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創意暴走」貝聿銘獻給寶島臺灣的一座小教堂,入選世界最美10大建築

「創意暴走」貝聿銘獻給寶島臺灣的一座小教堂,入選世界最美10大建築

來源:建築vs藝術vs音樂

「創意暴走」貝聿銘獻給寶島臺灣的一座小教堂,入選世界最美10大建築

2014 年,美國蓋蒂基金會(Getty Foundation)選出了 10 個全世界最美的 20 世紀建築。

「創意暴走」貝聿銘獻給寶島臺灣的一座小教堂,入選世界最美10大建築

位於臺灣東海大學的這座小教堂入選。

「創意暴走」貝聿銘獻給寶島臺灣的一座小教堂,入選世界最美10大建築

東海大學位於臺中,1949 年中國臺灣政府出地 345 英畝( 140 公頃),由美國基督教大學聯合董事會建立。貝聿銘中學時曾在上海的一所基督教學校就讀;在哈佛期間,也曾在建築師沃爾特·格羅皮烏斯指導下參與過董事會在上海興建大學的項目(終未建)。可以說他和董事會有些淵源。於是,董事會決定委託貝聿銘負責總體設計。齊肯多夫特批貝接受自己的第一個獨立項目。大學裡的重要建築路思義教堂是為了紀念出版之父——《時代》和《生活》雜誌的創始人,同時也是傳教士的亨利·路思義三世,由路思義基金會撥款修葺。

「創意暴走」貝聿銘獻給寶島臺灣的一座小教堂,入選世界最美10大建築

東海大學總體規劃鳥瞰圖

貝聿銘對這片坡地進行了規劃,以一條路脊為中軸,將三所學院、一個圖書館以及辦公樓分散置於兩邊的四合院中,以創造緊密聯繫的社區感。他將主要建築教堂修建在“光禿禿的山丘”上唯一的一棵大樹旁,而且又將它偏離中軸線來強調它自己的開闊精簡。

「創意暴走」貝聿銘獻給寶島臺灣的一座小教堂,入選世界最美10大建築

路思義教堂 平面圖

「創意暴走」貝聿銘獻給寶島臺灣的一座小教堂,入選世界最美10大建築

路思義教堂 軸測圖

隨後,貝聿銘把大學設計的整體規劃交給別人接手,自己在紐約專攻路思義教堂建築設計。董事會提出這個教堂需容納 500 個座位,除此之外別無其他要求。

「創意暴走」貝聿銘獻給寶島臺灣的一座小教堂,入選世界最美10大建築

路思義教堂施工中,採用了竹製腳手架

「創意暴走」貝聿銘獻給寶島臺灣的一座小教堂,入選世界最美10大建築

路思義教堂施工中

貝聿銘在這個項目上投入了很多個人的情感,他自己遠離故土,而這個項目讓他拉近了和家鄉的距離。他決定運用自己融貫中西的經驗,結合北京故宮及中國古代寺廟房頂金瓦和西方哥特式大教堂極具表現力的尖頂,同時還借鑑了大師費利克斯·坎德拉彎曲的殼體設計。

「創意暴走」貝聿銘獻給寶島臺灣的一座小教堂,入選世界最美10大建築

整個教堂由 4 塊彎曲的貝殼狀板塊組成,後面一對較高,和前面較低的一對稍稍重疊,同時充當牆壁和房頂,建築基底為一個不規則的六邊形。

「創意暴走」貝聿銘獻給寶島臺灣的一座小教堂,入選世界最美10大建築

教堂內高 65 英尺( 20 米),沒有任何支撐柱,自然光從兩對殼片重疊處的玻璃縫隙射入。房頂也留有窄窄的縫隙,按東方的傳統,形成無限延伸的“一線天”之感。

「創意暴走」貝聿銘獻給寶島臺灣的一座小教堂,入選世界最美10大建築

聖壇及屋脊天窗仰視圖

每一殼片的弧度都能夠保持殼片自身的直立,不需任何額外支持,但是考慮到臺灣台風及地震的因素,特別地額外用不易察覺的弓形交叉聯接幾片殼片,使得整個建築成為一個結構堅固的金字塔。如同貝聿銘同時期的另一個設計雙曲面大樓,路思義教堂也採用了雙曲拋物線的原理,用懸臂結構支撐整個建築。這一設計,新就新在利用四塊劈椎曲面體雕塑般地組合成開敞的大空間。

「創意暴走」貝聿銘獻給寶島臺灣的一座小教堂,入選世界最美10大建築

殼片背後的支撐“肋”

這樣一個小小的教堂修建花費了整整 7 年,其中有經費的原因,也有技術上的困難。最終臺灣一位傑出的工程師方憲三提出了一份長達30頁的初步計算,來證明該結構的可行性。方博士解釋說,“那是在計算機時代之前,這樣的創意實在是太新穎獨特,因此無法找到已有的相關工程數據。”為了防止混凝土結構的殼片承重不力,決定給殼片加上支撐“肋”。按照貝聿銘一直以來的指令,“不要內部設計,要誠實設計。”這些支撐肋暴露在外,讓人一目瞭然整個建築的結構受力分佈,離地面越近,壓力越集中,因此肋越粗,兩肋之間的菱形空隙也越小。

「創意暴走」貝聿銘獻給寶島臺灣的一座小教堂,入選世界最美10大建築

按照貝聿銘的指令

“不要內部設計,要誠實設計”

這些支撐肋的模型由當地的 25 位木匠耗時 6 周完成,這個精細的建築共用了 18,000 根波狀外形的木材,按照畫在地面上完整尺寸的圖紙建成, 1963 年 6 月 20 日開始從一個獨立的竹製腳手架往下灌注混凝土,一片一片地完成,共花了 2 個月的時間。完工後,支撐模型的楔子被一個個取了出來,為了顯示對堅固性的信心,建築師代表站在教堂內部親眼見證這一時刻。

「創意暴走」貝聿銘獻給寶島臺灣的一座小教堂,入選世界最美10大建築

建築師陳其寬形容當時整個模子好像是懸空的,突然這個巨大的木質況下下沉了 6 英寸(15 釐米)。“我感到整個建築以及地面都被撼動了……隨後整個教堂的重量瞬間均勻地傳遞分佈到四周牆壁上,從那一刻起,教堂依靠著自己的結構穩穩地站住了。”

「創意暴走」貝聿銘獻給寶島臺灣的一座小教堂,入選世界最美10大建築

1963 年 11 月 2 日,宋美齡為路思義教堂舉行了落成典禮,屆時它已經成為了東海大學甚至是臨近的臺北的地標建築。董事會當時的祕書長威廉·費恩開玩笑說,因為貝聿銘不是基督徒,他的精妙作品可以說是藝術的神奇而不是信仰的力量。貝聿銘立即迴應說這並不是什麼神力,只不過是結構的作用。

「創意暴走」貝聿銘獻給寶島臺灣的一座小教堂,入選世界最美10大建築

不同於密斯在伊利諾伊理工學院的教堂的理性風格,也有別於勒·柯布西耶在朗香教堂的表現派手法,路思義教堂走的是結構這條路,通過結構設計來創造空間形態。用貝聿銘的話來說,“這個設計嚴格遵照結構體系及所選材料,並以邏輯和準則貫穿始終。”

「創意暴走」貝聿銘獻給寶島臺灣的一座小教堂,入選世界最美10大建築

路思義教堂是貝聿銘作品逐漸成熟的一個範例,他利用先進的科技為藝術服務,提煉出精華,借鑑歷史傳統來雕塑空間。

「創意暴走」貝聿銘獻給寶島臺灣的一座小教堂,入選世界最美10大建築

然而,因為美國本土勞動力成本過高,教堂並沒有給貝帶來更多的機會。在紐約,能像同期的基普斯灣項目一樣,在簡單重複的低成本住房項目中引進混凝土技術就已經是很大的突破了。

「創意暴走」貝聿銘獻給寶島臺灣的一座小教堂,入選世界最美10大建築

路思義教堂這個貝聿銘於 39 歲事業起

步期完成的作品,一直是他唯一的宗教建築,直到 2007年,高齡 90 的貝聿銘接下日本京都教堂的項目。

「創意暴走」貝聿銘獻給寶島臺灣的一座小教堂,入選世界最美10大建築

(圖片來源建築vs藝術vs音樂)

*商品入駐和分銷,請發送具體信息到:

[email protect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