探訪紅島宿流村博物館 記住鄉愁留住記憶

博物館 民俗 美術 三農 半島網 2017-05-23
探訪紅島宿流村博物館 記住鄉愁留住記憶

半島全媒體記者 黃靖斐

5月16日,“品紅島文化、賞博物風雅”青島市“2017年國際博物館日”主場城市活動在紅島經濟區舉行。半島記者探訪紅島街道宿流村漁島記憶博物館和韓家村民俗博物館,體驗“鄉村記憶工程”實施成果。

展現千年捕魚方式的變遷

據宿流村漁島記憶博物館講解員徐金萍介紹,“像石碓,就是先民們在海島上生活時用的器具,可以把糧食、魚蝦等放進裡面打碎,還有明朝初期的上馬石,顧名思義,是上馬的時候用的,主要是女孩出嫁時踩的,有著美好的寓意”。

館內藏品也展示了漁島千年捕魚方式的變遷,從樁魚時代到草網捕魚、蘆葦捕魚、舉刀砍魚,再到現在的科學捕魚,對應著豐富的漁民用具和船用工具,各式漁網、嘎線用具、手工織網等,還有火炕、灶臺、年畫,挖蛤蜊的鐵耙和整理柴堆的竹耙,展示極具鄉土特色的漁家生活。

有的村民一次捐贈十來件

宿流村漁島記憶博物館名譽館長李知林介紹說,宿流村的村民以打魚為生,“男捕女織”,現在村內還存有百年以前的海草房,博物館內有按古法一比一搭建的海邊人家海草老居,“這就是我們的家”,李知林動情地介紹,“還有不少老物件,最早有新石器時代漁島先民使用的石器等生活用具,還有順風凳、太平斧這些漁具,現在都用不上了,如果不放到博物館裡,可能就會扔掉,再也見不到了。”

為了讓年輕人“留住鄉愁”、讓老人留下念想,也為了留住記憶,不忘初心,把祖先的老物件一代代傳下去,讓子孫後代更好地感知歷史,2016年2月,宿流村“漁島記憶”博物館正式籌建。李知林說:“2300多件藏品大都是村民自發捐贈的,有的村民一次捐贈十來件。最近三天又收到30多件,村民的熱情很高,有的想自己留著,看到大家都捐贈,也都拿來了。”

老物件反映舊時生活

韓家村民俗博物館坐落於紅島後韓家村古漁場和古鹽場遺址之上,圍繞“漁、鹽、耕、讀”四大主題,以漁村景觀、漁鹽文化、漁家風情為內涵,在挖掘整理古東夷文化、人文始祖鹽宗夙沙氏文化、漁祖郎君氏文化為代表的漁鹽非物質文化遺產、神話傳說基礎上修建而成。

一進韓家村民俗博物館,記者首先看到的是漁鹽史博物館,講解員告訴記者:“壁畫主要展現的是從洪荒時期鹽宗夙沙氏發明海水煮鹽到當地群眾刮鹼取鹽、掘井煮鹽、鹽田煮鹽一直到機械化晒鹽製鹽的全部歷史過程。”

生活用品展區中有不少老物件,有紡線機、織布機,牆面上的壁畫和下面擺放的物品是對應的,“畫上展示工藝流程,下面擺的就是用到的各種物品,制酒、做豆腐、童車、小竹籃、焗缸焗盆用的小爐匠,還有以前結婚時用到的大禮盒、木匠木盒等,都能反映出舊時代的生活”。

博物館日活動多

2017年“5·18國際博物館日”的主題為“博物館與有爭議的歷史:博物館講述難以言說的歷史”,青島市各博物館將圍繞這一主題,開展一系列活動。

市博物館推出“天地精靈、璀璨江漢:武漢博物館館藏玉器精品展”、“十指春風繡乾坤:山東博物館館藏魯繡精品展”;德國總督樓舊址博物館舉辦“總督樓——融合東西方多種文化理念於一體的建築藝術鉅製解讀”臨時展覽;康有為故居紀念館舉辦“為了中華文明的發展——名人·名作·名物”展覽;市民俗博物館舉辦“緣俗青島——即墨周戈莊祭海習俗”館藏圖片展等。

[編輯: 焦琳]

相關推薦

推薦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