黃磊女兒多多拿下5個國際一等獎,不逼孩子72變誰幫她擋81難

黃磊女兒多多拿下5個國際一等獎,不逼孩子72變誰幫她擋81難

前段時間,孫莉在微博晒出一組照片,透露黃多多和呂思清兒子在2019新加坡國際西洋樂大賽(中國選拔賽)中包攬了鋼琴獨奏、鋼琴四手聯彈、小提琴獨奏,共5個一等獎。

其實多多不僅僅是在鋼琴方面得獎,她在其他方面也是很優秀的。

去年還和合作出演了著名話劇導演賴聲川的《水中之書》,演技非常自然、成熟,和大人沒有兩樣......

讓人不由驚歎,這才是別人家的孩子。

01

資源和天賦固然重要,後天的努力才是成功的法寶。

人生不同階段都有不同的使命,在學生階段,學習掌握知識,為他們以後的人生獲得成就的能力,就是他們這個階段最重要的使命。

為了這個使命,他們必須要學習忍耐、學會放棄、學會付出,這不僅僅是學習的需要,也是人生的一種修煉。

馬上又要開學了,請嚴肅地告訴孩子:學習肯定是辛苦的!全世界都一樣!

努力這件事,對每個人都是公平的。

孫莉曾發過一個微博:

雖然現在我們看到這麼優秀的多多,但在這背後,多多也和尋常人家的孩子一樣,6歲開始學琴,從開始的興趣到對日復一日的練琴厭煩。

要解決這個問題,離不開孩子的堅持和父母的陪伴。

正如孫莉在微博中寫的“付出總有回報”,多多能夠取得這樣的成績,這是孩子自己努力練習的結果。

學習從來就不是一件輕鬆的事,國外也一樣

縱觀我們身邊的人,但凡取得一定成就的都是要經過艱苦的努力,天下沒有掉餡餅的事,只有通過自身的不懈努力,刻苦鑽研才有成功的可能。

學習也是一樣,誰不是一路考試拼搏上來的,誰小時候不也是一大堆家庭作業,有時做得不好還要被老師批評兩下?孩子畢竟不是成年人,心智不成熟,在這過程中更加感受不到什麼快樂。

有一些家長以為國外的教育就是快樂的,其實在國外,優秀的學生他們一樣要很努力學習才能取得好的學習成績。

所以才說,永遠不要懷疑“努力”的意義。

02

沒有經過無聊和辛苦的學習過程,就不可能有快樂的學習成績。

絕大部分孩子都不可能把學習當作是一件快樂的事,優秀學習成績的取得,需要孩子在別人玩遊戲的時候,別人在看電影的時候,靜下心來學習。

有的孩子心智比較早熟,從小便有自己的遠大志向,所以他們在學習過程中有自己的奮鬥目標,併為此而努力;也有些孩子沒有樹立遠大的目標,但至少有一個像考上好中學或好大學這樣的短期目標。

但無論是那種情況,他們首先是有一個目標,並在實現目標的過程中,努力付出,這個過程是談不上快樂的。

快樂是體現在學習的結果上,當孩子取得優秀的成績,辛苦的努力得到回報時,學習的快樂才會顯現出來。

讓孩子知道,努力學習是一種責任

家長在培養孩子學習的過程中,更多的是要讓孩子在努力學習的情況下,辛勞付出,培養出他們的向上、拼搏的精神和責任感。

孩子在上學階段,他們的主要任務就是學習,對於這個階段的孩子而言,努力學習就是他們的責任。

我們很難想象,一個人在小時候不努力學習,沒有目標,不懂得付出,整天吃喝玩樂,長大後在工作過程中會變得肯付出、肯努力、肯拼搏。

所以與其說在孩子教育中培養孩子能夠自主學習,具備勤奮拼搏的精神,不如說是在培養他們自小樹立起積極向上,有責任感的優秀品質,讓他們長大後踏入社會後具備積極向上,努力付出的責任感,這才讓孩子在努力學習過程中學習到的最重要目標。

一個人連學習的累都不肯受,那他以後是很難嚥下生活的苦的。

父母他們更不希望孩子在面對未來的刁難時,毫無還擊之力。

知識不一定能改變命運,但沒有知識一定改變不了命運。

所以,我說視頻內中村的這種行為是非常愚蠢的,同樣,他的父母也難逃其咎。

尤其是對於普通家庭來說,我們是沒有黃磊的家庭,不能給我們孩子更好更多的資源,所以讀書成為了是我們最低成本、最有效的投資,這也是我們孩子唯一的上升通道。

03

父母的逼迫可能嚴厲,卻讓我們成為更好的自己。

雖然我們說後天的勤奮和努力是成功的法寶,但很多時候,一個人在做在某件事得不到回報的時候,會產生厭倦心理,也就是我們說的“倦怠期”,孩子也不例外。

黃磊就吐槽過多多:“在某個階段多多彈琴的興致越來越低,不願接觸新知識,只願意彈出自己的曲子。”

的確,練琴是一個枯燥乏味的過程,沒幾個孩子願意練琴,多多也是,其他孩子都是。

而多多能順利度過“倦怠期”,取得今天的成就,這多虧媽媽狠心的督促。

是呀,意志薄弱是當前孩子普遍存在的一個問題,所以,作為父母,應該把培養孩子學會堅持不懈作為一項重要內容。

在一期《嚮往的生活》中,著名小提琴家呂思清彈了一首《梁祝》。

表演結束後,王迅也試彈了一下,但可惜水平卻不可描述。

放下琴後,王迅失落地感嘆:“特別後悔,當時我要是堅持一下的話......”

事實上,當時在場的人有三個是會拉小提琴的人:呂思清、大華和王迅,他們仨都是從四五歲左右開始練琴的。

但現在看來,當初起點差不多的仨人,呂思清成了世界級的演奏家,大華剛畢業於伯克利音樂學院。

而王迅呢,因為自己的水平有限,他甚至不好意思說自己“喜歡”拉小提琴。

節目中還有一個鏡頭,是Angelababy和大華的對話。

baby問:“你是小時候被父母逼著學?”

華:“對,被逼著。”

baby:“那你小時候願意嗎?”

華:“我不願意,一直到我十一二歲,就一直不想拉,然後我就參加第一個比賽,然後從那個時候,就開始喜歡了。”

baby:“那你覺得現在感謝父母嗎?”

華:“非常非常感謝。”

最後,Angelababy還說:“是呀,如果他們不逼你,這些東西永遠不會長到你身上。我小時候是放養長大的,什麼都沒學。”

是呀,孩提時代的我們,總是很難先知先覺。

父母的逼迫可能嚴厲,卻讓我們成為更好的自己。

04

父母能給孩子最好的禮物,教會孩子學會堅持。

工作後,我經常會聽到身邊有人感慨:“為什麼當初沒人逼我?”

如果我媽逼我一下,也許我不會放棄學跳舞;

如果我爸逼我去上大學,我也許不會混到工地來;

如果當初有人逼我堅持學練字,現在我寫字也不會這麼醜;

如果我堅持把游泳學會,那現在就不用花錢請別人教孩子游泳了……

如果,如果,如果......可世間哪有這麼多如果呀!

作為父母,我們應當教會孩子學會堅持、自律。

與孩子一起制訂、完成目標。

爸爸媽媽應指導孩子,和孩子制訂短期或長遠目標,想辦法去激發孩子的內驅力,讓孩子對學會不輕言放棄,學會堅持忍耐。

當然,父母能做到以身作則就更好了。

正所謂,21天養成一個習慣。每天讓孩子堅持做這樣一件簡單的事,久而久之孩子就會形成作息規律,習慣成自然。

他也會將這樣的習慣帶到日後的生活中,成為自己的堅持。

父母的逼迫,不是不顧客觀事實的一意孤行,而是在孩子想偷懶、想放棄時,逼他不要半途而廢,堅持陪他度過最初的艱難期、中途的瓶頸期,並且在適當的時候給孩子小小的鼓勵,讓他從“要我學”變成“我要學”,這個過程也許很痛苦,但一旦成功,便能夠一勞永逸。

更重要的是,我們逼迫孩子學習,最根本的目的,其實還不在於好成績,而是培養孩子的耐力、意志力、原則意識和對事情保持專注的能力。

這些,遠比成績本身更重要,也更能影響孩子的一生。畢竟,我們沒理由相信,一個對待學習三天打魚兩天晒網的孩子,會突然有一天,全身心地投入去做另一件事;也沒理由相信,在學習上遇到一點困難就放棄的孩子,會在未來面對生活的考驗時,一下子做到百折不撓,一往無前。

必要時,“逼”孩子一把。

近兩年來,很多人都宣揚一種“快樂教育”,說的是父母應當尊重孩子的意見,不應該去逼孩他。

乍一看呀,這觀點沒錯。

但細想一下,小孩子哪裡懂那麼多。他哪裡知道不學習的人,未來是要吃很多苦。

所以,尊重孩子意見是可以的,但必要的時候還要“推”孩子一把。

當然,我們說的逼迫,不是不顧客觀事實的一意孤行,而是在孩子想偷懶、想放棄時,適當地推上他一把,讓他不要半途而廢,陪他度過最艱難期瓶頸期和倦怠期。

“孩子,我要求你讀書用功,不是因為我要你跟別人比成績。而是因為,我希望你將來會擁有選擇的權利,選擇有意義、有時間的工作,而不是被迫謀生。”

當你的工作在你心中有意義,你就有成就感。

當你的工作給你時間,不剝奪你的生活,你就有尊嚴。

成就感和尊嚴,給你快樂。

這也就是“我為什麼要孩子努力學習”的意義。

知識不一定能改變命運,但沒有知識一定改變不了命運!

我們保護不了孩子一輩子。

現在我們不狠下心逼孩子學會“72變”,以後又有誰會幫他擋住“81難”呢?

長大後,他們一定感激你曾經所有的“絕情”。

相關推薦

推薦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