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到中年才明白:一輩子活得就是個趕趟兒,一個趟兒一個趟兒地趕'

"
"
人到中年才明白:一輩子活得就是個趕趟兒,一個趟兒一個趟兒地趕

赤日燒得最熱烈的時候,季仍是夏季,節卻已立秋。多麼相似啊,花期最絢爛的時候,便最接近凋零。濃密的依戀和別離,是蕭瑟和沉醉的樣子。

城市裡的河,和原野上的河是一樣的,阻不斷四季。

火炬樹舉著紅豔豔的火把,蘆葦仰著滿頭的白髮,檉柳的粉穗穗有些泛黃,木槿還在吐芳結蕊,碧草茵茵綠不減色,垂柳依依已見枯葉飄飛。倒映在水裡的沿途的顏色,是大自然的少年、青壯和遲暮在一路走過。傍著河走一走,如同走過時間的膠片。

秋天的水,與春天的水是完全不同的。春水綠且輕靈,汩汩而出的是地氣的蒸騰,波光帶著從水底向水面冒出來的濃翠,活潑潑的,無憂無慮,魚腥味翻著小小的浪,佈滿新生的繁衍。秋天的水,綠也綠著,泛黃,難起波瀾,只長皺紋,平展展地蔓延過河面,也有一簇簇的魚味,是窖藏的冬眠的味道,與春水,是中年油膩女和二八俏佳人的差距。

秋天的水,也是從春天走來的,走著走著,就老了。

王朔說:別再糾結人生了,都是跑龍套的。那就別糾結了,跑龍套、打醬油也都是好的。順應劇情,自然是好的。可是,還有心情唔,按捺不住的心情呃,才下眉頭,又上心頭。

"
人到中年才明白:一輩子活得就是個趕趟兒,一個趟兒一個趟兒地趕

赤日燒得最熱烈的時候,季仍是夏季,節卻已立秋。多麼相似啊,花期最絢爛的時候,便最接近凋零。濃密的依戀和別離,是蕭瑟和沉醉的樣子。

城市裡的河,和原野上的河是一樣的,阻不斷四季。

火炬樹舉著紅豔豔的火把,蘆葦仰著滿頭的白髮,檉柳的粉穗穗有些泛黃,木槿還在吐芳結蕊,碧草茵茵綠不減色,垂柳依依已見枯葉飄飛。倒映在水裡的沿途的顏色,是大自然的少年、青壯和遲暮在一路走過。傍著河走一走,如同走過時間的膠片。

秋天的水,與春天的水是完全不同的。春水綠且輕靈,汩汩而出的是地氣的蒸騰,波光帶著從水底向水面冒出來的濃翠,活潑潑的,無憂無慮,魚腥味翻著小小的浪,佈滿新生的繁衍。秋天的水,綠也綠著,泛黃,難起波瀾,只長皺紋,平展展地蔓延過河面,也有一簇簇的魚味,是窖藏的冬眠的味道,與春水,是中年油膩女和二八俏佳人的差距。

秋天的水,也是從春天走來的,走著走著,就老了。

王朔說:別再糾結人生了,都是跑龍套的。那就別糾結了,跑龍套、打醬油也都是好的。順應劇情,自然是好的。可是,還有心情唔,按捺不住的心情呃,才下眉頭,又上心頭。

人到中年才明白:一輩子活得就是個趕趟兒,一個趟兒一個趟兒地趕

閨蜜是個標誌的美人兒,最會唱高調的那種,也最會擺情調,一向叫囂著“春喝鯽魚粥,秋煲花蛤湯”,一向最不懼的,便是時間。剛過三十二,就怵了。跟我說,十幾歲時,從未想過三十歲的事,只覺遙遠;等到真的三十了,便很慌張;現在出三奔四了,倒是不慌張了,很悲觀,想起來就悲觀。我說,接著活下去,遲早會知道,悲觀也趕不上了。一輩子活得就是個趕趟兒,一個趟兒一個趟兒地趕過去,Game 就is over了。

我當然也是奔四的小黃葉,趕生活,我是慌張的,光趕每日裡的點兒,就夠我出一身汗了; 趕趟兒,我也是悲觀的,站在秋水邊上,就抑制不住地悲從中來。這要倒退四十年,在我故鄉的鄉下,按這個趟兒的標配,我就要在剪髮的頭上包一塊帕子,衣襟上長年系一方圍裙,褲腳也要綁腿紮起來,這個時節,在圍著鍋臺轉的閒暇裡,要陪著成垛的穀穗、成串的杮子、成匾的黃豆們,在場子上微眯著眼睛晒太陽,晒作物的秋,也晒自己的秋。幸好,現下的時代,我可以踩著高跟鞋,燙著內扣,穿著飄飄的長裙,上不了雲端,也淹不死在塵埃,有劉曉慶奶奶在前面開路,全體小黃葉總能討一個“年輕”的標籤戴戴。

當年,母親還不及我今天的年紀時,攢了半個月的工資燙了個《大眾電影》式的髮型,父親好一頓褒貶,在院子裡大喊“老來俏”,串門的鄰居捂了嘴竊竊地笑。我懵懵然不知所以,就認真地去問父親。院子里長著一簇豔豔的老來俏,支楞著像稻穗般一穗又一穗的雪青色的粒兒,這是一種深秋結實的卉木,能裝點風景。父親指指老來俏:你媽就和它一樣!惹得鄰舍們嘎嘎地大笑,母親又惱又怒地剜父親一眼,扭身去了裡院。這情景,彷彿就在昨天。如今,母親染著頭髮,穿著花衣裳,在廣場舞的隊列裡花枝招展,父親倒真心實意直說“好”。我發自內心尊敬“老來俏”,這是一種寬廣的氣度,才能把霜葉活成枯葉蝶。

"
人到中年才明白:一輩子活得就是個趕趟兒,一個趟兒一個趟兒地趕

赤日燒得最熱烈的時候,季仍是夏季,節卻已立秋。多麼相似啊,花期最絢爛的時候,便最接近凋零。濃密的依戀和別離,是蕭瑟和沉醉的樣子。

城市裡的河,和原野上的河是一樣的,阻不斷四季。

火炬樹舉著紅豔豔的火把,蘆葦仰著滿頭的白髮,檉柳的粉穗穗有些泛黃,木槿還在吐芳結蕊,碧草茵茵綠不減色,垂柳依依已見枯葉飄飛。倒映在水裡的沿途的顏色,是大自然的少年、青壯和遲暮在一路走過。傍著河走一走,如同走過時間的膠片。

秋天的水,與春天的水是完全不同的。春水綠且輕靈,汩汩而出的是地氣的蒸騰,波光帶著從水底向水面冒出來的濃翠,活潑潑的,無憂無慮,魚腥味翻著小小的浪,佈滿新生的繁衍。秋天的水,綠也綠著,泛黃,難起波瀾,只長皺紋,平展展地蔓延過河面,也有一簇簇的魚味,是窖藏的冬眠的味道,與春水,是中年油膩女和二八俏佳人的差距。

秋天的水,也是從春天走來的,走著走著,就老了。

王朔說:別再糾結人生了,都是跑龍套的。那就別糾結了,跑龍套、打醬油也都是好的。順應劇情,自然是好的。可是,還有心情唔,按捺不住的心情呃,才下眉頭,又上心頭。

人到中年才明白:一輩子活得就是個趕趟兒,一個趟兒一個趟兒地趕

閨蜜是個標誌的美人兒,最會唱高調的那種,也最會擺情調,一向叫囂著“春喝鯽魚粥,秋煲花蛤湯”,一向最不懼的,便是時間。剛過三十二,就怵了。跟我說,十幾歲時,從未想過三十歲的事,只覺遙遠;等到真的三十了,便很慌張;現在出三奔四了,倒是不慌張了,很悲觀,想起來就悲觀。我說,接著活下去,遲早會知道,悲觀也趕不上了。一輩子活得就是個趕趟兒,一個趟兒一個趟兒地趕過去,Game 就is over了。

我當然也是奔四的小黃葉,趕生活,我是慌張的,光趕每日裡的點兒,就夠我出一身汗了; 趕趟兒,我也是悲觀的,站在秋水邊上,就抑制不住地悲從中來。這要倒退四十年,在我故鄉的鄉下,按這個趟兒的標配,我就要在剪髮的頭上包一塊帕子,衣襟上長年系一方圍裙,褲腳也要綁腿紮起來,這個時節,在圍著鍋臺轉的閒暇裡,要陪著成垛的穀穗、成串的杮子、成匾的黃豆們,在場子上微眯著眼睛晒太陽,晒作物的秋,也晒自己的秋。幸好,現下的時代,我可以踩著高跟鞋,燙著內扣,穿著飄飄的長裙,上不了雲端,也淹不死在塵埃,有劉曉慶奶奶在前面開路,全體小黃葉總能討一個“年輕”的標籤戴戴。

當年,母親還不及我今天的年紀時,攢了半個月的工資燙了個《大眾電影》式的髮型,父親好一頓褒貶,在院子裡大喊“老來俏”,串門的鄰居捂了嘴竊竊地笑。我懵懵然不知所以,就認真地去問父親。院子里長著一簇豔豔的老來俏,支楞著像稻穗般一穗又一穗的雪青色的粒兒,這是一種深秋結實的卉木,能裝點風景。父親指指老來俏:你媽就和它一樣!惹得鄰舍們嘎嘎地大笑,母親又惱又怒地剜父親一眼,扭身去了裡院。這情景,彷彿就在昨天。如今,母親染著頭髮,穿著花衣裳,在廣場舞的隊列裡花枝招展,父親倒真心實意直說“好”。我發自內心尊敬“老來俏”,這是一種寬廣的氣度,才能把霜葉活成枯葉蝶。

人到中年才明白:一輩子活得就是個趕趟兒,一個趟兒一個趟兒地趕

母親也傷感。前些年,兒子還是小小少年,母親帶他閒逛,說他是人芽芽,像春天一樣,而自己卻是要過冬的人兒了。兒子撲閃著眼睛,鄭重地對答:你不是冬天,我老爺爺才是。兒子的老爺爺其時年逾九十,母親與之相比,堪當盛夏。一句話,真是合情合理,又暖了心,又慰了人。那時的兒子,多麼會說話啊,真誠。

恍然間,稚子扛起了青春,與我狹路相逢。他以玉樹臨風的姿態,用輕狂的心性蔑視我的年歲,看不起他的母親“佛系的生活”,認為我目前的處境生如螻蟻。我一笑置之。他意欲啟發我辭了職,飛蛾撲火般來上那麼一場,扯過因寫《龍族》而翹居作家富豪排行榜首位的江南當標杆,又威逼我看衣笠彰梧的輕小說,圖謀我十年磨一劍,一夜成名,他大概會借蔭乘涼。我一笑置之。他嫌棄我甘願當狗尾巴草,怒衝衝地審判我:天天淨想著活得長一點,活那麼長,有什麼用,最後還不是塵埃!這話聽起來,真是青春逼人呢。我依舊一笑置之。和春草談秋黃,和赤道談冰霜,根本就不在一個次元。小子既自戀又張狂,既無所畏懼又內心惶惶,這空落落、毛刺刺、又火辣辣的,就是他娘穩穩地經歷過的青春正盛麼?好吧,任你風吹浪打,我自巋然不動。

說實話,我無比欽佩東野圭吾和海巖,看他們的小說,總是年輕的心跳的感覺,總是熱淚盈眶,透過文字的層層簾幕,作者永遠少年郎一般在暗處凝望。他們一個是1958年的,一個是1954年的,怎麼算,都只能勉強算作半個大叔,差不多快趕上大爺的級別了。但他們寫的東西,就是年輕,就是自帶芳華,讓你不得不服,不得不怦然心動。

成龍寫過一本書《還沒長大就老了》,馬雲也揚言要卸任阿里巴巴CEO重回課堂,人心總是回味著最初的模樣,冷了冬雪,暖了秋陽。

"
人到中年才明白:一輩子活得就是個趕趟兒,一個趟兒一個趟兒地趕

赤日燒得最熱烈的時候,季仍是夏季,節卻已立秋。多麼相似啊,花期最絢爛的時候,便最接近凋零。濃密的依戀和別離,是蕭瑟和沉醉的樣子。

城市裡的河,和原野上的河是一樣的,阻不斷四季。

火炬樹舉著紅豔豔的火把,蘆葦仰著滿頭的白髮,檉柳的粉穗穗有些泛黃,木槿還在吐芳結蕊,碧草茵茵綠不減色,垂柳依依已見枯葉飄飛。倒映在水裡的沿途的顏色,是大自然的少年、青壯和遲暮在一路走過。傍著河走一走,如同走過時間的膠片。

秋天的水,與春天的水是完全不同的。春水綠且輕靈,汩汩而出的是地氣的蒸騰,波光帶著從水底向水面冒出來的濃翠,活潑潑的,無憂無慮,魚腥味翻著小小的浪,佈滿新生的繁衍。秋天的水,綠也綠著,泛黃,難起波瀾,只長皺紋,平展展地蔓延過河面,也有一簇簇的魚味,是窖藏的冬眠的味道,與春水,是中年油膩女和二八俏佳人的差距。

秋天的水,也是從春天走來的,走著走著,就老了。

王朔說:別再糾結人生了,都是跑龍套的。那就別糾結了,跑龍套、打醬油也都是好的。順應劇情,自然是好的。可是,還有心情唔,按捺不住的心情呃,才下眉頭,又上心頭。

人到中年才明白:一輩子活得就是個趕趟兒,一個趟兒一個趟兒地趕

閨蜜是個標誌的美人兒,最會唱高調的那種,也最會擺情調,一向叫囂著“春喝鯽魚粥,秋煲花蛤湯”,一向最不懼的,便是時間。剛過三十二,就怵了。跟我說,十幾歲時,從未想過三十歲的事,只覺遙遠;等到真的三十了,便很慌張;現在出三奔四了,倒是不慌張了,很悲觀,想起來就悲觀。我說,接著活下去,遲早會知道,悲觀也趕不上了。一輩子活得就是個趕趟兒,一個趟兒一個趟兒地趕過去,Game 就is over了。

我當然也是奔四的小黃葉,趕生活,我是慌張的,光趕每日裡的點兒,就夠我出一身汗了; 趕趟兒,我也是悲觀的,站在秋水邊上,就抑制不住地悲從中來。這要倒退四十年,在我故鄉的鄉下,按這個趟兒的標配,我就要在剪髮的頭上包一塊帕子,衣襟上長年系一方圍裙,褲腳也要綁腿紮起來,這個時節,在圍著鍋臺轉的閒暇裡,要陪著成垛的穀穗、成串的杮子、成匾的黃豆們,在場子上微眯著眼睛晒太陽,晒作物的秋,也晒自己的秋。幸好,現下的時代,我可以踩著高跟鞋,燙著內扣,穿著飄飄的長裙,上不了雲端,也淹不死在塵埃,有劉曉慶奶奶在前面開路,全體小黃葉總能討一個“年輕”的標籤戴戴。

當年,母親還不及我今天的年紀時,攢了半個月的工資燙了個《大眾電影》式的髮型,父親好一頓褒貶,在院子裡大喊“老來俏”,串門的鄰居捂了嘴竊竊地笑。我懵懵然不知所以,就認真地去問父親。院子里長著一簇豔豔的老來俏,支楞著像稻穗般一穗又一穗的雪青色的粒兒,這是一種深秋結實的卉木,能裝點風景。父親指指老來俏:你媽就和它一樣!惹得鄰舍們嘎嘎地大笑,母親又惱又怒地剜父親一眼,扭身去了裡院。這情景,彷彿就在昨天。如今,母親染著頭髮,穿著花衣裳,在廣場舞的隊列裡花枝招展,父親倒真心實意直說“好”。我發自內心尊敬“老來俏”,這是一種寬廣的氣度,才能把霜葉活成枯葉蝶。

人到中年才明白:一輩子活得就是個趕趟兒,一個趟兒一個趟兒地趕

母親也傷感。前些年,兒子還是小小少年,母親帶他閒逛,說他是人芽芽,像春天一樣,而自己卻是要過冬的人兒了。兒子撲閃著眼睛,鄭重地對答:你不是冬天,我老爺爺才是。兒子的老爺爺其時年逾九十,母親與之相比,堪當盛夏。一句話,真是合情合理,又暖了心,又慰了人。那時的兒子,多麼會說話啊,真誠。

恍然間,稚子扛起了青春,與我狹路相逢。他以玉樹臨風的姿態,用輕狂的心性蔑視我的年歲,看不起他的母親“佛系的生活”,認為我目前的處境生如螻蟻。我一笑置之。他意欲啟發我辭了職,飛蛾撲火般來上那麼一場,扯過因寫《龍族》而翹居作家富豪排行榜首位的江南當標杆,又威逼我看衣笠彰梧的輕小說,圖謀我十年磨一劍,一夜成名,他大概會借蔭乘涼。我一笑置之。他嫌棄我甘願當狗尾巴草,怒衝衝地審判我:天天淨想著活得長一點,活那麼長,有什麼用,最後還不是塵埃!這話聽起來,真是青春逼人呢。我依舊一笑置之。和春草談秋黃,和赤道談冰霜,根本就不在一個次元。小子既自戀又張狂,既無所畏懼又內心惶惶,這空落落、毛刺刺、又火辣辣的,就是他娘穩穩地經歷過的青春正盛麼?好吧,任你風吹浪打,我自巋然不動。

說實話,我無比欽佩東野圭吾和海巖,看他們的小說,總是年輕的心跳的感覺,總是熱淚盈眶,透過文字的層層簾幕,作者永遠少年郎一般在暗處凝望。他們一個是1958年的,一個是1954年的,怎麼算,都只能勉強算作半個大叔,差不多快趕上大爺的級別了。但他們寫的東西,就是年輕,就是自帶芳華,讓你不得不服,不得不怦然心動。

成龍寫過一本書《還沒長大就老了》,馬雲也揚言要卸任阿里巴巴CEO重回課堂,人心總是回味著最初的模樣,冷了冬雪,暖了秋陽。

人到中年才明白:一輩子活得就是個趕趟兒,一個趟兒一個趟兒地趕

特別喜歡遊走於秋天的菜市場,應季的果蔬、糧食要多豐碩有多豐碩,都是長熟的,長到了時候,真好。熙鬧的人群,待價而沽的售賣討價聲,各色人等來來去去,都是為了三餐,活著的滋味,真好。不管著何種裝束,不管以何種職業或事業來養家餬口、綿延生息,都離不開春華秋實。多好啊,因為去時決絕,所以來時才要盡心盡力地長葉長花,生根生果;因為知道眾生短暫,所以才要在趕趟兒的時候,熱熱鬧鬧、歡歡喜喜地過活兒。多好啊,努力地活,明明知道只是洪荒宇宙裡的一粒沙塵。

秋天的霧、雨、露、霜,都是秋天的水,秋天的汁液。秋水涼涼,並不寒骨,還來得及念想。

以前老不明白,憑什麼非要望穿秋水,難道別時的水就不能望嗎?現在才懂了,秋水不光是眼波,還有從春、夏一路走來的陰晴圓缺在裡面,秋水望向來處,也望向去處,深深地凝視,哀而不傷。深不可測,連惆悵都這麼令人心動。春在聽,秋在說:對不起,讓你失望了。

其實,沒關係。時間,不怕失望。


"
人到中年才明白:一輩子活得就是個趕趟兒,一個趟兒一個趟兒地趕

赤日燒得最熱烈的時候,季仍是夏季,節卻已立秋。多麼相似啊,花期最絢爛的時候,便最接近凋零。濃密的依戀和別離,是蕭瑟和沉醉的樣子。

城市裡的河,和原野上的河是一樣的,阻不斷四季。

火炬樹舉著紅豔豔的火把,蘆葦仰著滿頭的白髮,檉柳的粉穗穗有些泛黃,木槿還在吐芳結蕊,碧草茵茵綠不減色,垂柳依依已見枯葉飄飛。倒映在水裡的沿途的顏色,是大自然的少年、青壯和遲暮在一路走過。傍著河走一走,如同走過時間的膠片。

秋天的水,與春天的水是完全不同的。春水綠且輕靈,汩汩而出的是地氣的蒸騰,波光帶著從水底向水面冒出來的濃翠,活潑潑的,無憂無慮,魚腥味翻著小小的浪,佈滿新生的繁衍。秋天的水,綠也綠著,泛黃,難起波瀾,只長皺紋,平展展地蔓延過河面,也有一簇簇的魚味,是窖藏的冬眠的味道,與春水,是中年油膩女和二八俏佳人的差距。

秋天的水,也是從春天走來的,走著走著,就老了。

王朔說:別再糾結人生了,都是跑龍套的。那就別糾結了,跑龍套、打醬油也都是好的。順應劇情,自然是好的。可是,還有心情唔,按捺不住的心情呃,才下眉頭,又上心頭。

人到中年才明白:一輩子活得就是個趕趟兒,一個趟兒一個趟兒地趕

閨蜜是個標誌的美人兒,最會唱高調的那種,也最會擺情調,一向叫囂著“春喝鯽魚粥,秋煲花蛤湯”,一向最不懼的,便是時間。剛過三十二,就怵了。跟我說,十幾歲時,從未想過三十歲的事,只覺遙遠;等到真的三十了,便很慌張;現在出三奔四了,倒是不慌張了,很悲觀,想起來就悲觀。我說,接著活下去,遲早會知道,悲觀也趕不上了。一輩子活得就是個趕趟兒,一個趟兒一個趟兒地趕過去,Game 就is over了。

我當然也是奔四的小黃葉,趕生活,我是慌張的,光趕每日裡的點兒,就夠我出一身汗了; 趕趟兒,我也是悲觀的,站在秋水邊上,就抑制不住地悲從中來。這要倒退四十年,在我故鄉的鄉下,按這個趟兒的標配,我就要在剪髮的頭上包一塊帕子,衣襟上長年系一方圍裙,褲腳也要綁腿紮起來,這個時節,在圍著鍋臺轉的閒暇裡,要陪著成垛的穀穗、成串的杮子、成匾的黃豆們,在場子上微眯著眼睛晒太陽,晒作物的秋,也晒自己的秋。幸好,現下的時代,我可以踩著高跟鞋,燙著內扣,穿著飄飄的長裙,上不了雲端,也淹不死在塵埃,有劉曉慶奶奶在前面開路,全體小黃葉總能討一個“年輕”的標籤戴戴。

當年,母親還不及我今天的年紀時,攢了半個月的工資燙了個《大眾電影》式的髮型,父親好一頓褒貶,在院子裡大喊“老來俏”,串門的鄰居捂了嘴竊竊地笑。我懵懵然不知所以,就認真地去問父親。院子里長著一簇豔豔的老來俏,支楞著像稻穗般一穗又一穗的雪青色的粒兒,這是一種深秋結實的卉木,能裝點風景。父親指指老來俏:你媽就和它一樣!惹得鄰舍們嘎嘎地大笑,母親又惱又怒地剜父親一眼,扭身去了裡院。這情景,彷彿就在昨天。如今,母親染著頭髮,穿著花衣裳,在廣場舞的隊列裡花枝招展,父親倒真心實意直說“好”。我發自內心尊敬“老來俏”,這是一種寬廣的氣度,才能把霜葉活成枯葉蝶。

人到中年才明白:一輩子活得就是個趕趟兒,一個趟兒一個趟兒地趕

母親也傷感。前些年,兒子還是小小少年,母親帶他閒逛,說他是人芽芽,像春天一樣,而自己卻是要過冬的人兒了。兒子撲閃著眼睛,鄭重地對答:你不是冬天,我老爺爺才是。兒子的老爺爺其時年逾九十,母親與之相比,堪當盛夏。一句話,真是合情合理,又暖了心,又慰了人。那時的兒子,多麼會說話啊,真誠。

恍然間,稚子扛起了青春,與我狹路相逢。他以玉樹臨風的姿態,用輕狂的心性蔑視我的年歲,看不起他的母親“佛系的生活”,認為我目前的處境生如螻蟻。我一笑置之。他意欲啟發我辭了職,飛蛾撲火般來上那麼一場,扯過因寫《龍族》而翹居作家富豪排行榜首位的江南當標杆,又威逼我看衣笠彰梧的輕小說,圖謀我十年磨一劍,一夜成名,他大概會借蔭乘涼。我一笑置之。他嫌棄我甘願當狗尾巴草,怒衝衝地審判我:天天淨想著活得長一點,活那麼長,有什麼用,最後還不是塵埃!這話聽起來,真是青春逼人呢。我依舊一笑置之。和春草談秋黃,和赤道談冰霜,根本就不在一個次元。小子既自戀又張狂,既無所畏懼又內心惶惶,這空落落、毛刺刺、又火辣辣的,就是他娘穩穩地經歷過的青春正盛麼?好吧,任你風吹浪打,我自巋然不動。

說實話,我無比欽佩東野圭吾和海巖,看他們的小說,總是年輕的心跳的感覺,總是熱淚盈眶,透過文字的層層簾幕,作者永遠少年郎一般在暗處凝望。他們一個是1958年的,一個是1954年的,怎麼算,都只能勉強算作半個大叔,差不多快趕上大爺的級別了。但他們寫的東西,就是年輕,就是自帶芳華,讓你不得不服,不得不怦然心動。

成龍寫過一本書《還沒長大就老了》,馬雲也揚言要卸任阿里巴巴CEO重回課堂,人心總是回味著最初的模樣,冷了冬雪,暖了秋陽。

人到中年才明白:一輩子活得就是個趕趟兒,一個趟兒一個趟兒地趕

特別喜歡遊走於秋天的菜市場,應季的果蔬、糧食要多豐碩有多豐碩,都是長熟的,長到了時候,真好。熙鬧的人群,待價而沽的售賣討價聲,各色人等來來去去,都是為了三餐,活著的滋味,真好。不管著何種裝束,不管以何種職業或事業來養家餬口、綿延生息,都離不開春華秋實。多好啊,因為去時決絕,所以來時才要盡心盡力地長葉長花,生根生果;因為知道眾生短暫,所以才要在趕趟兒的時候,熱熱鬧鬧、歡歡喜喜地過活兒。多好啊,努力地活,明明知道只是洪荒宇宙裡的一粒沙塵。

秋天的霧、雨、露、霜,都是秋天的水,秋天的汁液。秋水涼涼,並不寒骨,還來得及念想。

以前老不明白,憑什麼非要望穿秋水,難道別時的水就不能望嗎?現在才懂了,秋水不光是眼波,還有從春、夏一路走來的陰晴圓缺在裡面,秋水望向來處,也望向去處,深深地凝視,哀而不傷。深不可測,連惆悵都這麼令人心動。春在聽,秋在說:對不起,讓你失望了。

其實,沒關係。時間,不怕失望。


人到中年才明白:一輩子活得就是個趕趟兒,一個趟兒一個趟兒地趕

作者簡介:馬麗君,女,山西長治人,九三學社社員,山西省作家協會會員。1999年開始散文創作,有百餘篇文章發表於報刊雜誌,新華網亦有轉載。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