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特寫丨不拋棄不放棄!山早村災後爭分奪秒的24小時'

"

山早村,浙南一個普通的小山村,綠水青山,祥和寧靜。

8月10日凌晨,突如其來的災難打破了這裡的安寧,當村民們還在熟睡時,暴雨引發的山洪瞬間席捲了整個山村,造成較大傷亡,一場生死救援如警笛一般響徹山谷。

過去的24小時,在山早村,分秒必爭。

"

山早村,浙南一個普通的小山村,綠水青山,祥和寧靜。

8月10日凌晨,突如其來的災難打破了這裡的安寧,當村民們還在熟睡時,暴雨引發的山洪瞬間席捲了整個山村,造成較大傷亡,一場生死救援如警笛一般響徹山谷。

過去的24小時,在山早村,分秒必爭。

特寫丨不拋棄不放棄!山早村災後爭分奪秒的24小時

凌晨

“救命!救命!發大水了!”

8月10日凌晨,家住永嘉甌北的徐菊飛,接到了公公從老家山早村打來的電話。睡夢中她還沒來得及反應,電話斷了。徐菊飛回電,無人接聽。她立馬給村裡的鄰居親友一一打電話,叫醒他們,然後開始報警。

山早村村莊沿溪兩岸而建,呈長條狀,地段較為狹窄,一側村居靠山,全村戶籍人口472人,常住人口120人。8月9日晚,按照防汛抗臺指揮的要求,可能有危險的8名人員,已被轉移安置。

“發生得太快了,根本來不及轉移。”在村辦公樓值班的一位村幹部,也接到母親求救電話,他放下電話往家衝。村辦公樓和家裡相距不到100米,可是也來不及,山洪突發,瞬間吞噬了房屋。

“利奇馬”帶來的強降雨,3小時內降雨量達160mm,引發村內山體滑坡,滑坡的泥石堵塞了河流,僅僅10分鐘,山洪最高水位就漲到四層樓高。

“發這麼大的水,我們從來沒見過。太突然了,大家根本來不及準備。” 徐菊飛的公公說。村民們來不及轉移,被洪水圍困,有的人緊急從家中跳到後山,爬向安全的地方。

5:00

外界終於聯繫上了“失聯”的小山村

山早村村莊沿溪兩岸而建,呈長條狀,地段較為狹窄,一側村居靠山,全村戶籍人口472人,常住人口120人。

從山早村到巖坦鎮,15公里的山路開車也要近一個小時。災難發生後,山早村一度與外界失去聯繫。

早上5點左右,巖坦鎮收到被困人員求救電話,迅速向上報告。

人命關天,刻不容緩!永嘉縣防指立即組織救援力量,配合巖坦鎮救援力量,組成十幾人的救援隊,先期趕往現場。但由於道路中斷、光纜中斷、高速封道,進村道路進不去,還一度通信中斷,救援隊一時無法進入山早村。

"

山早村,浙南一個普通的小山村,綠水青山,祥和寧靜。

8月10日凌晨,突如其來的災難打破了這裡的安寧,當村民們還在熟睡時,暴雨引發的山洪瞬間席捲了整個山村,造成較大傷亡,一場生死救援如警笛一般響徹山谷。

過去的24小時,在山早村,分秒必爭。

特寫丨不拋棄不放棄!山早村災後爭分奪秒的24小時

凌晨

“救命!救命!發大水了!”

8月10日凌晨,家住永嘉甌北的徐菊飛,接到了公公從老家山早村打來的電話。睡夢中她還沒來得及反應,電話斷了。徐菊飛回電,無人接聽。她立馬給村裡的鄰居親友一一打電話,叫醒他們,然後開始報警。

山早村村莊沿溪兩岸而建,呈長條狀,地段較為狹窄,一側村居靠山,全村戶籍人口472人,常住人口120人。8月9日晚,按照防汛抗臺指揮的要求,可能有危險的8名人員,已被轉移安置。

“發生得太快了,根本來不及轉移。”在村辦公樓值班的一位村幹部,也接到母親求救電話,他放下電話往家衝。村辦公樓和家裡相距不到100米,可是也來不及,山洪突發,瞬間吞噬了房屋。

“利奇馬”帶來的強降雨,3小時內降雨量達160mm,引發村內山體滑坡,滑坡的泥石堵塞了河流,僅僅10分鐘,山洪最高水位就漲到四層樓高。

“發這麼大的水,我們從來沒見過。太突然了,大家根本來不及準備。” 徐菊飛的公公說。村民們來不及轉移,被洪水圍困,有的人緊急從家中跳到後山,爬向安全的地方。

5:00

外界終於聯繫上了“失聯”的小山村

山早村村莊沿溪兩岸而建,呈長條狀,地段較為狹窄,一側村居靠山,全村戶籍人口472人,常住人口120人。

從山早村到巖坦鎮,15公里的山路開車也要近一個小時。災難發生後,山早村一度與外界失去聯繫。

早上5點左右,巖坦鎮收到被困人員求救電話,迅速向上報告。

人命關天,刻不容緩!永嘉縣防指立即組織救援力量,配合巖坦鎮救援力量,組成十幾人的救援隊,先期趕往現場。但由於道路中斷、光纜中斷、高速封道,進村道路進不去,還一度通信中斷,救援隊一時無法進入山早村。

特寫丨不拋棄不放棄!山早村災後爭分奪秒的24小時

徐文海

6:00

“這一家都救出,已經沒有時間去救母親了”

來不及悲傷。山早村村民們立刻開始了自救。

黨員幹部衝在最前面,其中就包括村支書徐文海。當徐文海想起了獨自在家的老母親,往家裡飛奔的路上,遇到了鄰居徐定金(音)一家正從屋子的窗戶向外逃,徐文海想也沒想,就衝去幫忙拉上一把。 那是一個險峻的落差口,窗戶與路面之間有著一大跨步的距離。當時的山洪已經滿到了膝蓋,徐文海靠著一塊岩石,固定住自己,一手接過徐定金(音)的孩子,另一隻手拉出了第一個、第二個、第三個……徐定金一家六口人在徐文海的幫助下,第一時間逃離了搖搖欲墜的房子,成功得救。然而,這關鍵的幾分鐘,卻成了徐文海與母親的永別。他強忍悲痛,與大家一起,拉網式地一點點搜索,陸續把自己的村民帶到安全的地段。

"

山早村,浙南一個普通的小山村,綠水青山,祥和寧靜。

8月10日凌晨,突如其來的災難打破了這裡的安寧,當村民們還在熟睡時,暴雨引發的山洪瞬間席捲了整個山村,造成較大傷亡,一場生死救援如警笛一般響徹山谷。

過去的24小時,在山早村,分秒必爭。

特寫丨不拋棄不放棄!山早村災後爭分奪秒的24小時

凌晨

“救命!救命!發大水了!”

8月10日凌晨,家住永嘉甌北的徐菊飛,接到了公公從老家山早村打來的電話。睡夢中她還沒來得及反應,電話斷了。徐菊飛回電,無人接聽。她立馬給村裡的鄰居親友一一打電話,叫醒他們,然後開始報警。

山早村村莊沿溪兩岸而建,呈長條狀,地段較為狹窄,一側村居靠山,全村戶籍人口472人,常住人口120人。8月9日晚,按照防汛抗臺指揮的要求,可能有危險的8名人員,已被轉移安置。

“發生得太快了,根本來不及轉移。”在村辦公樓值班的一位村幹部,也接到母親求救電話,他放下電話往家衝。村辦公樓和家裡相距不到100米,可是也來不及,山洪突發,瞬間吞噬了房屋。

“利奇馬”帶來的強降雨,3小時內降雨量達160mm,引發村內山體滑坡,滑坡的泥石堵塞了河流,僅僅10分鐘,山洪最高水位就漲到四層樓高。

“發這麼大的水,我們從來沒見過。太突然了,大家根本來不及準備。” 徐菊飛的公公說。村民們來不及轉移,被洪水圍困,有的人緊急從家中跳到後山,爬向安全的地方。

5:00

外界終於聯繫上了“失聯”的小山村

山早村村莊沿溪兩岸而建,呈長條狀,地段較為狹窄,一側村居靠山,全村戶籍人口472人,常住人口120人。

從山早村到巖坦鎮,15公里的山路開車也要近一個小時。災難發生後,山早村一度與外界失去聯繫。

早上5點左右,巖坦鎮收到被困人員求救電話,迅速向上報告。

人命關天,刻不容緩!永嘉縣防指立即組織救援力量,配合巖坦鎮救援力量,組成十幾人的救援隊,先期趕往現場。但由於道路中斷、光纜中斷、高速封道,進村道路進不去,還一度通信中斷,救援隊一時無法進入山早村。

特寫丨不拋棄不放棄!山早村災後爭分奪秒的24小時

徐文海

6:00

“這一家都救出,已經沒有時間去救母親了”

來不及悲傷。山早村村民們立刻開始了自救。

黨員幹部衝在最前面,其中就包括村支書徐文海。當徐文海想起了獨自在家的老母親,往家裡飛奔的路上,遇到了鄰居徐定金(音)一家正從屋子的窗戶向外逃,徐文海想也沒想,就衝去幫忙拉上一把。 那是一個險峻的落差口,窗戶與路面之間有著一大跨步的距離。當時的山洪已經滿到了膝蓋,徐文海靠著一塊岩石,固定住自己,一手接過徐定金(音)的孩子,另一隻手拉出了第一個、第二個、第三個……徐定金一家六口人在徐文海的幫助下,第一時間逃離了搖搖欲墜的房子,成功得救。然而,這關鍵的幾分鐘,卻成了徐文海與母親的永別。他強忍悲痛,與大家一起,拉網式地一點點搜索,陸續把自己的村民帶到安全的地段。

特寫丨不拋棄不放棄!山早村災後爭分奪秒的24小時

8:00

救援人員徒步進入山村

經過連續施工,臨時救援便道被打通,山早村災情處置領導小組前移到離山早村最近的高速公路上。早已集結的巖坦鎮當地救援力量跨過高速防護欄,在村民的帶領下,帶著游泳圈、游泳衣、救援繩等輕型物資,徒步20多分鐘的泥濘山路,上午8時左右,到達山早村,包括巖坦鎮委書記徐翔和巖坦鎮專職消防隊隊長戴高樂。

“這條便道很難走,路兩邊都是塌方,這樣走很危險,但是顧不得太多,畢竟還有很多村民困在裡面。”戴高樂說。戴高樂帶領著10人小分隊,一進山早村,只見“村民們站在三樓四樓,向我們招手示意救援,當時水位還有3米左右,十分危險。”災情刻不容緩,大家套上救生圈,直接遊向了房屋。

一個50多歲的男人站在搖搖欲墜的木屋旁,周邊被水包圍,救援人員趕緊游過去,把他帶離木屋,幾分鐘後,屋子塌了。

為了轉移被困在三四層樓上的居民,戴高樂和救援隊隊員們在山早村就地取材,借來村民家裡的錘子,撿來釘子和木料,自制木梯,從樓上接下村民。爭分奪秒的搶救裡,小分隊轉移出20多位村民,其中有6個孩子。

"

山早村,浙南一個普通的小山村,綠水青山,祥和寧靜。

8月10日凌晨,突如其來的災難打破了這裡的安寧,當村民們還在熟睡時,暴雨引發的山洪瞬間席捲了整個山村,造成較大傷亡,一場生死救援如警笛一般響徹山谷。

過去的24小時,在山早村,分秒必爭。

特寫丨不拋棄不放棄!山早村災後爭分奪秒的24小時

凌晨

“救命!救命!發大水了!”

8月10日凌晨,家住永嘉甌北的徐菊飛,接到了公公從老家山早村打來的電話。睡夢中她還沒來得及反應,電話斷了。徐菊飛回電,無人接聽。她立馬給村裡的鄰居親友一一打電話,叫醒他們,然後開始報警。

山早村村莊沿溪兩岸而建,呈長條狀,地段較為狹窄,一側村居靠山,全村戶籍人口472人,常住人口120人。8月9日晚,按照防汛抗臺指揮的要求,可能有危險的8名人員,已被轉移安置。

“發生得太快了,根本來不及轉移。”在村辦公樓值班的一位村幹部,也接到母親求救電話,他放下電話往家衝。村辦公樓和家裡相距不到100米,可是也來不及,山洪突發,瞬間吞噬了房屋。

“利奇馬”帶來的強降雨,3小時內降雨量達160mm,引發村內山體滑坡,滑坡的泥石堵塞了河流,僅僅10分鐘,山洪最高水位就漲到四層樓高。

“發這麼大的水,我們從來沒見過。太突然了,大家根本來不及準備。” 徐菊飛的公公說。村民們來不及轉移,被洪水圍困,有的人緊急從家中跳到後山,爬向安全的地方。

5:00

外界終於聯繫上了“失聯”的小山村

山早村村莊沿溪兩岸而建,呈長條狀,地段較為狹窄,一側村居靠山,全村戶籍人口472人,常住人口120人。

從山早村到巖坦鎮,15公里的山路開車也要近一個小時。災難發生後,山早村一度與外界失去聯繫。

早上5點左右,巖坦鎮收到被困人員求救電話,迅速向上報告。

人命關天,刻不容緩!永嘉縣防指立即組織救援力量,配合巖坦鎮救援力量,組成十幾人的救援隊,先期趕往現場。但由於道路中斷、光纜中斷、高速封道,進村道路進不去,還一度通信中斷,救援隊一時無法進入山早村。

特寫丨不拋棄不放棄!山早村災後爭分奪秒的24小時

徐文海

6:00

“這一家都救出,已經沒有時間去救母親了”

來不及悲傷。山早村村民們立刻開始了自救。

黨員幹部衝在最前面,其中就包括村支書徐文海。當徐文海想起了獨自在家的老母親,往家裡飛奔的路上,遇到了鄰居徐定金(音)一家正從屋子的窗戶向外逃,徐文海想也沒想,就衝去幫忙拉上一把。 那是一個險峻的落差口,窗戶與路面之間有著一大跨步的距離。當時的山洪已經滿到了膝蓋,徐文海靠著一塊岩石,固定住自己,一手接過徐定金(音)的孩子,另一隻手拉出了第一個、第二個、第三個……徐定金一家六口人在徐文海的幫助下,第一時間逃離了搖搖欲墜的房子,成功得救。然而,這關鍵的幾分鐘,卻成了徐文海與母親的永別。他強忍悲痛,與大家一起,拉網式地一點點搜索,陸續把自己的村民帶到安全的地段。

特寫丨不拋棄不放棄!山早村災後爭分奪秒的24小時

8:00

救援人員徒步進入山村

經過連續施工,臨時救援便道被打通,山早村災情處置領導小組前移到離山早村最近的高速公路上。早已集結的巖坦鎮當地救援力量跨過高速防護欄,在村民的帶領下,帶著游泳圈、游泳衣、救援繩等輕型物資,徒步20多分鐘的泥濘山路,上午8時左右,到達山早村,包括巖坦鎮委書記徐翔和巖坦鎮專職消防隊隊長戴高樂。

“這條便道很難走,路兩邊都是塌方,這樣走很危險,但是顧不得太多,畢竟還有很多村民困在裡面。”戴高樂說。戴高樂帶領著10人小分隊,一進山早村,只見“村民們站在三樓四樓,向我們招手示意救援,當時水位還有3米左右,十分危險。”災情刻不容緩,大家套上救生圈,直接遊向了房屋。

一個50多歲的男人站在搖搖欲墜的木屋旁,周邊被水包圍,救援人員趕緊游過去,把他帶離木屋,幾分鐘後,屋子塌了。

為了轉移被困在三四層樓上的居民,戴高樂和救援隊隊員們在山早村就地取材,借來村民家裡的錘子,撿來釘子和木料,自制木梯,從樓上接下村民。爭分奪秒的搶救裡,小分隊轉移出20多位村民,其中有6個孩子。

特寫丨不拋棄不放棄!山早村災後爭分奪秒的24小時

9:00

“救援快一點,再快一點”

溫州市縣兩級消防指戰員、公安幹警、民兵應急分隊等300餘人的救援力量,陸續趕到,不斷有物資被送進。還有民間救援組織溫州黑馬救援隊,也自發組織了28名志願者趕到山早村。

大型設備無法進入,大家只能採用簡易的鐵鍬等設備或徒手,在廢墟里一點點地搜救。坍塌的木屋多鉚釘、尖刺,雖然帶著手套,不少人手上還是滲出了血水,有的磨出了水泡,有的腳被刮破流血……

"

山早村,浙南一個普通的小山村,綠水青山,祥和寧靜。

8月10日凌晨,突如其來的災難打破了這裡的安寧,當村民們還在熟睡時,暴雨引發的山洪瞬間席捲了整個山村,造成較大傷亡,一場生死救援如警笛一般響徹山谷。

過去的24小時,在山早村,分秒必爭。

特寫丨不拋棄不放棄!山早村災後爭分奪秒的24小時

凌晨

“救命!救命!發大水了!”

8月10日凌晨,家住永嘉甌北的徐菊飛,接到了公公從老家山早村打來的電話。睡夢中她還沒來得及反應,電話斷了。徐菊飛回電,無人接聽。她立馬給村裡的鄰居親友一一打電話,叫醒他們,然後開始報警。

山早村村莊沿溪兩岸而建,呈長條狀,地段較為狹窄,一側村居靠山,全村戶籍人口472人,常住人口120人。8月9日晚,按照防汛抗臺指揮的要求,可能有危險的8名人員,已被轉移安置。

“發生得太快了,根本來不及轉移。”在村辦公樓值班的一位村幹部,也接到母親求救電話,他放下電話往家衝。村辦公樓和家裡相距不到100米,可是也來不及,山洪突發,瞬間吞噬了房屋。

“利奇馬”帶來的強降雨,3小時內降雨量達160mm,引發村內山體滑坡,滑坡的泥石堵塞了河流,僅僅10分鐘,山洪最高水位就漲到四層樓高。

“發這麼大的水,我們從來沒見過。太突然了,大家根本來不及準備。” 徐菊飛的公公說。村民們來不及轉移,被洪水圍困,有的人緊急從家中跳到後山,爬向安全的地方。

5:00

外界終於聯繫上了“失聯”的小山村

山早村村莊沿溪兩岸而建,呈長條狀,地段較為狹窄,一側村居靠山,全村戶籍人口472人,常住人口120人。

從山早村到巖坦鎮,15公里的山路開車也要近一個小時。災難發生後,山早村一度與外界失去聯繫。

早上5點左右,巖坦鎮收到被困人員求救電話,迅速向上報告。

人命關天,刻不容緩!永嘉縣防指立即組織救援力量,配合巖坦鎮救援力量,組成十幾人的救援隊,先期趕往現場。但由於道路中斷、光纜中斷、高速封道,進村道路進不去,還一度通信中斷,救援隊一時無法進入山早村。

特寫丨不拋棄不放棄!山早村災後爭分奪秒的24小時

徐文海

6:00

“這一家都救出,已經沒有時間去救母親了”

來不及悲傷。山早村村民們立刻開始了自救。

黨員幹部衝在最前面,其中就包括村支書徐文海。當徐文海想起了獨自在家的老母親,往家裡飛奔的路上,遇到了鄰居徐定金(音)一家正從屋子的窗戶向外逃,徐文海想也沒想,就衝去幫忙拉上一把。 那是一個險峻的落差口,窗戶與路面之間有著一大跨步的距離。當時的山洪已經滿到了膝蓋,徐文海靠著一塊岩石,固定住自己,一手接過徐定金(音)的孩子,另一隻手拉出了第一個、第二個、第三個……徐定金一家六口人在徐文海的幫助下,第一時間逃離了搖搖欲墜的房子,成功得救。然而,這關鍵的幾分鐘,卻成了徐文海與母親的永別。他強忍悲痛,與大家一起,拉網式地一點點搜索,陸續把自己的村民帶到安全的地段。

特寫丨不拋棄不放棄!山早村災後爭分奪秒的24小時

8:00

救援人員徒步進入山村

經過連續施工,臨時救援便道被打通,山早村災情處置領導小組前移到離山早村最近的高速公路上。早已集結的巖坦鎮當地救援力量跨過高速防護欄,在村民的帶領下,帶著游泳圈、游泳衣、救援繩等輕型物資,徒步20多分鐘的泥濘山路,上午8時左右,到達山早村,包括巖坦鎮委書記徐翔和巖坦鎮專職消防隊隊長戴高樂。

“這條便道很難走,路兩邊都是塌方,這樣走很危險,但是顧不得太多,畢竟還有很多村民困在裡面。”戴高樂說。戴高樂帶領著10人小分隊,一進山早村,只見“村民們站在三樓四樓,向我們招手示意救援,當時水位還有3米左右,十分危險。”災情刻不容緩,大家套上救生圈,直接遊向了房屋。

一個50多歲的男人站在搖搖欲墜的木屋旁,周邊被水包圍,救援人員趕緊游過去,把他帶離木屋,幾分鐘後,屋子塌了。

為了轉移被困在三四層樓上的居民,戴高樂和救援隊隊員們在山早村就地取材,借來村民家裡的錘子,撿來釘子和木料,自制木梯,從樓上接下村民。爭分奪秒的搶救裡,小分隊轉移出20多位村民,其中有6個孩子。

特寫丨不拋棄不放棄!山早村災後爭分奪秒的24小時

9:00

“救援快一點,再快一點”

溫州市縣兩級消防指戰員、公安幹警、民兵應急分隊等300餘人的救援力量,陸續趕到,不斷有物資被送進。還有民間救援組織溫州黑馬救援隊,也自發組織了28名志願者趕到山早村。

大型設備無法進入,大家只能採用簡易的鐵鍬等設備或徒手,在廢墟里一點點地搜救。坍塌的木屋多鉚釘、尖刺,雖然帶著手套,不少人手上還是滲出了血水,有的磨出了水泡,有的腳被刮破流血……

特寫丨不拋棄不放棄!山早村災後爭分奪秒的24小時

雨水、汗水,和著血水。但是生命第一,救援第一,所有人都一刻不願停歇。

一位傷員被發現,立馬被送上擔架。村裡往高速的山路,易滑、狹窄還夾雜黃泥,20多分鐘的路程,抬擔架的救援人員,走一段,接力一段。終於抬到高速上接應的人員面前,擔架被輕輕地轉接,年輕的官兵放開手,身體重重地躺在高速路面上。救援透支了他們大量的體力。

"

山早村,浙南一個普通的小山村,綠水青山,祥和寧靜。

8月10日凌晨,突如其來的災難打破了這裡的安寧,當村民們還在熟睡時,暴雨引發的山洪瞬間席捲了整個山村,造成較大傷亡,一場生死救援如警笛一般響徹山谷。

過去的24小時,在山早村,分秒必爭。

特寫丨不拋棄不放棄!山早村災後爭分奪秒的24小時

凌晨

“救命!救命!發大水了!”

8月10日凌晨,家住永嘉甌北的徐菊飛,接到了公公從老家山早村打來的電話。睡夢中她還沒來得及反應,電話斷了。徐菊飛回電,無人接聽。她立馬給村裡的鄰居親友一一打電話,叫醒他們,然後開始報警。

山早村村莊沿溪兩岸而建,呈長條狀,地段較為狹窄,一側村居靠山,全村戶籍人口472人,常住人口120人。8月9日晚,按照防汛抗臺指揮的要求,可能有危險的8名人員,已被轉移安置。

“發生得太快了,根本來不及轉移。”在村辦公樓值班的一位村幹部,也接到母親求救電話,他放下電話往家衝。村辦公樓和家裡相距不到100米,可是也來不及,山洪突發,瞬間吞噬了房屋。

“利奇馬”帶來的強降雨,3小時內降雨量達160mm,引發村內山體滑坡,滑坡的泥石堵塞了河流,僅僅10分鐘,山洪最高水位就漲到四層樓高。

“發這麼大的水,我們從來沒見過。太突然了,大家根本來不及準備。” 徐菊飛的公公說。村民們來不及轉移,被洪水圍困,有的人緊急從家中跳到後山,爬向安全的地方。

5:00

外界終於聯繫上了“失聯”的小山村

山早村村莊沿溪兩岸而建,呈長條狀,地段較為狹窄,一側村居靠山,全村戶籍人口472人,常住人口120人。

從山早村到巖坦鎮,15公里的山路開車也要近一個小時。災難發生後,山早村一度與外界失去聯繫。

早上5點左右,巖坦鎮收到被困人員求救電話,迅速向上報告。

人命關天,刻不容緩!永嘉縣防指立即組織救援力量,配合巖坦鎮救援力量,組成十幾人的救援隊,先期趕往現場。但由於道路中斷、光纜中斷、高速封道,進村道路進不去,還一度通信中斷,救援隊一時無法進入山早村。

特寫丨不拋棄不放棄!山早村災後爭分奪秒的24小時

徐文海

6:00

“這一家都救出,已經沒有時間去救母親了”

來不及悲傷。山早村村民們立刻開始了自救。

黨員幹部衝在最前面,其中就包括村支書徐文海。當徐文海想起了獨自在家的老母親,往家裡飛奔的路上,遇到了鄰居徐定金(音)一家正從屋子的窗戶向外逃,徐文海想也沒想,就衝去幫忙拉上一把。 那是一個險峻的落差口,窗戶與路面之間有著一大跨步的距離。當時的山洪已經滿到了膝蓋,徐文海靠著一塊岩石,固定住自己,一手接過徐定金(音)的孩子,另一隻手拉出了第一個、第二個、第三個……徐定金一家六口人在徐文海的幫助下,第一時間逃離了搖搖欲墜的房子,成功得救。然而,這關鍵的幾分鐘,卻成了徐文海與母親的永別。他強忍悲痛,與大家一起,拉網式地一點點搜索,陸續把自己的村民帶到安全的地段。

特寫丨不拋棄不放棄!山早村災後爭分奪秒的24小時

8:00

救援人員徒步進入山村

經過連續施工,臨時救援便道被打通,山早村災情處置領導小組前移到離山早村最近的高速公路上。早已集結的巖坦鎮當地救援力量跨過高速防護欄,在村民的帶領下,帶著游泳圈、游泳衣、救援繩等輕型物資,徒步20多分鐘的泥濘山路,上午8時左右,到達山早村,包括巖坦鎮委書記徐翔和巖坦鎮專職消防隊隊長戴高樂。

“這條便道很難走,路兩邊都是塌方,這樣走很危險,但是顧不得太多,畢竟還有很多村民困在裡面。”戴高樂說。戴高樂帶領著10人小分隊,一進山早村,只見“村民們站在三樓四樓,向我們招手示意救援,當時水位還有3米左右,十分危險。”災情刻不容緩,大家套上救生圈,直接遊向了房屋。

一個50多歲的男人站在搖搖欲墜的木屋旁,周邊被水包圍,救援人員趕緊游過去,把他帶離木屋,幾分鐘後,屋子塌了。

為了轉移被困在三四層樓上的居民,戴高樂和救援隊隊員們在山早村就地取材,借來村民家裡的錘子,撿來釘子和木料,自制木梯,從樓上接下村民。爭分奪秒的搶救裡,小分隊轉移出20多位村民,其中有6個孩子。

特寫丨不拋棄不放棄!山早村災後爭分奪秒的24小時

9:00

“救援快一點,再快一點”

溫州市縣兩級消防指戰員、公安幹警、民兵應急分隊等300餘人的救援力量,陸續趕到,不斷有物資被送進。還有民間救援組織溫州黑馬救援隊,也自發組織了28名志願者趕到山早村。

大型設備無法進入,大家只能採用簡易的鐵鍬等設備或徒手,在廢墟里一點點地搜救。坍塌的木屋多鉚釘、尖刺,雖然帶著手套,不少人手上還是滲出了血水,有的磨出了水泡,有的腳被刮破流血……

特寫丨不拋棄不放棄!山早村災後爭分奪秒的24小時

雨水、汗水,和著血水。但是生命第一,救援第一,所有人都一刻不願停歇。

一位傷員被發現,立馬被送上擔架。村裡往高速的山路,易滑、狹窄還夾雜黃泥,20多分鐘的路程,抬擔架的救援人員,走一段,接力一段。終於抬到高速上接應的人員面前,擔架被輕輕地轉接,年輕的官兵放開手,身體重重地躺在高速路面上。救援透支了他們大量的體力。

特寫丨不拋棄不放棄!山早村災後爭分奪秒的24小時

12:00

“不拋棄不放棄,爭分奪秒搜救”

按照確定的救援方案,永嘉以最大的努力開展救災工作,千方百計尋找失聯人員,全力以赴救治傷員,已累計投入420多名武警、消防等救援力量,搜救人員分多組用救援工具在現場及周邊不同區域進行緊急搜救與轉移。同時對受災群眾及家屬做好安置和安撫工作,加緊修復受損基礎設施,積極組織開展自救,全力維護社會穩定。

為保障當地災民基本生活需要,已緊急調撥一批衣被、帳篷、乾糧、飲用水、發電機等救災物資。

"

山早村,浙南一個普通的小山村,綠水青山,祥和寧靜。

8月10日凌晨,突如其來的災難打破了這裡的安寧,當村民們還在熟睡時,暴雨引發的山洪瞬間席捲了整個山村,造成較大傷亡,一場生死救援如警笛一般響徹山谷。

過去的24小時,在山早村,分秒必爭。

特寫丨不拋棄不放棄!山早村災後爭分奪秒的24小時

凌晨

“救命!救命!發大水了!”

8月10日凌晨,家住永嘉甌北的徐菊飛,接到了公公從老家山早村打來的電話。睡夢中她還沒來得及反應,電話斷了。徐菊飛回電,無人接聽。她立馬給村裡的鄰居親友一一打電話,叫醒他們,然後開始報警。

山早村村莊沿溪兩岸而建,呈長條狀,地段較為狹窄,一側村居靠山,全村戶籍人口472人,常住人口120人。8月9日晚,按照防汛抗臺指揮的要求,可能有危險的8名人員,已被轉移安置。

“發生得太快了,根本來不及轉移。”在村辦公樓值班的一位村幹部,也接到母親求救電話,他放下電話往家衝。村辦公樓和家裡相距不到100米,可是也來不及,山洪突發,瞬間吞噬了房屋。

“利奇馬”帶來的強降雨,3小時內降雨量達160mm,引發村內山體滑坡,滑坡的泥石堵塞了河流,僅僅10分鐘,山洪最高水位就漲到四層樓高。

“發這麼大的水,我們從來沒見過。太突然了,大家根本來不及準備。” 徐菊飛的公公說。村民們來不及轉移,被洪水圍困,有的人緊急從家中跳到後山,爬向安全的地方。

5:00

外界終於聯繫上了“失聯”的小山村

山早村村莊沿溪兩岸而建,呈長條狀,地段較為狹窄,一側村居靠山,全村戶籍人口472人,常住人口120人。

從山早村到巖坦鎮,15公里的山路開車也要近一個小時。災難發生後,山早村一度與外界失去聯繫。

早上5點左右,巖坦鎮收到被困人員求救電話,迅速向上報告。

人命關天,刻不容緩!永嘉縣防指立即組織救援力量,配合巖坦鎮救援力量,組成十幾人的救援隊,先期趕往現場。但由於道路中斷、光纜中斷、高速封道,進村道路進不去,還一度通信中斷,救援隊一時無法進入山早村。

特寫丨不拋棄不放棄!山早村災後爭分奪秒的24小時

徐文海

6:00

“這一家都救出,已經沒有時間去救母親了”

來不及悲傷。山早村村民們立刻開始了自救。

黨員幹部衝在最前面,其中就包括村支書徐文海。當徐文海想起了獨自在家的老母親,往家裡飛奔的路上,遇到了鄰居徐定金(音)一家正從屋子的窗戶向外逃,徐文海想也沒想,就衝去幫忙拉上一把。 那是一個險峻的落差口,窗戶與路面之間有著一大跨步的距離。當時的山洪已經滿到了膝蓋,徐文海靠著一塊岩石,固定住自己,一手接過徐定金(音)的孩子,另一隻手拉出了第一個、第二個、第三個……徐定金一家六口人在徐文海的幫助下,第一時間逃離了搖搖欲墜的房子,成功得救。然而,這關鍵的幾分鐘,卻成了徐文海與母親的永別。他強忍悲痛,與大家一起,拉網式地一點點搜索,陸續把自己的村民帶到安全的地段。

特寫丨不拋棄不放棄!山早村災後爭分奪秒的24小時

8:00

救援人員徒步進入山村

經過連續施工,臨時救援便道被打通,山早村災情處置領導小組前移到離山早村最近的高速公路上。早已集結的巖坦鎮當地救援力量跨過高速防護欄,在村民的帶領下,帶著游泳圈、游泳衣、救援繩等輕型物資,徒步20多分鐘的泥濘山路,上午8時左右,到達山早村,包括巖坦鎮委書記徐翔和巖坦鎮專職消防隊隊長戴高樂。

“這條便道很難走,路兩邊都是塌方,這樣走很危險,但是顧不得太多,畢竟還有很多村民困在裡面。”戴高樂說。戴高樂帶領著10人小分隊,一進山早村,只見“村民們站在三樓四樓,向我們招手示意救援,當時水位還有3米左右,十分危險。”災情刻不容緩,大家套上救生圈,直接遊向了房屋。

一個50多歲的男人站在搖搖欲墜的木屋旁,周邊被水包圍,救援人員趕緊游過去,把他帶離木屋,幾分鐘後,屋子塌了。

為了轉移被困在三四層樓上的居民,戴高樂和救援隊隊員們在山早村就地取材,借來村民家裡的錘子,撿來釘子和木料,自制木梯,從樓上接下村民。爭分奪秒的搶救裡,小分隊轉移出20多位村民,其中有6個孩子。

特寫丨不拋棄不放棄!山早村災後爭分奪秒的24小時

9:00

“救援快一點,再快一點”

溫州市縣兩級消防指戰員、公安幹警、民兵應急分隊等300餘人的救援力量,陸續趕到,不斷有物資被送進。還有民間救援組織溫州黑馬救援隊,也自發組織了28名志願者趕到山早村。

大型設備無法進入,大家只能採用簡易的鐵鍬等設備或徒手,在廢墟里一點點地搜救。坍塌的木屋多鉚釘、尖刺,雖然帶著手套,不少人手上還是滲出了血水,有的磨出了水泡,有的腳被刮破流血……

特寫丨不拋棄不放棄!山早村災後爭分奪秒的24小時

雨水、汗水,和著血水。但是生命第一,救援第一,所有人都一刻不願停歇。

一位傷員被發現,立馬被送上擔架。村裡往高速的山路,易滑、狹窄還夾雜黃泥,20多分鐘的路程,抬擔架的救援人員,走一段,接力一段。終於抬到高速上接應的人員面前,擔架被輕輕地轉接,年輕的官兵放開手,身體重重地躺在高速路面上。救援透支了他們大量的體力。

特寫丨不拋棄不放棄!山早村災後爭分奪秒的24小時

12:00

“不拋棄不放棄,爭分奪秒搜救”

按照確定的救援方案,永嘉以最大的努力開展救災工作,千方百計尋找失聯人員,全力以赴救治傷員,已累計投入420多名武警、消防等救援力量,搜救人員分多組用救援工具在現場及周邊不同區域進行緊急搜救與轉移。同時對受災群眾及家屬做好安置和安撫工作,加緊修復受損基礎設施,積極組織開展自救,全力維護社會穩定。

為保障當地災民基本生活需要,已緊急調撥一批衣被、帳篷、乾糧、飲用水、發電機等救災物資。

特寫丨不拋棄不放棄!山早村災後爭分奪秒的24小時

15:00

醫療隊進入山村

省、市組織2支醫療隊共17人赴永嘉進行醫療保障支援工作。

“突發災難,有的人可能會出現急性應激反應,如果沒有及時的干預,可能會患創傷後應激障礙,災後48~72小時通常是心理救援介入的時間。我們提早過來摸底,配合政府把災民陪伴好。” 溫州市第七人民醫院的心理救援醫療隊醫療隊隊長陳策說,考慮到心理評估和疏導需要比較長時間,目前市七醫已經安排了三批醫生接力駐守永嘉,接下來心理醫生將根據災民實際情況,制定完善的心理援助機制,對他們進行長期干預。

"

山早村,浙南一個普通的小山村,綠水青山,祥和寧靜。

8月10日凌晨,突如其來的災難打破了這裡的安寧,當村民們還在熟睡時,暴雨引發的山洪瞬間席捲了整個山村,造成較大傷亡,一場生死救援如警笛一般響徹山谷。

過去的24小時,在山早村,分秒必爭。

特寫丨不拋棄不放棄!山早村災後爭分奪秒的24小時

凌晨

“救命!救命!發大水了!”

8月10日凌晨,家住永嘉甌北的徐菊飛,接到了公公從老家山早村打來的電話。睡夢中她還沒來得及反應,電話斷了。徐菊飛回電,無人接聽。她立馬給村裡的鄰居親友一一打電話,叫醒他們,然後開始報警。

山早村村莊沿溪兩岸而建,呈長條狀,地段較為狹窄,一側村居靠山,全村戶籍人口472人,常住人口120人。8月9日晚,按照防汛抗臺指揮的要求,可能有危險的8名人員,已被轉移安置。

“發生得太快了,根本來不及轉移。”在村辦公樓值班的一位村幹部,也接到母親求救電話,他放下電話往家衝。村辦公樓和家裡相距不到100米,可是也來不及,山洪突發,瞬間吞噬了房屋。

“利奇馬”帶來的強降雨,3小時內降雨量達160mm,引發村內山體滑坡,滑坡的泥石堵塞了河流,僅僅10分鐘,山洪最高水位就漲到四層樓高。

“發這麼大的水,我們從來沒見過。太突然了,大家根本來不及準備。” 徐菊飛的公公說。村民們來不及轉移,被洪水圍困,有的人緊急從家中跳到後山,爬向安全的地方。

5:00

外界終於聯繫上了“失聯”的小山村

山早村村莊沿溪兩岸而建,呈長條狀,地段較為狹窄,一側村居靠山,全村戶籍人口472人,常住人口120人。

從山早村到巖坦鎮,15公里的山路開車也要近一個小時。災難發生後,山早村一度與外界失去聯繫。

早上5點左右,巖坦鎮收到被困人員求救電話,迅速向上報告。

人命關天,刻不容緩!永嘉縣防指立即組織救援力量,配合巖坦鎮救援力量,組成十幾人的救援隊,先期趕往現場。但由於道路中斷、光纜中斷、高速封道,進村道路進不去,還一度通信中斷,救援隊一時無法進入山早村。

特寫丨不拋棄不放棄!山早村災後爭分奪秒的24小時

徐文海

6:00

“這一家都救出,已經沒有時間去救母親了”

來不及悲傷。山早村村民們立刻開始了自救。

黨員幹部衝在最前面,其中就包括村支書徐文海。當徐文海想起了獨自在家的老母親,往家裡飛奔的路上,遇到了鄰居徐定金(音)一家正從屋子的窗戶向外逃,徐文海想也沒想,就衝去幫忙拉上一把。 那是一個險峻的落差口,窗戶與路面之間有著一大跨步的距離。當時的山洪已經滿到了膝蓋,徐文海靠著一塊岩石,固定住自己,一手接過徐定金(音)的孩子,另一隻手拉出了第一個、第二個、第三個……徐定金一家六口人在徐文海的幫助下,第一時間逃離了搖搖欲墜的房子,成功得救。然而,這關鍵的幾分鐘,卻成了徐文海與母親的永別。他強忍悲痛,與大家一起,拉網式地一點點搜索,陸續把自己的村民帶到安全的地段。

特寫丨不拋棄不放棄!山早村災後爭分奪秒的24小時

8:00

救援人員徒步進入山村

經過連續施工,臨時救援便道被打通,山早村災情處置領導小組前移到離山早村最近的高速公路上。早已集結的巖坦鎮當地救援力量跨過高速防護欄,在村民的帶領下,帶著游泳圈、游泳衣、救援繩等輕型物資,徒步20多分鐘的泥濘山路,上午8時左右,到達山早村,包括巖坦鎮委書記徐翔和巖坦鎮專職消防隊隊長戴高樂。

“這條便道很難走,路兩邊都是塌方,這樣走很危險,但是顧不得太多,畢竟還有很多村民困在裡面。”戴高樂說。戴高樂帶領著10人小分隊,一進山早村,只見“村民們站在三樓四樓,向我們招手示意救援,當時水位還有3米左右,十分危險。”災情刻不容緩,大家套上救生圈,直接遊向了房屋。

一個50多歲的男人站在搖搖欲墜的木屋旁,周邊被水包圍,救援人員趕緊游過去,把他帶離木屋,幾分鐘後,屋子塌了。

為了轉移被困在三四層樓上的居民,戴高樂和救援隊隊員們在山早村就地取材,借來村民家裡的錘子,撿來釘子和木料,自制木梯,從樓上接下村民。爭分奪秒的搶救裡,小分隊轉移出20多位村民,其中有6個孩子。

特寫丨不拋棄不放棄!山早村災後爭分奪秒的24小時

9:00

“救援快一點,再快一點”

溫州市縣兩級消防指戰員、公安幹警、民兵應急分隊等300餘人的救援力量,陸續趕到,不斷有物資被送進。還有民間救援組織溫州黑馬救援隊,也自發組織了28名志願者趕到山早村。

大型設備無法進入,大家只能採用簡易的鐵鍬等設備或徒手,在廢墟里一點點地搜救。坍塌的木屋多鉚釘、尖刺,雖然帶著手套,不少人手上還是滲出了血水,有的磨出了水泡,有的腳被刮破流血……

特寫丨不拋棄不放棄!山早村災後爭分奪秒的24小時

雨水、汗水,和著血水。但是生命第一,救援第一,所有人都一刻不願停歇。

一位傷員被發現,立馬被送上擔架。村裡往高速的山路,易滑、狹窄還夾雜黃泥,20多分鐘的路程,抬擔架的救援人員,走一段,接力一段。終於抬到高速上接應的人員面前,擔架被輕輕地轉接,年輕的官兵放開手,身體重重地躺在高速路面上。救援透支了他們大量的體力。

特寫丨不拋棄不放棄!山早村災後爭分奪秒的24小時

12:00

“不拋棄不放棄,爭分奪秒搜救”

按照確定的救援方案,永嘉以最大的努力開展救災工作,千方百計尋找失聯人員,全力以赴救治傷員,已累計投入420多名武警、消防等救援力量,搜救人員分多組用救援工具在現場及周邊不同區域進行緊急搜救與轉移。同時對受災群眾及家屬做好安置和安撫工作,加緊修復受損基礎設施,積極組織開展自救,全力維護社會穩定。

為保障當地災民基本生活需要,已緊急調撥一批衣被、帳篷、乾糧、飲用水、發電機等救災物資。

特寫丨不拋棄不放棄!山早村災後爭分奪秒的24小時

15:00

醫療隊進入山村

省、市組織2支醫療隊共17人赴永嘉進行醫療保障支援工作。

“突發災難,有的人可能會出現急性應激反應,如果沒有及時的干預,可能會患創傷後應激障礙,災後48~72小時通常是心理救援介入的時間。我們提早過來摸底,配合政府把災民陪伴好。” 溫州市第七人民醫院的心理救援醫療隊醫療隊隊長陳策說,考慮到心理評估和疏導需要比較長時間,目前市七醫已經安排了三批醫生接力駐守永嘉,接下來心理醫生將根據災民實際情況,制定完善的心理援助機制,對他們進行長期干預。

特寫丨不拋棄不放棄!山早村災後爭分奪秒的24小時

16:00

省委書記車俊深入山早村指導搶險救災

全省防汛防颱工作會議結束後,車俊馬上趕赴永嘉檢查指導搶險救災。下午4時,車子行至諸永高速巖坦段。車俊一行下車穿著雨衣沿著臨時開闢的山間小道,穿過雜草叢生的樹林,來到了山早村。山洪肆虐後的山早村滿目瘡痍,400多位武警、公安和消防救援力量正在冒雨搜救失聯人員。車俊對他們表示慰問和敬意。他說,哪裡有危險,哪裡就有子弟兵的身影。希望大家發揚連續作戰精神,落實責任、明確分工,分區域抓緊科學搜救。車俊還特別叮囑大家注意安全,確保在救援中不發生新的傷亡。

"

山早村,浙南一個普通的小山村,綠水青山,祥和寧靜。

8月10日凌晨,突如其來的災難打破了這裡的安寧,當村民們還在熟睡時,暴雨引發的山洪瞬間席捲了整個山村,造成較大傷亡,一場生死救援如警笛一般響徹山谷。

過去的24小時,在山早村,分秒必爭。

特寫丨不拋棄不放棄!山早村災後爭分奪秒的24小時

凌晨

“救命!救命!發大水了!”

8月10日凌晨,家住永嘉甌北的徐菊飛,接到了公公從老家山早村打來的電話。睡夢中她還沒來得及反應,電話斷了。徐菊飛回電,無人接聽。她立馬給村裡的鄰居親友一一打電話,叫醒他們,然後開始報警。

山早村村莊沿溪兩岸而建,呈長條狀,地段較為狹窄,一側村居靠山,全村戶籍人口472人,常住人口120人。8月9日晚,按照防汛抗臺指揮的要求,可能有危險的8名人員,已被轉移安置。

“發生得太快了,根本來不及轉移。”在村辦公樓值班的一位村幹部,也接到母親求救電話,他放下電話往家衝。村辦公樓和家裡相距不到100米,可是也來不及,山洪突發,瞬間吞噬了房屋。

“利奇馬”帶來的強降雨,3小時內降雨量達160mm,引發村內山體滑坡,滑坡的泥石堵塞了河流,僅僅10分鐘,山洪最高水位就漲到四層樓高。

“發這麼大的水,我們從來沒見過。太突然了,大家根本來不及準備。” 徐菊飛的公公說。村民們來不及轉移,被洪水圍困,有的人緊急從家中跳到後山,爬向安全的地方。

5:00

外界終於聯繫上了“失聯”的小山村

山早村村莊沿溪兩岸而建,呈長條狀,地段較為狹窄,一側村居靠山,全村戶籍人口472人,常住人口120人。

從山早村到巖坦鎮,15公里的山路開車也要近一個小時。災難發生後,山早村一度與外界失去聯繫。

早上5點左右,巖坦鎮收到被困人員求救電話,迅速向上報告。

人命關天,刻不容緩!永嘉縣防指立即組織救援力量,配合巖坦鎮救援力量,組成十幾人的救援隊,先期趕往現場。但由於道路中斷、光纜中斷、高速封道,進村道路進不去,還一度通信中斷,救援隊一時無法進入山早村。

特寫丨不拋棄不放棄!山早村災後爭分奪秒的24小時

徐文海

6:00

“這一家都救出,已經沒有時間去救母親了”

來不及悲傷。山早村村民們立刻開始了自救。

黨員幹部衝在最前面,其中就包括村支書徐文海。當徐文海想起了獨自在家的老母親,往家裡飛奔的路上,遇到了鄰居徐定金(音)一家正從屋子的窗戶向外逃,徐文海想也沒想,就衝去幫忙拉上一把。 那是一個險峻的落差口,窗戶與路面之間有著一大跨步的距離。當時的山洪已經滿到了膝蓋,徐文海靠著一塊岩石,固定住自己,一手接過徐定金(音)的孩子,另一隻手拉出了第一個、第二個、第三個……徐定金一家六口人在徐文海的幫助下,第一時間逃離了搖搖欲墜的房子,成功得救。然而,這關鍵的幾分鐘,卻成了徐文海與母親的永別。他強忍悲痛,與大家一起,拉網式地一點點搜索,陸續把自己的村民帶到安全的地段。

特寫丨不拋棄不放棄!山早村災後爭分奪秒的24小時

8:00

救援人員徒步進入山村

經過連續施工,臨時救援便道被打通,山早村災情處置領導小組前移到離山早村最近的高速公路上。早已集結的巖坦鎮當地救援力量跨過高速防護欄,在村民的帶領下,帶著游泳圈、游泳衣、救援繩等輕型物資,徒步20多分鐘的泥濘山路,上午8時左右,到達山早村,包括巖坦鎮委書記徐翔和巖坦鎮專職消防隊隊長戴高樂。

“這條便道很難走,路兩邊都是塌方,這樣走很危險,但是顧不得太多,畢竟還有很多村民困在裡面。”戴高樂說。戴高樂帶領著10人小分隊,一進山早村,只見“村民們站在三樓四樓,向我們招手示意救援,當時水位還有3米左右,十分危險。”災情刻不容緩,大家套上救生圈,直接遊向了房屋。

一個50多歲的男人站在搖搖欲墜的木屋旁,周邊被水包圍,救援人員趕緊游過去,把他帶離木屋,幾分鐘後,屋子塌了。

為了轉移被困在三四層樓上的居民,戴高樂和救援隊隊員們在山早村就地取材,借來村民家裡的錘子,撿來釘子和木料,自制木梯,從樓上接下村民。爭分奪秒的搶救裡,小分隊轉移出20多位村民,其中有6個孩子。

特寫丨不拋棄不放棄!山早村災後爭分奪秒的24小時

9:00

“救援快一點,再快一點”

溫州市縣兩級消防指戰員、公安幹警、民兵應急分隊等300餘人的救援力量,陸續趕到,不斷有物資被送進。還有民間救援組織溫州黑馬救援隊,也自發組織了28名志願者趕到山早村。

大型設備無法進入,大家只能採用簡易的鐵鍬等設備或徒手,在廢墟里一點點地搜救。坍塌的木屋多鉚釘、尖刺,雖然帶著手套,不少人手上還是滲出了血水,有的磨出了水泡,有的腳被刮破流血……

特寫丨不拋棄不放棄!山早村災後爭分奪秒的24小時

雨水、汗水,和著血水。但是生命第一,救援第一,所有人都一刻不願停歇。

一位傷員被發現,立馬被送上擔架。村裡往高速的山路,易滑、狹窄還夾雜黃泥,20多分鐘的路程,抬擔架的救援人員,走一段,接力一段。終於抬到高速上接應的人員面前,擔架被輕輕地轉接,年輕的官兵放開手,身體重重地躺在高速路面上。救援透支了他們大量的體力。

特寫丨不拋棄不放棄!山早村災後爭分奪秒的24小時

12:00

“不拋棄不放棄,爭分奪秒搜救”

按照確定的救援方案,永嘉以最大的努力開展救災工作,千方百計尋找失聯人員,全力以赴救治傷員,已累計投入420多名武警、消防等救援力量,搜救人員分多組用救援工具在現場及周邊不同區域進行緊急搜救與轉移。同時對受災群眾及家屬做好安置和安撫工作,加緊修復受損基礎設施,積極組織開展自救,全力維護社會穩定。

為保障當地災民基本生活需要,已緊急調撥一批衣被、帳篷、乾糧、飲用水、發電機等救災物資。

特寫丨不拋棄不放棄!山早村災後爭分奪秒的24小時

15:00

醫療隊進入山村

省、市組織2支醫療隊共17人赴永嘉進行醫療保障支援工作。

“突發災難,有的人可能會出現急性應激反應,如果沒有及時的干預,可能會患創傷後應激障礙,災後48~72小時通常是心理救援介入的時間。我們提早過來摸底,配合政府把災民陪伴好。” 溫州市第七人民醫院的心理救援醫療隊醫療隊隊長陳策說,考慮到心理評估和疏導需要比較長時間,目前市七醫已經安排了三批醫生接力駐守永嘉,接下來心理醫生將根據災民實際情況,制定完善的心理援助機制,對他們進行長期干預。

特寫丨不拋棄不放棄!山早村災後爭分奪秒的24小時

16:00

省委書記車俊深入山早村指導搶險救災

全省防汛防颱工作會議結束後,車俊馬上趕赴永嘉檢查指導搶險救災。下午4時,車子行至諸永高速巖坦段。車俊一行下車穿著雨衣沿著臨時開闢的山間小道,穿過雜草叢生的樹林,來到了山早村。山洪肆虐後的山早村滿目瘡痍,400多位武警、公安和消防救援力量正在冒雨搜救失聯人員。車俊對他們表示慰問和敬意。他說,哪裡有危險,哪裡就有子弟兵的身影。希望大家發揚連續作戰精神,落實責任、明確分工,分區域抓緊科學搜救。車俊還特別叮囑大家注意安全,確保在救援中不發生新的傷亡。

特寫丨不拋棄不放棄!山早村災後爭分奪秒的24小時

在村口,正在組織參加搶險救災的山早村黨支部書記徐文海緊緊握住車俊的手說:“車書記,沒想到這麼快就來看我們了。”車俊說,當鄉親們生命財產受到嚴重威脅的時候,黨和政府就應該第一時間來到大家中間,和大家一起面對困難、共渡難關。當得知老徐母親在此次災害中遇難,車俊對他表示慰問,並動情地說,正是由於像你一樣的廣大黨員舍小家為大家,鄉親們遇到危難時才會有依靠。希望村黨支部更好發揮戰鬥堡壘作用,廣大黨員更好發揮先鋒模範作用,帶領廣大村民全力搶險自救、早日重建家園。

22:00

山早村通訊恢復,受災群眾得到安置

山早村受災群眾都已得到妥善安置,當地通訊已經恢復,水、電、道路還在搶修中,災後保險理賠工作也在抓緊跟進。

溫州醫科大學附屬第一醫院急診醫生護送山早村的一位八旬老人,緊急轉診至附一醫。除了這位老人因為肺部進水病情嚴重外,目前其他災區傷員生命體徵正常。

"

山早村,浙南一個普通的小山村,綠水青山,祥和寧靜。

8月10日凌晨,突如其來的災難打破了這裡的安寧,當村民們還在熟睡時,暴雨引發的山洪瞬間席捲了整個山村,造成較大傷亡,一場生死救援如警笛一般響徹山谷。

過去的24小時,在山早村,分秒必爭。

特寫丨不拋棄不放棄!山早村災後爭分奪秒的24小時

凌晨

“救命!救命!發大水了!”

8月10日凌晨,家住永嘉甌北的徐菊飛,接到了公公從老家山早村打來的電話。睡夢中她還沒來得及反應,電話斷了。徐菊飛回電,無人接聽。她立馬給村裡的鄰居親友一一打電話,叫醒他們,然後開始報警。

山早村村莊沿溪兩岸而建,呈長條狀,地段較為狹窄,一側村居靠山,全村戶籍人口472人,常住人口120人。8月9日晚,按照防汛抗臺指揮的要求,可能有危險的8名人員,已被轉移安置。

“發生得太快了,根本來不及轉移。”在村辦公樓值班的一位村幹部,也接到母親求救電話,他放下電話往家衝。村辦公樓和家裡相距不到100米,可是也來不及,山洪突發,瞬間吞噬了房屋。

“利奇馬”帶來的強降雨,3小時內降雨量達160mm,引發村內山體滑坡,滑坡的泥石堵塞了河流,僅僅10分鐘,山洪最高水位就漲到四層樓高。

“發這麼大的水,我們從來沒見過。太突然了,大家根本來不及準備。” 徐菊飛的公公說。村民們來不及轉移,被洪水圍困,有的人緊急從家中跳到後山,爬向安全的地方。

5:00

外界終於聯繫上了“失聯”的小山村

山早村村莊沿溪兩岸而建,呈長條狀,地段較為狹窄,一側村居靠山,全村戶籍人口472人,常住人口120人。

從山早村到巖坦鎮,15公里的山路開車也要近一個小時。災難發生後,山早村一度與外界失去聯繫。

早上5點左右,巖坦鎮收到被困人員求救電話,迅速向上報告。

人命關天,刻不容緩!永嘉縣防指立即組織救援力量,配合巖坦鎮救援力量,組成十幾人的救援隊,先期趕往現場。但由於道路中斷、光纜中斷、高速封道,進村道路進不去,還一度通信中斷,救援隊一時無法進入山早村。

特寫丨不拋棄不放棄!山早村災後爭分奪秒的24小時

徐文海

6:00

“這一家都救出,已經沒有時間去救母親了”

來不及悲傷。山早村村民們立刻開始了自救。

黨員幹部衝在最前面,其中就包括村支書徐文海。當徐文海想起了獨自在家的老母親,往家裡飛奔的路上,遇到了鄰居徐定金(音)一家正從屋子的窗戶向外逃,徐文海想也沒想,就衝去幫忙拉上一把。 那是一個險峻的落差口,窗戶與路面之間有著一大跨步的距離。當時的山洪已經滿到了膝蓋,徐文海靠著一塊岩石,固定住自己,一手接過徐定金(音)的孩子,另一隻手拉出了第一個、第二個、第三個……徐定金一家六口人在徐文海的幫助下,第一時間逃離了搖搖欲墜的房子,成功得救。然而,這關鍵的幾分鐘,卻成了徐文海與母親的永別。他強忍悲痛,與大家一起,拉網式地一點點搜索,陸續把自己的村民帶到安全的地段。

特寫丨不拋棄不放棄!山早村災後爭分奪秒的24小時

8:00

救援人員徒步進入山村

經過連續施工,臨時救援便道被打通,山早村災情處置領導小組前移到離山早村最近的高速公路上。早已集結的巖坦鎮當地救援力量跨過高速防護欄,在村民的帶領下,帶著游泳圈、游泳衣、救援繩等輕型物資,徒步20多分鐘的泥濘山路,上午8時左右,到達山早村,包括巖坦鎮委書記徐翔和巖坦鎮專職消防隊隊長戴高樂。

“這條便道很難走,路兩邊都是塌方,這樣走很危險,但是顧不得太多,畢竟還有很多村民困在裡面。”戴高樂說。戴高樂帶領著10人小分隊,一進山早村,只見“村民們站在三樓四樓,向我們招手示意救援,當時水位還有3米左右,十分危險。”災情刻不容緩,大家套上救生圈,直接遊向了房屋。

一個50多歲的男人站在搖搖欲墜的木屋旁,周邊被水包圍,救援人員趕緊游過去,把他帶離木屋,幾分鐘後,屋子塌了。

為了轉移被困在三四層樓上的居民,戴高樂和救援隊隊員們在山早村就地取材,借來村民家裡的錘子,撿來釘子和木料,自制木梯,從樓上接下村民。爭分奪秒的搶救裡,小分隊轉移出20多位村民,其中有6個孩子。

特寫丨不拋棄不放棄!山早村災後爭分奪秒的24小時

9:00

“救援快一點,再快一點”

溫州市縣兩級消防指戰員、公安幹警、民兵應急分隊等300餘人的救援力量,陸續趕到,不斷有物資被送進。還有民間救援組織溫州黑馬救援隊,也自發組織了28名志願者趕到山早村。

大型設備無法進入,大家只能採用簡易的鐵鍬等設備或徒手,在廢墟里一點點地搜救。坍塌的木屋多鉚釘、尖刺,雖然帶著手套,不少人手上還是滲出了血水,有的磨出了水泡,有的腳被刮破流血……

特寫丨不拋棄不放棄!山早村災後爭分奪秒的24小時

雨水、汗水,和著血水。但是生命第一,救援第一,所有人都一刻不願停歇。

一位傷員被發現,立馬被送上擔架。村裡往高速的山路,易滑、狹窄還夾雜黃泥,20多分鐘的路程,抬擔架的救援人員,走一段,接力一段。終於抬到高速上接應的人員面前,擔架被輕輕地轉接,年輕的官兵放開手,身體重重地躺在高速路面上。救援透支了他們大量的體力。

特寫丨不拋棄不放棄!山早村災後爭分奪秒的24小時

12:00

“不拋棄不放棄,爭分奪秒搜救”

按照確定的救援方案,永嘉以最大的努力開展救災工作,千方百計尋找失聯人員,全力以赴救治傷員,已累計投入420多名武警、消防等救援力量,搜救人員分多組用救援工具在現場及周邊不同區域進行緊急搜救與轉移。同時對受災群眾及家屬做好安置和安撫工作,加緊修復受損基礎設施,積極組織開展自救,全力維護社會穩定。

為保障當地災民基本生活需要,已緊急調撥一批衣被、帳篷、乾糧、飲用水、發電機等救災物資。

特寫丨不拋棄不放棄!山早村災後爭分奪秒的24小時

15:00

醫療隊進入山村

省、市組織2支醫療隊共17人赴永嘉進行醫療保障支援工作。

“突發災難,有的人可能會出現急性應激反應,如果沒有及時的干預,可能會患創傷後應激障礙,災後48~72小時通常是心理救援介入的時間。我們提早過來摸底,配合政府把災民陪伴好。” 溫州市第七人民醫院的心理救援醫療隊醫療隊隊長陳策說,考慮到心理評估和疏導需要比較長時間,目前市七醫已經安排了三批醫生接力駐守永嘉,接下來心理醫生將根據災民實際情況,制定完善的心理援助機制,對他們進行長期干預。

特寫丨不拋棄不放棄!山早村災後爭分奪秒的24小時

16:00

省委書記車俊深入山早村指導搶險救災

全省防汛防颱工作會議結束後,車俊馬上趕赴永嘉檢查指導搶險救災。下午4時,車子行至諸永高速巖坦段。車俊一行下車穿著雨衣沿著臨時開闢的山間小道,穿過雜草叢生的樹林,來到了山早村。山洪肆虐後的山早村滿目瘡痍,400多位武警、公安和消防救援力量正在冒雨搜救失聯人員。車俊對他們表示慰問和敬意。他說,哪裡有危險,哪裡就有子弟兵的身影。希望大家發揚連續作戰精神,落實責任、明確分工,分區域抓緊科學搜救。車俊還特別叮囑大家注意安全,確保在救援中不發生新的傷亡。

特寫丨不拋棄不放棄!山早村災後爭分奪秒的24小時

在村口,正在組織參加搶險救災的山早村黨支部書記徐文海緊緊握住車俊的手說:“車書記,沒想到這麼快就來看我們了。”車俊說,當鄉親們生命財產受到嚴重威脅的時候,黨和政府就應該第一時間來到大家中間,和大家一起面對困難、共渡難關。當得知老徐母親在此次災害中遇難,車俊對他表示慰問,並動情地說,正是由於像你一樣的廣大黨員舍小家為大家,鄉親們遇到危難時才會有依靠。希望村黨支部更好發揮戰鬥堡壘作用,廣大黨員更好發揮先鋒模範作用,帶領廣大村民全力搶險自救、早日重建家園。

22:00

山早村通訊恢復,受災群眾得到安置

山早村受災群眾都已得到妥善安置,當地通訊已經恢復,水、電、道路還在搶修中,災後保險理賠工作也在抓緊跟進。

溫州醫科大學附屬第一醫院急診醫生護送山早村的一位八旬老人,緊急轉診至附一醫。除了這位老人因為肺部進水病情嚴重外,目前其他災區傷員生命體徵正常。

特寫丨不拋棄不放棄!山早村災後爭分奪秒的24小時

24:00

通宵奮戰!打通應急救援通道

溫州市縣各級交通部門調集4臺挖土機1臺裝載機,連續作業。沒電,黑燈瞎火中,只能藉助機械設備自身的照明工作。這是一條早已廢棄多年的村路,早已被亂石雜草掩蓋,機械設備蹣跚前進。終於在連續工作6個多小時,這條近2公里的臨時生命通道被搶通,救援車輛得以開進山早村。現在,交通部門正在進一步加固臨時通道。

目前,山早村通往外界的唯一道路——老41省道仍然中斷,交通部門正在研究方案,準備鋪設一條臨時鋼結構便道,可以讓私家車通過。

8月11日早上5點40分,諸永高速到山早村的救災通道終於打通了。

新的24小時開始了,救援、災後重建……一分一秒不停歇。

山早村,加油!

(本文部分綜合溫州新聞客戶端)

"

相關推薦

推薦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