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美盛夏,午間風亦熱,陶缸中的蓮荷遇夏又生,消暑納涼不負卿'

"

時令如此,當是陽光熾烈,午間的風亦是溫熱。撐著傘,從午時的院子裡走過,陽光明豔得晃眼,草木卻是怎樣的歡欣!鄰居是一位愛花的女子,在無數的流光裡,栽植出屬於她自己的一大片花園,就環繞在方形花壇的四周。這是一處以各樣的花盆排列出的花草的方陣,中間留出一條窄窄的道,我可以從道中走過,去母親的那棟樓。雖是規整的排列,卻沒有沙場秋點兵的整肅,植物的世界裡有自然間生生不息的無言之大美。

花朵的品類很多:月季花,從最初的幾盆,經過插枝分盆,已有數十盆之多了。花朵的顏色也是多彩的,淺黃,粉紅,與深紅,在開著的時候都散著香,縹緲的,若有若無的香。如果,你真的喜愛它的話,湊近去聞,閉著眼睛的,那樣甜蜜的花香,勝過所有語言的表白。梔子花與金銀花也是把花香藏在雪似的花朵裡,嫻靜地開落著,像青春,也像無塵的歲月。

我喜歡風在流過時的清新自在無羈絆的歡欣,那是生命裡的一點的輕盈。可終也會有風雨敲打心頭的幾分沉鬱悲涼。雖然此時,是陽光的薰熱,不知夏日,是否也會飄雪,冷冷的讓心結冰。讓我想起了參禪,佛曰:人生有八苦,生老病死,愛離別,怨長久,求不得,放不下。為何會想到禪?也許是心似蠻荒,也許禪心能讓自己泅渡。

"

時令如此,當是陽光熾烈,午間的風亦是溫熱。撐著傘,從午時的院子裡走過,陽光明豔得晃眼,草木卻是怎樣的歡欣!鄰居是一位愛花的女子,在無數的流光裡,栽植出屬於她自己的一大片花園,就環繞在方形花壇的四周。這是一處以各樣的花盆排列出的花草的方陣,中間留出一條窄窄的道,我可以從道中走過,去母親的那棟樓。雖是規整的排列,卻沒有沙場秋點兵的整肅,植物的世界裡有自然間生生不息的無言之大美。

花朵的品類很多:月季花,從最初的幾盆,經過插枝分盆,已有數十盆之多了。花朵的顏色也是多彩的,淺黃,粉紅,與深紅,在開著的時候都散著香,縹緲的,若有若無的香。如果,你真的喜愛它的話,湊近去聞,閉著眼睛的,那樣甜蜜的花香,勝過所有語言的表白。梔子花與金銀花也是把花香藏在雪似的花朵裡,嫻靜地開落著,像青春,也像無塵的歲月。

我喜歡風在流過時的清新自在無羈絆的歡欣,那是生命裡的一點的輕盈。可終也會有風雨敲打心頭的幾分沉鬱悲涼。雖然此時,是陽光的薰熱,不知夏日,是否也會飄雪,冷冷的讓心結冰。讓我想起了參禪,佛曰:人生有八苦,生老病死,愛離別,怨長久,求不得,放不下。為何會想到禪?也許是心似蠻荒,也許禪心能讓自己泅渡。

大美盛夏,午間風亦熱,陶缸中的蓮荷遇夏又生,消暑納涼不負卿

陶缸裡的蓮荷,遇夏又生。花苞玲瓏,華蓋如碧。嫋娜地,也清然地生長在煙火俗世裡。萬丈紅塵,一缸清水,就是她的三生三世。而我又怎能得她的自在?一懷悲傷,恰如蓮心苦。

我喜歡把所有的悲愁,窖藏,讓時光醞釀成一罈清酒。在某一個清寥的月夜,花間獨飲,沉醉,流淚,於是悲傷也許就在那一場醉裡,消散,像一場舊雲煙。醒時,又若閒淡自適,歲月無波。

我喜歡風輕雲淡的生命,就像喜歡李白的仙與俠。杯酒之中可消萬古愁,這樣的生命是有仙氣的。在月下可以飲酒,在夢裡可以飛天。狂傲如他,天真如他。世間可以愁有萬丈,但亦可以坦然而問:愁又能奈我何?李白可以如此曠達,還有處在困頓中的人不如也以沉鬱為翅,與空中的鳥兒為侶,作一場飛天的夢。跳脫出塵世的拘囿,也許會發現,原來世事清明,一切不過是自擾之。

園子裡,草木間,除了陽光的熾熱,還有風過後的慵懶,這時,枝頭的蟬總會在慵懶裡唱著催眠的曲,惹你一場清夢的無痕。

日色清朗,月也何清明。道是:明月如霜,好風如水,清景無限。小暑時節的夜色裡,是緲茫的清寂,在鄉村。連路燈的光也是寥若寒星,夜行的人,被路燈的光拉長著他的身影。在這裡,是夜色裡的融合。草蟲的鳴聲應該是最美妙的聲響。幽深的,和緩的曲音,似乎是發自於自然的輕吟,如清流漫過夜色的寧和,沉靜於心。園中的野草間,蟋蟀之類的草蟲在僻靜的幽地,為我奏著夜的輕曲,只為我的一點安詳傾聽,它們便可視我為知己。

一曲又一曲,只道是情意深深誰可辨,莫如江湖兩相知。詩經有云:七月在野,八月在宇,九月在戶,十月蟋蟀,入我床下。古老時光仍在那裡,蟋蟀與我相遇在今世流年。廳中的蟋蟀,沒有歌唱,看到我怯怯地離去,難道是忘記了千年之前,我曾幽幽地歌唱?千年之後,也許它還在這裡,而我又去了哪裡?就像是蘇軾在《赤壁賦》中關於生命的追問,可究竟他也去了哪裡?莊子或者可以參透,“人之生也,氣之聚也,聚則為生,散則為死”。

生死之間,依舊是物質的不生不滅,不增不減。如此,那時,莊子妻死,惠子吊之,莊子則方箕踞鼓盆而歌。不怨他的無情,若能參得生命間的一份大智慧,亦可乘物遊心,而達到生命的一種逍遙。

"

時令如此,當是陽光熾烈,午間的風亦是溫熱。撐著傘,從午時的院子裡走過,陽光明豔得晃眼,草木卻是怎樣的歡欣!鄰居是一位愛花的女子,在無數的流光裡,栽植出屬於她自己的一大片花園,就環繞在方形花壇的四周。這是一處以各樣的花盆排列出的花草的方陣,中間留出一條窄窄的道,我可以從道中走過,去母親的那棟樓。雖是規整的排列,卻沒有沙場秋點兵的整肅,植物的世界裡有自然間生生不息的無言之大美。

花朵的品類很多:月季花,從最初的幾盆,經過插枝分盆,已有數十盆之多了。花朵的顏色也是多彩的,淺黃,粉紅,與深紅,在開著的時候都散著香,縹緲的,若有若無的香。如果,你真的喜愛它的話,湊近去聞,閉著眼睛的,那樣甜蜜的花香,勝過所有語言的表白。梔子花與金銀花也是把花香藏在雪似的花朵裡,嫻靜地開落著,像青春,也像無塵的歲月。

我喜歡風在流過時的清新自在無羈絆的歡欣,那是生命裡的一點的輕盈。可終也會有風雨敲打心頭的幾分沉鬱悲涼。雖然此時,是陽光的薰熱,不知夏日,是否也會飄雪,冷冷的讓心結冰。讓我想起了參禪,佛曰:人生有八苦,生老病死,愛離別,怨長久,求不得,放不下。為何會想到禪?也許是心似蠻荒,也許禪心能讓自己泅渡。

大美盛夏,午間風亦熱,陶缸中的蓮荷遇夏又生,消暑納涼不負卿

陶缸裡的蓮荷,遇夏又生。花苞玲瓏,華蓋如碧。嫋娜地,也清然地生長在煙火俗世裡。萬丈紅塵,一缸清水,就是她的三生三世。而我又怎能得她的自在?一懷悲傷,恰如蓮心苦。

我喜歡把所有的悲愁,窖藏,讓時光醞釀成一罈清酒。在某一個清寥的月夜,花間獨飲,沉醉,流淚,於是悲傷也許就在那一場醉裡,消散,像一場舊雲煙。醒時,又若閒淡自適,歲月無波。

我喜歡風輕雲淡的生命,就像喜歡李白的仙與俠。杯酒之中可消萬古愁,這樣的生命是有仙氣的。在月下可以飲酒,在夢裡可以飛天。狂傲如他,天真如他。世間可以愁有萬丈,但亦可以坦然而問:愁又能奈我何?李白可以如此曠達,還有處在困頓中的人不如也以沉鬱為翅,與空中的鳥兒為侶,作一場飛天的夢。跳脫出塵世的拘囿,也許會發現,原來世事清明,一切不過是自擾之。

園子裡,草木間,除了陽光的熾熱,還有風過後的慵懶,這時,枝頭的蟬總會在慵懶裡唱著催眠的曲,惹你一場清夢的無痕。

日色清朗,月也何清明。道是:明月如霜,好風如水,清景無限。小暑時節的夜色裡,是緲茫的清寂,在鄉村。連路燈的光也是寥若寒星,夜行的人,被路燈的光拉長著他的身影。在這裡,是夜色裡的融合。草蟲的鳴聲應該是最美妙的聲響。幽深的,和緩的曲音,似乎是發自於自然的輕吟,如清流漫過夜色的寧和,沉靜於心。園中的野草間,蟋蟀之類的草蟲在僻靜的幽地,為我奏著夜的輕曲,只為我的一點安詳傾聽,它們便可視我為知己。

一曲又一曲,只道是情意深深誰可辨,莫如江湖兩相知。詩經有云:七月在野,八月在宇,九月在戶,十月蟋蟀,入我床下。古老時光仍在那裡,蟋蟀與我相遇在今世流年。廳中的蟋蟀,沒有歌唱,看到我怯怯地離去,難道是忘記了千年之前,我曾幽幽地歌唱?千年之後,也許它還在這裡,而我又去了哪裡?就像是蘇軾在《赤壁賦》中關於生命的追問,可究竟他也去了哪裡?莊子或者可以參透,“人之生也,氣之聚也,聚則為生,散則為死”。

生死之間,依舊是物質的不生不滅,不增不減。如此,那時,莊子妻死,惠子吊之,莊子則方箕踞鼓盆而歌。不怨他的無情,若能參得生命間的一份大智慧,亦可乘物遊心,而達到生命的一種逍遙。

大美盛夏,午間風亦熱,陶缸中的蓮荷遇夏又生,消暑納涼不負卿

蟋蟀已去,我仍在廳上。聽風聽月聽蟲聲,此刻我的心神如月色一樣的清明。如此,乘著夜風,去做一場千古的夢,夢裡也許可以遇見千年的古風,還有詩經裡素樸如風的自己。

草原有鷹,在小暑節氣裡的也定是在那片的漫漫長空,追風逐月,縱橫求索。它似一種精神,志在高遠。古人的哲學體系中有“格物致知”的理念。《禮記·大學》:“致知在格物,物格而後知至。”萬物存至理,格物可致知。尤以宋之朱熹與明之王陽明為格物之先行者,窮極通理。也如《莊子·外篇·知北遊》中所言:天地有大美而不言,四時有明法而不議,萬物有成理而不說。那麼,你若在自然萬物間沉思,也許會心有所得。

小暑,天氣漸熱。尋得一處清涼之地,清涼之境,也許是人之所願。母親家在三樓,陰涼,即使外頭是烈日,一臺落地扇輕鬆地搖著,也是格外的涼。他們在上午片刻的閒時,跟著音樂的節奏有板有眼地跳著健身大佛操。母親的音樂節奏感不錯,一招一式都準確到位,踩著節點走。任何時候,母親都是氣場爆棚的樣子;父親呢,還是顯得有點隨意散漫,面容帶樂。看著他們把自己的日子過得風生水起,也挺好。

要論到夏季消暑之食物,當是清淡,當是蔬菜。母親菜地裡栽的瓜很多,香瓜、黃瓜、菜瓜、南瓜,都已可摘了;應季的蔬菜也很多,辣椒,茄子,豆角,山芋爪,都是每日餐桌上的必備。辣椒豆乾炒肉絲;茄子蒸煮拌蒜泥;肉燒豆角,清炒山芋爪……母親的每日三餐,就在這些的蔬菜之間變換著花樣。

有時,母親端來一盤子切好的香瓜,我們各自拈起一塊,吃著,不由得讚道“真是甜得很呢!”母親的眼底會蔓延出笑意,溫和慈寧的表情。我喜歡這時的母親,不抱怨,不暴躁。古人消暑,可為“心如止水,老僧入定”之法。詩佛王維面對炎炎酷暑,他的解暑良方就是思出宇宙之外,從佛祖那裡尋求力量。“思出宇宙外,曠然在遼闊。”“忽入甘露門,宛然清涼樂。”

"

時令如此,當是陽光熾烈,午間的風亦是溫熱。撐著傘,從午時的院子裡走過,陽光明豔得晃眼,草木卻是怎樣的歡欣!鄰居是一位愛花的女子,在無數的流光裡,栽植出屬於她自己的一大片花園,就環繞在方形花壇的四周。這是一處以各樣的花盆排列出的花草的方陣,中間留出一條窄窄的道,我可以從道中走過,去母親的那棟樓。雖是規整的排列,卻沒有沙場秋點兵的整肅,植物的世界裡有自然間生生不息的無言之大美。

花朵的品類很多:月季花,從最初的幾盆,經過插枝分盆,已有數十盆之多了。花朵的顏色也是多彩的,淺黃,粉紅,與深紅,在開著的時候都散著香,縹緲的,若有若無的香。如果,你真的喜愛它的話,湊近去聞,閉著眼睛的,那樣甜蜜的花香,勝過所有語言的表白。梔子花與金銀花也是把花香藏在雪似的花朵裡,嫻靜地開落著,像青春,也像無塵的歲月。

我喜歡風在流過時的清新自在無羈絆的歡欣,那是生命裡的一點的輕盈。可終也會有風雨敲打心頭的幾分沉鬱悲涼。雖然此時,是陽光的薰熱,不知夏日,是否也會飄雪,冷冷的讓心結冰。讓我想起了參禪,佛曰:人生有八苦,生老病死,愛離別,怨長久,求不得,放不下。為何會想到禪?也許是心似蠻荒,也許禪心能讓自己泅渡。

大美盛夏,午間風亦熱,陶缸中的蓮荷遇夏又生,消暑納涼不負卿

陶缸裡的蓮荷,遇夏又生。花苞玲瓏,華蓋如碧。嫋娜地,也清然地生長在煙火俗世裡。萬丈紅塵,一缸清水,就是她的三生三世。而我又怎能得她的自在?一懷悲傷,恰如蓮心苦。

我喜歡把所有的悲愁,窖藏,讓時光醞釀成一罈清酒。在某一個清寥的月夜,花間獨飲,沉醉,流淚,於是悲傷也許就在那一場醉裡,消散,像一場舊雲煙。醒時,又若閒淡自適,歲月無波。

我喜歡風輕雲淡的生命,就像喜歡李白的仙與俠。杯酒之中可消萬古愁,這樣的生命是有仙氣的。在月下可以飲酒,在夢裡可以飛天。狂傲如他,天真如他。世間可以愁有萬丈,但亦可以坦然而問:愁又能奈我何?李白可以如此曠達,還有處在困頓中的人不如也以沉鬱為翅,與空中的鳥兒為侶,作一場飛天的夢。跳脫出塵世的拘囿,也許會發現,原來世事清明,一切不過是自擾之。

園子裡,草木間,除了陽光的熾熱,還有風過後的慵懶,這時,枝頭的蟬總會在慵懶裡唱著催眠的曲,惹你一場清夢的無痕。

日色清朗,月也何清明。道是:明月如霜,好風如水,清景無限。小暑時節的夜色裡,是緲茫的清寂,在鄉村。連路燈的光也是寥若寒星,夜行的人,被路燈的光拉長著他的身影。在這裡,是夜色裡的融合。草蟲的鳴聲應該是最美妙的聲響。幽深的,和緩的曲音,似乎是發自於自然的輕吟,如清流漫過夜色的寧和,沉靜於心。園中的野草間,蟋蟀之類的草蟲在僻靜的幽地,為我奏著夜的輕曲,只為我的一點安詳傾聽,它們便可視我為知己。

一曲又一曲,只道是情意深深誰可辨,莫如江湖兩相知。詩經有云:七月在野,八月在宇,九月在戶,十月蟋蟀,入我床下。古老時光仍在那裡,蟋蟀與我相遇在今世流年。廳中的蟋蟀,沒有歌唱,看到我怯怯地離去,難道是忘記了千年之前,我曾幽幽地歌唱?千年之後,也許它還在這裡,而我又去了哪裡?就像是蘇軾在《赤壁賦》中關於生命的追問,可究竟他也去了哪裡?莊子或者可以參透,“人之生也,氣之聚也,聚則為生,散則為死”。

生死之間,依舊是物質的不生不滅,不增不減。如此,那時,莊子妻死,惠子吊之,莊子則方箕踞鼓盆而歌。不怨他的無情,若能參得生命間的一份大智慧,亦可乘物遊心,而達到生命的一種逍遙。

大美盛夏,午間風亦熱,陶缸中的蓮荷遇夏又生,消暑納涼不負卿

蟋蟀已去,我仍在廳上。聽風聽月聽蟲聲,此刻我的心神如月色一樣的清明。如此,乘著夜風,去做一場千古的夢,夢裡也許可以遇見千年的古風,還有詩經裡素樸如風的自己。

草原有鷹,在小暑節氣裡的也定是在那片的漫漫長空,追風逐月,縱橫求索。它似一種精神,志在高遠。古人的哲學體系中有“格物致知”的理念。《禮記·大學》:“致知在格物,物格而後知至。”萬物存至理,格物可致知。尤以宋之朱熹與明之王陽明為格物之先行者,窮極通理。也如《莊子·外篇·知北遊》中所言:天地有大美而不言,四時有明法而不議,萬物有成理而不說。那麼,你若在自然萬物間沉思,也許會心有所得。

小暑,天氣漸熱。尋得一處清涼之地,清涼之境,也許是人之所願。母親家在三樓,陰涼,即使外頭是烈日,一臺落地扇輕鬆地搖著,也是格外的涼。他們在上午片刻的閒時,跟著音樂的節奏有板有眼地跳著健身大佛操。母親的音樂節奏感不錯,一招一式都準確到位,踩著節點走。任何時候,母親都是氣場爆棚的樣子;父親呢,還是顯得有點隨意散漫,面容帶樂。看著他們把自己的日子過得風生水起,也挺好。

要論到夏季消暑之食物,當是清淡,當是蔬菜。母親菜地裡栽的瓜很多,香瓜、黃瓜、菜瓜、南瓜,都已可摘了;應季的蔬菜也很多,辣椒,茄子,豆角,山芋爪,都是每日餐桌上的必備。辣椒豆乾炒肉絲;茄子蒸煮拌蒜泥;肉燒豆角,清炒山芋爪……母親的每日三餐,就在這些的蔬菜之間變換著花樣。

有時,母親端來一盤子切好的香瓜,我們各自拈起一塊,吃著,不由得讚道“真是甜得很呢!”母親的眼底會蔓延出笑意,溫和慈寧的表情。我喜歡這時的母親,不抱怨,不暴躁。古人消暑,可為“心如止水,老僧入定”之法。詩佛王維面對炎炎酷暑,他的解暑良方就是思出宇宙之外,從佛祖那裡尋求力量。“思出宇宙外,曠然在遼闊。”“忽入甘露門,宛然清涼樂。”

大美盛夏,午間風亦熱,陶缸中的蓮荷遇夏又生,消暑納涼不負卿

白居易在《銷夏》篇中也曾言道:何以銷煩暑,端居一院中。眼前無長物,窗下有清風。熱散由心靜,涼生為室空。此時身自得,難更與人同。故此,心靜而自然生涼,是消暑也是參禪。

“崑崙之高有積雪,蓬萊之遠常遺寒。”

北宋王令消暑方式是,想想崑崙山上的積雪,自然就是涼風頓生了。此法亦可借鑑,在某一個炎炎夏日的午後,讀一篇崇禎年間的雪,不覺得,就有飛雪飄過心頭的清寒;聽一曲泠泠琴音,也可身若居幽谷,涼意心底生。

“赤日幾時過,清風無處尋。經書聊枕籍,瓜李漫浮沉。”

埋頭書籍,吃點瓜果,那是曾幾的消暑之法。此法古今亦同,一卷詩書,一碟瓜果,就可消解半日暑。

更何況是那暑時的一盞茶,疏離俗世,淺斟慢飲,也可飲盡平生的甘與苦,不悲不喜;龍井的茶湯清淺如碧,氤氳著茶香的縹緲,讓人若置山野自然,無爭無擾。禪在茶中,且是喝茶去。

如今夏季的消暑更是輕鬆,一臺空調,就可四季如春。不過,藉以古人消暑之法,借得一點風雅心。

或者,在某個薰熱的夏日,開啟禪定似的消暑模式,焚一柱檀香,閉目,打坐,聽經,參禪,如此,是否可在娑婆世界,得以生命之大自在。

一場清風微雨,又換得一日的清涼無數。吟誦著杜甫詩裡的沉鬱頓挫,艱難苦恨,我望見了千年的雲煙。有人說:古詩詞的墨上都是一座往事的青城,那裡居住著雲煙裡的文者詩心,在唐風宋雨的時空裡,依然深情如故。

暑至,伏初,日靜。平生悲喜有幾何,聊以筆墨寄閒情。

作者簡介:

黃海霞,安徽樅陽人,作品散見於《樅陽文聯》《六尺巷文化》《西散原創》《西散南國文學》等微刊。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