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即便是重點學校的升學全靠搖號,最終結果依然是優質學位價高者得'

"

有人說,重點小學和初中的學位,應該全部拿出來搖號,這樣才公平。不然的話,公辦的學校只有附近區域的學生可以就讀,有時候就隔了條兩三米寬的街道,別人家的孩子能划進去讀書,我們家的就不可以,太不公平了。至於民辦學校,能進的學生都是非富即貴,普通老百姓家的孩子根本沒機會就讀重點民辦初中,不是說學費太貴交不起,而是直接不錄取。

優質的教育資源,始終是稀缺的。即便是全市唯獨只有那麼一所學校,家長也會想著挑一個好的老師。這一點,從市面上各個補習班的廣告上面就能反映出來:“金牌教師”、“出身名校”、“多年教學經驗”、“6對1精準服務”等等,之所以把這些當成宣傳的核心,原因就是投家長所好,不斷地把服務細化下去,滿足家長們各種挑剔的要求。

"

有人說,重點小學和初中的學位,應該全部拿出來搖號,這樣才公平。不然的話,公辦的學校只有附近區域的學生可以就讀,有時候就隔了條兩三米寬的街道,別人家的孩子能划進去讀書,我們家的就不可以,太不公平了。至於民辦學校,能進的學生都是非富即貴,普通老百姓家的孩子根本沒機會就讀重點民辦初中,不是說學費太貴交不起,而是直接不錄取。

優質的教育資源,始終是稀缺的。即便是全市唯獨只有那麼一所學校,家長也會想著挑一個好的老師。這一點,從市面上各個補習班的廣告上面就能反映出來:“金牌教師”、“出身名校”、“多年教學經驗”、“6對1精準服務”等等,之所以把這些當成宣傳的核心,原因就是投家長所好,不斷地把服務細化下去,滿足家長們各種挑剔的要求。

即便是重點學校的升學全靠搖號,最終結果依然是優質學位價高者得

拋開補習機構不談,就以全日制學校來說,如果有兩家學校招生要求完全一樣、離家距離也沒有太大差別,家長就會比較這兩所學校的校園環境、師資配備情況、在校學生人數、開設有哪些特色課程,以及歷年畢業的學生成績以及這些家長對學校的評價等等。不斷地對比下去,直到找出兩所學校之間的差異點,最後,可能僅僅是學校的大門朝向問題,都有可能成為家長選報或者不報這所學校的理由。而且,學校與學校之間的差異化程度越高,扎堆報某一所學校的可能性越高,在這一個問題上,公民辦學校都一樣。

先說公辦學校。公辦學校引以為豪的就是自己的辦學歷史,熬個百八十年,即便教學質量很一般,光是“百年老校”這個名頭,也能吸引到很多家長和學生去踴躍報名,作為老師,能在一所有著百年曆史的學校任教,心態都會跟那些在剛成立的學校工作的同仁們不一樣。如果,這所公辦學校再有個“一級一等完全中學”、“全國百強中學”之類的評級和榮譽稱號,對家長、學生、老師的吸引力更高。一旦有了足夠的吸引力,想進來工作和讀書的人數超過實際可接納的人數,這所學校的名額就成了稀缺的資源。

想要獲得稀缺資源,就只能通過競爭對手段來實現。至於用什麼樣的手段,就看人家的評價標準了:如果要求必須在學校三公里範圍內有房子,那麼,想要這個學位的學生家長,就會集中所有資源,在規定範圍內買一套房子;如果要求學生成績必須是全校前十名,那麼,想要這個學位的學生,就會通過補習或其他開小灶的方式提高自己的成績;如果要求學生在小學階段獲得過“三好學生”之類的榮譽稱號,那麼,同樣地,還是會想辦法在小學階段去拿獎。而且,光是達標還不夠,你能做到的別人也能做到的時候,隨著水漲船高,你必須比別人做得更好,才有機會獲得優質學校的入學資格。

"

有人說,重點小學和初中的學位,應該全部拿出來搖號,這樣才公平。不然的話,公辦的學校只有附近區域的學生可以就讀,有時候就隔了條兩三米寬的街道,別人家的孩子能划進去讀書,我們家的就不可以,太不公平了。至於民辦學校,能進的學生都是非富即貴,普通老百姓家的孩子根本沒機會就讀重點民辦初中,不是說學費太貴交不起,而是直接不錄取。

優質的教育資源,始終是稀缺的。即便是全市唯獨只有那麼一所學校,家長也會想著挑一個好的老師。這一點,從市面上各個補習班的廣告上面就能反映出來:“金牌教師”、“出身名校”、“多年教學經驗”、“6對1精準服務”等等,之所以把這些當成宣傳的核心,原因就是投家長所好,不斷地把服務細化下去,滿足家長們各種挑剔的要求。

即便是重點學校的升學全靠搖號,最終結果依然是優質學位價高者得

拋開補習機構不談,就以全日制學校來說,如果有兩家學校招生要求完全一樣、離家距離也沒有太大差別,家長就會比較這兩所學校的校園環境、師資配備情況、在校學生人數、開設有哪些特色課程,以及歷年畢業的學生成績以及這些家長對學校的評價等等。不斷地對比下去,直到找出兩所學校之間的差異點,最後,可能僅僅是學校的大門朝向問題,都有可能成為家長選報或者不報這所學校的理由。而且,學校與學校之間的差異化程度越高,扎堆報某一所學校的可能性越高,在這一個問題上,公民辦學校都一樣。

先說公辦學校。公辦學校引以為豪的就是自己的辦學歷史,熬個百八十年,即便教學質量很一般,光是“百年老校”這個名頭,也能吸引到很多家長和學生去踴躍報名,作為老師,能在一所有著百年曆史的學校任教,心態都會跟那些在剛成立的學校工作的同仁們不一樣。如果,這所公辦學校再有個“一級一等完全中學”、“全國百強中學”之類的評級和榮譽稱號,對家長、學生、老師的吸引力更高。一旦有了足夠的吸引力,想進來工作和讀書的人數超過實際可接納的人數,這所學校的名額就成了稀缺的資源。

想要獲得稀缺資源,就只能通過競爭對手段來實現。至於用什麼樣的手段,就看人家的評價標準了:如果要求必須在學校三公里範圍內有房子,那麼,想要這個學位的學生家長,就會集中所有資源,在規定範圍內買一套房子;如果要求學生成績必須是全校前十名,那麼,想要這個學位的學生,就會通過補習或其他開小灶的方式提高自己的成績;如果要求學生在小學階段獲得過“三好學生”之類的榮譽稱號,那麼,同樣地,還是會想辦法在小學階段去拿獎。而且,光是達標還不夠,你能做到的別人也能做到的時候,隨著水漲船高,你必須比別人做得更好,才有機會獲得優質學校的入學資格。

即便是重點學校的升學全靠搖號,最終結果依然是優質學位價高者得

再來看民辦學校。民辦學校吸引家長和學生的點,常見的有:標稱自己說“貴族學校”,給家長一種感覺,進來讀三年就能培養一身貴族氣質;針對公辦學校50人一個班的學生數量,開設一個三十幾人的班級,以“精品小班”為宣傳亮點,直擊家長痛點;以豪華的裝修、寬敞大氣的環境對標公辦學校老舊的硬件設施,讓家長為孩子的讀書環境買單......

當然,家長在做出選擇的時候,也不得不為此付出一定的代價,比如說遠高於公辦學校的學費、管理費,這還僅僅只是皮毛,大頭在後面。一所民辦學校,如果報名人數低於招生人數,可能會採取一些特殊手段進行招生,比如說,聘請專業的營銷團隊做宣傳、造勢,採取高額的獎學金利誘學生和家長報名,簽署保送、包考之類的協議給家長承諾和保證等等。

總之,一定會想辦法招到自己需要的學生,而且這部分學生家長認可學校的收費標準、管理辦法。當學校的招生名額少於家長的需求量時,學校就可以翻轉角色,開始挑選自己想要的學生,條件也隨著學校名氣不斷增加。一開始,可能只是招收一些公辦學校不願意接收、但家庭條件還不錯的學生,再往後,就要看學生的成績了。如果再往後,不僅僅要求學生家庭能承擔得起高昂的學費(民辦學校自己一般是不會承認收費昂貴的),還得德智體美勞各方面都特別突出,而且,最好是從小學一年級到六年級都是品學兼優的佼佼者。如果再誇張一點,連父母也要篩選一道:父母離過婚的不要,學歷不夠的不要,留守兒童不要,爺爺奶奶帶大的不要,父母形體不夠勻稱的不要。

"

有人說,重點小學和初中的學位,應該全部拿出來搖號,這樣才公平。不然的話,公辦的學校只有附近區域的學生可以就讀,有時候就隔了條兩三米寬的街道,別人家的孩子能划進去讀書,我們家的就不可以,太不公平了。至於民辦學校,能進的學生都是非富即貴,普通老百姓家的孩子根本沒機會就讀重點民辦初中,不是說學費太貴交不起,而是直接不錄取。

優質的教育資源,始終是稀缺的。即便是全市唯獨只有那麼一所學校,家長也會想著挑一個好的老師。這一點,從市面上各個補習班的廣告上面就能反映出來:“金牌教師”、“出身名校”、“多年教學經驗”、“6對1精準服務”等等,之所以把這些當成宣傳的核心,原因就是投家長所好,不斷地把服務細化下去,滿足家長們各種挑剔的要求。

即便是重點學校的升學全靠搖號,最終結果依然是優質學位價高者得

拋開補習機構不談,就以全日制學校來說,如果有兩家學校招生要求完全一樣、離家距離也沒有太大差別,家長就會比較這兩所學校的校園環境、師資配備情況、在校學生人數、開設有哪些特色課程,以及歷年畢業的學生成績以及這些家長對學校的評價等等。不斷地對比下去,直到找出兩所學校之間的差異點,最後,可能僅僅是學校的大門朝向問題,都有可能成為家長選報或者不報這所學校的理由。而且,學校與學校之間的差異化程度越高,扎堆報某一所學校的可能性越高,在這一個問題上,公民辦學校都一樣。

先說公辦學校。公辦學校引以為豪的就是自己的辦學歷史,熬個百八十年,即便教學質量很一般,光是“百年老校”這個名頭,也能吸引到很多家長和學生去踴躍報名,作為老師,能在一所有著百年曆史的學校任教,心態都會跟那些在剛成立的學校工作的同仁們不一樣。如果,這所公辦學校再有個“一級一等完全中學”、“全國百強中學”之類的評級和榮譽稱號,對家長、學生、老師的吸引力更高。一旦有了足夠的吸引力,想進來工作和讀書的人數超過實際可接納的人數,這所學校的名額就成了稀缺的資源。

想要獲得稀缺資源,就只能通過競爭對手段來實現。至於用什麼樣的手段,就看人家的評價標準了:如果要求必須在學校三公里範圍內有房子,那麼,想要這個學位的學生家長,就會集中所有資源,在規定範圍內買一套房子;如果要求學生成績必須是全校前十名,那麼,想要這個學位的學生,就會通過補習或其他開小灶的方式提高自己的成績;如果要求學生在小學階段獲得過“三好學生”之類的榮譽稱號,那麼,同樣地,還是會想辦法在小學階段去拿獎。而且,光是達標還不夠,你能做到的別人也能做到的時候,隨著水漲船高,你必須比別人做得更好,才有機會獲得優質學校的入學資格。

即便是重點學校的升學全靠搖號,最終結果依然是優質學位價高者得

再來看民辦學校。民辦學校吸引家長和學生的點,常見的有:標稱自己說“貴族學校”,給家長一種感覺,進來讀三年就能培養一身貴族氣質;針對公辦學校50人一個班的學生數量,開設一個三十幾人的班級,以“精品小班”為宣傳亮點,直擊家長痛點;以豪華的裝修、寬敞大氣的環境對標公辦學校老舊的硬件設施,讓家長為孩子的讀書環境買單......

當然,家長在做出選擇的時候,也不得不為此付出一定的代價,比如說遠高於公辦學校的學費、管理費,這還僅僅只是皮毛,大頭在後面。一所民辦學校,如果報名人數低於招生人數,可能會採取一些特殊手段進行招生,比如說,聘請專業的營銷團隊做宣傳、造勢,採取高額的獎學金利誘學生和家長報名,簽署保送、包考之類的協議給家長承諾和保證等等。

總之,一定會想辦法招到自己需要的學生,而且這部分學生家長認可學校的收費標準、管理辦法。當學校的招生名額少於家長的需求量時,學校就可以翻轉角色,開始挑選自己想要的學生,條件也隨著學校名氣不斷增加。一開始,可能只是招收一些公辦學校不願意接收、但家庭條件還不錯的學生,再往後,就要看學生的成績了。如果再往後,不僅僅要求學生家庭能承擔得起高昂的學費(民辦學校自己一般是不會承認收費昂貴的),還得德智體美勞各方面都特別突出,而且,最好是從小學一年級到六年級都是品學兼優的佼佼者。如果再誇張一點,連父母也要篩選一道:父母離過婚的不要,學歷不夠的不要,留守兒童不要,爺爺奶奶帶大的不要,父母形體不夠勻稱的不要。

即便是重點學校的升學全靠搖號,最終結果依然是優質學位價高者得

能達到這些苛刻條件的學生,可以說是少之又少。對於經濟條件很差的家庭來說,不把孩子留在家裡打下手幹活掙錢養家餬口(假設沒有義務教育強制性要求)都已經是很大的讓步了,更別說花大把的錢把孩子送到舞蹈學校、鋼琴學校去學那些暫時無法變現、將來也很難成為一門謀生手段的課程上面。至於一年要拿出來幾乎佔據家庭開支一半以上的經費,把孩子送到優質民辦中學就讀,還得滿足學校各種嚴苛的條件,可能已經是天方夜譚了。

所以,不管是採取擇校考試、課堂體驗、面試還是搖號,最終有資格參與並且能夠利用好這些優質教育資源的,一定是為這些資源付出了相當大的代價,包括孩子為了學習而犧牲了的玩耍娛樂時間。

總之,一句話,優質的學位價高者得。

公民辦學校同時招生切斷“掐尖”行為,民辦初中4招即可破局

全面搖號下民辦學校的自救出路:要麼天價收費,要麼全部免費

如果取消所有民辦中小學只剩公辦學校,上學成本將至少翻漲到20倍

教育觀點話題:允許適當盈利,民辦中小學才有大力發展的空間

"

相關推薦

推薦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