此朝代皇帝對妃子太狠 妃子寧願殺死親生兒子 也不給皇帝留後

古代素有母憑子貴之說。只要兒子有出息,母親自然也跟著揚眉吐氣。推及到帝王家,只要是有點野心的母妃都會嚴厲教導兒子,想盡各種辦法,用各種手段幫助兒子登基當皇帝。因為只要兒子當了皇帝,自己馬上就能升級為皇太后了。

此朝代皇帝對妃子太狠 妃子寧願殺死親生兒子 也不給皇帝留後

但是什麼事都不能一概而論。在中國的歷史上就曾有一個特殊的時期流行著一種與母憑子貴相反的一種制度——子貴母死。

所謂“子貴母死”也稱“殺母立子”,就是隻要兒子被立為太子當了皇帝,那麼母親就必須死。這一制度是西漢時期漢武帝迫於打破太后干政,外戚專權的局面而制定的。但是其後代認為此制度弊端極大,沒有一代肯繼承沿襲。

此朝代皇帝對妃子太狠 妃子寧願殺死親生兒子 也不給皇帝留後

直到拓跋鮮卑族建立北魏,“子貴母死”這一制度又開始被採用。

道武帝拓跋珪童年時目睹母親以他的名義縛什翼犍請降的事情對他有所啟發。為了類似的事情還會在自己的子孫身上重演。他決定防患於未然,殺死長子拓跋嗣的母親劉貴人,然後立長子為皇帝,但是卻未料想到拓跋嗣竟逃跑了。

於是又萌生了殺賀夫人,立清河王拓跋紹的想法。事與願違,拓跋珪最終被拓跋紹殺死。得知父皇死了,拓跋嗣趕回北魏繼承皇位,並把“子貴母死的”祖訓無條件繼承和沿襲。

此朝代皇帝對妃子太狠 妃子寧願殺死親生兒子 也不給皇帝留後

從拓跋珪開始,“子貴母死”已經成為北魏皇帝處理後事的鐵律。這一鐵律沿襲七代,歷經百年,見證了拓跋鮮卑的衰亡。

為何是衰亡?原因有二。

其一,后妃們不願意懷孕,尤其不想生兒子。“子貴母死”這一制度迫使她們想盡箇中辦法降低生育率,已有孕在身的則祈求生公主而不要太子。更有甚者,將自己剛剛生下的兒子活生生弄死,欺騙皇上小皇子是夭折而死。這無疑致使皇室子嗣大大衰微。

此朝代皇帝對妃子太狠 妃子寧願殺死親生兒子 也不給皇帝留後

其二,在這廢除之前很長一段時間,“子貴母死”又被演變成為後宮剷除異己和爭權奪位的最好武器。後宮皇妃們想要爭奪權力,但是又不想死於“子貴母死”。於是想出了“殺其母而養子親”這種手段。

將皇子的生身之母害死,自己來撫養皇子成人,借之成為皇太后。如果皇帝還年幼,更可垂簾聽政,把控朝政。事實上,這種有心機有手段又狠辣的女人往往更加可怕,很大可能會做出殺君控權之事。

此朝代皇帝對妃子太狠 妃子寧願殺死親生兒子 也不給皇帝留後

因此北魏出現了很多女強人,如:竇太后、常太后、馮太后,高皇后及胡太后等。這些女強人將“子貴母死”變成“婦人蔘政”的工具,強加干涉國家政事,不僅違背了拓跋珪的初衷,也加速了北魏政權的衰敗和分裂,最後導致北魏滅亡。

相關推薦

推薦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