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處漠視侵害群眾利益問題|38個低保指標被誰截留'

賓川 大理 雲南 白族 中央紀委國家監委網站 2019-09-01
"

編者按:整治侵害群眾利益的問題,是“不忘初心、牢記使命”主題教育專項整治中的一項重要內容。即日起,中央紀委國家監委網站和中國紀檢監察報開設“查處漠視侵害群眾利益問題”欄目,聚焦扶貧領域腐敗和作風問題,聚焦教育醫療、環境保護、食品藥品安全等民生領域侵害群眾利益問題,聚焦發生在群眾身邊的不正之風和“微腐敗”問題,聚焦統計造假問題,報道各地集中整治漠視侵害群眾利益問題的情況,敬請關注。

近日,雲南省賓川縣紀委監委通報了賓居鎮毗村村幹部違規採用“拼戶保”方式,擅自截留38個低保指標並私自分配,導致村幹部親屬等人違規享受低保金近19萬元的典型案例。

這38個低保指標是怎樣被截留的,又被分配給了哪些人?

低保指標成“唐僧肉”

2013年6月,毗村村委會分配到252人的低保指標。根據國家有關低保政策的規定,低保要堅持“以戶施保”原則,並嚴格按照“一評、二審、三公示”的評定程序進行。

但是,毗村村“兩委”班子成員以“低保評議阻力大,以戶施保不能保證老弱病殘及困難人員享受到國家政策”為由,違反國家規定,採用“以一戶享受低保,多人蔘與分配”的“拼戶保”方式分配低保指標,並從中擅自截留38個低保指標,未經低保評定程序,私自分給了各自的親戚和與自己關係好的村民。

其中,時任毗村黨總支書記陳列,私自安排給自己姨媽、侄子和關係好的村民16個低保指標;時任村黨總支副書記冉學宏,分得14個名額,並將之分給了2個堂弟及12名村民;時任村委會副主任董桂勇分到了4個指標,分給了岳父家2個、村民2個;時任村務監督委員會主任楊靜,其父親當時在村委會任報賬員,村委會把4個低保指標給了楊父來分配,他分別給了自己親戚1個、村民3個。

2013年10月至2017年4月間,這些村幹部所截留的38個低保指標違規享受低保金共計188977元。

三任村監委主任“前腐後繼”

令人吃驚的是,在擅自瓜分低保指標的四名村幹部當中,竟然有三人先後擔任過毗村村務監督委員會主任。冉學宏,2010年6月至2014年8月任毗村村務監督委員會主任;董桂勇,2014年9月至2016年5月任毗村村務監督委員會主任;楊靜,2016年5月至今任毗村村務監督委員會主任。

“作為村務監督委員會主任,對毗村村委會截留低保指標並進行私分的問題,你為什麼不及時制止和上報?”審查人員這樣問冉學宏。

“我在任村務監督委員會主任時,對村委會班子成員優親厚友截留低保指標進行私分的情況是知道的,也深知這樣做違反了紀律。但自己不敢反對、不敢制止,也不敢將情況上報,想著這麼多年都過來了,應該不會被發現,最後還心存僥倖地參與了截留私分……”冉學宏辯解。

經查,陳列、冉學宏、董桂勇於2013年1月至2017年5月擔任村幹部期間,除了截留低保指標進行私分的違紀問題外,還存在其他違紀違規問題。最終,陳列、冉學宏受到開除黨籍處分,董桂勇受到留黨察看一年處分,楊靜受到黨內嚴重警告處分。

完善制度護好群眾“奶酪”

“我不應該截留低保指標,更不應該優親厚友,發生這些違紀行為,主要是因為平時自我要求和管理不嚴,沒有好好珍惜自己的人生道路……”冉學宏在自己的懺悔書中反省道。

群眾最痛恨政策“走在路上”,實惠卻沒有“落在身上”。在幾名村幹部眼裡,低保指標不是困難群眾的“保命錢”,而是優親厚友的“唐僧肉”。如此作為,讓國家的低保政策變了味,損害了黨和政府的形象,侵害了群眾的切身利益。

“查處問題不是最終目的。關鍵要讓其他黨員幹部從違紀幹部身上吸取教訓,讓有關單位部門及時亡羊補牢、堵塞制度漏洞。”大理白族自治州紀委監委相關負責人表示。

針對信息不公開、不透明導致扶貧資金被貪汙侵佔、套取挪用等問題,大理州紀委監委通過推動扶貧資金審核發放等情況公示制度落實到村,確保扶貧資金在陽光下運行。針對職能交叉、力量分散等問題,該州紀委監委推行“聯合作戰模式”,建立與扶貧、財政、審計、住建、教育等部門溝通聯繫工作機制。今年以來,該州各級紀檢監察機關共查處侵害群眾利益問題221個,處理426人,其中黨紀政務處分125人、問責78人、移送司法機關15人。

“違紀幹部被查處後,現在村務都上牆公開了,一筆一筆明明白白,一目瞭然,我們感到自己的權利更有保障了!”毗村清水河九組一名貧困戶表示。(中央紀委國家監委網站 趙國利 | 雲南省大理州賓川縣紀委監委 楊秀雲 陳新宇)

"

相關推薦

推薦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