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孩子負面情緒累積無法釋放時,他只能用“生理反饋法”自我傷害'

不完美媽媽 抑鬱症 焦慮症 幻聽 jason媽咪有辦法 2019-09-13
"

01.

一個一直在做心理諮詢的朋友約我一起去給一個孩子和她的家長做諮詢,這個孩子是校內5年級的孩子,小女孩看上去文文靜靜,但是有一天突然站起來,走出教室,在走廊裡就開始揪自己頭髮,很痛苦的樣子,班主任看到她這樣,隨後跟著出來,發現她走進了衛生間,更加使勁地揪頭髮,甚至想去撞擊牆壁。

後來班主任聯繫了她的媽媽,她的媽媽痛苦地說:有一天孩子甚至躲在屋子裡拿到劃自己,說對自己的懲罰。因為自己在廣告公司,平時工作很忙,經常要出差,對孩子關注度也不夠,但是孩子從小就很優秀,自己也特別放心,一直覺得孩子很省心,這一次她不知發生了什麼?

之前聽鄰班的一個媽媽也說過,她班裡有一個小男生,在考試時,突然大聲說話,到處走動,監考老師告訴了他的媽媽,他媽媽只有一句話:把他趕出去!不讓他繼續參加考試了。

一位讀者也在後臺曾經私信我說,自己11歲的兒子,經常說自己會出現幻聽,有時候會自言自語,生活不能自理,看到陌生人就跑,連家人都不見.....

當孩子負面情緒累積,卻得不到有效釋放時,他們,只能用“生理反饋法”即自我傷害來緩解內在的焦慮和痛苦。

"

01.

一個一直在做心理諮詢的朋友約我一起去給一個孩子和她的家長做諮詢,這個孩子是校內5年級的孩子,小女孩看上去文文靜靜,但是有一天突然站起來,走出教室,在走廊裡就開始揪自己頭髮,很痛苦的樣子,班主任看到她這樣,隨後跟著出來,發現她走進了衛生間,更加使勁地揪頭髮,甚至想去撞擊牆壁。

後來班主任聯繫了她的媽媽,她的媽媽痛苦地說:有一天孩子甚至躲在屋子裡拿到劃自己,說對自己的懲罰。因為自己在廣告公司,平時工作很忙,經常要出差,對孩子關注度也不夠,但是孩子從小就很優秀,自己也特別放心,一直覺得孩子很省心,這一次她不知發生了什麼?

之前聽鄰班的一個媽媽也說過,她班裡有一個小男生,在考試時,突然大聲說話,到處走動,監考老師告訴了他的媽媽,他媽媽只有一句話:把他趕出去!不讓他繼續參加考試了。

一位讀者也在後臺曾經私信我說,自己11歲的兒子,經常說自己會出現幻聽,有時候會自言自語,生活不能自理,看到陌生人就跑,連家人都不見.....

當孩子負面情緒累積,卻得不到有效釋放時,他們,只能用“生理反饋法”即自我傷害來緩解內在的焦慮和痛苦。

當孩子負面情緒累積無法釋放時,他只能用“生理反饋法”自我傷害

02.

這些孩子,究竟怎麼了?

這,不是玩笑!

在美國,大約每33個孩童中有一個患抑鬱症,這在10歲以下男孩裡面尤為顯著;大約每8個青少年中有一個患抑鬱症,其中女孩的風險性更高。

很多父母,會覺得:小孩子懂什麼,就是被慣得;這麼小,有什麼可抑鬱的?

實際上,真不是那麼回事!

一位美國小學老師曾經寫過一篇短文,這個短文講述的是她自己的故事,她說,她的媽媽有一天給了她幾張嬰幼兒時期的照片,其中有一張是她八個月大時候,在一塊草坪上咧著嘴笑的照片,她突然內心像被什麼觸動了一下,一下子就開始大哭起來,哭夠了,又開始笑了,笑著笑著又哭了,她不明白自己怎麼了,過了很多天,她終於情緒變平靜很多,回想自己,原來,這種照片,居然是她整個童年所有照片裡,唯一一張開懷大笑的。

而她在20多歲時,被診斷出有中度的長期抑鬱症,這個抑鬱症是她在兒童時期就有的,卻一直被大人忽略了,即便現在她已經痊癒了,但是她依然有嚴重的社交焦慮症,很害羞,擔心,恐懼,不安全感會隨時湧向她的心頭,她也呼籲,請父母們重視發生在孩子身上的抑鬱症。

"

01.

一個一直在做心理諮詢的朋友約我一起去給一個孩子和她的家長做諮詢,這個孩子是校內5年級的孩子,小女孩看上去文文靜靜,但是有一天突然站起來,走出教室,在走廊裡就開始揪自己頭髮,很痛苦的樣子,班主任看到她這樣,隨後跟著出來,發現她走進了衛生間,更加使勁地揪頭髮,甚至想去撞擊牆壁。

後來班主任聯繫了她的媽媽,她的媽媽痛苦地說:有一天孩子甚至躲在屋子裡拿到劃自己,說對自己的懲罰。因為自己在廣告公司,平時工作很忙,經常要出差,對孩子關注度也不夠,但是孩子從小就很優秀,自己也特別放心,一直覺得孩子很省心,這一次她不知發生了什麼?

之前聽鄰班的一個媽媽也說過,她班裡有一個小男生,在考試時,突然大聲說話,到處走動,監考老師告訴了他的媽媽,他媽媽只有一句話:把他趕出去!不讓他繼續參加考試了。

一位讀者也在後臺曾經私信我說,自己11歲的兒子,經常說自己會出現幻聽,有時候會自言自語,生活不能自理,看到陌生人就跑,連家人都不見.....

當孩子負面情緒累積,卻得不到有效釋放時,他們,只能用“生理反饋法”即自我傷害來緩解內在的焦慮和痛苦。

當孩子負面情緒累積無法釋放時,他只能用“生理反饋法”自我傷害

02.

這些孩子,究竟怎麼了?

這,不是玩笑!

在美國,大約每33個孩童中有一個患抑鬱症,這在10歲以下男孩裡面尤為顯著;大約每8個青少年中有一個患抑鬱症,其中女孩的風險性更高。

很多父母,會覺得:小孩子懂什麼,就是被慣得;這麼小,有什麼可抑鬱的?

實際上,真不是那麼回事!

一位美國小學老師曾經寫過一篇短文,這個短文講述的是她自己的故事,她說,她的媽媽有一天給了她幾張嬰幼兒時期的照片,其中有一張是她八個月大時候,在一塊草坪上咧著嘴笑的照片,她突然內心像被什麼觸動了一下,一下子就開始大哭起來,哭夠了,又開始笑了,笑著笑著又哭了,她不明白自己怎麼了,過了很多天,她終於情緒變平靜很多,回想自己,原來,這種照片,居然是她整個童年所有照片裡,唯一一張開懷大笑的。

而她在20多歲時,被診斷出有中度的長期抑鬱症,這個抑鬱症是她在兒童時期就有的,卻一直被大人忽略了,即便現在她已經痊癒了,但是她依然有嚴重的社交焦慮症,很害羞,擔心,恐懼,不安全感會隨時湧向她的心頭,她也呼籲,請父母們重視發生在孩子身上的抑鬱症。

當孩子負面情緒累積無法釋放時,他只能用“生理反饋法”自我傷害

03.

兒童抑鬱症的識別率低,診斷難度大,不同年齡段可能有不同的特點:

3~5歲學齡前兒童:對身邊的同伴和遊戲明顯失去興趣,在遊戲中會自責,自卑,眼神中會有怯怯的樣子;

6~8 歲的兒童:易怒,動不動情緒極端,或者情緒非常低落,會痛哭,大聲喊叫,莫名的腹痛,無法解釋的激惹和衝動;

9~12歲兒童:突然自信心下降,自卑,空虛無聊,自責自傷,情緒低落或者容易激怒;

12~18歲青少年:衝動、易激惹、愛故意反著做事、不計後果、學習成績下降、有的還會逃學、結交壞朋友。

"

01.

一個一直在做心理諮詢的朋友約我一起去給一個孩子和她的家長做諮詢,這個孩子是校內5年級的孩子,小女孩看上去文文靜靜,但是有一天突然站起來,走出教室,在走廊裡就開始揪自己頭髮,很痛苦的樣子,班主任看到她這樣,隨後跟著出來,發現她走進了衛生間,更加使勁地揪頭髮,甚至想去撞擊牆壁。

後來班主任聯繫了她的媽媽,她的媽媽痛苦地說:有一天孩子甚至躲在屋子裡拿到劃自己,說對自己的懲罰。因為自己在廣告公司,平時工作很忙,經常要出差,對孩子關注度也不夠,但是孩子從小就很優秀,自己也特別放心,一直覺得孩子很省心,這一次她不知發生了什麼?

之前聽鄰班的一個媽媽也說過,她班裡有一個小男生,在考試時,突然大聲說話,到處走動,監考老師告訴了他的媽媽,他媽媽只有一句話:把他趕出去!不讓他繼續參加考試了。

一位讀者也在後臺曾經私信我說,自己11歲的兒子,經常說自己會出現幻聽,有時候會自言自語,生活不能自理,看到陌生人就跑,連家人都不見.....

當孩子負面情緒累積,卻得不到有效釋放時,他們,只能用“生理反饋法”即自我傷害來緩解內在的焦慮和痛苦。

當孩子負面情緒累積無法釋放時,他只能用“生理反饋法”自我傷害

02.

這些孩子,究竟怎麼了?

這,不是玩笑!

在美國,大約每33個孩童中有一個患抑鬱症,這在10歲以下男孩裡面尤為顯著;大約每8個青少年中有一個患抑鬱症,其中女孩的風險性更高。

很多父母,會覺得:小孩子懂什麼,就是被慣得;這麼小,有什麼可抑鬱的?

實際上,真不是那麼回事!

一位美國小學老師曾經寫過一篇短文,這個短文講述的是她自己的故事,她說,她的媽媽有一天給了她幾張嬰幼兒時期的照片,其中有一張是她八個月大時候,在一塊草坪上咧著嘴笑的照片,她突然內心像被什麼觸動了一下,一下子就開始大哭起來,哭夠了,又開始笑了,笑著笑著又哭了,她不明白自己怎麼了,過了很多天,她終於情緒變平靜很多,回想自己,原來,這種照片,居然是她整個童年所有照片裡,唯一一張開懷大笑的。

而她在20多歲時,被診斷出有中度的長期抑鬱症,這個抑鬱症是她在兒童時期就有的,卻一直被大人忽略了,即便現在她已經痊癒了,但是她依然有嚴重的社交焦慮症,很害羞,擔心,恐懼,不安全感會隨時湧向她的心頭,她也呼籲,請父母們重視發生在孩子身上的抑鬱症。

當孩子負面情緒累積無法釋放時,他只能用“生理反饋法”自我傷害

03.

兒童抑鬱症的識別率低,診斷難度大,不同年齡段可能有不同的特點:

3~5歲學齡前兒童:對身邊的同伴和遊戲明顯失去興趣,在遊戲中會自責,自卑,眼神中會有怯怯的樣子;

6~8 歲的兒童:易怒,動不動情緒極端,或者情緒非常低落,會痛哭,大聲喊叫,莫名的腹痛,無法解釋的激惹和衝動;

9~12歲兒童:突然自信心下降,自卑,空虛無聊,自責自傷,情緒低落或者容易激怒;

12~18歲青少年:衝動、易激惹、愛故意反著做事、不計後果、學習成績下降、有的還會逃學、結交壞朋友。

當孩子負面情緒累積無法釋放時,他只能用“生理反饋法”自我傷害

04.

自傷的孩子,心理到底有多傷?

孩子產生抑鬱症,併產生自傷行為,除了家族遺傳因素之外,更多的是一些身邊的因素:

  • 從生理角度講

從神經生物角度來看,很多人,自殘之後人體會分泌止痛成分的化學物質,讓人有放鬆舒適的感受,讓內心的壓力得到釋放,從而形成上癮行為。


  • 從身邊人角度講:父母或者其他家裡人關係緊張

上面那個小男孩考試發怪聲的家長,後來我們瞭解到,因為後期媽媽又生了一對雙胞胎兒子,對他的照顧顧不上,而且因為母親可能長期處於照顧孩子狀態中,脾氣也非常暴躁,家庭關係也經常處於“戰爭”狀態。

這樣,孩子的內在就累積了很多負面情緒,對父母愛的不確定和沒有安全感,焦慮和痛苦。

"

01.

一個一直在做心理諮詢的朋友約我一起去給一個孩子和她的家長做諮詢,這個孩子是校內5年級的孩子,小女孩看上去文文靜靜,但是有一天突然站起來,走出教室,在走廊裡就開始揪自己頭髮,很痛苦的樣子,班主任看到她這樣,隨後跟著出來,發現她走進了衛生間,更加使勁地揪頭髮,甚至想去撞擊牆壁。

後來班主任聯繫了她的媽媽,她的媽媽痛苦地說:有一天孩子甚至躲在屋子裡拿到劃自己,說對自己的懲罰。因為自己在廣告公司,平時工作很忙,經常要出差,對孩子關注度也不夠,但是孩子從小就很優秀,自己也特別放心,一直覺得孩子很省心,這一次她不知發生了什麼?

之前聽鄰班的一個媽媽也說過,她班裡有一個小男生,在考試時,突然大聲說話,到處走動,監考老師告訴了他的媽媽,他媽媽只有一句話:把他趕出去!不讓他繼續參加考試了。

一位讀者也在後臺曾經私信我說,自己11歲的兒子,經常說自己會出現幻聽,有時候會自言自語,生活不能自理,看到陌生人就跑,連家人都不見.....

當孩子負面情緒累積,卻得不到有效釋放時,他們,只能用“生理反饋法”即自我傷害來緩解內在的焦慮和痛苦。

當孩子負面情緒累積無法釋放時,他只能用“生理反饋法”自我傷害

02.

這些孩子,究竟怎麼了?

這,不是玩笑!

在美國,大約每33個孩童中有一個患抑鬱症,這在10歲以下男孩裡面尤為顯著;大約每8個青少年中有一個患抑鬱症,其中女孩的風險性更高。

很多父母,會覺得:小孩子懂什麼,就是被慣得;這麼小,有什麼可抑鬱的?

實際上,真不是那麼回事!

一位美國小學老師曾經寫過一篇短文,這個短文講述的是她自己的故事,她說,她的媽媽有一天給了她幾張嬰幼兒時期的照片,其中有一張是她八個月大時候,在一塊草坪上咧著嘴笑的照片,她突然內心像被什麼觸動了一下,一下子就開始大哭起來,哭夠了,又開始笑了,笑著笑著又哭了,她不明白自己怎麼了,過了很多天,她終於情緒變平靜很多,回想自己,原來,這種照片,居然是她整個童年所有照片裡,唯一一張開懷大笑的。

而她在20多歲時,被診斷出有中度的長期抑鬱症,這個抑鬱症是她在兒童時期就有的,卻一直被大人忽略了,即便現在她已經痊癒了,但是她依然有嚴重的社交焦慮症,很害羞,擔心,恐懼,不安全感會隨時湧向她的心頭,她也呼籲,請父母們重視發生在孩子身上的抑鬱症。

當孩子負面情緒累積無法釋放時,他只能用“生理反饋法”自我傷害

03.

兒童抑鬱症的識別率低,診斷難度大,不同年齡段可能有不同的特點:

3~5歲學齡前兒童:對身邊的同伴和遊戲明顯失去興趣,在遊戲中會自責,自卑,眼神中會有怯怯的樣子;

6~8 歲的兒童:易怒,動不動情緒極端,或者情緒非常低落,會痛哭,大聲喊叫,莫名的腹痛,無法解釋的激惹和衝動;

9~12歲兒童:突然自信心下降,自卑,空虛無聊,自責自傷,情緒低落或者容易激怒;

12~18歲青少年:衝動、易激惹、愛故意反著做事、不計後果、學習成績下降、有的還會逃學、結交壞朋友。

當孩子負面情緒累積無法釋放時,他只能用“生理反饋法”自我傷害

04.

自傷的孩子,心理到底有多傷?

孩子產生抑鬱症,併產生自傷行為,除了家族遺傳因素之外,更多的是一些身邊的因素:

  • 從生理角度講

從神經生物角度來看,很多人,自殘之後人體會分泌止痛成分的化學物質,讓人有放鬆舒適的感受,讓內心的壓力得到釋放,從而形成上癮行為。


  • 從身邊人角度講:父母或者其他家裡人關係緊張

上面那個小男孩考試發怪聲的家長,後來我們瞭解到,因為後期媽媽又生了一對雙胞胎兒子,對他的照顧顧不上,而且因為母親可能長期處於照顧孩子狀態中,脾氣也非常暴躁,家庭關係也經常處於“戰爭”狀態。

這樣,孩子的內在就累積了很多負面情緒,對父母愛的不確定和沒有安全感,焦慮和痛苦。

當孩子負面情緒累積無法釋放時,他只能用“生理反饋法”自我傷害

  • 從孩子性格講:過於完美的心理性格

第一個案例裡的小女孩,從一年級開始就是班裡的班長,學習也一直不錯,但是她會有一個心理障礙:平時學習非常好,一到正式考試就會很緊張,而且有時候就考砸了。

有時候老師都不相信自己的眼睛:這麼優秀的孩子怎麼考的這麼差。而平時看這個孩子的學習狀態,完全是非常有自控力和自律的。

但是隨著學業的逐漸加重,她開始越來越焦慮,她說“有時候,感覺自己身體裡有一團火。”“感覺自己控制不住自己”,這種追求完美的性格或者總想滿足父母的榮耀感,讓她變得焦慮,患得患失。


  • 從生長規律講:試圖反控制

現在的家長,普遍是大事小情都願意去管孩子,讓孩子沒有喘息的機會。而孩子從2歲開始的第一個叛逆期,就開始謀劃著自己做主了,卻往往被壓制住;直到10多歲開始的叛逆期,青春期,他已經有足夠的力量去證明自己時,往往又開始一輪新的反控制。


  • 從孩子內心講:看不慣自己,卻又沒有改變的動力

曾經有一個看上去相當陽光的男孩,在私下裡卻告訴我說:其實別人都說我愛笑,但是每次笑過後,我對自己都是無法壓抑的自我厭惡感。

而他的父母,長期喜歡用指責和比較的方式來回應他的努力,他的內心其實很自卑,只能通過傻笑和使勁吃東西來排解,假裝自己很快樂,卻形成了心理上的惡性循環。

"

01.

一個一直在做心理諮詢的朋友約我一起去給一個孩子和她的家長做諮詢,這個孩子是校內5年級的孩子,小女孩看上去文文靜靜,但是有一天突然站起來,走出教室,在走廊裡就開始揪自己頭髮,很痛苦的樣子,班主任看到她這樣,隨後跟著出來,發現她走進了衛生間,更加使勁地揪頭髮,甚至想去撞擊牆壁。

後來班主任聯繫了她的媽媽,她的媽媽痛苦地說:有一天孩子甚至躲在屋子裡拿到劃自己,說對自己的懲罰。因為自己在廣告公司,平時工作很忙,經常要出差,對孩子關注度也不夠,但是孩子從小就很優秀,自己也特別放心,一直覺得孩子很省心,這一次她不知發生了什麼?

之前聽鄰班的一個媽媽也說過,她班裡有一個小男生,在考試時,突然大聲說話,到處走動,監考老師告訴了他的媽媽,他媽媽只有一句話:把他趕出去!不讓他繼續參加考試了。

一位讀者也在後臺曾經私信我說,自己11歲的兒子,經常說自己會出現幻聽,有時候會自言自語,生活不能自理,看到陌生人就跑,連家人都不見.....

當孩子負面情緒累積,卻得不到有效釋放時,他們,只能用“生理反饋法”即自我傷害來緩解內在的焦慮和痛苦。

當孩子負面情緒累積無法釋放時,他只能用“生理反饋法”自我傷害

02.

這些孩子,究竟怎麼了?

這,不是玩笑!

在美國,大約每33個孩童中有一個患抑鬱症,這在10歲以下男孩裡面尤為顯著;大約每8個青少年中有一個患抑鬱症,其中女孩的風險性更高。

很多父母,會覺得:小孩子懂什麼,就是被慣得;這麼小,有什麼可抑鬱的?

實際上,真不是那麼回事!

一位美國小學老師曾經寫過一篇短文,這個短文講述的是她自己的故事,她說,她的媽媽有一天給了她幾張嬰幼兒時期的照片,其中有一張是她八個月大時候,在一塊草坪上咧著嘴笑的照片,她突然內心像被什麼觸動了一下,一下子就開始大哭起來,哭夠了,又開始笑了,笑著笑著又哭了,她不明白自己怎麼了,過了很多天,她終於情緒變平靜很多,回想自己,原來,這種照片,居然是她整個童年所有照片裡,唯一一張開懷大笑的。

而她在20多歲時,被診斷出有中度的長期抑鬱症,這個抑鬱症是她在兒童時期就有的,卻一直被大人忽略了,即便現在她已經痊癒了,但是她依然有嚴重的社交焦慮症,很害羞,擔心,恐懼,不安全感會隨時湧向她的心頭,她也呼籲,請父母們重視發生在孩子身上的抑鬱症。

當孩子負面情緒累積無法釋放時,他只能用“生理反饋法”自我傷害

03.

兒童抑鬱症的識別率低,診斷難度大,不同年齡段可能有不同的特點:

3~5歲學齡前兒童:對身邊的同伴和遊戲明顯失去興趣,在遊戲中會自責,自卑,眼神中會有怯怯的樣子;

6~8 歲的兒童:易怒,動不動情緒極端,或者情緒非常低落,會痛哭,大聲喊叫,莫名的腹痛,無法解釋的激惹和衝動;

9~12歲兒童:突然自信心下降,自卑,空虛無聊,自責自傷,情緒低落或者容易激怒;

12~18歲青少年:衝動、易激惹、愛故意反著做事、不計後果、學習成績下降、有的還會逃學、結交壞朋友。

當孩子負面情緒累積無法釋放時,他只能用“生理反饋法”自我傷害

04.

自傷的孩子,心理到底有多傷?

孩子產生抑鬱症,併產生自傷行為,除了家族遺傳因素之外,更多的是一些身邊的因素:

  • 從生理角度講

從神經生物角度來看,很多人,自殘之後人體會分泌止痛成分的化學物質,讓人有放鬆舒適的感受,讓內心的壓力得到釋放,從而形成上癮行為。


  • 從身邊人角度講:父母或者其他家裡人關係緊張

上面那個小男孩考試發怪聲的家長,後來我們瞭解到,因為後期媽媽又生了一對雙胞胎兒子,對他的照顧顧不上,而且因為母親可能長期處於照顧孩子狀態中,脾氣也非常暴躁,家庭關係也經常處於“戰爭”狀態。

這樣,孩子的內在就累積了很多負面情緒,對父母愛的不確定和沒有安全感,焦慮和痛苦。

當孩子負面情緒累積無法釋放時,他只能用“生理反饋法”自我傷害

  • 從孩子性格講:過於完美的心理性格

第一個案例裡的小女孩,從一年級開始就是班裡的班長,學習也一直不錯,但是她會有一個心理障礙:平時學習非常好,一到正式考試就會很緊張,而且有時候就考砸了。

有時候老師都不相信自己的眼睛:這麼優秀的孩子怎麼考的這麼差。而平時看這個孩子的學習狀態,完全是非常有自控力和自律的。

但是隨著學業的逐漸加重,她開始越來越焦慮,她說“有時候,感覺自己身體裡有一團火。”“感覺自己控制不住自己”,這種追求完美的性格或者總想滿足父母的榮耀感,讓她變得焦慮,患得患失。


  • 從生長規律講:試圖反控制

現在的家長,普遍是大事小情都願意去管孩子,讓孩子沒有喘息的機會。而孩子從2歲開始的第一個叛逆期,就開始謀劃著自己做主了,卻往往被壓制住;直到10多歲開始的叛逆期,青春期,他已經有足夠的力量去證明自己時,往往又開始一輪新的反控制。


  • 從孩子內心講:看不慣自己,卻又沒有改變的動力

曾經有一個看上去相當陽光的男孩,在私下裡卻告訴我說:其實別人都說我愛笑,但是每次笑過後,我對自己都是無法壓抑的自我厭惡感。

而他的父母,長期喜歡用指責和比較的方式來回應他的努力,他的內心其實很自卑,只能通過傻笑和使勁吃東西來排解,假裝自己很快樂,卻形成了心理上的惡性循環。

當孩子負面情緒累積無法釋放時,他只能用“生理反饋法”自我傷害

05.

著名的教育專家劉墉先生也曾經談過兒童抑鬱症,他談起身邊的一個孩子,考上了常青藤大學,卻不去報道,等媽媽開車到他住處時,發現他躲在一堆零食裡,情緒卻非常的低落,甚至不願意見人。

就此,劉墉先生也提到了自己的應對方案:


  • 寫心情日記

他建議,由家人去瞧瞧記錄孩子的情緒波動,將情緒分為1到10級,每天給情緒打分,滿一個月再將這些分數連接起來,看看哪天情緒不高,什麼原因造成的,形成一個情緒週期表格。


  • 抑鬱也有季節性

劉墉先生有一位朋友,每逢秋冬季節就是各種情緒低落,悲觀厭世,但是一到春暖花開時節,不用治療,他就開始變得開朗活潑,全無負面消極的狀態。

另外,他也發現,一般喜歡藝術和文人,比較容易抑鬱,比如海明威,貝多芬,梵高,拜倫,托爾斯泰,川端康成都是抑鬱症患者。

"

01.

一個一直在做心理諮詢的朋友約我一起去給一個孩子和她的家長做諮詢,這個孩子是校內5年級的孩子,小女孩看上去文文靜靜,但是有一天突然站起來,走出教室,在走廊裡就開始揪自己頭髮,很痛苦的樣子,班主任看到她這樣,隨後跟著出來,發現她走進了衛生間,更加使勁地揪頭髮,甚至想去撞擊牆壁。

後來班主任聯繫了她的媽媽,她的媽媽痛苦地說:有一天孩子甚至躲在屋子裡拿到劃自己,說對自己的懲罰。因為自己在廣告公司,平時工作很忙,經常要出差,對孩子關注度也不夠,但是孩子從小就很優秀,自己也特別放心,一直覺得孩子很省心,這一次她不知發生了什麼?

之前聽鄰班的一個媽媽也說過,她班裡有一個小男生,在考試時,突然大聲說話,到處走動,監考老師告訴了他的媽媽,他媽媽只有一句話:把他趕出去!不讓他繼續參加考試了。

一位讀者也在後臺曾經私信我說,自己11歲的兒子,經常說自己會出現幻聽,有時候會自言自語,生活不能自理,看到陌生人就跑,連家人都不見.....

當孩子負面情緒累積,卻得不到有效釋放時,他們,只能用“生理反饋法”即自我傷害來緩解內在的焦慮和痛苦。

當孩子負面情緒累積無法釋放時,他只能用“生理反饋法”自我傷害

02.

這些孩子,究竟怎麼了?

這,不是玩笑!

在美國,大約每33個孩童中有一個患抑鬱症,這在10歲以下男孩裡面尤為顯著;大約每8個青少年中有一個患抑鬱症,其中女孩的風險性更高。

很多父母,會覺得:小孩子懂什麼,就是被慣得;這麼小,有什麼可抑鬱的?

實際上,真不是那麼回事!

一位美國小學老師曾經寫過一篇短文,這個短文講述的是她自己的故事,她說,她的媽媽有一天給了她幾張嬰幼兒時期的照片,其中有一張是她八個月大時候,在一塊草坪上咧著嘴笑的照片,她突然內心像被什麼觸動了一下,一下子就開始大哭起來,哭夠了,又開始笑了,笑著笑著又哭了,她不明白自己怎麼了,過了很多天,她終於情緒變平靜很多,回想自己,原來,這種照片,居然是她整個童年所有照片裡,唯一一張開懷大笑的。

而她在20多歲時,被診斷出有中度的長期抑鬱症,這個抑鬱症是她在兒童時期就有的,卻一直被大人忽略了,即便現在她已經痊癒了,但是她依然有嚴重的社交焦慮症,很害羞,擔心,恐懼,不安全感會隨時湧向她的心頭,她也呼籲,請父母們重視發生在孩子身上的抑鬱症。

當孩子負面情緒累積無法釋放時,他只能用“生理反饋法”自我傷害

03.

兒童抑鬱症的識別率低,診斷難度大,不同年齡段可能有不同的特點:

3~5歲學齡前兒童:對身邊的同伴和遊戲明顯失去興趣,在遊戲中會自責,自卑,眼神中會有怯怯的樣子;

6~8 歲的兒童:易怒,動不動情緒極端,或者情緒非常低落,會痛哭,大聲喊叫,莫名的腹痛,無法解釋的激惹和衝動;

9~12歲兒童:突然自信心下降,自卑,空虛無聊,自責自傷,情緒低落或者容易激怒;

12~18歲青少年:衝動、易激惹、愛故意反著做事、不計後果、學習成績下降、有的還會逃學、結交壞朋友。

當孩子負面情緒累積無法釋放時,他只能用“生理反饋法”自我傷害

04.

自傷的孩子,心理到底有多傷?

孩子產生抑鬱症,併產生自傷行為,除了家族遺傳因素之外,更多的是一些身邊的因素:

  • 從生理角度講

從神經生物角度來看,很多人,自殘之後人體會分泌止痛成分的化學物質,讓人有放鬆舒適的感受,讓內心的壓力得到釋放,從而形成上癮行為。


  • 從身邊人角度講:父母或者其他家裡人關係緊張

上面那個小男孩考試發怪聲的家長,後來我們瞭解到,因為後期媽媽又生了一對雙胞胎兒子,對他的照顧顧不上,而且因為母親可能長期處於照顧孩子狀態中,脾氣也非常暴躁,家庭關係也經常處於“戰爭”狀態。

這樣,孩子的內在就累積了很多負面情緒,對父母愛的不確定和沒有安全感,焦慮和痛苦。

當孩子負面情緒累積無法釋放時,他只能用“生理反饋法”自我傷害

  • 從孩子性格講:過於完美的心理性格

第一個案例裡的小女孩,從一年級開始就是班裡的班長,學習也一直不錯,但是她會有一個心理障礙:平時學習非常好,一到正式考試就會很緊張,而且有時候就考砸了。

有時候老師都不相信自己的眼睛:這麼優秀的孩子怎麼考的這麼差。而平時看這個孩子的學習狀態,完全是非常有自控力和自律的。

但是隨著學業的逐漸加重,她開始越來越焦慮,她說“有時候,感覺自己身體裡有一團火。”“感覺自己控制不住自己”,這種追求完美的性格或者總想滿足父母的榮耀感,讓她變得焦慮,患得患失。


  • 從生長規律講:試圖反控制

現在的家長,普遍是大事小情都願意去管孩子,讓孩子沒有喘息的機會。而孩子從2歲開始的第一個叛逆期,就開始謀劃著自己做主了,卻往往被壓制住;直到10多歲開始的叛逆期,青春期,他已經有足夠的力量去證明自己時,往往又開始一輪新的反控制。


  • 從孩子內心講:看不慣自己,卻又沒有改變的動力

曾經有一個看上去相當陽光的男孩,在私下裡卻告訴我說:其實別人都說我愛笑,但是每次笑過後,我對自己都是無法壓抑的自我厭惡感。

而他的父母,長期喜歡用指責和比較的方式來回應他的努力,他的內心其實很自卑,只能通過傻笑和使勁吃東西來排解,假裝自己很快樂,卻形成了心理上的惡性循環。

當孩子負面情緒累積無法釋放時,他只能用“生理反饋法”自我傷害

05.

著名的教育專家劉墉先生也曾經談過兒童抑鬱症,他談起身邊的一個孩子,考上了常青藤大學,卻不去報道,等媽媽開車到他住處時,發現他躲在一堆零食裡,情緒卻非常的低落,甚至不願意見人。

就此,劉墉先生也提到了自己的應對方案:


  • 寫心情日記

他建議,由家人去瞧瞧記錄孩子的情緒波動,將情緒分為1到10級,每天給情緒打分,滿一個月再將這些分數連接起來,看看哪天情緒不高,什麼原因造成的,形成一個情緒週期表格。


  • 抑鬱也有季節性

劉墉先生有一位朋友,每逢秋冬季節就是各種情緒低落,悲觀厭世,但是一到春暖花開時節,不用治療,他就開始變得開朗活潑,全無負面消極的狀態。

另外,他也發現,一般喜歡藝術和文人,比較容易抑鬱,比如海明威,貝多芬,梵高,拜倫,托爾斯泰,川端康成都是抑鬱症患者。

當孩子負面情緒累積無法釋放時,他只能用“生理反饋法”自我傷害

07.

那麼,當家長髮現孩子情緒低落,易怒,或者對什麼都打不起精神來,只想躲在一個角落裡,或者出現自傷行為時,該怎麼做更大可能地調動起孩子的情緒來呢?

  1. 說出來

鼓勵孩子要說出來,媽媽自己也要好好和孩子溝通。我在寫一篇關於不吼不叫和孩子好好溝通的文章裡,有位讀者留言說:深有感觸,自己之前看到孩子的問題總是很生氣,會使勁打罵他,後來她發現,這種打罵根本不管用,慢慢地,她開始改變自己,耐心和孩子好好溝通,孩子也開始不再對她封閉內心,也逐漸朝著她希望的模樣發展了。

這裡,好好溝通是關鍵。

2.畫出來

在第一個案例中,最初那個小女孩是拒絕和我們溝通的,也很抗拒我們去靠近她。經過和她媽媽溝通,我們發現,她很喜歡畫畫,每次畫畫時就會很安靜,情緒沒什麼太大波動。

於是,我們找來畫紙,讓她試著畫出自己的情緒來。小姑娘最初也是比較抗拒的,故意畫得亂糟糟的,線條很尖銳,但是,慢慢的,我們發現她畫得越來越圓潤,等情緒終於平和下來時,我們和她好好溝通了內心的想法。

"

01.

一個一直在做心理諮詢的朋友約我一起去給一個孩子和她的家長做諮詢,這個孩子是校內5年級的孩子,小女孩看上去文文靜靜,但是有一天突然站起來,走出教室,在走廊裡就開始揪自己頭髮,很痛苦的樣子,班主任看到她這樣,隨後跟著出來,發現她走進了衛生間,更加使勁地揪頭髮,甚至想去撞擊牆壁。

後來班主任聯繫了她的媽媽,她的媽媽痛苦地說:有一天孩子甚至躲在屋子裡拿到劃自己,說對自己的懲罰。因為自己在廣告公司,平時工作很忙,經常要出差,對孩子關注度也不夠,但是孩子從小就很優秀,自己也特別放心,一直覺得孩子很省心,這一次她不知發生了什麼?

之前聽鄰班的一個媽媽也說過,她班裡有一個小男生,在考試時,突然大聲說話,到處走動,監考老師告訴了他的媽媽,他媽媽只有一句話:把他趕出去!不讓他繼續參加考試了。

一位讀者也在後臺曾經私信我說,自己11歲的兒子,經常說自己會出現幻聽,有時候會自言自語,生活不能自理,看到陌生人就跑,連家人都不見.....

當孩子負面情緒累積,卻得不到有效釋放時,他們,只能用“生理反饋法”即自我傷害來緩解內在的焦慮和痛苦。

當孩子負面情緒累積無法釋放時,他只能用“生理反饋法”自我傷害

02.

這些孩子,究竟怎麼了?

這,不是玩笑!

在美國,大約每33個孩童中有一個患抑鬱症,這在10歲以下男孩裡面尤為顯著;大約每8個青少年中有一個患抑鬱症,其中女孩的風險性更高。

很多父母,會覺得:小孩子懂什麼,就是被慣得;這麼小,有什麼可抑鬱的?

實際上,真不是那麼回事!

一位美國小學老師曾經寫過一篇短文,這個短文講述的是她自己的故事,她說,她的媽媽有一天給了她幾張嬰幼兒時期的照片,其中有一張是她八個月大時候,在一塊草坪上咧著嘴笑的照片,她突然內心像被什麼觸動了一下,一下子就開始大哭起來,哭夠了,又開始笑了,笑著笑著又哭了,她不明白自己怎麼了,過了很多天,她終於情緒變平靜很多,回想自己,原來,這種照片,居然是她整個童年所有照片裡,唯一一張開懷大笑的。

而她在20多歲時,被診斷出有中度的長期抑鬱症,這個抑鬱症是她在兒童時期就有的,卻一直被大人忽略了,即便現在她已經痊癒了,但是她依然有嚴重的社交焦慮症,很害羞,擔心,恐懼,不安全感會隨時湧向她的心頭,她也呼籲,請父母們重視發生在孩子身上的抑鬱症。

當孩子負面情緒累積無法釋放時,他只能用“生理反饋法”自我傷害

03.

兒童抑鬱症的識別率低,診斷難度大,不同年齡段可能有不同的特點:

3~5歲學齡前兒童:對身邊的同伴和遊戲明顯失去興趣,在遊戲中會自責,自卑,眼神中會有怯怯的樣子;

6~8 歲的兒童:易怒,動不動情緒極端,或者情緒非常低落,會痛哭,大聲喊叫,莫名的腹痛,無法解釋的激惹和衝動;

9~12歲兒童:突然自信心下降,自卑,空虛無聊,自責自傷,情緒低落或者容易激怒;

12~18歲青少年:衝動、易激惹、愛故意反著做事、不計後果、學習成績下降、有的還會逃學、結交壞朋友。

當孩子負面情緒累積無法釋放時,他只能用“生理反饋法”自我傷害

04.

自傷的孩子,心理到底有多傷?

孩子產生抑鬱症,併產生自傷行為,除了家族遺傳因素之外,更多的是一些身邊的因素:

  • 從生理角度講

從神經生物角度來看,很多人,自殘之後人體會分泌止痛成分的化學物質,讓人有放鬆舒適的感受,讓內心的壓力得到釋放,從而形成上癮行為。


  • 從身邊人角度講:父母或者其他家裡人關係緊張

上面那個小男孩考試發怪聲的家長,後來我們瞭解到,因為後期媽媽又生了一對雙胞胎兒子,對他的照顧顧不上,而且因為母親可能長期處於照顧孩子狀態中,脾氣也非常暴躁,家庭關係也經常處於“戰爭”狀態。

這樣,孩子的內在就累積了很多負面情緒,對父母愛的不確定和沒有安全感,焦慮和痛苦。

當孩子負面情緒累積無法釋放時,他只能用“生理反饋法”自我傷害

  • 從孩子性格講:過於完美的心理性格

第一個案例裡的小女孩,從一年級開始就是班裡的班長,學習也一直不錯,但是她會有一個心理障礙:平時學習非常好,一到正式考試就會很緊張,而且有時候就考砸了。

有時候老師都不相信自己的眼睛:這麼優秀的孩子怎麼考的這麼差。而平時看這個孩子的學習狀態,完全是非常有自控力和自律的。

但是隨著學業的逐漸加重,她開始越來越焦慮,她說“有時候,感覺自己身體裡有一團火。”“感覺自己控制不住自己”,這種追求完美的性格或者總想滿足父母的榮耀感,讓她變得焦慮,患得患失。


  • 從生長規律講:試圖反控制

現在的家長,普遍是大事小情都願意去管孩子,讓孩子沒有喘息的機會。而孩子從2歲開始的第一個叛逆期,就開始謀劃著自己做主了,卻往往被壓制住;直到10多歲開始的叛逆期,青春期,他已經有足夠的力量去證明自己時,往往又開始一輪新的反控制。


  • 從孩子內心講:看不慣自己,卻又沒有改變的動力

曾經有一個看上去相當陽光的男孩,在私下裡卻告訴我說:其實別人都說我愛笑,但是每次笑過後,我對自己都是無法壓抑的自我厭惡感。

而他的父母,長期喜歡用指責和比較的方式來回應他的努力,他的內心其實很自卑,只能通過傻笑和使勁吃東西來排解,假裝自己很快樂,卻形成了心理上的惡性循環。

當孩子負面情緒累積無法釋放時,他只能用“生理反饋法”自我傷害

05.

著名的教育專家劉墉先生也曾經談過兒童抑鬱症,他談起身邊的一個孩子,考上了常青藤大學,卻不去報道,等媽媽開車到他住處時,發現他躲在一堆零食裡,情緒卻非常的低落,甚至不願意見人。

就此,劉墉先生也提到了自己的應對方案:


  • 寫心情日記

他建議,由家人去瞧瞧記錄孩子的情緒波動,將情緒分為1到10級,每天給情緒打分,滿一個月再將這些分數連接起來,看看哪天情緒不高,什麼原因造成的,形成一個情緒週期表格。


  • 抑鬱也有季節性

劉墉先生有一位朋友,每逢秋冬季節就是各種情緒低落,悲觀厭世,但是一到春暖花開時節,不用治療,他就開始變得開朗活潑,全無負面消極的狀態。

另外,他也發現,一般喜歡藝術和文人,比較容易抑鬱,比如海明威,貝多芬,梵高,拜倫,托爾斯泰,川端康成都是抑鬱症患者。

當孩子負面情緒累積無法釋放時,他只能用“生理反饋法”自我傷害

07.

那麼,當家長髮現孩子情緒低落,易怒,或者對什麼都打不起精神來,只想躲在一個角落裡,或者出現自傷行為時,該怎麼做更大可能地調動起孩子的情緒來呢?

  1. 說出來

鼓勵孩子要說出來,媽媽自己也要好好和孩子溝通。我在寫一篇關於不吼不叫和孩子好好溝通的文章裡,有位讀者留言說:深有感觸,自己之前看到孩子的問題總是很生氣,會使勁打罵他,後來她發現,這種打罵根本不管用,慢慢地,她開始改變自己,耐心和孩子好好溝通,孩子也開始不再對她封閉內心,也逐漸朝著她希望的模樣發展了。

這裡,好好溝通是關鍵。

2.畫出來

在第一個案例中,最初那個小女孩是拒絕和我們溝通的,也很抗拒我們去靠近她。經過和她媽媽溝通,我們發現,她很喜歡畫畫,每次畫畫時就會很安靜,情緒沒什麼太大波動。

於是,我們找來畫紙,讓她試著畫出自己的情緒來。小姑娘最初也是比較抗拒的,故意畫得亂糟糟的,線條很尖銳,但是,慢慢的,我們發現她畫得越來越圓潤,等情緒終於平和下來時,我們和她好好溝通了內心的想法。

當孩子負面情緒累積無法釋放時,他只能用“生理反饋法”自我傷害

3.寫出來

其實,用筆溝通一直是個非常好的溝通方式,劉墉先生每次都是給孩子寫信的方式,讓自己的建議和人生智慧溶解在一封封家書中。用筆溝通的方式可以讓家長的情緒很平和,不會上來就指責孩子,而從孩子方面,孩子也不會因為被批評就直接跳起來反抗。

我的一個朋友,就很善於運用這種方式,每天她都會給孩子寫一封信,早晨給孩子,其實也不用多少話,但是孩子讀過之後,一天的信心都是滿滿的。

4.動起來

運動,能夠促進人體內產生多巴胺和血清素,而多巴胺和血清素是產生快樂的物理基礎。很多孩子,上學本來都坐了一整天,放學後又被送到各個培訓班裡,然後回家後開始寫作業,根本沒有時間運動,長久以往,心情也就變得低落了,想想我們自己,如果這套流程下來,自己的情緒會有多好?

建議,週末多帶孩子去戶外爬山,踢球,每天給孩子足夠的運動時間,讓孩子和同齡人打打籃球,跑跑步,自由的奔跑,玩耍,心情也會豁然開朗。

5.晒一晒

這裡其實也是運用劉墉老師的方式了。日光浴絕對是個治癒系,成人也會感受得到,一個陽光明媚的日子,會讓你心情大好,整天陰雨綿綿,心情也會糟透了。

所以,多讓孩子晒晒太陽,感受戶外大自然的雄壯與神奇,孩子在大自然中會感受天,地,人之間的連接與美妙。

"

01.

一個一直在做心理諮詢的朋友約我一起去給一個孩子和她的家長做諮詢,這個孩子是校內5年級的孩子,小女孩看上去文文靜靜,但是有一天突然站起來,走出教室,在走廊裡就開始揪自己頭髮,很痛苦的樣子,班主任看到她這樣,隨後跟著出來,發現她走進了衛生間,更加使勁地揪頭髮,甚至想去撞擊牆壁。

後來班主任聯繫了她的媽媽,她的媽媽痛苦地說:有一天孩子甚至躲在屋子裡拿到劃自己,說對自己的懲罰。因為自己在廣告公司,平時工作很忙,經常要出差,對孩子關注度也不夠,但是孩子從小就很優秀,自己也特別放心,一直覺得孩子很省心,這一次她不知發生了什麼?

之前聽鄰班的一個媽媽也說過,她班裡有一個小男生,在考試時,突然大聲說話,到處走動,監考老師告訴了他的媽媽,他媽媽只有一句話:把他趕出去!不讓他繼續參加考試了。

一位讀者也在後臺曾經私信我說,自己11歲的兒子,經常說自己會出現幻聽,有時候會自言自語,生活不能自理,看到陌生人就跑,連家人都不見.....

當孩子負面情緒累積,卻得不到有效釋放時,他們,只能用“生理反饋法”即自我傷害來緩解內在的焦慮和痛苦。

當孩子負面情緒累積無法釋放時,他只能用“生理反饋法”自我傷害

02.

這些孩子,究竟怎麼了?

這,不是玩笑!

在美國,大約每33個孩童中有一個患抑鬱症,這在10歲以下男孩裡面尤為顯著;大約每8個青少年中有一個患抑鬱症,其中女孩的風險性更高。

很多父母,會覺得:小孩子懂什麼,就是被慣得;這麼小,有什麼可抑鬱的?

實際上,真不是那麼回事!

一位美國小學老師曾經寫過一篇短文,這個短文講述的是她自己的故事,她說,她的媽媽有一天給了她幾張嬰幼兒時期的照片,其中有一張是她八個月大時候,在一塊草坪上咧著嘴笑的照片,她突然內心像被什麼觸動了一下,一下子就開始大哭起來,哭夠了,又開始笑了,笑著笑著又哭了,她不明白自己怎麼了,過了很多天,她終於情緒變平靜很多,回想自己,原來,這種照片,居然是她整個童年所有照片裡,唯一一張開懷大笑的。

而她在20多歲時,被診斷出有中度的長期抑鬱症,這個抑鬱症是她在兒童時期就有的,卻一直被大人忽略了,即便現在她已經痊癒了,但是她依然有嚴重的社交焦慮症,很害羞,擔心,恐懼,不安全感會隨時湧向她的心頭,她也呼籲,請父母們重視發生在孩子身上的抑鬱症。

當孩子負面情緒累積無法釋放時,他只能用“生理反饋法”自我傷害

03.

兒童抑鬱症的識別率低,診斷難度大,不同年齡段可能有不同的特點:

3~5歲學齡前兒童:對身邊的同伴和遊戲明顯失去興趣,在遊戲中會自責,自卑,眼神中會有怯怯的樣子;

6~8 歲的兒童:易怒,動不動情緒極端,或者情緒非常低落,會痛哭,大聲喊叫,莫名的腹痛,無法解釋的激惹和衝動;

9~12歲兒童:突然自信心下降,自卑,空虛無聊,自責自傷,情緒低落或者容易激怒;

12~18歲青少年:衝動、易激惹、愛故意反著做事、不計後果、學習成績下降、有的還會逃學、結交壞朋友。

當孩子負面情緒累積無法釋放時,他只能用“生理反饋法”自我傷害

04.

自傷的孩子,心理到底有多傷?

孩子產生抑鬱症,併產生自傷行為,除了家族遺傳因素之外,更多的是一些身邊的因素:

  • 從生理角度講

從神經生物角度來看,很多人,自殘之後人體會分泌止痛成分的化學物質,讓人有放鬆舒適的感受,讓內心的壓力得到釋放,從而形成上癮行為。


  • 從身邊人角度講:父母或者其他家裡人關係緊張

上面那個小男孩考試發怪聲的家長,後來我們瞭解到,因為後期媽媽又生了一對雙胞胎兒子,對他的照顧顧不上,而且因為母親可能長期處於照顧孩子狀態中,脾氣也非常暴躁,家庭關係也經常處於“戰爭”狀態。

這樣,孩子的內在就累積了很多負面情緒,對父母愛的不確定和沒有安全感,焦慮和痛苦。

當孩子負面情緒累積無法釋放時,他只能用“生理反饋法”自我傷害

  • 從孩子性格講:過於完美的心理性格

第一個案例裡的小女孩,從一年級開始就是班裡的班長,學習也一直不錯,但是她會有一個心理障礙:平時學習非常好,一到正式考試就會很緊張,而且有時候就考砸了。

有時候老師都不相信自己的眼睛:這麼優秀的孩子怎麼考的這麼差。而平時看這個孩子的學習狀態,完全是非常有自控力和自律的。

但是隨著學業的逐漸加重,她開始越來越焦慮,她說“有時候,感覺自己身體裡有一團火。”“感覺自己控制不住自己”,這種追求完美的性格或者總想滿足父母的榮耀感,讓她變得焦慮,患得患失。


  • 從生長規律講:試圖反控制

現在的家長,普遍是大事小情都願意去管孩子,讓孩子沒有喘息的機會。而孩子從2歲開始的第一個叛逆期,就開始謀劃著自己做主了,卻往往被壓制住;直到10多歲開始的叛逆期,青春期,他已經有足夠的力量去證明自己時,往往又開始一輪新的反控制。


  • 從孩子內心講:看不慣自己,卻又沒有改變的動力

曾經有一個看上去相當陽光的男孩,在私下裡卻告訴我說:其實別人都說我愛笑,但是每次笑過後,我對自己都是無法壓抑的自我厭惡感。

而他的父母,長期喜歡用指責和比較的方式來回應他的努力,他的內心其實很自卑,只能通過傻笑和使勁吃東西來排解,假裝自己很快樂,卻形成了心理上的惡性循環。

當孩子負面情緒累積無法釋放時,他只能用“生理反饋法”自我傷害

05.

著名的教育專家劉墉先生也曾經談過兒童抑鬱症,他談起身邊的一個孩子,考上了常青藤大學,卻不去報道,等媽媽開車到他住處時,發現他躲在一堆零食裡,情緒卻非常的低落,甚至不願意見人。

就此,劉墉先生也提到了自己的應對方案:


  • 寫心情日記

他建議,由家人去瞧瞧記錄孩子的情緒波動,將情緒分為1到10級,每天給情緒打分,滿一個月再將這些分數連接起來,看看哪天情緒不高,什麼原因造成的,形成一個情緒週期表格。


  • 抑鬱也有季節性

劉墉先生有一位朋友,每逢秋冬季節就是各種情緒低落,悲觀厭世,但是一到春暖花開時節,不用治療,他就開始變得開朗活潑,全無負面消極的狀態。

另外,他也發現,一般喜歡藝術和文人,比較容易抑鬱,比如海明威,貝多芬,梵高,拜倫,托爾斯泰,川端康成都是抑鬱症患者。

當孩子負面情緒累積無法釋放時,他只能用“生理反饋法”自我傷害

07.

那麼,當家長髮現孩子情緒低落,易怒,或者對什麼都打不起精神來,只想躲在一個角落裡,或者出現自傷行為時,該怎麼做更大可能地調動起孩子的情緒來呢?

  1. 說出來

鼓勵孩子要說出來,媽媽自己也要好好和孩子溝通。我在寫一篇關於不吼不叫和孩子好好溝通的文章裡,有位讀者留言說:深有感觸,自己之前看到孩子的問題總是很生氣,會使勁打罵他,後來她發現,這種打罵根本不管用,慢慢地,她開始改變自己,耐心和孩子好好溝通,孩子也開始不再對她封閉內心,也逐漸朝著她希望的模樣發展了。

這裡,好好溝通是關鍵。

2.畫出來

在第一個案例中,最初那個小女孩是拒絕和我們溝通的,也很抗拒我們去靠近她。經過和她媽媽溝通,我們發現,她很喜歡畫畫,每次畫畫時就會很安靜,情緒沒什麼太大波動。

於是,我們找來畫紙,讓她試著畫出自己的情緒來。小姑娘最初也是比較抗拒的,故意畫得亂糟糟的,線條很尖銳,但是,慢慢的,我們發現她畫得越來越圓潤,等情緒終於平和下來時,我們和她好好溝通了內心的想法。

當孩子負面情緒累積無法釋放時,他只能用“生理反饋法”自我傷害

3.寫出來

其實,用筆溝通一直是個非常好的溝通方式,劉墉先生每次都是給孩子寫信的方式,讓自己的建議和人生智慧溶解在一封封家書中。用筆溝通的方式可以讓家長的情緒很平和,不會上來就指責孩子,而從孩子方面,孩子也不會因為被批評就直接跳起來反抗。

我的一個朋友,就很善於運用這種方式,每天她都會給孩子寫一封信,早晨給孩子,其實也不用多少話,但是孩子讀過之後,一天的信心都是滿滿的。

4.動起來

運動,能夠促進人體內產生多巴胺和血清素,而多巴胺和血清素是產生快樂的物理基礎。很多孩子,上學本來都坐了一整天,放學後又被送到各個培訓班裡,然後回家後開始寫作業,根本沒有時間運動,長久以往,心情也就變得低落了,想想我們自己,如果這套流程下來,自己的情緒會有多好?

建議,週末多帶孩子去戶外爬山,踢球,每天給孩子足夠的運動時間,讓孩子和同齡人打打籃球,跑跑步,自由的奔跑,玩耍,心情也會豁然開朗。

5.晒一晒

這裡其實也是運用劉墉老師的方式了。日光浴絕對是個治癒系,成人也會感受得到,一個陽光明媚的日子,會讓你心情大好,整天陰雨綿綿,心情也會糟透了。

所以,多讓孩子晒晒太陽,感受戶外大自然的雄壯與神奇,孩子在大自然中會感受天,地,人之間的連接與美妙。

當孩子負面情緒累積無法釋放時,他只能用“生理反饋法”自我傷害

08.

情緒是一種能量,如果內在有許多情緒垃圾沒有處理,就會累積起來,然後在不停地尋找出口,孩子產生的偏差行為就是其中一種表現,產生的情緒問題彙集成心理上的隱患。

讓我們做一個樂觀,平和,情緒穩定的爸爸媽媽,讓孩子感到安全,自在,自信,樂觀向上,也從我們這裡吸收更多的心理營養!

jason媽咪有辦法,喜詩詞,愛旅遊,寫有溫度的文字,做靈魂有香氣的媽咪。資深文案,多平臺原創簽約作者,不傾城傾國只傾娃,育兒路上一路修行中。原創不易,請求關注點贊並轉發!
"

相關推薦

推薦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