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年前兒子因工燒傷如今母親再遭厄運 他們用仁心仁術為這個不幸的家庭重燃希望'

"

杭州新聞客戶端 首席記者 俞茜茜 通訊員 方序

59歲的陳娟(化名)是建德新安江人,原來和丈夫在老家務農。兩年前,夫妻倆和兒子一起到南京承包了一塊農地種草莓。

種草莓是辛苦活,平時陳娟和家人在草莓棚裡簡單搭了張床,添置點日用品,大部分時間,他們都住在這裡看管草莓棚。條件雖然艱苦,但一家人都滿懷希望,期盼著有個好收成。

6月初的一天,陳娟的丈夫和兒子回了老家,那天晚上她一個人看管草莓棚。農地裡蚊子多,睡覺前掛了蚊帳,還點了蚊香。就在她熟睡的時候,可怕的意外發生了。

蚊香點燃蚊帳

熟睡中的她被嚴重燒傷

蚊香的火星點燃了蚊帳的一角,火勢很快蔓延,沒過多久,整個蚊帳都燒了起來。陳娟被驚醒時,火勢已經蔓延到她的頭面部和四肢……

驚慌失措從火海中逃了出來,陳娟全身多處被燒傷,被緊急送到附近的醫院,經過一系列搶救,命雖然暫時保住了,但全身燒傷面積達55%,其中50%以上為重度燒傷,需要植皮治療,而且各項指標都不穩定,隨時可能出現併發症。

丈夫和兒子接到電話,瞬間懵了。

19年前,陳娟的兒子剛滿20歲,在工廠打工時,車間意外起火,他的手臂和雙腿等多處被嚴重燒傷,燒傷面積超過20%,到醫院做了植皮手術。手術後,疤痕增生讓皮膚變得不凹凸不平。

這場傷痛經歷,對兒子的打擊很大。從那以後,他變得一蹶不振,不願出去見人,更不願出去找工作。為了救兒子,家裡欠了不少外債,直到兩三年前,好不容易把債務還清,兒子的心態也慢慢調整好了,一家人的日子才剛剛開始好了些,打算一起去種草莓。雖然賺得並不多,但靠自己的雙手,日子總會越來越好。

他們怎麼也沒想到,厄運會再度降臨到這個家庭。

出現嚴重併發症,兩度進ICU搶救

由於當地醫院治療條件有限,家屬決定轉到浙江大學醫學院附屬第二醫院燒傷科治療,接診的是燒傷科邵華偉副主任醫師。

邵華偉說,陳女士剛來的時候情況比較危急,創面已經發生感染,而且她的體重只有70斤出頭,非常瘦弱,血糖、血壓等各項指標都不穩定,還出現心衰、肝功能衰竭、感染性休克等症狀,隨時有生命危險,入院後馬上進入重症監護室搶救。

等到各項生命體重都平穩下來,已經是傷後第10天。邵華偉醫生為陳娟進行植皮手術,先要切痂清創,再從完好的皮膚(供皮區)取皮,移植到創面上,整個過程非常考驗主刀醫生的技術和細心程度。

經過三次手術,植皮終於完成,僅管創面成功修復,但接下來的感染關依然困難重重。因為陳娟原先身體的基礎條件較差,手術後沒多久,就發生了感染併發症,炎症指標一下子飆升,生命岌岌可危,只能再次住進重症監護室。

重度燒傷病人一旦發生感染等併發症,幾乎一刻都離不開人,必須時刻關注病情變化。經過10多天的救治,陳娟好終於轉危為安。

可是撤下呼吸機,恢復意識後,她見到邵華偉醫生說的第一句話卻是“醫生,別治了,不要再花錢了。”

燒傷救助金和社會捐助解了燃眉之急

陳娟的顧慮,是大多數燒傷病人都有的。

根據傷情的嚴重程度,燒傷病人的治療費用少則幾十萬,多則上百萬甚至數百萬,而且他們的病情瞬息萬變,稍有不慎會出現嚴重併發症,增加治療的難度。有些嚴重的,可能最後還是人財兩空。

而燒傷科的病人,偏偏又是那些經濟條件不太好的人,以外來務工者居多。

轉到浙大二院燒傷科時,陳娟一家的積蓄加起來只有2萬多元。但她的傷情保守估計,治療費用至少要30萬元,這對一家人來說,簡直是天文數字。

浙大二院燒傷科主任韓春茂瞭解到他們的困難後,想辦法幫他們申請到了專門救助特重燒傷患者的公益基金,5萬元的救助金解了燃眉之急。同時,家人也通過眾籌網站發起捐助,很多社會上的好心人紛紛慷慨解囊,幫助他們渡過難關。

韓春茂主任在燒傷科工作了30多年,接診過很多重度燒傷患者,幾乎每年都會遇到一些重度燒傷患者,因為經濟原因而放棄了治療。“眼看著這些患者的生命像油燈一樣一點點燃盡,作為醫護人員,覺得非常痛心。”

去年12月,在燒傷科成立60週年之際,在韓春茂主任的大力推動下,浙江省叮咚依生衛生健康基金會設立了“水火無情人有情·特重燒傷患者慈善醫療救助項目”,為經濟困難的特重燒傷患者提供慈善醫療救助,陳娟就是該救助項目的第一位受捐人。

“雖然這筆救助金解決不了全部的醫療費,但對病人來說,這是一線希望,是能夠活下來的機會。”韓春茂主任說道。

不僅要治療身體上的傷痛

也要幫助病人撫平心靈上的傷痛

在燒傷公益基金和社會愛心人士的幫助下,治療費慢慢湊齊了。她的情況也在逐漸好轉,已經轉到了普通病房。

有一次,韓春茂主任查完房,特地走到陳娟的病床前對她說:“放寬心,你的情況現在已經好起來了,很快就能出院了。”

原本以為陳娟聽到好消息會感到高興,誰知她冷冷地看了韓主任一眼說:“我還不如死了算了……”

聽了她的話,韓主任的心咯噔了一下。他馬上找了主管的醫生談話,“這個病人的心態有些消極,要多和她談談,幫助她樹立信心。”

實際上,大多數燒傷患者在治療後,或多或少都會有負面情緒。

邵華偉說,燒傷患者經過治療,僅管保住了生命,但嚴重燒燙傷的疤痕導致容貌損毀和身體殘疾,這不僅嚴重影響生活質量,對心理的打擊也是非常巨大的。

“因為治療的費用,也因為後期可能需要家長照顧,降低甚至喪失勞動能力,他們往往會非常自責,認為自己拖累了家人,成為整個家庭的負擔和累贅。”

邵光偉說,面對這些病人,醫護人員不僅要幫他們緩解身體上的傷痛,儘早開始後期康復治療;也要想辦法撫平心靈上的傷痛,為他們對未來樹立信心。

儘量不讓病人“躺著進來,躺著出去”

燒傷病人的康復治療,包括肢體功能的康復和心理的康復。

在浙大二院燒傷科,有專門的康復治療師,和醫生一起查房、討論治療及康復方案,在病人住院期間就開始根據病情,開展個體化的康復訓練。

“燒傷病人經過植皮手術後,要及時進行康復訓練,否則一旦疤痕攣縮的問題發生,會影響肢體功能。”

邵華偉說,“一些嚴重的燒傷病人,做了植皮手術後,對康復訓練很牴觸。因為新生的皮膚比較嫩,康復訓練時用力牽拉,皮膚會起泡、出血。儘管過程比較痛苦,我們還是要鼓勵病人堅持康復,不能‘躺著進來,躺著出去。’因為早期越是不動,後期對肢體功能的影響就越大。”

陳娟剛開始康復訓練,也痛得忍住不大叫,牽拉撕扯的疼痛,比傷口換藥還痛。但是後來聽醫護人員說得多了,她也明白康復治療的重要性,開始積極配合。有時候康復治療師怕她忍不了痛,不敢用力牽拉,她反倒還會安慰說“沒關係,我能忍。”

相比肢體功能的康復,燒傷病人心理的康復更為關鍵。因為無論是前期治療還是後期康復,都需要建立在積極的心態上。

邵華偉說,燒傷病人的心理重建,需要家人和醫護人員共同努力。家人的不離不棄是前提,而醫務人員在治療期間,除了要安慰、鼓勵,還要想辦法讓他們從心理上“角色轉變”,把自己當成是一個普通人,不要總把自己當成病人看。“如果身體條件允許,我們會鼓勵他們經常起來走動,到走廊散散步,不要總躺在床上。告訴病人,你的情況已經好起來了,很快就可以像正常人一樣生活。”

康復好了,和家人一起摘草莓

8月22日,是陳娟出院的日子。

前一天晚上,護工餘阿姨為她洗了個溫水澡,從入院整整兩個多月以來,她是她第一次洗澡。換上乾淨的衣服後,陳娟的臉上露出了久違的笑容。

兒子本來一早來接母親出院的,但前一天他臨時回了趟草莓棚,要下午才能趕回來。現在正是草莓秧生長的關鍵時候,今年的收成好不好,看全這幾天。

當天早上,陳娟穿著一套乾淨的紗布睡衣,帶著帽子,在護工餘阿姨的攙扶下,在走廊裡來回走了三圈。

她說,一家人商量好了,出院後回新安江老家,先把傷養好。

“我們老家的房子離水庫不遠,那裡空氣好,風景也好。回去後,我會好好康復鍛鍊,每天沿著河壩走一走。”陳娟對出院後的生活充滿憧憬,眼神一下子亮了起來,“等到傷都好了,或許還能趕上草莓收成,一家人一起到棚裡摘草莓。”

生命面前,沒有貧富貴賤之分

1958年冬季,浙江大學醫學院附屬第二醫院燒傷科正式成立。

作為國內最早成立的燒傷專科之一,浙大二院燒傷科救治燒傷病人數以萬計,其中救治成功的特重度燒傷病人最大最重燒傷面積100%,三度燒傷面積97%,救治成功率(LA50)達94%。

2014年“7.5”公交縱火事件,2017年“7.21”古墩路煤氣爆炸事件等重大群體燒創傷事件,燒傷科都是參與救治的主力成員。其中,7.5公交縱火事件救治19名重度燒傷患者取得零死亡佳績,獲得浙江省政府頒發的“模範集體”光榮稱號。

對於嚴重燒傷患者的治療,浙大二院燒傷科非常有經驗。70—80%的大面積燒傷,我們的救治成功率在90%以上。對醫務人員說,治療技術不是最難的,最難的是遇到因為經濟原因,而沒有條件治療的患者。

“這些年來,我們也經常自己掏錢捐款,通過燒傷公益基金等,想盡各種辦法幫助病人治療。目前,我們還在推進燒傷病人出院後的康復治療。考慮到部分病人到醫院換藥不方便,通過線上預約的方式,讓護士上門換藥服務。”

韓春茂主任說,作為燒傷科醫生,對每一位燒傷病人都要一視同仁。因為眼前的是一條生命,不能眼看著病人因為沒錢治療,生命像油燈一樣枯竭。在生命面前,沒有貧富貴賤之分。

"

相關推薦

推薦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