記者手記:探訪“博科聖地”大本營裡的難民營

新華社尼日利亞邁杜古裡5月9日電 記者手記:探訪“博科聖地”大本營裡的難民營

新華社記者張保平

邁杜古裡,尼日利亞東北部博爾諾州首府。這裡距離首都阿布賈800多公里,由於過度放牧,當地土壤沙化十分嚴重。車輛駛過,黃沙飛揚。

記者8日乘坐聯合國世界糧食計劃署的小型直升機,從阿布賈出發,經過一個半小時的飛行抵達邁杜古裡,探訪當地一所難民營。

博爾諾州被稱為極端組織“博科聖地”的大本營,這裡多數城鎮都遭受過不同程度的恐怖襲擊。雖然尼日利亞政府軍多次圍剿 “博科聖地”,但如今零星的自殺式襲擊還是不斷,安全形勢仍緊張。

行駛在邁杜古裡市區部分路段,可以看到裝甲車停放在十字路口,聯合國世界糧食計劃署在當地的辦公樓前也設置了路障。

防彈車一會兒便抵達了目的地——位於邁杜古裡近郊的達洛裡難民營。根據聯合國的資料,這座難民營最早由尼日利亞空軍建立,2016年8月,聯合國正式接管達洛裡難民營。目前,有近3萬人生活在這裡。

營地裡大部分是老人、婦女和孩子。記者與為數不多的一名當地年輕人攀談起來,他告訴記者,自己今年28歲,由於“博科聖地”的襲擾搬離了原來的村子,已經在營地裡住了兩年多。

隨行的聯合國糧食計劃署尼日利亞辦事處主任羅恩·西班達介紹,聯合國向營地內每一位無家可歸者每月發放約15公斤糧食和1升食用油。

邁杜古裡附近有好幾個這樣的難民營。據統計,博爾諾州有100萬人無家可歸,其中30%生活在這樣的營地裡。但對於當地難民來說,雖然營地提供了一個臨時的家,但在營地待得太久,會逐漸喪失勞動技能,形成救濟依賴,而救濟成本仍在不斷走高。

西班達告訴記者,救濟糧60%從尼日利亞當地採購,但採購成本卻是國際市場價格的兩倍。這主要是因為尼日利亞政府為了減少外匯開支,鼓勵當地生產大米,禁止進口大米。但這反而導致大批走私大米的出現。一些糧商趁機囤積,哄抬價格。

面對尼日利亞的困境,中國及時伸出了援手。就在記者探訪難民營的當天,中國駐尼日利亞大使周平劍代表中國政府向世界糧食計劃署尼日利亞辦事處移交了500萬美元的援助。這些資金將幫助世界糧食計劃署在尼日利亞本土和國際市場採購大米,發放到當地41萬無家可歸者手中。

西班達感謝中國政府對尼日利亞的糧食援助。他說,這批援助來得正是時候。

相關推薦

推薦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