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讓兒子和父親同時感到糾結的東西,通過“遊戲力”可以完美解決'

"
歡迎來到娘娘說,說養娃的科學和哲學娃爸田太醫:協和醫學院醫學博士,哈佛大學醫學院博士後,三甲醫院兒童神外主任醫師娃媽周娘娘:清華媽媽,前新華社記者,女性創業者

文/弋言

“如果男人們在家裡跟孩子說不上話,那他們就不是人類了,而只是吃東西的賺錢機器。”——美國現實主義文學大師厄普代克

"
歡迎來到娘娘說,說養娃的科學和哲學娃爸田太醫:協和醫學院醫學博士,哈佛大學醫學院博士後,三甲醫院兒童神外主任醫師娃媽周娘娘:清華媽媽,前新華社記者,女性創業者

文/弋言

“如果男人們在家裡跟孩子說不上話,那他們就不是人類了,而只是吃東西的賺錢機器。”——美國現實主義文學大師厄普代克

讓兒子和父親同時感到糾結的東西,通過“遊戲力”可以完美解決

厄普代克的這段話準確描述了當今社會的一個現狀:

為了更好的讓男人成為社會機器上的一顆螺絲釘,社會鼓勵男人競爭、賺錢、跨越階層、出人頭地。但是男人在家庭中的養育職責卻很少被重視,更別提鼓勵了。996消磨了男人的時間和精力,慢慢的,男人離家庭的中心越來越遠

而另一方面,男人有一種傾向,傾向於不願意相信自己對於他人的價值,也不願意相信別人對自己的愛;他們倒是能坦然接受被取代和被交換的命運。在這個潛意識的影響下,父親感覺自己在家庭中被邊緣化了,有一種不被家人需要的孤獨感。

我們常常看到,如果父親試圖跟孩子打招呼而沒有被理睬,父親往往會難為情地走開,而不會嘗試用更多的方法和更長的時間與孩子建立聯結。他們默默認可並接受了一個事實:媽媽才是家裡的中心,爸爸只需要賺錢,孩子跟自己不親近是理所當然的,那就這樣吧。

對父親而言,陪孩子玩遊戲,是一件可有可無的事情。

然而,大量的研究已經表明,經常和父親一起打鬧的男孩,將來能和別人更好的相處。尤其是涉及到打鬧類的遊戲——摔跤、拳擊、真人CS等等,父親都是孩子最好的遊戲對象。

"
歡迎來到娘娘說,說養娃的科學和哲學娃爸田太醫:協和醫學院醫學博士,哈佛大學醫學院博士後,三甲醫院兒童神外主任醫師娃媽周娘娘:清華媽媽,前新華社記者,女性創業者

文/弋言

“如果男人們在家裡跟孩子說不上話,那他們就不是人類了,而只是吃東西的賺錢機器。”——美國現實主義文學大師厄普代克

讓兒子和父親同時感到糾結的東西,通過“遊戲力”可以完美解決

厄普代克的這段話準確描述了當今社會的一個現狀:

為了更好的讓男人成為社會機器上的一顆螺絲釘,社會鼓勵男人競爭、賺錢、跨越階層、出人頭地。但是男人在家庭中的養育職責卻很少被重視,更別提鼓勵了。996消磨了男人的時間和精力,慢慢的,男人離家庭的中心越來越遠

而另一方面,男人有一種傾向,傾向於不願意相信自己對於他人的價值,也不願意相信別人對自己的愛;他們倒是能坦然接受被取代和被交換的命運。在這個潛意識的影響下,父親感覺自己在家庭中被邊緣化了,有一種不被家人需要的孤獨感。

我們常常看到,如果父親試圖跟孩子打招呼而沒有被理睬,父親往往會難為情地走開,而不會嘗試用更多的方法和更長的時間與孩子建立聯結。他們默默認可並接受了一個事實:媽媽才是家裡的中心,爸爸只需要賺錢,孩子跟自己不親近是理所當然的,那就這樣吧。

對父親而言,陪孩子玩遊戲,是一件可有可無的事情。

然而,大量的研究已經表明,經常和父親一起打鬧的男孩,將來能和別人更好的相處。尤其是涉及到打鬧類的遊戲——摔跤、拳擊、真人CS等等,父親都是孩子最好的遊戲對象。

讓兒子和父親同時感到糾結的東西,通過“遊戲力”可以完美解決

由於缺少經驗,父親在養育孩子的過程中經常會陷入一種深深的“無力感”——

———孩子哭鬧不止的時候,不知道該怎麼辦……

———孩子感冒流鼻涕的時候,不知道該怎麼辦……

———孩子一言不發鬧脾氣的時候,不知道該怎麼辦……

大部分男人都不喜歡這種無力感,為此,他們最擅長的做法就是:儘量遠離,避免讓自己陷入這種突然的無力感和容易被否定的恐懼中。

傳統文化和社會系統把我們的老公訓練成男人,而非父親。而那些在叢林法則中磨練出來的男性化特徵:邏輯、理性、權威、弱肉強食、狼性……卻成為男人扮演父親這一角色的障礙。你很難要求一位父親跪在地板上跟孩子一起玩爬來爬去的遊戲,你也很難要求一位父親可以非常放鬆、非常專注的跟孩子一起玩遊戲,即使手裡拿著樂高,他們的腦子裡也在想著他們認為更重要的事情。

那麼,在局勢如此緊張的情況下,如何幫助父親和孩子建立聯結呢?

嬰兒時期的孩子,建立聯結非常容易,你只需要趴在嬰兒床前跟他們對視,或者發出奇奇怪怪的聲音,他們就會很容易被你逗得咯咯直笑。

隨著孩子越長越大,與孩子建立聯結也會變得越來越難。漫漫長河中,父母和孩子,會在不斷建立聯結、斷開聯結、重新建立聯結的變化和演進中度過彼此的一生。

"
歡迎來到娘娘說,說養娃的科學和哲學娃爸田太醫:協和醫學院醫學博士,哈佛大學醫學院博士後,三甲醫院兒童神外主任醫師娃媽周娘娘:清華媽媽,前新華社記者,女性創業者

文/弋言

“如果男人們在家裡跟孩子說不上話,那他們就不是人類了,而只是吃東西的賺錢機器。”——美國現實主義文學大師厄普代克

讓兒子和父親同時感到糾結的東西,通過“遊戲力”可以完美解決

厄普代克的這段話準確描述了當今社會的一個現狀:

為了更好的讓男人成為社會機器上的一顆螺絲釘,社會鼓勵男人競爭、賺錢、跨越階層、出人頭地。但是男人在家庭中的養育職責卻很少被重視,更別提鼓勵了。996消磨了男人的時間和精力,慢慢的,男人離家庭的中心越來越遠

而另一方面,男人有一種傾向,傾向於不願意相信自己對於他人的價值,也不願意相信別人對自己的愛;他們倒是能坦然接受被取代和被交換的命運。在這個潛意識的影響下,父親感覺自己在家庭中被邊緣化了,有一種不被家人需要的孤獨感。

我們常常看到,如果父親試圖跟孩子打招呼而沒有被理睬,父親往往會難為情地走開,而不會嘗試用更多的方法和更長的時間與孩子建立聯結。他們默默認可並接受了一個事實:媽媽才是家裡的中心,爸爸只需要賺錢,孩子跟自己不親近是理所當然的,那就這樣吧。

對父親而言,陪孩子玩遊戲,是一件可有可無的事情。

然而,大量的研究已經表明,經常和父親一起打鬧的男孩,將來能和別人更好的相處。尤其是涉及到打鬧類的遊戲——摔跤、拳擊、真人CS等等,父親都是孩子最好的遊戲對象。

讓兒子和父親同時感到糾結的東西,通過“遊戲力”可以完美解決

由於缺少經驗,父親在養育孩子的過程中經常會陷入一種深深的“無力感”——

———孩子哭鬧不止的時候,不知道該怎麼辦……

———孩子感冒流鼻涕的時候,不知道該怎麼辦……

———孩子一言不發鬧脾氣的時候,不知道該怎麼辦……

大部分男人都不喜歡這種無力感,為此,他們最擅長的做法就是:儘量遠離,避免讓自己陷入這種突然的無力感和容易被否定的恐懼中。

傳統文化和社會系統把我們的老公訓練成男人,而非父親。而那些在叢林法則中磨練出來的男性化特徵:邏輯、理性、權威、弱肉強食、狼性……卻成為男人扮演父親這一角色的障礙。你很難要求一位父親跪在地板上跟孩子一起玩爬來爬去的遊戲,你也很難要求一位父親可以非常放鬆、非常專注的跟孩子一起玩遊戲,即使手裡拿著樂高,他們的腦子裡也在想著他們認為更重要的事情。

那麼,在局勢如此緊張的情況下,如何幫助父親和孩子建立聯結呢?

嬰兒時期的孩子,建立聯結非常容易,你只需要趴在嬰兒床前跟他們對視,或者發出奇奇怪怪的聲音,他們就會很容易被你逗得咯咯直笑。

隨著孩子越長越大,與孩子建立聯結也會變得越來越難。漫漫長河中,父母和孩子,會在不斷建立聯結、斷開聯結、重新建立聯結的變化和演進中度過彼此的一生。

讓兒子和父親同時感到糾結的東西,通過“遊戲力”可以完美解決

一、 父親與孩子建立聯結,首先要跟孩子調到同一個頻道。

當孩子想要爸爸陪著玩遊戲的時候,你一心忙著手頭的工作,讓他去找媽媽。那麼,當你跟孩子打招呼的時候,又憑什麼要求他給你親切的迴應呢?我們成年人總是容易犯同一種錯誤——要求別人以自己期望的方式做出迴應。

但是,憑什麼呢?作為父親,如果你不能以孩子要求的方式建立聯結,又怎麼能要求孩子以你的方式建立聯結呢?

要想跟孩子產生聯結,在與孩子相處的過程中應該首先放下身段,跟孩子調到同一個頻道。包括:

1. 關注孩子的所想所需

父親帶孩子,到最後往往都是——孩子哭天搶地,爹地忙著吃雞……

父親如果能時刻關注著孩子,瞭解孩子的所想所需,便能在第一時間滿足孩子的需求,從而驅逐孩子內心的不安和恐懼。

"
歡迎來到娘娘說,說養娃的科學和哲學娃爸田太醫:協和醫學院醫學博士,哈佛大學醫學院博士後,三甲醫院兒童神外主任醫師娃媽周娘娘:清華媽媽,前新華社記者,女性創業者

文/弋言

“如果男人們在家裡跟孩子說不上話,那他們就不是人類了,而只是吃東西的賺錢機器。”——美國現實主義文學大師厄普代克

讓兒子和父親同時感到糾結的東西,通過“遊戲力”可以完美解決

厄普代克的這段話準確描述了當今社會的一個現狀:

為了更好的讓男人成為社會機器上的一顆螺絲釘,社會鼓勵男人競爭、賺錢、跨越階層、出人頭地。但是男人在家庭中的養育職責卻很少被重視,更別提鼓勵了。996消磨了男人的時間和精力,慢慢的,男人離家庭的中心越來越遠

而另一方面,男人有一種傾向,傾向於不願意相信自己對於他人的價值,也不願意相信別人對自己的愛;他們倒是能坦然接受被取代和被交換的命運。在這個潛意識的影響下,父親感覺自己在家庭中被邊緣化了,有一種不被家人需要的孤獨感。

我們常常看到,如果父親試圖跟孩子打招呼而沒有被理睬,父親往往會難為情地走開,而不會嘗試用更多的方法和更長的時間與孩子建立聯結。他們默默認可並接受了一個事實:媽媽才是家裡的中心,爸爸只需要賺錢,孩子跟自己不親近是理所當然的,那就這樣吧。

對父親而言,陪孩子玩遊戲,是一件可有可無的事情。

然而,大量的研究已經表明,經常和父親一起打鬧的男孩,將來能和別人更好的相處。尤其是涉及到打鬧類的遊戲——摔跤、拳擊、真人CS等等,父親都是孩子最好的遊戲對象。

讓兒子和父親同時感到糾結的東西,通過“遊戲力”可以完美解決

由於缺少經驗,父親在養育孩子的過程中經常會陷入一種深深的“無力感”——

———孩子哭鬧不止的時候,不知道該怎麼辦……

———孩子感冒流鼻涕的時候,不知道該怎麼辦……

———孩子一言不發鬧脾氣的時候,不知道該怎麼辦……

大部分男人都不喜歡這種無力感,為此,他們最擅長的做法就是:儘量遠離,避免讓自己陷入這種突然的無力感和容易被否定的恐懼中。

傳統文化和社會系統把我們的老公訓練成男人,而非父親。而那些在叢林法則中磨練出來的男性化特徵:邏輯、理性、權威、弱肉強食、狼性……卻成為男人扮演父親這一角色的障礙。你很難要求一位父親跪在地板上跟孩子一起玩爬來爬去的遊戲,你也很難要求一位父親可以非常放鬆、非常專注的跟孩子一起玩遊戲,即使手裡拿著樂高,他們的腦子裡也在想著他們認為更重要的事情。

那麼,在局勢如此緊張的情況下,如何幫助父親和孩子建立聯結呢?

嬰兒時期的孩子,建立聯結非常容易,你只需要趴在嬰兒床前跟他們對視,或者發出奇奇怪怪的聲音,他們就會很容易被你逗得咯咯直笑。

隨著孩子越長越大,與孩子建立聯結也會變得越來越難。漫漫長河中,父母和孩子,會在不斷建立聯結、斷開聯結、重新建立聯結的變化和演進中度過彼此的一生。

讓兒子和父親同時感到糾結的東西,通過“遊戲力”可以完美解決

一、 父親與孩子建立聯結,首先要跟孩子調到同一個頻道。

當孩子想要爸爸陪著玩遊戲的時候,你一心忙著手頭的工作,讓他去找媽媽。那麼,當你跟孩子打招呼的時候,又憑什麼要求他給你親切的迴應呢?我們成年人總是容易犯同一種錯誤——要求別人以自己期望的方式做出迴應。

但是,憑什麼呢?作為父親,如果你不能以孩子要求的方式建立聯結,又怎麼能要求孩子以你的方式建立聯結呢?

要想跟孩子產生聯結,在與孩子相處的過程中應該首先放下身段,跟孩子調到同一個頻道。包括:

1. 關注孩子的所想所需

父親帶孩子,到最後往往都是——孩子哭天搶地,爹地忙著吃雞……

父親如果能時刻關注著孩子,瞭解孩子的所想所需,便能在第一時間滿足孩子的需求,從而驅逐孩子內心的不安和恐懼。

讓兒子和父親同時感到糾結的東西,通過“遊戲力”可以完美解決

2. 認真傾聽孩子的故事

有時候,當孩子想努力闡述一件事情時,由於語言和思維的侷限,常常“東拉西扯”、“磨磨唧唧”、“反反覆覆”,這個時候,以父親“效率之上”、“邏輯清晰”的男性思維,常常會感到不耐煩,並且強行打斷孩子講話。這其實是在切斷孩子與自己的聯結。

孩子只有確保父親會耐心的傾聽自己,才會把更多的心事講給父親聽,才能建立更深層次的聯結。

二、通過與孩子一起玩遊戲建立聯結

對於小男孩來說,模仿他們的行為,跟他們玩互相追逐和躲貓貓的遊戲容易建立聯結。

隨著小男孩的年紀越來越大,父子之間的關係變得微妙且複雜。“距離”成為了讓男孩和男人感到糾結的東西。太近的距離讓人感到尷尬,太遠的距離又讓人感到疏離,要找到恰到好處的平衡點,說實話並不容易。但,也不是完全不可能。

大多數父子之間喜歡玩球類的遊戲——足球、籃球、羽毛球、乒乓球……這類遊戲有一個共同點,父親和兒子不需要有太多肢體接觸,但是又要相互配合,因此不能離得太遠。這樣的距離對於父子關係來說,其實剛剛好。隨著球來回傳動,無形中在父親和兒子之間搭建了一座聯結的橋樑,雙方都能從中感到快樂和滿足感。

"
歡迎來到娘娘說,說養娃的科學和哲學娃爸田太醫:協和醫學院醫學博士,哈佛大學醫學院博士後,三甲醫院兒童神外主任醫師娃媽周娘娘:清華媽媽,前新華社記者,女性創業者

文/弋言

“如果男人們在家裡跟孩子說不上話,那他們就不是人類了,而只是吃東西的賺錢機器。”——美國現實主義文學大師厄普代克

讓兒子和父親同時感到糾結的東西,通過“遊戲力”可以完美解決

厄普代克的這段話準確描述了當今社會的一個現狀:

為了更好的讓男人成為社會機器上的一顆螺絲釘,社會鼓勵男人競爭、賺錢、跨越階層、出人頭地。但是男人在家庭中的養育職責卻很少被重視,更別提鼓勵了。996消磨了男人的時間和精力,慢慢的,男人離家庭的中心越來越遠

而另一方面,男人有一種傾向,傾向於不願意相信自己對於他人的價值,也不願意相信別人對自己的愛;他們倒是能坦然接受被取代和被交換的命運。在這個潛意識的影響下,父親感覺自己在家庭中被邊緣化了,有一種不被家人需要的孤獨感。

我們常常看到,如果父親試圖跟孩子打招呼而沒有被理睬,父親往往會難為情地走開,而不會嘗試用更多的方法和更長的時間與孩子建立聯結。他們默默認可並接受了一個事實:媽媽才是家裡的中心,爸爸只需要賺錢,孩子跟自己不親近是理所當然的,那就這樣吧。

對父親而言,陪孩子玩遊戲,是一件可有可無的事情。

然而,大量的研究已經表明,經常和父親一起打鬧的男孩,將來能和別人更好的相處。尤其是涉及到打鬧類的遊戲——摔跤、拳擊、真人CS等等,父親都是孩子最好的遊戲對象。

讓兒子和父親同時感到糾結的東西,通過“遊戲力”可以完美解決

由於缺少經驗,父親在養育孩子的過程中經常會陷入一種深深的“無力感”——

———孩子哭鬧不止的時候,不知道該怎麼辦……

———孩子感冒流鼻涕的時候,不知道該怎麼辦……

———孩子一言不發鬧脾氣的時候,不知道該怎麼辦……

大部分男人都不喜歡這種無力感,為此,他們最擅長的做法就是:儘量遠離,避免讓自己陷入這種突然的無力感和容易被否定的恐懼中。

傳統文化和社會系統把我們的老公訓練成男人,而非父親。而那些在叢林法則中磨練出來的男性化特徵:邏輯、理性、權威、弱肉強食、狼性……卻成為男人扮演父親這一角色的障礙。你很難要求一位父親跪在地板上跟孩子一起玩爬來爬去的遊戲,你也很難要求一位父親可以非常放鬆、非常專注的跟孩子一起玩遊戲,即使手裡拿著樂高,他們的腦子裡也在想著他們認為更重要的事情。

那麼,在局勢如此緊張的情況下,如何幫助父親和孩子建立聯結呢?

嬰兒時期的孩子,建立聯結非常容易,你只需要趴在嬰兒床前跟他們對視,或者發出奇奇怪怪的聲音,他們就會很容易被你逗得咯咯直笑。

隨著孩子越長越大,與孩子建立聯結也會變得越來越難。漫漫長河中,父母和孩子,會在不斷建立聯結、斷開聯結、重新建立聯結的變化和演進中度過彼此的一生。

讓兒子和父親同時感到糾結的東西,通過“遊戲力”可以完美解決

一、 父親與孩子建立聯結,首先要跟孩子調到同一個頻道。

當孩子想要爸爸陪著玩遊戲的時候,你一心忙著手頭的工作,讓他去找媽媽。那麼,當你跟孩子打招呼的時候,又憑什麼要求他給你親切的迴應呢?我們成年人總是容易犯同一種錯誤——要求別人以自己期望的方式做出迴應。

但是,憑什麼呢?作為父親,如果你不能以孩子要求的方式建立聯結,又怎麼能要求孩子以你的方式建立聯結呢?

要想跟孩子產生聯結,在與孩子相處的過程中應該首先放下身段,跟孩子調到同一個頻道。包括:

1. 關注孩子的所想所需

父親帶孩子,到最後往往都是——孩子哭天搶地,爹地忙著吃雞……

父親如果能時刻關注著孩子,瞭解孩子的所想所需,便能在第一時間滿足孩子的需求,從而驅逐孩子內心的不安和恐懼。

讓兒子和父親同時感到糾結的東西,通過“遊戲力”可以完美解決

2. 認真傾聽孩子的故事

有時候,當孩子想努力闡述一件事情時,由於語言和思維的侷限,常常“東拉西扯”、“磨磨唧唧”、“反反覆覆”,這個時候,以父親“效率之上”、“邏輯清晰”的男性思維,常常會感到不耐煩,並且強行打斷孩子講話。這其實是在切斷孩子與自己的聯結。

孩子只有確保父親會耐心的傾聽自己,才會把更多的心事講給父親聽,才能建立更深層次的聯結。

二、通過與孩子一起玩遊戲建立聯結

對於小男孩來說,模仿他們的行為,跟他們玩互相追逐和躲貓貓的遊戲容易建立聯結。

隨著小男孩的年紀越來越大,父子之間的關係變得微妙且複雜。“距離”成為了讓男孩和男人感到糾結的東西。太近的距離讓人感到尷尬,太遠的距離又讓人感到疏離,要找到恰到好處的平衡點,說實話並不容易。但,也不是完全不可能。

大多數父子之間喜歡玩球類的遊戲——足球、籃球、羽毛球、乒乓球……這類遊戲有一個共同點,父親和兒子不需要有太多肢體接觸,但是又要相互配合,因此不能離得太遠。這樣的距離對於父子關係來說,其實剛剛好。隨著球來回傳動,無形中在父親和兒子之間搭建了一座聯結的橋樑,雙方都能從中感到快樂和滿足感。

讓兒子和父親同時感到糾結的東西,通過“遊戲力”可以完美解決

二、 從淺層聯結到深層聯結

父親拖著一身的疲憊回家,當想要抱抱孩子的時候,孩子卻自顧自的玩玩具,父親一定很受傷。心想,就這樣吧,你不讓我抱,我也正想自己一個人待會兒,咱們就互相成全吧。但這樣做的結果是,孩子跟父親的聯結是斷裂的。

這個時候,就要邀請家裡的重要人物——媽媽登場了。媽媽可以協助爸爸,建立爸爸跟孩子之間的聯結。比如,媽媽可以假裝腿疼,讓爸爸和孩子輪流給自己按摩,並喊口號“爸爸按完寶寶按”、“寶寶按完爸爸按”,這個時候爸爸和孩子面對面,拉近了彼此的距離,從而建立了淺層聯結。

等孩子適應了這一遊戲之後,爸爸可以嘗試和孩子互相按摩,增加兩個人身體的直接接觸,從而跟孩子建立深層聯結。

"
歡迎來到娘娘說,說養娃的科學和哲學娃爸田太醫:協和醫學院醫學博士,哈佛大學醫學院博士後,三甲醫院兒童神外主任醫師娃媽周娘娘:清華媽媽,前新華社記者,女性創業者

文/弋言

“如果男人們在家裡跟孩子說不上話,那他們就不是人類了,而只是吃東西的賺錢機器。”——美國現實主義文學大師厄普代克

讓兒子和父親同時感到糾結的東西,通過“遊戲力”可以完美解決

厄普代克的這段話準確描述了當今社會的一個現狀:

為了更好的讓男人成為社會機器上的一顆螺絲釘,社會鼓勵男人競爭、賺錢、跨越階層、出人頭地。但是男人在家庭中的養育職責卻很少被重視,更別提鼓勵了。996消磨了男人的時間和精力,慢慢的,男人離家庭的中心越來越遠

而另一方面,男人有一種傾向,傾向於不願意相信自己對於他人的價值,也不願意相信別人對自己的愛;他們倒是能坦然接受被取代和被交換的命運。在這個潛意識的影響下,父親感覺自己在家庭中被邊緣化了,有一種不被家人需要的孤獨感。

我們常常看到,如果父親試圖跟孩子打招呼而沒有被理睬,父親往往會難為情地走開,而不會嘗試用更多的方法和更長的時間與孩子建立聯結。他們默默認可並接受了一個事實:媽媽才是家裡的中心,爸爸只需要賺錢,孩子跟自己不親近是理所當然的,那就這樣吧。

對父親而言,陪孩子玩遊戲,是一件可有可無的事情。

然而,大量的研究已經表明,經常和父親一起打鬧的男孩,將來能和別人更好的相處。尤其是涉及到打鬧類的遊戲——摔跤、拳擊、真人CS等等,父親都是孩子最好的遊戲對象。

讓兒子和父親同時感到糾結的東西,通過“遊戲力”可以完美解決

由於缺少經驗,父親在養育孩子的過程中經常會陷入一種深深的“無力感”——

———孩子哭鬧不止的時候,不知道該怎麼辦……

———孩子感冒流鼻涕的時候,不知道該怎麼辦……

———孩子一言不發鬧脾氣的時候,不知道該怎麼辦……

大部分男人都不喜歡這種無力感,為此,他們最擅長的做法就是:儘量遠離,避免讓自己陷入這種突然的無力感和容易被否定的恐懼中。

傳統文化和社會系統把我們的老公訓練成男人,而非父親。而那些在叢林法則中磨練出來的男性化特徵:邏輯、理性、權威、弱肉強食、狼性……卻成為男人扮演父親這一角色的障礙。你很難要求一位父親跪在地板上跟孩子一起玩爬來爬去的遊戲,你也很難要求一位父親可以非常放鬆、非常專注的跟孩子一起玩遊戲,即使手裡拿著樂高,他們的腦子裡也在想著他們認為更重要的事情。

那麼,在局勢如此緊張的情況下,如何幫助父親和孩子建立聯結呢?

嬰兒時期的孩子,建立聯結非常容易,你只需要趴在嬰兒床前跟他們對視,或者發出奇奇怪怪的聲音,他們就會很容易被你逗得咯咯直笑。

隨著孩子越長越大,與孩子建立聯結也會變得越來越難。漫漫長河中,父母和孩子,會在不斷建立聯結、斷開聯結、重新建立聯結的變化和演進中度過彼此的一生。

讓兒子和父親同時感到糾結的東西,通過“遊戲力”可以完美解決

一、 父親與孩子建立聯結,首先要跟孩子調到同一個頻道。

當孩子想要爸爸陪著玩遊戲的時候,你一心忙著手頭的工作,讓他去找媽媽。那麼,當你跟孩子打招呼的時候,又憑什麼要求他給你親切的迴應呢?我們成年人總是容易犯同一種錯誤——要求別人以自己期望的方式做出迴應。

但是,憑什麼呢?作為父親,如果你不能以孩子要求的方式建立聯結,又怎麼能要求孩子以你的方式建立聯結呢?

要想跟孩子產生聯結,在與孩子相處的過程中應該首先放下身段,跟孩子調到同一個頻道。包括:

1. 關注孩子的所想所需

父親帶孩子,到最後往往都是——孩子哭天搶地,爹地忙著吃雞……

父親如果能時刻關注著孩子,瞭解孩子的所想所需,便能在第一時間滿足孩子的需求,從而驅逐孩子內心的不安和恐懼。

讓兒子和父親同時感到糾結的東西,通過“遊戲力”可以完美解決

2. 認真傾聽孩子的故事

有時候,當孩子想努力闡述一件事情時,由於語言和思維的侷限,常常“東拉西扯”、“磨磨唧唧”、“反反覆覆”,這個時候,以父親“效率之上”、“邏輯清晰”的男性思維,常常會感到不耐煩,並且強行打斷孩子講話。這其實是在切斷孩子與自己的聯結。

孩子只有確保父親會耐心的傾聽自己,才會把更多的心事講給父親聽,才能建立更深層次的聯結。

二、通過與孩子一起玩遊戲建立聯結

對於小男孩來說,模仿他們的行為,跟他們玩互相追逐和躲貓貓的遊戲容易建立聯結。

隨著小男孩的年紀越來越大,父子之間的關係變得微妙且複雜。“距離”成為了讓男孩和男人感到糾結的東西。太近的距離讓人感到尷尬,太遠的距離又讓人感到疏離,要找到恰到好處的平衡點,說實話並不容易。但,也不是完全不可能。

大多數父子之間喜歡玩球類的遊戲——足球、籃球、羽毛球、乒乓球……這類遊戲有一個共同點,父親和兒子不需要有太多肢體接觸,但是又要相互配合,因此不能離得太遠。這樣的距離對於父子關係來說,其實剛剛好。隨著球來回傳動,無形中在父親和兒子之間搭建了一座聯結的橋樑,雙方都能從中感到快樂和滿足感。

讓兒子和父親同時感到糾結的東西,通過“遊戲力”可以完美解決

二、 從淺層聯結到深層聯結

父親拖著一身的疲憊回家,當想要抱抱孩子的時候,孩子卻自顧自的玩玩具,父親一定很受傷。心想,就這樣吧,你不讓我抱,我也正想自己一個人待會兒,咱們就互相成全吧。但這樣做的結果是,孩子跟父親的聯結是斷裂的。

這個時候,就要邀請家裡的重要人物——媽媽登場了。媽媽可以協助爸爸,建立爸爸跟孩子之間的聯結。比如,媽媽可以假裝腿疼,讓爸爸和孩子輪流給自己按摩,並喊口號“爸爸按完寶寶按”、“寶寶按完爸爸按”,這個時候爸爸和孩子面對面,拉近了彼此的距離,從而建立了淺層聯結。

等孩子適應了這一遊戲之後,爸爸可以嘗試和孩子互相按摩,增加兩個人身體的直接接觸,從而跟孩子建立深層聯結。

讓兒子和父親同時感到糾結的東西,通過“遊戲力”可以完美解決

讓孩子意識到,父親不是吃東西的賺錢機器,而是家庭中至關重要的成員之一。有了父親對孩子成長的參與,家庭成員之間的聯結才更加完整。

歡迎來到娘娘說,說養娃的科學和哲學娃爸田太醫:協和醫學院醫學博士,哈佛大學醫學院博士後,三甲醫院兒童神外主任醫師娃媽周娘娘:清華媽媽,前新華社記者,女性創業者
"

相關推薦

推薦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