武警官兵27年守護“上海城市記憶” 240萬卷館藏檔案“零事故零差錯”

博物館 李傑 社會 新民網 2017-06-10
武警官兵27年守護“上海城市記憶” 240萬卷館藏檔案“零事故零差錯”

圖說:官兵們幫助檔案館工作人員檢修辦公設施,搬運檔案資料。李軍學 攝

在長寧區仙霞路326號,綠蔭掩映之下,一棟獨有特色的梯形建築物,吸引著來往路人的目光。這座始建於1959年的上海市檔案館,擁有240萬卷的館藏檔案,保存著完整的“上海城市記憶”。27年前,武警上海總隊三支隊十四中隊進駐與此,擔負起守護“上海記憶”的重任。在第十個“國際檔案日”來臨之際,記者走進十四中隊,感受這群守護“上海記憶”戰士們的日常生活。

走進上海市檔案館,遠遠地就看到屹立在門前的執勤哨兵。仲夏時節,當日氣溫高達33攝氏度,路面溫度更是接近50攝氏度,當班哨兵的臉被晒得通紅,後背也溼了一大半。支隊政委李傑告訴記者,戰士執勤環境十分枯燥艱苦,大門哨位離檔案館外牆距離僅有五六米,哨兵目光所及之處,基本就是一堵高牆。加之檔案館位於繁華地帶,每天車流如梭、人聲鼎沸,哨兵除了要接受嚴寒酷暑的考驗外,還要忍受各種噪音,容易產生煩躁情緒。儘管條件艱苦,但官兵一直傳承著“用責任書寫忠誠,用忠誠守護歷史”的隊訓,盡心盡責地守護上海市檔案館的安全,實現了安全工作“零事故、零差錯”。

武警官兵27年守護“上海城市記憶” 240萬卷館藏檔案“零事故零差錯”

檔案館內有240萬卷的館藏檔案,這些檔案資料‘怕水又怕火’,其中許多檔案資料都是“孤本”,一旦損毀或遺失,都是無法挽回的歷史損失。因此,中隊的官兵們必須時時刻刻保持高度的警惕,確保不留一絲安全隱患。

一天,剛出完早操的排長林松在返回營區的途中聞到一股淡淡的燒焦味,這立即引起了他的警覺。他立即對檔案館周圍各個庫室進行排查,終於在製冷間中發現火源,一條電線因老化發生自燃,正冒著滾滾濃煙。他第一時間向檔案館保衛處和中隊值班室報告,並和趕來的工作人員一起撲救,避免了一場安全事故的發生。

武警官兵27年守護“上海城市記憶” 240萬卷館藏檔案“零事故零差錯”

圖說:官兵對檔案館消防設施進行檢查。李軍學 攝

“除了要防範火災水災,哨兵還要防止館內資料丟失被盜。”中隊指導員張璇說,檔案館周圍社會環境複雜、人流量大,每天都有工作人員和前來借閱檔案資料的人進進出出,這就要求執勤哨兵有一雙“火眼金睛”,保證對各類證件一看準、一眼清。今年3月,2名男子持證要求進入檔案館查詢資料,哨兵林松在查驗2人證件過程中,發現其中一人證件存在諸多疑點。林松當即向值班室報告,並果斷將2名男子阻攔在警戒線外。後來得知,這是支隊和檔案館共同組織的一次“檢查”,意圖檢驗哨兵的執勤能力。沒想到精心佈置的“騙局”被哨兵輕易識破,檔案館領導連聲感慨:“有武警戰士在,我們就放心了。”

相關推薦

推薦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