吳尊9歲女兒輸掉比賽落淚:想讓孩子贏,先提高他的“抗挫力”

吳尊9歲女兒輸掉比賽落淚:想讓孩子贏,先提高他的“抗挫力”

1

吳尊9歲女兒輸掉比賽落淚:想讓孩子贏,先提高他的“抗挫力”

喜歡的明星爸爸為數不多,吳尊算一個。

無論是在他的微博,還是綜藝節目中,都能感受到他對兒女春風化雨般的父愛。

上個月,吳尊在微博爆料,NeiNei哭了。

原因是她參加了一場芭蕾舞比賽,輸了。而這場比賽,NeiNei期待了很久,也很想贏,為此她沒日沒夜的苦練,但結果不如人意。

吳尊9歲女兒輸掉比賽落淚:想讓孩子贏,先提高他的“抗挫力”

吳尊舉出了NeiNei之所以輸,存在一些客觀原因,比如,她是比賽中最年輕的選手,也是第一位出場的。

最後,吳尊說到:

吳尊9歲女兒輸掉比賽落淚:想讓孩子贏,先提高他的“抗挫力”

作為爸爸,看到女兒比賽輸了落淚,內心一定很難過。沒有一位父母想看到孩子輸的結果,也很想看她贏,看到她快樂。但真實的生活,並不總是甜的,因為有了酸甜苦辣中的其他三種,才顯得它彌足珍貴。就像如果一味的在蜜罐中泡久了,並不會覺得它很好一樣。

有時候,輸,並不代表差,它也很珍貴。要讓孩子學會,贏得起,更輸得起。

生活中,我們常常可以看到很多贏得起,但“輸不起”的孩子。就像參加沙龍的一位媽媽說:

“我兒子的規則意識很強,但他有點輸不起。

跟他下棋,或玩遊戲,必須他贏。他如果不贏的話,下次就不要跟你玩了。而且還會發脾氣和各種不滿意,心情變得很不好。”

小時候,我們可以以各種理由對孩子好,讓他贏,但未來社會不會對他溫柔以待,還會幫他補上“輸”的那一課。等到那時,無數的挫敗感將會席捲而來。

“輸贏”本就是人生常態,是要從小教會孩子的重要一課。

吳尊9歲女兒輸掉比賽落淚:想讓孩子贏,先提高他的“抗挫力”

2

從小陪伴孩子時,無論是出於年齡小還是寵愛的原因,很容易什麼都讓著孩子,讓他贏。其實,從孩子還很小時,就要開始讓他知道:有輸有贏的現實

如果一味的讓他贏,未來當他面對輸的時候會很難接受,導致“輸不起”。而如果經常輸,讓孩子有很強的挫敗感。

在《爸爸去哪兒》中,可以看到一些“輸不起”的孩子。

《爸爸3》中,大家一起來到陝北榆林,有一個當地傳統比賽是“摳玉米”。五位明星老爸和鄉親們一起出戰,比賽哪一對摳的玉米多。

結果是,五位老爸中四位都輸掉了比賽,包括鄒市明。

當軒軒看到爸爸輸掉後,不幹了,一定要爸爸贏。

吳尊9歲女兒輸掉比賽落淚:想讓孩子贏,先提高他的“抗挫力”

儘管鄒市明很耐心的對他講:

“這只是一個小比賽,比賽都會有輸贏,這次輸了我們在其他地方贏回來!”

吳尊9歲女兒輸掉比賽落淚:想讓孩子贏,先提高他的“抗挫力”

但軒軒還是不罷休,並一直嚷嚷道:“我就是要你贏。”

最後,沒辦法,村長李銳只好增加了一輪大人間的拳擊比賽,鄒市明贏了,軒軒才開心。

無獨有偶,在《爸爸2》中,楊威的兒子楊陽洋也曾出現過“輸不起”的場景。

小朋友一起在玩蘿蔔蹲遊戲,因對方喊了一聲楊陽洋沒有及時反應過來,被其他小朋友說你“你輸了”的時候,情緒突變,當場爆哭,一個勁兒的喊道:“我不喜歡你們了。”

明星家的孩子會有輸不起的現象發生,普通家庭也一樣。

吳尊9歲女兒輸掉比賽落淚:想讓孩子贏,先提高他的“抗挫力”

孩子之所以會“輸不起”,往往跟父母有關。

  • 和“別人家的孩子”比較

在父母口中,別人家的孩子都是優秀的,事事都要與人比較。在潛移默化的比較中,讓孩子不敢輸。

  • 滿足自己的虛榮心

一些家長無法通過現實下的自己達到自我滿足,會以孩子的種種表現滿足自己的虛榮心。到底是應該把孩子的喜好放在首位,還是自己的,是需要考慮的。

  • 在讚美中長大

讚美並不一定全是對的,也有錯的。如果經常對孩子日常生活中一些簡單、很容易就能做到的事情進行讚美,會讓孩子輸不起,不敢面對輸。

真正該讚美的是過程,是努力,不是結果。

  • 不問原因,只問結果

結果重要,但過程更重要。過程是判斷孩子是否努力的重要依據,如果盡力,結果順其自然便好。但如果一味的強調結果,會讓孩子得失心很重。

孩子一旦出現輸不起的現象,父母要多從自身找找原因,是否在語言或行動中,對孩子有過一些暗示,是否對孩子講過一些期望。這些都會對孩子產生影響。

吳尊9歲女兒輸掉比賽落淚:想讓孩子贏,先提高他的“抗挫力”

3

如何提高孩子的抗挫力?我們可以這樣做。

吳尊9歲女兒輸掉比賽落淚:想讓孩子贏,先提高他的“抗挫力”

我們可以告訴孩子:我理解你現在的情緒。

可以對孩子說:寶寶,媽媽知道,你現在很難過,很不舒服。給你3分鐘,媽媽在旁邊等你,你哭完以後,我們再來說說怎麼回事。

這樣做3到4次,他發脾氣的頻率就會越來越少。而且,他還從中學會了如何跟你交流,談論剛才的情緒和心裡的想法。

吳尊9歲女兒輸掉比賽落淚:想讓孩子贏,先提高他的“抗挫力”

當孩子出現情緒的時候,家長要分清楚這個情緒是誰的,而不要被情緒帶著跑,反而引起自己的情緒不適。

很多時候,我們的注意力全部放到了孩子的哭鬧上,而忘記孩子情緒表達的後面是什麼?如何及時給予他行為引導。最後只是保證孩子不哭了而已。

當孩子情緒來臨時,我們不要立即拒絕,發脾氣只是孩子情緒的外展,反而是那些一天到晚不發脾氣的人,需要多加引導。

吳尊9歲女兒輸掉比賽落淚:想讓孩子贏,先提高他的“抗挫力”

孩子之所以要表達情緒,經常是因為情緒被壓抑了。如果平時孩子想要表達的情緒,經常能夠被接納,被滿足,可以找到釋放的出口,這個孩子看起來就是平和的。

內心無怨氣,也就無需釋放。

所以,我們要看到,孩子哭是正常的,只是情緒的表達。作為大人,我們在生氣的時候,可以很好的自我調節,但是孩子暫時還沒發展出這種能力,在最熟悉的人面前,他展現的就是真實的自己。

不要等到孩子未來走向社會,讓別人來教育他,最好的是從現在開始,我們自己來做。在潤物無聲中給孩子最溫暖的教育,未來孩子不用拼爹媽,而是拼自己。

— END —

相關推薦

推薦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