地說,“我曾翻遍《莊河縣誌》,但沒有找到任何關於這所小學的記載,這確實是一個遺憾,慶幸的是,鄉里人將那段歷史口口相傳下來,讓我們有機會了解它的過去。”

據曹鈞介紹,建校前,這裡是一個姜姓地主的住宅,只有後趟房15間,有百餘年曆史,後來轉賣給步雲山鄉大戶李啟明的父親,相傳李家在這居住總鬧“鬼”,嚇得李家一直想把宅院賣出去,可沒人敢買。1928年,以張學良字號命名的“漢卿基金會”投資2萬元奉幣,為莊河縣興建了兩所小學,校址都在莊河市街裡。當時,步雲山鄉還沒有一所學校,在張學良興教重學善舉的感召下,步雲山鄉政府買下了李啟明父親的宅院,決定在這裡興建全鄉第一所學校——步雲山鄉中心小學。對於修建這所小學所花費的費用,當地有人說,一共花了100塊大洋。雖然這個數字是否翔實已無法考證,但全部建設資金都是由“漢卿教育基金”支付是確定無疑的。

據當年的新民小學學生、現已88歲的李殿相老人介紹,當年建校時,挑選的是步雲山鄉首屈一指的木匠姚勝海和瓦匠於樹春。整個校容校貌以及校舍結構等,都是按照張學良將軍捐建的其他新民小學建設的。現在說起來簡單,但在當時卻絕非易事。木匠姚勝海沒有文化,不會看圖製圖,他就揣著乾糧到外地已建成的新民小學門口觀看,然後用秸稈編出一模一樣的模型來,最後一絲不苟地進行建設。瓦匠於樹春是雕琢石料的高手,修建小學時,他第一次使用水泥,困難程度可想而知,但他硬是一點一點摸索出其中的門道。1929年春,步雲山鄉第一所小學拔地而起。由於用心施工,直到2008年修繕之前,該小學部分校舍仍然堅固無比,這讓所有來參觀的人讚歎不已。據說,當時姚勝海和於樹春在做預算時,已經知道包下這個工程會賠錢,但仍然無怨無悔地應承下來。

80多年前張學良所捐建的“新民小學”隱身莊河步雲山


修舊如舊拯救歷史遺產

值得重視的是,經過多年風雨洗禮,當年由“漢卿教育基金”捐建的36所新民小學,如今保存完好的只有步雲山鄉這一座。因此,步雲山鄉這所碩果僅存的歷史遺蹟顯得格外珍貴。

據介紹,小學建成後由於質量過硬,一直使用到1994年,後來才改為幼兒園。70餘年間共有38任校長在此工作過,從這裡走出去的學生遍佈全國各地,其中不乏考入名牌大學的學生。

這所學校曾幾易其名:1937年,改為國民優級學校;1946年,更名為桂雲花謙太小學;1949年,易名為步雲山區中心小學;1955年,改名叫仙人洞區謙太鄉中心小學;1958年,叫做莊河縣步雲山公社中心小學,後又改叫步雲山公社紅旗小學;1978年,恢復步雲山中心小學原名。建校初學生有60多名,開設的科目有國文、算術、三民主義、修身、經學、雜字等。

“由於走過近百年曆史滄桑,再結實的房子也經受不起那麼久的日晒雨淋,在修繕之前,這所學校曾十分破舊,牆壁斑駁開裂,木質門窗腐爛不堪……”莊河市文體局相關領導告訴記者,為了保留這所遼南地區僅存的張學良將軍所捐建的學校,讓尊學重教的觀念傳承下去,2008年起,步雲山鄉政府克服重重困難,在莊河教育部門的支持下,籌措了近80萬元,本著“修舊如舊”的原則,對這所學校進行了徹底修繕,使它既保留歷史的原貌,又煥發著勃勃生機。

在採訪中,不少步雲山村民告訴記者,近年來,步雲山鄉經濟發展很快,教育事業發展更為突出。這與當時張學良將軍創辦的漢卿教育基金打下的教育基礎不無關係。因此,步雲山鄉幹部群眾十分珍惜這份珍貴的歷史遺產,鄉里曾先後幾次撥款修繕房屋。

採訪中記者瞭解到,張學良將軍最早為莊河市捐建的兩座學校在上個世紀80年代就被拆毀了,這已成為我市考古工作者和文教部門的一件遺憾事。莊河實驗小學是張學良將軍最早為莊河市捐資修建的學校,據悉,這所小學是張學良將軍的夫人于鳳至秉承少帥旨意,攜款來莊河督建施工的。遺憾的是,1984年,為了蓋新樓,這片當年張學良將軍捐建的校舍被拆除了,只是建校初期栽的槐樹還保留了個把棵。記者找到一段當年的校園牆基,它由當地特產的紅色理石壘成。站在操場中央,記者得知,腳下便是當時的學校大門原址。而對於當年的歷史,已很少有人能說得清楚,甚至不少學生,連“張學良”這個名字都很陌生了……

"

相關推薦

推薦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