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大南校區將建博物館 選址位於中大八角亭西側

中山大學南校區的改造、建設工程不斷推進。昨日,中山大學博物館項目設計施工總承包開始招標,將在南校區中軸線西側新建一棟地上3層、地下2層的中大博物館,分設校史館、人文館、生物館、地質館和校友館五個分館。

擬建的中山大學博物館項目選址位於中山大學廣州校區南校區中軸線西側、現八角亭的西側,與乙丑進士牌坊相對,距離正在改造中的永芳堂不遠。

文/廣州日報全媒體記者杜娟、賈政

昨日,廣州市公共資源交易中心發佈中山大學博物館項目設計施工總承包招標公告。記者從招標公告中瞭解到,中大博物館將在拆除物理科學與工程技術學院講廳等4棟建築的基礎上,在原址修建。同時,博物館將繼承中山大學校園紅磚綠瓦的民國風格。

招標公告顯示,中山大學博物館項目位於中山大學廣州校區南校園,將拆除南校區現物理科學與工程技術學院講廳、舊實驗室等4棟建築物,共計2458平方米,在原址及附近新建博物館項目,即南校區中軸線西側、現八角亭的西側。

該項目總用地面積13125.3平方米,總建築面積為33500平方米,建設地上3層局部4層,建築面積約8000平方米,地下2層,建築面積約25500平方米,主要建設內容為展廳、庫房、辦公用房及設備用房等。項目總投資為36930萬元,所需資金通過廣東省撥款和中山大學自行籌措。項目建設完成後,主要分設校史館、人文館、生物館、地質館和校友館五個分館,成為一個集生物、人類學、地質、校史、校友為一體的綜合性博物館。同時配套室外道路、綠化工程等附屬工程。基坑開挖深度約17米,單體建築總高度23.45米。

近年來,中大南校區的建設工程不斷。2016年廣州市政府批覆的中山大學南校區控制性詳細規劃修改,需拆除近百棟建築。而南校區控規調整在公示期間共收到483條意見,其中482條表示反對,一個主要理由是“反對校園大興土木”,認為新規劃的拆建量太大,中大目前共有5個校區,位於大學城、珠海、深圳的新校區可以滿足需求,無需在南校區過多建設。

位於海珠區的中大南校區現用地119.09公頃,2013年通過無償劃撥新增怡樂路地塊2.83公頃,共計121.92公頃;目前形成3個功能分區,中部教學科研區、東部學生生活區、西部教職工生活區,現狀建設量120.05萬㎡,容積率0.98。但實際上,南校區的現狀建設量已經突破了原控規105.78萬㎡、0.87容積率的規模。2016年版的規劃修改以後,校園用地範圍內總建設量更是達到144.97萬㎡(原南校區130.98萬㎡,怡樂路地塊14萬㎡),比現狀增加約25萬平方米,容積率為1.2;地塊建築密度20%,綠地率40%。規劃專家表示,在校園規劃中1.2的容積率已堪稱極限。

1918年至1920年,中大南校區作為嶺南大學開展校園規劃,規劃強調嚴整軸線的整體佈局形式,建設圍繞中心“十”字形綠地展開,從此,康樂園建設與規劃相統一,保留並延續著中軸線的設計。2014年,廣東省劃定《康樂園早期建築群保護範圍和建設控制地帶》,共包括77個文物本體,並劃定保護範圍與建設控制地帶,建設控制地帶範圍共55公頃,佔南校區用地範圍的45%。

新建的中大博物館正好位於南校區的中軸線上,中山大學南校區控制性詳細規劃修改2015年底在市規委會上討論時,市規委會就要求在中軸線上新建的博物館不主張用全新的區別很大的建築元素,應該與周邊建築元素基本一致。從本次公佈的效果圖來看,中大博物館基本延續了傳統的紅牆綠瓦嶺南建築風格。

設計特點

提取格蘭堂懷士堂

建築風格

記者從該項目勘察設計單位廣州名陽建築設計有限公司瞭解到,在中山大學博物館的設計中,公司秉承了探索中大文化源頭的傳承與變遷的原則。設計採用簡單的建築形體加以切割,獨具匠心地使用原有中大建築的元素和形式,契合中大深遠的文化底蘊。同時,提取中大格蘭堂、懷士堂等建築的風格作為設計語言並加以細節化,體現在建築立面上,加強本建築的可識別性和文化感。

相關推薦

推薦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