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故事]成為媽媽的路上,有進無退


[故事]成為媽媽的路上,有進無退

從離開母體的那一刻起,界限就不可避免地在兩代人之間產生。從哺乳、學走路、上學、遠行,子女會逐漸退出媽媽的視線,直至完全獨立。孩子的成長,就是不停和母親分離的過程。

與子女分別後會發生什麼?該不該完全放手,母親們心情矛盾而複雜。


“沒有我,他不再挑食了”

@餘穎 28歲 工廠職工(兒子 5歲)

有一天,兒子突發高燒,嘴裡不停喊“熱”,兩頰著火一般的紅。看他像顆燙手的山芋一樣,在爺爺的懷裡掙扎,我著急地說:“仔仔你看媽媽!”他不肯看我,緊閉著眼,還把頭扭開:“看有什麼用,摸又摸不到。”屏幕外,我聽了無語凝噎。

我在浙江,他在安徽,相距600公里。

這個世界上,永遠存在著一些無奈。10歲那年,爸爸就把我寄宿到縣城的姑姑家,只為了有機會考個好大學。整整5年,在電話中他只關心我的成績。受這種嚴格與冷漠影響,我暗下決心:未來要讓自己的孩子自由成長,不能讓他當留守兒童。


[故事]成為媽媽的路上,有進無退

圖|仔仔學輪滑

但我食言了。縣城的薪資低,僅夠支付生活費。為了給孩子置換美好的未來,我決定到杭州工作攢錢。自從有了小孩,對時間點的記憶不再是年月日,而是他的年齡。我在他3歲2個月大的那天離開。凌晨5點,趁他沒睡醒,為他掖好被角,我提著行李,像個小偷一樣踮著腳走出了家。

到杭州後,每天下班已是9點,孩子早睡了。我們的溝通時間被壓縮到午休的幾分鐘。他常害羞地擺手,不肯表演在幼兒園裡新學的舞蹈和兒歌,卻總在通話結束的前一秒,湊近屏幕,超大聲說“我想你”。

聽爺爺奶奶講,孩子不再挑食,把每勺飯消滅得乾乾淨淨。從前我喂他吃飯,一勺白米他要分兩三口才能吞完。爺爺奶奶把他照顧得比我好,讓我感覺挫敗。掛掉電話,辭職的念頭就冒了出來。

轉念想到銀行卡里的餘額,我又控制住了自己,也越發珍惜每一次相處的機會。逢年過節回家時,我的胳膊就是他的枕頭。有時我抽出手,還在夢中的孩子,就迷糊地揮著手,在空氣裡找我。奇怪的是,在我面前,他又變得挑食。我都會先問他想吃什麼,再去煮。有人對此不以為然,覺得我放大了他的任性。

前段時間,我送母親和孩子搭高鐵。接近檢票口時,我一面悄悄後退,混入人群,離他越來越遠,一面又緊緊盯著他的後腦勺,怕他有什麼閃失。目送他們進站後,隔了幾分鐘,我才敢撥電話。接通後,預想中的抽泣聲音並未響起,孩子堅定的聲音從電話裡傳來:“媽媽,你去工作吧,我會好好的。”

那一瞬間,我覺得5歲的他長大了,也突然理解了他在我面前的挑食。媽媽是孩子人生中,第一個可以任性的人。任性背後,其實是愛,是不怕失去的底氣。

“我以為他會想我,結果沒有”

@Lily 39歲 工程師(兒子 6歲)

假期裡,果果在賓館對我說:“媽媽,咱們明年還坐飛機過來住賓館。”我心想,這麼小就想出來看世界,暗中竊喜,問他又過來幹什麼呢?果果說,還來這個賓館看動畫片呀!

怕他從小養成不良的習慣,我們家裡沒安電視機。丈夫和我,也不斷藉著果果的行為反思自己。這種綁定一輩子的責任感,曾帶給我很大壓力,因此遲至32歲才生育。

果果兩三個月大時,任誰抱著他,他都使勁蹬腿,想掙脫懷抱。自在地躺在床上或一個人活動,果果才高興。我和丈夫也達成了一致意見:抓大放小,不過分干涉他。衣服髒、玩具亂,都是小事。果果在水坑裡踩來跳去,趴在水泥地上看螞蟻,我們從不會制止。


[故事]成為媽媽的路上,有進無退

圖|果果吃自制蛋糕

上幼兒園前,果果問:人為什麼要工作、學習?我回答他,這樣能幫助每個人在世界上,找到自己的位置。果果若有所悟。第一次站在幼兒園門前,他輕輕抹了抹眼角,就咬咬牙,一聲不吭地穿過一群哭鬧的孩子,進了門。留下我和丈夫,尷尬地揮著手。

只有在討論到“永遠”時,極少掉眼淚的果果,會哭得上氣不接下氣,他攥著我的手,反覆說:“媽媽,我希望你永遠陪著我,不要離開我。”他看了幾遍《尋夢環遊記》後,把我們多年前的結婚照拿了出來,用紙巾仔細地擦乾淨後,輕輕說:“這下你們可以通過那個花瓣橋回家了。”

果果身上像裝著一個雷達,敏感地探測我的情緒。一旦我有生氣的反應,他會立馬停下手裡的事,認真地說:“媽媽我愛你。”我在家裡種了多肉和月季一些花,每天澆水。當老師問小朋友們想要什麼東西時,果果的答案是“一盆花”。我的心在那一刻融化了。

但幼兒園放寒假時,我們照顧不過來,只好將果果送到臨市的爺爺家,隔幾天去看一次。他不吵不鬧,我以為果果會想我,只是不好意思說,於是小心翼翼地試探。沒想到他嘴巴一咧,說:“沒事,你們不在,我可以肆無忌憚地看電視!”

哭笑不得後,感覺果果比我更懂得:愛的前提是獨立,它是種陪伴,而不是依靠。

“現在,我不後悔送走她”

@小寧 35歲 幼師(女兒 11歲)

傍晚時分,我站在窗戶邊,看見樓底下幾個八卦的阿姨、奶奶,包圍住正在玩輪滑的女兒。在我保護不到的時候,她們常逼問她兩個問題:“和你媽媽走在一起的男人是誰?”“你見過爸爸的女朋友嗎?”

和前夫離婚後,我帶著女兒仍住在山東,面對著流言蜚語。考慮到前夫所在的杭州,教育水平高,我決定讓女兒轉學。為陪伴她,我也移居到離杭州較近的南京。前夫已找了新女友。和他們保持距離,在我看來,也是對女兒的一種保護。

女兒在前夫家過了寒假。開學後的第一個週末,她獨自搭動車來南京見我。接她時,我心情平靜,還能調侃:“一月不見,你又長高了。”沒想到兩天後,當她的身影消失在站臺上時,我突然脫力,“撲通”一聲跪在了檢票閘前,手撐著冰涼的地面,大哭不止。以後,女兒就算正式跟著前夫生活了。眼前的站牌上指示著左左右右的乘車方向,而我不知道,自己該往哪裡走。

心情平復後回家,發現女兒留的信,我的眼圈又紅了:“媽媽,我在那邊會努力學習……學好英語,以後帶你環遊世界。”因為思念,過了幾天,我偷偷去了杭州,來到女兒的校門外。操場上有群學生在上體育課,我一眼看到了女兒。她彷彿捕捉到我的視線。對視的瞬間,我慌忙躲閃到校門邊。當晚通話,女兒說看到我,我冷靜否認,不能讓她知道我悄悄去看過她,不然她會不會每天期待我來?

[故事]成為媽媽的路上,有進無退

圖 | 女兒的床頭


前夫是建築師,月入數萬,社交圈廣泛,他和女友帶著女兒參加各種活動。慢慢的,她到我出租屋來的頻率越來越低。前夫的女友曾抱怨,因為接送她,他們沒有一個完整的週末。女兒小小的心也隱約明白,我的存在是新家庭裡無形的障礙。

有時我發消息,她不是在寫作業、看電視就是在外玩耍,常常不能及時回覆。我覺得失落,但也為她能適應新的環境感到高興。

照顧和分離,是父母在孩子身上必須完成的任務。思來想去,我決定返回山東。我用存款買了套溫馨的小房子。一次,我開玩笑說,等她大學畢業後也給她買房,女兒忙說:“媽媽你不用給我留東西,我會自己努力的。你有錢的話,可以去買基金。”

11歲的她,比我想象中更懂事。對家長來說,懂進退,也需要是種自覺。

“我放手後,她過得很開心”

@曉璐 36歲 文員(女兒 12歲)

父母對孩子的最大傷害,可能是否定。女兒12歲生日那天,看著我眼睛說:“媽媽,我想去看演唱會。”地點在杭州,票價1280元。我脫口而出:“不行。”

女兒聽了頹著臉,眼淚砸在地上,也像在我心裡燙了一個個疤。這是她盼望許久的心願。每週幫她清潔房間,我早就發現了她的祕密:那些海報專輯,就藏在報紙下面。

當晚,女兒把自己鎖在了房裡,我也不知所措。在她還沒有成熟的判斷力時,我不希望鼓勵她追星,也不放心她獨自旅行。但女兒從小很懂事,一次,我突發急性腸炎,連夜上醫院掛急診。出門時,女兒緊跟著,不肯回去睡覺。丈夫騎摩托車載我,女兒堅持我坐中間她坐後面。輸完液到家已是凌晨3點,她第二天照樣準時起床上學。

她一直很有分寸,我是不是也該相信她能安排好這一次旅行?考慮再三後,我和女兒定了折中方案:她約一位朋友同行,我也聯繫了在廣州的同學,為她們定行程和住宿。

[故事]成為媽媽的路上,有進無退

圖|幫女兒抓的娃娃

送女兒登機後回家,我一晚上坐臥不寧。客廳顯眼的位置,擺著一隻粉紅的豬形儲蓄罐。我屬豬,女兒用攢了幾年硬幣的零錢罐,換來了她送我的第一樣生日禮物。我突然意識到,或許不是女兒離不開我,而是我離不開她。

第一次分開這麼久,女兒在廣州的那幾天,我每晚查詢第二天的天氣預報,告訴她應該穿什麼衣服。她身高只有一米四五,演唱會那晚,我暗暗祈禱,千萬不能發生踩踏事件。

後來女兒告訴我,想到第二天能親眼看到明星,她興奮地頭一回失眠了:“媽媽,我一會在想偶像,一會在想你。”

我也想到,在她之後的人生裡,還有無數個我不能陪伴的“第一次”。只有在孩子邁向成年的關鍵點,得體地退出,才不會令孩子感到窒息。在她經歷那些“第一次”時,才能想起,我永遠是她堅強的後盾。

-----------------------------------------------------------------------

本期策劃:張舒婷

本文由樹木計劃作者【@真實故事計劃】創作,在今日頭條獨家首發,未經授權,不得轉載。

相關推薦

推薦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