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同的制服 相同的責任 ──記退役軍人、武清區王慶坨鎮綜合執法大隊齊小軍'

"

他曾是一名軍人,在訓練場上摸爬滾打,在肆虐的洪水中堅強挺立……如今,脫下軍裝,穿上新制服,工作任務變了,但初心不變,始終如一保持軍人本色,言必行、行必果,堅信“敢拼才能贏”。他就是退役軍人、武清區王慶坨鎮綜合執法大隊隊員齊小軍。

"

他曾是一名軍人,在訓練場上摸爬滾打,在肆虐的洪水中堅強挺立……如今,脫下軍裝,穿上新制服,工作任務變了,但初心不變,始終如一保持軍人本色,言必行、行必果,堅信“敢拼才能贏”。他就是退役軍人、武清區王慶坨鎮綜合執法大隊隊員齊小軍。

不同的制服 相同的責任 ──記退役軍人、武清區王慶坨鎮綜合執法大隊齊小軍

今年40歲的齊小軍,1997年12月至2014年7月在湖北省武漢市某部隊服役。在1998年抗洪搶險過程中,他不怕危險、敢打敢拼,一直衝鋒在抗洪搶險第一線,直至昏倒在抗洪大堤上。因表現突出,齊小軍被批准火線入黨,曾獲得“全國抗洪模範”“抗洪勇士”等榮譽稱號,並被中國人民解放軍四總部評為“先進個人”。

責任心點亮盞盞街燈

2014年轉業後,齊小軍被分配到王慶坨鎮政府社會事務服務中心,主要負責鎮域範圍內育齡婦女的普查和管理。由於對新工作不熟悉,齊小軍總是虛心向老同志請教,遇到不配合普查的村民,他會不厭其煩耐心解釋,設身處地為村民著想,並針對當地村民白天外出務工的特點,將每天的普查工作安排在早晨。每天天不亮,他就從家裡出發,趕在被普查對象離家之前進行走訪,一家訪完還得立即趕到第二家。

"

他曾是一名軍人,在訓練場上摸爬滾打,在肆虐的洪水中堅強挺立……如今,脫下軍裝,穿上新制服,工作任務變了,但初心不變,始終如一保持軍人本色,言必行、行必果,堅信“敢拼才能贏”。他就是退役軍人、武清區王慶坨鎮綜合執法大隊隊員齊小軍。

不同的制服 相同的責任 ──記退役軍人、武清區王慶坨鎮綜合執法大隊齊小軍

今年40歲的齊小軍,1997年12月至2014年7月在湖北省武漢市某部隊服役。在1998年抗洪搶險過程中,他不怕危險、敢打敢拼,一直衝鋒在抗洪搶險第一線,直至昏倒在抗洪大堤上。因表現突出,齊小軍被批准火線入黨,曾獲得“全國抗洪模範”“抗洪勇士”等榮譽稱號,並被中國人民解放軍四總部評為“先進個人”。

責任心點亮盞盞街燈

2014年轉業後,齊小軍被分配到王慶坨鎮政府社會事務服務中心,主要負責鎮域範圍內育齡婦女的普查和管理。由於對新工作不熟悉,齊小軍總是虛心向老同志請教,遇到不配合普查的村民,他會不厭其煩耐心解釋,設身處地為村民著想,並針對當地村民白天外出務工的特點,將每天的普查工作安排在早晨。每天天不亮,他就從家裡出發,趕在被普查對象離家之前進行走訪,一家訪完還得立即趕到第二家。

不同的制服 相同的責任 ──記退役軍人、武清區王慶坨鎮綜合執法大隊齊小軍

轉業第二年,因工作需要,齊小軍調入鎮綜合執法大隊。除日常行政執法工作外,他還負責全鎮1700餘盞路燈的檢查與維護。接手工作時,鎮區路燈已經超過質保期限,壞損情況嚴重,存在安全隱患。為了摸排各條街道損壞路燈的具體情況、具體位置,齊小軍連續半個多月加班到晚上九十點鐘,直到對鎮區內所有壞損路燈情況“一口清”。一天夜裡,齊小軍剛回到家還沒來得及吃飯,就接到群眾的電話,說在一個路燈杆下隱約可以看到電火花。他二話沒說立刻趕赴現場,協調施工人員檢查線路,對裸露的線頭進行更換,等都處理完已經是晚上10點多。面對這種加班加點的常態,齊小軍笑著說:“我平時手機24小時開機,隨叫隨到,隨時待命,為了保證群眾的夜間照明,再苦再累也是值得的。”為做到對全鎮街道路燈情況心中有數,齊小軍養成了每天晚上環繞鎮區主幹街道觀察路燈遛彎兒的習慣。多年來,全鎮路燈亮燈率一直保持在95%以上。

勇擔當堅守汛期風雨中

每年進入雨季之後,齊小軍和他所在的綜合執法大隊的一項主要工作就是防汛。“我印象最深的是2016年的夏天,當時汛情嚴峻,是近幾年最嚴重的一次。鎮區多條主幹街道被淹,最深處水深達到1.2米。”談及當時的汛情,齊小軍一臉嚴肅。那時他與同事到鎮區的主要幹道上進行排水作業,一次又一次摸索著打開井蓋,並來回巡視防止發生危險。因為水比較深雨靴不方便行走,他就乾脆換了便鞋趟著水走,從早上4點工作到晚上6點,身體一直浸泡在水中。在這期間,為了讓奮戰在防汛一線的同事們吃上一口熱乎飯,齊小軍趟著齊腰深的泥水,深一腳淺一腳步行一公里,把飯送到同事們的手上。積水全部排除後,他才發現手機被水浸泡已無法使用,全身多處被水泡得浮腫、泛白。但他連個安穩覺都沒睡,就全身心地投入到第二天的防汛工作中。

"

他曾是一名軍人,在訓練場上摸爬滾打,在肆虐的洪水中堅強挺立……如今,脫下軍裝,穿上新制服,工作任務變了,但初心不變,始終如一保持軍人本色,言必行、行必果,堅信“敢拼才能贏”。他就是退役軍人、武清區王慶坨鎮綜合執法大隊隊員齊小軍。

不同的制服 相同的責任 ──記退役軍人、武清區王慶坨鎮綜合執法大隊齊小軍

今年40歲的齊小軍,1997年12月至2014年7月在湖北省武漢市某部隊服役。在1998年抗洪搶險過程中,他不怕危險、敢打敢拼,一直衝鋒在抗洪搶險第一線,直至昏倒在抗洪大堤上。因表現突出,齊小軍被批准火線入黨,曾獲得“全國抗洪模範”“抗洪勇士”等榮譽稱號,並被中國人民解放軍四總部評為“先進個人”。

責任心點亮盞盞街燈

2014年轉業後,齊小軍被分配到王慶坨鎮政府社會事務服務中心,主要負責鎮域範圍內育齡婦女的普查和管理。由於對新工作不熟悉,齊小軍總是虛心向老同志請教,遇到不配合普查的村民,他會不厭其煩耐心解釋,設身處地為村民著想,並針對當地村民白天外出務工的特點,將每天的普查工作安排在早晨。每天天不亮,他就從家裡出發,趕在被普查對象離家之前進行走訪,一家訪完還得立即趕到第二家。

不同的制服 相同的責任 ──記退役軍人、武清區王慶坨鎮綜合執法大隊齊小軍

轉業第二年,因工作需要,齊小軍調入鎮綜合執法大隊。除日常行政執法工作外,他還負責全鎮1700餘盞路燈的檢查與維護。接手工作時,鎮區路燈已經超過質保期限,壞損情況嚴重,存在安全隱患。為了摸排各條街道損壞路燈的具體情況、具體位置,齊小軍連續半個多月加班到晚上九十點鐘,直到對鎮區內所有壞損路燈情況“一口清”。一天夜裡,齊小軍剛回到家還沒來得及吃飯,就接到群眾的電話,說在一個路燈杆下隱約可以看到電火花。他二話沒說立刻趕赴現場,協調施工人員檢查線路,對裸露的線頭進行更換,等都處理完已經是晚上10點多。面對這種加班加點的常態,齊小軍笑著說:“我平時手機24小時開機,隨叫隨到,隨時待命,為了保證群眾的夜間照明,再苦再累也是值得的。”為做到對全鎮街道路燈情況心中有數,齊小軍養成了每天晚上環繞鎮區主幹街道觀察路燈遛彎兒的習慣。多年來,全鎮路燈亮燈率一直保持在95%以上。

勇擔當堅守汛期風雨中

每年進入雨季之後,齊小軍和他所在的綜合執法大隊的一項主要工作就是防汛。“我印象最深的是2016年的夏天,當時汛情嚴峻,是近幾年最嚴重的一次。鎮區多條主幹街道被淹,最深處水深達到1.2米。”談及當時的汛情,齊小軍一臉嚴肅。那時他與同事到鎮區的主要幹道上進行排水作業,一次又一次摸索著打開井蓋,並來回巡視防止發生危險。因為水比較深雨靴不方便行走,他就乾脆換了便鞋趟著水走,從早上4點工作到晚上6點,身體一直浸泡在水中。在這期間,為了讓奮戰在防汛一線的同事們吃上一口熱乎飯,齊小軍趟著齊腰深的泥水,深一腳淺一腳步行一公里,把飯送到同事們的手上。積水全部排除後,他才發現手機被水浸泡已無法使用,全身多處被水泡得浮腫、泛白。但他連個安穩覺都沒睡,就全身心地投入到第二天的防汛工作中。

不同的制服 相同的責任 ──記退役軍人、武清區王慶坨鎮綜合執法大隊齊小軍

與防汛工作的階段性不同,綜合執法更像是一場曠日持久的戰鬥,齊小軍就是衝鋒在前的戰士,無論何時何地,一聲令下,直奔一線,竭盡全力完成每一項任務。在為期一個月的露天燒烤專項整治行動中,他每天從晚上7點到10點不間斷巡查,主動連續加班一月有餘,並積極參與到環境衛生、佔道經營、露天燒烤、臨時棚亭等多項治理工作中。1998年抗洪時留下的病根加上長期繁重的工作,導致齊小軍在專項治理的第一個星期舊病復發,導致雙腿麻痺,無法自由行動,多次出現摔倒和無法站立的情況。為了不拖團隊後腿,保障各項工作按計劃推進,他堅持只吃藥,不打請假報告,加班加點,圓滿完成了專項整治工作,得到領導和同事們的認可和肯定。

好家風營造暖暖親情

多年來,齊小軍兢兢業業,退伍不褪色,時刻按照軍人的標準嚴格要求自己。無怨無悔、一心為公、履職盡責的背後離不開家人的理解和默默付出。

齊小軍和妻子2003年結婚,婚後,齊小軍就把父母接過來一起住。他不在家時,妻子就承擔起照顧家庭的重任,十餘年如一日,從無怨言,更沒向遠在湖北當兵的齊小軍提過任何要求。轉業回到地方後,由於工作忙碌,他與妻子依然聚少離多,但妻子從沒有任何抱怨,只是一直默默地守護著家庭。前幾天下暴雨,齊小軍和同事打著電話匆匆趕去防汛,一直沒有機會看微信,直到夜裡11點,他才發現妻子給他發一條只有四個字的信息:“注意安全。”他只看了一眼也沒回復,第二天凌晨回到家,他看見妻子面容疲憊在客廳裡坐著,原來,妻子因為擔心他一夜未眠。見到他回來了,妻子只是說:“趕緊把衣服和鞋脫了,我給你洗洗,把腳拿出來晾晾,別泡壞了。”短短几句話,讓人感受到家庭的溫暖。

"

他曾是一名軍人,在訓練場上摸爬滾打,在肆虐的洪水中堅強挺立……如今,脫下軍裝,穿上新制服,工作任務變了,但初心不變,始終如一保持軍人本色,言必行、行必果,堅信“敢拼才能贏”。他就是退役軍人、武清區王慶坨鎮綜合執法大隊隊員齊小軍。

不同的制服 相同的責任 ──記退役軍人、武清區王慶坨鎮綜合執法大隊齊小軍

今年40歲的齊小軍,1997年12月至2014年7月在湖北省武漢市某部隊服役。在1998年抗洪搶險過程中,他不怕危險、敢打敢拼,一直衝鋒在抗洪搶險第一線,直至昏倒在抗洪大堤上。因表現突出,齊小軍被批准火線入黨,曾獲得“全國抗洪模範”“抗洪勇士”等榮譽稱號,並被中國人民解放軍四總部評為“先進個人”。

責任心點亮盞盞街燈

2014年轉業後,齊小軍被分配到王慶坨鎮政府社會事務服務中心,主要負責鎮域範圍內育齡婦女的普查和管理。由於對新工作不熟悉,齊小軍總是虛心向老同志請教,遇到不配合普查的村民,他會不厭其煩耐心解釋,設身處地為村民著想,並針對當地村民白天外出務工的特點,將每天的普查工作安排在早晨。每天天不亮,他就從家裡出發,趕在被普查對象離家之前進行走訪,一家訪完還得立即趕到第二家。

不同的制服 相同的責任 ──記退役軍人、武清區王慶坨鎮綜合執法大隊齊小軍

轉業第二年,因工作需要,齊小軍調入鎮綜合執法大隊。除日常行政執法工作外,他還負責全鎮1700餘盞路燈的檢查與維護。接手工作時,鎮區路燈已經超過質保期限,壞損情況嚴重,存在安全隱患。為了摸排各條街道損壞路燈的具體情況、具體位置,齊小軍連續半個多月加班到晚上九十點鐘,直到對鎮區內所有壞損路燈情況“一口清”。一天夜裡,齊小軍剛回到家還沒來得及吃飯,就接到群眾的電話,說在一個路燈杆下隱約可以看到電火花。他二話沒說立刻趕赴現場,協調施工人員檢查線路,對裸露的線頭進行更換,等都處理完已經是晚上10點多。面對這種加班加點的常態,齊小軍笑著說:“我平時手機24小時開機,隨叫隨到,隨時待命,為了保證群眾的夜間照明,再苦再累也是值得的。”為做到對全鎮街道路燈情況心中有數,齊小軍養成了每天晚上環繞鎮區主幹街道觀察路燈遛彎兒的習慣。多年來,全鎮路燈亮燈率一直保持在95%以上。

勇擔當堅守汛期風雨中

每年進入雨季之後,齊小軍和他所在的綜合執法大隊的一項主要工作就是防汛。“我印象最深的是2016年的夏天,當時汛情嚴峻,是近幾年最嚴重的一次。鎮區多條主幹街道被淹,最深處水深達到1.2米。”談及當時的汛情,齊小軍一臉嚴肅。那時他與同事到鎮區的主要幹道上進行排水作業,一次又一次摸索著打開井蓋,並來回巡視防止發生危險。因為水比較深雨靴不方便行走,他就乾脆換了便鞋趟著水走,從早上4點工作到晚上6點,身體一直浸泡在水中。在這期間,為了讓奮戰在防汛一線的同事們吃上一口熱乎飯,齊小軍趟著齊腰深的泥水,深一腳淺一腳步行一公里,把飯送到同事們的手上。積水全部排除後,他才發現手機被水浸泡已無法使用,全身多處被水泡得浮腫、泛白。但他連個安穩覺都沒睡,就全身心地投入到第二天的防汛工作中。

不同的制服 相同的責任 ──記退役軍人、武清區王慶坨鎮綜合執法大隊齊小軍

與防汛工作的階段性不同,綜合執法更像是一場曠日持久的戰鬥,齊小軍就是衝鋒在前的戰士,無論何時何地,一聲令下,直奔一線,竭盡全力完成每一項任務。在為期一個月的露天燒烤專項整治行動中,他每天從晚上7點到10點不間斷巡查,主動連續加班一月有餘,並積極參與到環境衛生、佔道經營、露天燒烤、臨時棚亭等多項治理工作中。1998年抗洪時留下的病根加上長期繁重的工作,導致齊小軍在專項治理的第一個星期舊病復發,導致雙腿麻痺,無法自由行動,多次出現摔倒和無法站立的情況。為了不拖團隊後腿,保障各項工作按計劃推進,他堅持只吃藥,不打請假報告,加班加點,圓滿完成了專項整治工作,得到領導和同事們的認可和肯定。

好家風營造暖暖親情

多年來,齊小軍兢兢業業,退伍不褪色,時刻按照軍人的標準嚴格要求自己。無怨無悔、一心為公、履職盡責的背後離不開家人的理解和默默付出。

齊小軍和妻子2003年結婚,婚後,齊小軍就把父母接過來一起住。他不在家時,妻子就承擔起照顧家庭的重任,十餘年如一日,從無怨言,更沒向遠在湖北當兵的齊小軍提過任何要求。轉業回到地方後,由於工作忙碌,他與妻子依然聚少離多,但妻子從沒有任何抱怨,只是一直默默地守護著家庭。前幾天下暴雨,齊小軍和同事打著電話匆匆趕去防汛,一直沒有機會看微信,直到夜裡11點,他才發現妻子給他發一條只有四個字的信息:“注意安全。”他只看了一眼也沒回復,第二天凌晨回到家,他看見妻子面容疲憊在客廳裡坐著,原來,妻子因為擔心他一夜未眠。見到他回來了,妻子只是說:“趕緊把衣服和鞋脫了,我給你洗洗,把腳拿出來晾晾,別泡壞了。”短短几句話,讓人感受到家庭的溫暖。

不同的制服 相同的責任 ──記退役軍人、武清區王慶坨鎮綜合執法大隊齊小軍

齊小軍的一言一行不僅影響著他的愛人,也營造了讓兒子受益一生的好家風。齊小軍在部隊時和孩子相處的時光很有限,轉業後,因為工作忙碌,也不能時常陪伴孩子,他幾乎沒陪孩子旅行、遊戲過。在旁人看來,他和兒子的關係不像別的父子那般親密,但齊小軍的言傳身教、兒子對父親的理解和支持都在日常生活中潛移默化。有一次,兒子在和同學玩兒的時候把腿碰傷了,走路一跛一跛的。老師多次問他是怎麼是弄傷的,他始終不說。後來,老師擔心他的腿總這樣會出問題,就打算通知家長過來看看。懂事的兒子連忙勸住老師說:“我爸爸這兩天身體不舒服,不能外出活動。”齊小軍在電話中聽到老師轉述孩子的話時,流下了欣慰的眼淚,他知道兒子已經長大了,懂得為他人著想。

“只吹衝鋒號,不打退堂鼓,倒也要倒在大堤上,倒也要向前倒。”這是齊小軍在1998年抗洪時接受中央電視臺採訪時說的話。現在他雖然已脫下軍裝,但仍如當年一樣繼續發揚軍人流血不流淚,危險時刻衝在前的精神。面對未來,他表示一定要把在部隊工作時的那種積極性和高標準嚴要求帶到現在的崗位中,幹一行愛一行,不負使命,為家鄉建設貢獻力量。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