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黃丕蘭:帶著公婆出嫁 最美孝心感人'

不完美媽媽 雲南網 2019-09-08
"

在大朝山東鎮大馱村,提起村民黃丕蘭和丈夫馮周武,無人不豎大拇指。2005年,黃丕蘭帶著公公婆婆和兩個兒子改嫁馮周武,生動詮釋了“百善孝為先”,給我們上了一堂動人的人生課。

"

在大朝山東鎮大馱村,提起村民黃丕蘭和丈夫馮周武,無人不豎大拇指。2005年,黃丕蘭帶著公公婆婆和兩個兒子改嫁馮周武,生動詮釋了“百善孝為先”,給我們上了一堂動人的人生課。

黃丕蘭:帶著公婆出嫁 最美孝心感人

黃丕蘭生活照。

今年52歲的黃丕蘭人生經歷可謂一波三折,用她自己的話說,在三十幾歲的時候已經比五十歲經歷的都要多。

1995年的一天,菖蒲地村一戶農家貼著紅喜字,在炮竹聲中迎來了新媳婦,親朋好友爭先恐後地搶看新娘子,手拉手跳起歌來,歡聲笑語此起彼伏,處處彰顯著幸福的味道。這個被迎娶的新媳婦就是黃丕蘭,丈夫家是一個公公、婆婆、小叔組成的小家庭,走進了婚姻殿堂的她,成為王家的長媳,開啟了人生新的篇章。

為了表達對兒媳的喜歡,公婆在結婚前就在家旁邊的空地上蓋了兩間土坯房給這對新婚夫妻,日子雖不富裕但好在公公婆婆和藹可親,待黃丕蘭如親生女兒般,黃丕蘭一進婆家,就被這種中國傳統家庭的氛圍所感染。1996年12月,一個小生命誕生了,給這個幸福和睦的家庭帶來了更多的歡樂,公婆含飴弄孫,承歡膝下,享受著天倫之樂。

1999年,一個噩夢降臨,丈夫騎摩托外出意外身亡,得知噩耗的黃丕蘭感覺天塌了下來,天天陪伴自己的人突然不在了,她看著才三歲的兒子,天天以淚洗面,孤兒寡母以後該如何生活?公公婆婆看到手足失措的黃丕蘭,承受喪子之痛的他們拉著黃丕蘭的手,一直告訴她:“爸媽都在,別擔心!”

面對風雨,公公婆婆站在了黃丕蘭的前面,幫她擋住了襲來的風霜與寒冷,做飯幹活啥都包了,有什麼好吃的先緊著這孃兒倆,黃丕蘭只用安心照料孩子。一次,黃丕蘭高燒39度,婆婆拉她去醫院,她不想去,無奈下婆婆抱上孫子去醫院取藥,黃丕蘭燒得迷迷糊糊的,卻知道婆婆喂她吃飯、吃藥,這讓她深刻感受到了父母的疼愛……家庭的溫暖讓黃丕蘭在心底默默下定決心:一定要做一個好母親、好媳婦。

"

在大朝山東鎮大馱村,提起村民黃丕蘭和丈夫馮周武,無人不豎大拇指。2005年,黃丕蘭帶著公公婆婆和兩個兒子改嫁馮周武,生動詮釋了“百善孝為先”,給我們上了一堂動人的人生課。

黃丕蘭:帶著公婆出嫁 最美孝心感人

黃丕蘭生活照。

今年52歲的黃丕蘭人生經歷可謂一波三折,用她自己的話說,在三十幾歲的時候已經比五十歲經歷的都要多。

1995年的一天,菖蒲地村一戶農家貼著紅喜字,在炮竹聲中迎來了新媳婦,親朋好友爭先恐後地搶看新娘子,手拉手跳起歌來,歡聲笑語此起彼伏,處處彰顯著幸福的味道。這個被迎娶的新媳婦就是黃丕蘭,丈夫家是一個公公、婆婆、小叔組成的小家庭,走進了婚姻殿堂的她,成為王家的長媳,開啟了人生新的篇章。

為了表達對兒媳的喜歡,公婆在結婚前就在家旁邊的空地上蓋了兩間土坯房給這對新婚夫妻,日子雖不富裕但好在公公婆婆和藹可親,待黃丕蘭如親生女兒般,黃丕蘭一進婆家,就被這種中國傳統家庭的氛圍所感染。1996年12月,一個小生命誕生了,給這個幸福和睦的家庭帶來了更多的歡樂,公婆含飴弄孫,承歡膝下,享受著天倫之樂。

1999年,一個噩夢降臨,丈夫騎摩托外出意外身亡,得知噩耗的黃丕蘭感覺天塌了下來,天天陪伴自己的人突然不在了,她看著才三歲的兒子,天天以淚洗面,孤兒寡母以後該如何生活?公公婆婆看到手足失措的黃丕蘭,承受喪子之痛的他們拉著黃丕蘭的手,一直告訴她:“爸媽都在,別擔心!”

面對風雨,公公婆婆站在了黃丕蘭的前面,幫她擋住了襲來的風霜與寒冷,做飯幹活啥都包了,有什麼好吃的先緊著這孃兒倆,黃丕蘭只用安心照料孩子。一次,黃丕蘭高燒39度,婆婆拉她去醫院,她不想去,無奈下婆婆抱上孫子去醫院取藥,黃丕蘭燒得迷迷糊糊的,卻知道婆婆喂她吃飯、吃藥,這讓她深刻感受到了父母的疼愛……家庭的溫暖讓黃丕蘭在心底默默下定決心:一定要做一個好母親、好媳婦。

黃丕蘭:帶著公婆出嫁 最美孝心感人

黃丕蘭生活照。

2000年,為了方便照顧老人和孩子,黃丕蘭嫁給了小叔子,雖是重組的家庭,但小叔子扛起了家庭的重擔,把父母和黃丕蘭母子照顧得越來越好,小兒子出生家裡再添男丁,每天聽著兩個孩子嘰嘰喳喳、咿咿呀呀地,日子過得熱熱鬧鬧。

原以為日子會一直如此和美,沒料到在小兒子2歲時,噩夢再次重創這個家庭,丈夫因病救治無效去世,只留下黃丕蘭和公公婆婆、兩個兒子相依為命,再次襲來的喪子之痛讓婆婆深受打擊,身體虛弱地躺在床上,公公突患白內障幾乎失明,殘缺的家庭更是“風雨飄搖”。年僅35歲的黃丕蘭望著年邁需盡孝的公公婆婆,望著渴望父愛、讓人憐惜的兒子,她知道,這次她該站起來保護這個家了,她強忍悲痛,一個人操辦了丈夫的喪事,安撫公公婆婆和兒子,“我絕不能被打倒,否則這個家就完了”,在困難面前,這個瘦弱的女子表現出了異乎尋常的堅強。

黃丕蘭回憶說,當時的日子很艱難,家裡五個人有四個人都沒有勞動能力,黃丕蘭每天早出晚歸幹農活,養豬種菜維持生計,縱然馬不停蹄地討生活,生活也並沒有“厚待”這個家,因為沒錢,孩子們也穿上了“漏窗”的鞋子;因為沒錢,他們每個月才能吃一頓肉,孩子因營養不良面黃肌瘦;因為沒錢,孩子們只能望著別的小朋友吃糖卻從不敢跟媽媽要……回憶令人心酸的一幕幕,黃丕蘭的眼眶盛滿淚水。面對這麼辛苦的兒媳,兩位老人很內疚,覺得是自己拖累了孩子,每天悄悄抹眼淚,為了打消二老的顧慮,黃丕蘭不止一次地對老人說:“爸媽,你們放心,孩子爸走了,我就是你們的女兒,哪有父母拖累兒女的說法,你們對我那麼好,我絕不會丟下你們不管的,就是討飯,我也不會讓你們倆餓著。”兩位老人聽了緊緊握住黃丕蘭的雙手。

善良、努力、勤勞的女人總是令人欽佩的,村裡好多熱心人幫忙給黃丕蘭介紹對象,但黃丕蘭的條件很“苛刻”:一是不再要孩子,二是要共同照顧公公婆婆,這樣的條件嚇跑了一批人。

沒過多久,大馱村一個叫馮周武的男子接受了黃丕蘭的條件。他喜歡這個善良又孝順的女人,更是認同娶她必須附帶的那些“苛刻”條件,承諾會跟黃丕蘭一起好好照顧老人,撫養兒子。

2005年,兩個人結婚,公婆顧慮到黃丕蘭新婚,怕給小兩口添麻煩,不願搬到大馱村,黃丕蘭和馮周武就每天兩地來回跑,給老人做飯,種田砍柴,視公公婆婆如親生父母。這一晃,十四年過去了,夫妻倆十四年如一日悉心照料老人,盡心盡力、毫無怨言。

孔子曰:孝敬父母在於“色難”,就是說供養老人吃穿並不難,難在對老人的精神撫養。黃丕蘭夫妻深刻領會了孝道“色難”的含義,地裡農活再忙,黃丕蘭也不忘給公公婆婆做愛吃的飯菜;手頭再緊,也不忘塞給公公婆婆零花錢;日子過得再苦,也陪公公婆婆一起趕集,買他們喜歡吃的糖果,陪他們聊天。養豬、養牛、種茶、採茶,雖然肩上的擔子很重,但兩個人都心甘情願地付出。

"

在大朝山東鎮大馱村,提起村民黃丕蘭和丈夫馮周武,無人不豎大拇指。2005年,黃丕蘭帶著公公婆婆和兩個兒子改嫁馮周武,生動詮釋了“百善孝為先”,給我們上了一堂動人的人生課。

黃丕蘭:帶著公婆出嫁 最美孝心感人

黃丕蘭生活照。

今年52歲的黃丕蘭人生經歷可謂一波三折,用她自己的話說,在三十幾歲的時候已經比五十歲經歷的都要多。

1995年的一天,菖蒲地村一戶農家貼著紅喜字,在炮竹聲中迎來了新媳婦,親朋好友爭先恐後地搶看新娘子,手拉手跳起歌來,歡聲笑語此起彼伏,處處彰顯著幸福的味道。這個被迎娶的新媳婦就是黃丕蘭,丈夫家是一個公公、婆婆、小叔組成的小家庭,走進了婚姻殿堂的她,成為王家的長媳,開啟了人生新的篇章。

為了表達對兒媳的喜歡,公婆在結婚前就在家旁邊的空地上蓋了兩間土坯房給這對新婚夫妻,日子雖不富裕但好在公公婆婆和藹可親,待黃丕蘭如親生女兒般,黃丕蘭一進婆家,就被這種中國傳統家庭的氛圍所感染。1996年12月,一個小生命誕生了,給這個幸福和睦的家庭帶來了更多的歡樂,公婆含飴弄孫,承歡膝下,享受著天倫之樂。

1999年,一個噩夢降臨,丈夫騎摩托外出意外身亡,得知噩耗的黃丕蘭感覺天塌了下來,天天陪伴自己的人突然不在了,她看著才三歲的兒子,天天以淚洗面,孤兒寡母以後該如何生活?公公婆婆看到手足失措的黃丕蘭,承受喪子之痛的他們拉著黃丕蘭的手,一直告訴她:“爸媽都在,別擔心!”

面對風雨,公公婆婆站在了黃丕蘭的前面,幫她擋住了襲來的風霜與寒冷,做飯幹活啥都包了,有什麼好吃的先緊著這孃兒倆,黃丕蘭只用安心照料孩子。一次,黃丕蘭高燒39度,婆婆拉她去醫院,她不想去,無奈下婆婆抱上孫子去醫院取藥,黃丕蘭燒得迷迷糊糊的,卻知道婆婆喂她吃飯、吃藥,這讓她深刻感受到了父母的疼愛……家庭的溫暖讓黃丕蘭在心底默默下定決心:一定要做一個好母親、好媳婦。

黃丕蘭:帶著公婆出嫁 最美孝心感人

黃丕蘭生活照。

2000年,為了方便照顧老人和孩子,黃丕蘭嫁給了小叔子,雖是重組的家庭,但小叔子扛起了家庭的重擔,把父母和黃丕蘭母子照顧得越來越好,小兒子出生家裡再添男丁,每天聽著兩個孩子嘰嘰喳喳、咿咿呀呀地,日子過得熱熱鬧鬧。

原以為日子會一直如此和美,沒料到在小兒子2歲時,噩夢再次重創這個家庭,丈夫因病救治無效去世,只留下黃丕蘭和公公婆婆、兩個兒子相依為命,再次襲來的喪子之痛讓婆婆深受打擊,身體虛弱地躺在床上,公公突患白內障幾乎失明,殘缺的家庭更是“風雨飄搖”。年僅35歲的黃丕蘭望著年邁需盡孝的公公婆婆,望著渴望父愛、讓人憐惜的兒子,她知道,這次她該站起來保護這個家了,她強忍悲痛,一個人操辦了丈夫的喪事,安撫公公婆婆和兒子,“我絕不能被打倒,否則這個家就完了”,在困難面前,這個瘦弱的女子表現出了異乎尋常的堅強。

黃丕蘭回憶說,當時的日子很艱難,家裡五個人有四個人都沒有勞動能力,黃丕蘭每天早出晚歸幹農活,養豬種菜維持生計,縱然馬不停蹄地討生活,生活也並沒有“厚待”這個家,因為沒錢,孩子們也穿上了“漏窗”的鞋子;因為沒錢,他們每個月才能吃一頓肉,孩子因營養不良面黃肌瘦;因為沒錢,孩子們只能望著別的小朋友吃糖卻從不敢跟媽媽要……回憶令人心酸的一幕幕,黃丕蘭的眼眶盛滿淚水。面對這麼辛苦的兒媳,兩位老人很內疚,覺得是自己拖累了孩子,每天悄悄抹眼淚,為了打消二老的顧慮,黃丕蘭不止一次地對老人說:“爸媽,你們放心,孩子爸走了,我就是你們的女兒,哪有父母拖累兒女的說法,你們對我那麼好,我絕不會丟下你們不管的,就是討飯,我也不會讓你們倆餓著。”兩位老人聽了緊緊握住黃丕蘭的雙手。

善良、努力、勤勞的女人總是令人欽佩的,村裡好多熱心人幫忙給黃丕蘭介紹對象,但黃丕蘭的條件很“苛刻”:一是不再要孩子,二是要共同照顧公公婆婆,這樣的條件嚇跑了一批人。

沒過多久,大馱村一個叫馮周武的男子接受了黃丕蘭的條件。他喜歡這個善良又孝順的女人,更是認同娶她必須附帶的那些“苛刻”條件,承諾會跟黃丕蘭一起好好照顧老人,撫養兒子。

2005年,兩個人結婚,公婆顧慮到黃丕蘭新婚,怕給小兩口添麻煩,不願搬到大馱村,黃丕蘭和馮周武就每天兩地來回跑,給老人做飯,種田砍柴,視公公婆婆如親生父母。這一晃,十四年過去了,夫妻倆十四年如一日悉心照料老人,盡心盡力、毫無怨言。

孔子曰:孝敬父母在於“色難”,就是說供養老人吃穿並不難,難在對老人的精神撫養。黃丕蘭夫妻深刻領會了孝道“色難”的含義,地裡農活再忙,黃丕蘭也不忘給公公婆婆做愛吃的飯菜;手頭再緊,也不忘塞給公公婆婆零花錢;日子過得再苦,也陪公公婆婆一起趕集,買他們喜歡吃的糖果,陪他們聊天。養豬、養牛、種茶、採茶,雖然肩上的擔子很重,但兩個人都心甘情願地付出。

黃丕蘭:帶著公婆出嫁 最美孝心感人

黃丕蘭生活照。

患難顯孝心,日久見真情,2017年開始,婆婆患病住院,查出患有高血壓、冠心病等多種疾病,後期已經臥床不起了,為了防止婆婆生褥瘡,黃丕蘭每天至少給婆婆翻身七八次,給婆婆擦洗身體,每次黃丕蘭都會累出一身汗,不僅如此,端屎倒尿她做得都不比親身女兒差。黃丕蘭很細心,每次給婆婆喂藥時,她都要先試試水溫,再把藥放到老人嘴裡,讓老人用吸管喝水把藥吃下去。生活的重擔沒有壓倒這位善良、堅強的女人,她滿載著孝心、愛心,一路負重前行。

2019年初,婆婆去世,夫妻倆把公公接到家裡照顧,黃丕蘭根據公公的飲食愛好,每天做公公喜歡吃的菜;公公眼睛不好,她每天牽著公公的手在院子裡散步聊天;每月及時給公公更換清洗床單被套,讓公公在清清爽爽的床上睡得舒適。這幾年,公公因為身體不好經常往醫院跑,每一次,馮周武都揹著失明的公公進進出出,照顧飲食起居,尤其是老人住院時更是在醫院日夜守護。當病友詢問老人與黃丕蘭兩口子的關係時,老人總是自豪地回答:“他們是我的女兒和女婿。”說起這兩個孝順的孩子,老人止不住地誇:“小蘭和周武都很善良,心眼好,對我們老人更是沒話說!”黃丕蘭卻說:“我只是在儘自己該盡的責任,老人家多活一天,都是我們的福氣,吃點苦受點累是應該的。”話雖樸實,卻讓人感受到背後沉甸甸的付出和真摯的感情。

扶貧春風吹來,兩口子也趕上了扶貧的好政策,原來C級的房子修繕後窗明牆白,產業扶持茶葉提質增效,收入穩定增長,日子一天比一天好過。當談到兩個孩子,馮周武這個不善言辭的男人掩飾不住嘴角眉梢的笑意,“老大現在已經在浙江打工了,每個月都寄500塊錢回來給我們,老二還在景東職中讀書,每年享受2000元的資助,我希望孩子能好好努力,成為大學生,回報國家對我們的幫助,為我們全家爭光!”“我爸的白內障是上海的專家來景東給治好了的,而且手術費用報銷以後我們基本只出了食宿費用,老人眼睛看得見了,每天都幫我們剁豬食,還能去鄰居家串門兒。正因為國家幫助了我們這麼多,我們才能過上這麼好的日子,真的謝謝你們了!”黃丕蘭笑道。

百善孝為先,孝敬是根本。孝道是我們中華民族的傳統道德精髓,是人倫之始、眾德之本。黃丕蘭,她質樸無華、真情堅守;馮周武,他默默無聞、無怨無悔。他們點點滴滴、可親可敬的孝行、善行,散發著愛的光芒,彰顯著中華民族的文明精神。

雲南網通訊員 李雅青 攝影報道

"

相關推薦

推薦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