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印軍人邊境對峙,這個彈丸小國卻不自量力替印度出頭叫板中國

不丹 英國 美國 陸軍 大國之翼 2017-07-07

中印軍人邊境對峙,這個彈丸小國卻不自量力替印度出頭叫板中國

作者:沙場秋點兵;圖片來自網絡

中印邊界錫金段地區爆發新的衝突,印度媒體和西方媒體異口同聲紛紛指責中國要“開闢一個新戰場”。面對這種毫無根據的指責,國防部霸氣回覆,印軍違法進入我國領土是不可否認的事實。此事還在持續發酵時,這裡突然跳出一個小國不丹也向中國表示抗議。

據6月29日海外網報道,在中國外交部記者會上,遇到了一個有關此事的最新提問,不丹政府已經向中國方面提交了表示抗議的外交照會,要求中方停止在洞朗地區修路。對此中方發言人直接指出,洞朗地區歷來就是中國領土,是無可爭議的事實,在歷史、法理和現地三方面都有充分依據。中方在洞朗地區開展的一些活動是在自己領土上的主權行為,完全合法正當。

中印軍人邊境對峙,這個彈丸小國卻不自量力替印度出頭叫板中國

中印爆發邊界衝突,跟這個不丹小國有什麼關聯呢?歷史上的不丹王國,在清朝時候稱作布魯克巴,曾是西藏的附庸地區,是從古代西藏人分流出來的一支人馬,進入不丹地區而建立的國家。雖然在歷史上不丹跟西藏有著千絲萬縷的聯繫,但不丹國的外交,軍事等事物全由印度掌控打理。1910年1月,英國同不丹簽訂《普那卡條約》,條約明確規定,不丹一切對外關係需受英國“指導”。英國撤離印度後,印度就繼承了這種“優良基因”。1949年8月,印度和不丹簽訂《永久和平與友好條約》,不丹一切對外關係需受印度“指導”。當然光指導還不夠,印度還要實際控制不丹的命脈,不丹軍隊的一切武器裝備和給養由印度供應。如此看來,不丹不自量力跳出來為印度“搖旗吶喊”就不足為奇了。畢竟,不丹就像一個提線木偶一樣被印度操控在手裡,讓不丹往東他絕不敢往西。

事實上,我國在洞朗地區施工跟印度毫無關聯。不過這就牽扯到和不丹之間的關係。印度此次可能以實際控制不丹防務為依據,認為自己就是不丹的後臺,讓不丹跳出來為印度打造輿論聲勢,這樣一來就會吸引國際社會的強烈關注,導致邊界問題放大化,讓西方國家將主要矛頭對準中國,顯得自己“師出有名“,從而在輿論上站住腳跟,已達到“惡人先告狀”的目的。

中印軍人邊境對峙,這個彈丸小國卻不自量力替印度出頭叫板中國

要知道洞朗地區地處中國,印度,不丹三者的戰略要衝位置。它就像一根金手指,從中國西藏地區伸向了印度東北的咽喉部位--查德瓦走廊。如果順河流而下,再由不丹借道,就可以直搗西里古裡——查德瓦走廊,路程僅僅數十公里,幾個小時內就能徹底切斷印度與其東北部的密切聯繫。

這意味著誰能控制洞朗地區誰就能佔盡天時地利人和。對於中國而言,控制該地區不但有利於經濟發展,還可以像一把尖刀一樣橫插於印度要害之處,對於日後收復藏南地區十分有利。對於印度來說,控制該地區不僅能控制不丹和尼珀爾,還可以為日後直接入侵西藏打開一條通道。

不過我們忍不住質疑印度有這個能力嗎?曾有兩位二戰名將就發出過這樣的忠告,一位是敗在我軍手下的美國五星上將麥克阿瑟,他對記者說過,“誰想跟中國陸軍打仗,一定有病!”而在此之前英國元帥蒙哥馬利也曾訪問中國,他參觀完中國軍隊後,面對記者發出了這樣的感慨,“我要告誡我的同行,千萬不要跟中國軍隊在地面上交戰,因為這是兵家大忌。”然而兩位二戰名將的忠告,似乎對印度沒有任何警醒的效果。

中印軍人邊境對峙,這個彈丸小國卻不自量力替印度出頭叫板中國

於是1962年爆發了著名的中印自衛反擊戰,我邊防部隊給予自稱“打遍歐亞無敵手”的印度勁旅無情打擊,此戰打出了國威軍威,民族氣勢。戰後統計我軍全殲印軍3個旅,基本殲滅印軍3個旅,另殲滅印軍4旅各一部,斃傷印軍第62旅旅長霍希爾.辛格准將以下4885人,俘虜印軍第7旅旅長季.普.達爾維准將以下3968人(其中校官26名、尉官29名)。而中國邊防部隊付出的代價則是:陣亡722人(其中軍官82名、士兵640名),負傷697人(其中軍官173名、士兵524名)。這場戰役最終將印度軍隊徹底打回了原形。

自從中印1962年的戰爭後,我國也沒有對印度採取敵視態度。直到這次印度過界阻攔我方施工,故意抹黑事實煽風點火,讓不丹跳出來跟我國叫喊,無非就是想從美國手裡爭取到更多更好用的軍火,同時為以後跟中國劃定邊界贏得一個好籌碼,但是誰又能保證印度不會成為美國的馬前卒犧牲品。如果固執己見玩火自焚,中國軍隊必將給予印度摧毀性打擊,而不丹這個小國此時跳出來,無疑下場更慘!

相關推薦

推薦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