發現黔西北|畢節市明清時期進士舉人錄,“一門五進士”最輝煌

永樂十一年(1413年),貴州建省,由於各級官吏強力推行“移風善俗,禮義為本,敷訓導民,教化為先”的治黔方略,盡職盡責地置學官,建文廟,設書院,鼓勵私墅,倡辦義學,選送士司子弟到國子監等,造就了貴州文化教育史上第一個蓬勃發展的黃金時期。從正統四年(1439年) 畢節人張諫考取貴州的第一個進士,到科舉制度壽終正寢的464年間,孫應鰲、楊龍友、周起渭、趙以炯等雖“僻處天末”,但才華橫溢的貴州才俊,就自強不息地步出山門,到強手如林的廣闊舞臺上去角逐。在每科只能取25名舉人(雲南40名、四川65名)的定額中,不僅“人才日盛,科不乏人”的取得730名進士(其中明代109名、清代521名) 和6214名舉人的豐碩成果; 而且頭角崢嶸,後來居上地以三鼎甲(文壯元趙以炯和夏同和,壯元曹惟誠)一探花(楊兆麟)的驕人成績,遠遠地跑到了周邊幾個省的前面。

發現黔西北|畢節市明清時期進士舉人錄,“一門五進士”最輝煌

同樣在明清兩代的543年間,人口比貴州還多的廣西沒有出過狀元、榜眼和探花,雲南也僅僅出過1名榜眼,而人口是貴州3倍多,且文風鼎盛的“天府之國”四川也僅出過1名狀元,可見,明清兩代的貴州教育,成就也是有目共睹的。

而貴州的畢節(明朝稱水西,清朝為大定府),也出了不少的進士和舉人,畢節城郊德 溝的路氏家更有著“一門五進士,三代三翰林”的輝煌歷史。“一門五進士”即乾隆元年(1736年)丙辰科進士路元升,官至福建上杭知縣; 嘉慶十九年(1814年)甲戌科進士路孟奎(路元升曾孫),官至山西榆次知縣;道光十六年(1836年)太后六旬丙申恩科進士路璋,官至戶部主 事;道光二十五年(1845年)太后七旬乙巳恩科進士路璜,官至河南知縣(路璋、路璜均系路奎之子); 光緒二年(1876年)清德宗登極丙子恩科進士路 朝霖(路璜之子),官至河南候補道。

發現黔西北|畢節市明清時期進士舉人錄,“一門五進士”最輝煌
發現黔西北|畢節市明清時期進士舉人錄,“一門五進士”最輝煌

  “三代三翰林”即路孟奎(爺爺)、路璜(兒子)、路朝霖(孫子)三代先後任翰林山莊翰林。其中,路朝霖還曾任光緒帝的老師,光緒帝因此賜匾讚譽:“朝中多進士,天子是門生” ,其妻徐氏系清末、北洋政府官僚,北洋政府總統徐世昌的姑姑。路朝霖所著的《紅鵝館詩鈔》二卷,都是徐世昌親自付梓並序。

發現黔西北|畢節市明清時期進士舉人錄,“一門五進士”最輝煌
發現黔西北|畢節市明清時期進士舉人錄,“一門五進士”最輝煌

圖片內容來源於《黔西北文學史》

相關推薦

推薦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