寶寶打點滴時為何針頭要紮在頭上,護士可不會明說,寶媽最好知道

不完美媽媽 聰明孩子養成記 文章 西紅柿媽媽 2019-04-28

文|西紅柿媽媽

寶媽們在養育孩子的時候,經常會遇到一些困難和挫折,有時候讓寶媽心力交瘁,有時候也會手足無措和迷茫。但是最讓寶媽們心痛和無助的時候卻是孩子生病住院的時候,看著孩子遭受病痛折磨的難過,更揪心的是看著孩子被醫生護士輸液扎針的時候,那場面真是看一次心疼一次。孩子住院需要打針的時候,我的心簡直備受煎熬,如果運氣好碰到一個技術佳的護士還好。運氣不好,遇到實習小護士,會找不著寶寶的血管,左一針右一針的扎寶寶,心簡直在滴血,忍不住的時候真想數落護士的技術菜。

寶寶打點滴時為何針頭要紮在頭上,護士可不會明說,寶媽最好知道

輸多液肯定對孩子的身體也有影響,體質會慢慢變虛弱,除非是孩子病情嚴重,其他時候能不輸液就不輸液,更重要的每次都會在心裡默唸,以後要更用心的照顧孩子,可是想要孩子完全不生病也是不現實的,生病還是要來醫院。

我們平時在醫院見到許多寶寶打點滴都是扎頭,有些寶媽可能對頭部靜脈輸液的風險不太瞭解,認為扎頭特別的恐怖。寶媽可能會想護士為什麼不扎手背或者腳背,寶寶那麼小,針頭扎到頭上,會不會傷到大腦,進而影響智商。醫院的醫護人員一般都不會和家屬明說,其實原因有三,寶媽們可以瞭解一下:

1、寶寶太小,身體其他血管太小,不容易扎進去,而頭部血管較粗。

寶寶打點滴時為何針頭要紮在頭上,護士可不會明說,寶媽最好知道

寶寶年齡過小,手部或者腳部地方的血管很小,醫護人員很不容易看清血管的位置,不容易扎進去,現在家庭條件富裕,孩子養育的白白胖胖,厚厚的皮下脂肪覆蓋下血管就更不容易找到了。但是寶寶頭皮的靜脈血管豐富,而且表淺和較粗,加上頭部血液循環快,方便護士扎針和加速藥物發揮作用。雖然家長們看著寶寶扎頭的情景感覺很心疼,也只能等孩子長大之後,等手上的血管才會變得更明顯,到時候而頭部會變得硬,反而不太適合扎針了,大齡的孩子就會選擇扎手或紮腳了。

2、紮在手上會感覺很涼,而頭上卻感覺不到。

寶寶打點滴時為何針頭要紮在頭上,護士可不會明說,寶媽最好知道

我們大人打點滴的時候就有明顯的感覺,如果輸液久了,整個手特別是輸液的附近血管會有一種涼意,因為血管內溫度下降了會變冷。其實寶寶也會和我們大人有一樣的感覺,寶寶太小了,手背和手臂上的靜脈血管因為埋藏在脂肪下比較深,它的血液循環速度比較慢,這也是寶寶為什麼平時身上暖和手冰冷的原因。而寶寶頭部的血管血液循環快,保暖效果好,所以醫護人員會選擇頭部來輸液。

3.寶寶扎頭不容易跑針。

寶寶因為扎針疼痛,會哭鬧、會反抗亂動,手舞足蹈不受控制。就算寶媽們安撫了他們不哭不鬧之後,孩子也不可能一直保持不動的狀態。他們不舒服就會喜歡動來動去,手會扯掉管子,或者腳也會相互擦掉輸液管。這樣就會造成跑針,最終只能又重新紮針,讓寶寶再一次遭受痛苦。

如果紮在頭上,護士也容易固定針頭和管子,有時候寶媽還能分散孩子的注意力,給他玩具玩,寶媽只要看住孩子不去拔就可以了,這也是醫護人員輸液選擇小寶寶扎頭的原因。

寶寶打點滴時為何針頭要紮在頭上,護士可不會明說,寶媽最好知道

​照顧孩子是件難事,在孩子生病的時候,家長們必須嚴格遵守“能吃藥就不打針,能打針就不輸液”的原則,碰到需要輸液打頭的情況,家長們也沒有必要過分擔心會影響大腦。醫院護士是經過專業訓練的,打頭部也是為了寶寶著想,醫護人員會根據孩子的年齡或者孩子血管情況來選擇扎針部位,在這種情況下,我們只能選擇找個技術過硬的護士扎針,並且積極配合醫護人員,不然出現跑針出血腫大的情況,遭罪的是孩子,心痛的是父母。

你家寶寶有很小的時候就打點滴的經歷嗎?

我是西紅柿媽媽,二胎媽媽育兒達人,生活中育兒經驗或有任何困惑都可在下方跟我們一起討論交流,文章版權屬本作者所有,歡迎分享給需要的人,↓↓↓下方點★★收藏分享

相關推薦

推薦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