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大生日,我們把北大名家墨跡做成手賬,送給熱愛記錄生活的你~

北大生日,我們把北大名家墨跡做成手賬,送給熱愛記錄生活的你~

漢語中有兩個詞很美,一個是“見字如晤”,一個是“尺素寸心”。

見字如晤,一幅字,也許就是一個人的人生縮影。古墨輕磨,詩書漫卷,雍容裡氤氳著墨香淡淡。

尺素寸心,一封信,也許蘊藏了滿腹的惦念。筆端輕揚,落紙有聲,方寸間蘊涵了素心一片。

漢字的美總離不開紙筆的傳承。你有多久沒有看到手寫的文字了?你有多久沒有紙筆記錄生活了?

五月的華章奏響,北大校慶日,用一款手賬帶你看看北大名家浸潤在筆墨裡的風華。

北大生日,我們把北大名家墨跡做成手賬,送給熱愛記錄生活的你~

提起北大的老校長蔡元培,不得不提他影響深遠的“兼容幷包”的思想。可你細讀過蔡校長“兼容幷包”這段話的墨跡嗎?

北大生日,我們把北大名家墨跡做成手賬,送給熱愛記錄生活的你~

我對於各家學說,依各國大學通例,循思想自由原則,兼容幷包。無論何種學派,苟其言之成理,持之有故,尚未達自然淘汰之命運,即使彼此相反,也聽他們自由發展。例如陳君介石、陳君漢章一派的文史,與沈君尹默一派不同;黃君季剛一派的文學,又與胡君適之的一派不同,那時候各行其是,並不相妨。對於外國語,也力矯偏重英語的舊習,增設法、德、俄諸國文學系,即世界語亦列為選科。(蔡元培“自寫年譜”部分)

平時只在鉛印的文字裡思考背後的遠見卓識,當這些觀點化諸真切的墨跡,一下子充滿了靈性。看著筆劃,看著字形,看著格局,彷彿能看到蔡校長在著筆時的情景,聽他留給歷史的娓娓細語。

提起曾任北大圖書館主任、北大教授的李大釗,也許你會想到他大義凜然、文人氣度淋漓盡顯的“鐵肩擔道義,妙手著文章”一聯;可你知道這句話並非他“原創”?

北大生日,我們把北大名家墨跡做成手賬,送給熱愛記錄生活的你~

原來,這句話明代語出明代楊繼盛,原句為“鐵肩擔道義,辣手著文章”。李大釗非常喜愛這句,把它當作座右銘。後來,李大釗改“辣”字為“妙”字,寫成這幅對聯,贈予夫人趙紉蘭的二姐夫楊子惠。

真切詮釋,一字之改,風流盡顯。

提起沈從文,你一定知道他是著名的作家,也許還知道他是著名的歷史文物學家,但或許你不知道,沈從文也和北大有很深的淵源。他曾在北大旁聽,後來任教於北大。此外,他還長於書法,以一手高古、簡約的章草獨步書壇。來看看他寫的這幅字:

北大生日,我們把北大名家墨跡做成手賬,送給熱愛記錄生活的你~

真真行雲流水,落筆如雲煙,原來沈從文的書法功底也這樣深厚。“一掃常規而純任天然”,這是著名書法家黃苗子對沈從文書法的評價。

信手泛覽,又看到老北大的教授馮友蘭先生這幅字:

北大生日,我們把北大名家墨跡做成手賬,送給熱愛記錄生活的你~

“高山流水詩千首,明月清風酒一船。”

好美的句子,忍不住停留,多讀一遍!再細讀款識:“璞女頗喜此聯,為書之。”原來這幅字是馮先生寫給自己的愛女,著名作家宗璞的。後來,宗璞先生還特別提到過父親的這幅字:

“我父親他沒有怎麼練字的,他的字都是自己就是興致所至這麼寫的。可是他自然的就有這麼一種秀氣。他寫的時候已經是八十四歲了,寫的這個字啊有點歪,所以有的時候我就叫它斜聯,有點斜。這個雖然有一點斜,並不妨礙他的這個整個字的美。這個對聯也是一種意境吧。這種境界很瀟灑,很超脫,我父親也很喜歡,我們都喜歡這兩句。”

“書香滿堂”,大抵說的就是這樣的人家。

微信、短信充斥的年代,寫信變成了一種奢侈。來看看都曾在北大任教的葉聖陶和俞平伯,他們之間如何通信:

北大生日,我們把北大名家墨跡做成手賬,送給熱愛記錄生活的你~

“水仙已開,聞之欣慰。弟案頭亦供一盆,花亦單瓣。雖不晤面,同對此花,亦慰情也。”

我案頭的水仙花也開了,雖然無法碰面,可一同對著水仙,就如同見面一般。

從前慢,車,馬,郵件都慢;可慢也慢得從容,如同歲時花開,不疾不徐。

說起座右銘,你現在是否還有哪句話時時掛在心上嗎?來看看北大李賦寧教授的座右銘:

北大生日,我們把北大名家墨跡做成手賬,送給熱愛記錄生活的你~

“樸素的生活和高尚的思想”“世界上最好的言論和思想”,有力量的話不一定是華麗的,但一定會鐫在心上。

一筆一劃,勾勒出濃濃淡淡的情致,瀉在筆端的都是對思想的崇敬、對生活的熱愛;圖文流轉,是一場與北大的名人雅士相遇重逢的盛宴。

不妨也來用紙筆記錄屬於你自己的時光。

北大生日,我們把北大名家墨跡做成手賬,送給熱愛記錄生活的你~

上滑,送你一本高顏值手賬

北大生日,我們把北大名家墨跡做成手賬,送給熱愛記錄生活的你~

典雅的硃砂色封面,如北大紅樓斑駁褪色的紅牆

1

打開方式

讀書筆記&靈感“捕捉器”

不少人手邊總少不了筆記本的存在,而在名家輩出的北大校園裡,有“隨手記”習慣的大家更是不勝枚舉,更有一些名家的手稿“別具風流”。

比如北大中文系的林庚教授。林庚先生的“隨手記”是出了名的,他幾乎一有點想法就立即用紙條記下來。一頁頁發黃的、又薄又脆的小紙片,零零星星,林林總總,有的類似熟宣紙裁下來的邊邊角角,有的甚至是用過的檯曆的背面。

據說,林先生也會把這些卡片帶到課堂。他講課從不用講稿,只偶爾看看手中卡片,那些最零散的精華。林先生的課總是讓人不自覺地屏息沉醉,彷彿連“停頓的片刻也顯得意味深長”。

靈感稍縱即逝,也許你缺的就是這樣一個可以隨時、隨地、隨心記錄的筆記本。每一頁紙片都是每一寸靈感爆發的見證,讓《北大名家墨跡手賬》裡浸潤的北大精神,滋養你的靈感之泉。

2

打開方式

日記本&行程本

有句話這樣說:一個獨立的人才會有日記。很多名家都有記日記的習慣,比如曾任北大校長鬍適就是個喜歡記日記的人。他留學時,記了幾本;回國後,又記了幾十年。

若你不知該怎麼開始你的日記,或許,也曾任教於北大的魯迅,他的日記可供你參照:

記飲食:7月25日,在北冰洋冰店飲刨冰而歸。

記行程:4月2日晴,午後自至小市遊。

記交往:8月1日晴,下午曇。孫伏園來。

乾脆無事:3月24日雨。星期休息。下午風。無事。

……

北大生日,我們把北大名家墨跡做成手賬,送給熱愛記錄生活的你~

1917年8月蔡元培請魯迅為北大設計的校徽

3

打開方式

留下屬於你的時光“手跡”

現代人需要手寫的地方越來越少,整齊劃一的電腦字體,讓文字都少了幾分靈氣。有時躍躍欲試,也想提筆手書,卻為自己的字汗顏,屢屢怯步。沒關係,讓老北大教授親自為你示範什麼叫作“手書無愧,無懼人間是非”。

老北大教授劉師培的字據說寫得很醜很怪,在老北大文科教員中,幾乎要數第一。周作人這樣評價:劉師培的字“寫得實在可怕,幾乎像小孩描紅相似,而且不講筆順。——北方書房裡學童寫字,輒叫口號,例如‘永’字,叫‘點、橫、豎、鉤、挑、劈、剔、捺’。他卻是全不管這些個,只看方便有可以連寫之處,就一直連起來,所以簡直不成字樣。當時北大文科教員裡,以惡札而論,申叔(劉師培的字)要算第一。”

北大生日,我們把北大名家墨跡做成手賬,送給熱愛記錄生活的你~

1920年出版的劉師培《中古文學史》,魯迅說:“我看過已刊的書無一冊好的,只有劉申叔的《中古文學史》 倒要算好的。”

可劉師培偏偏不以為然,反而認為自己的字寫得很美。有時他的夫人譏笑他,他還不服,說:“我書之佳趣,唯章太炎知之。”

>>>送自己一款手賬吧<<<

北大生日,我們把北大名家墨跡做成手賬,送給熱愛記錄生活的你~

01

北大生日,我們把北大名家墨跡做成手賬,送給熱愛記錄生活的你~

手賬尺寸為125mm*185mm,可以輕易放進揹包,輕巧便攜。

02

北大生日,我們把北大名家墨跡做成手賬,送給熱愛記錄生活的你~

採用對開蝴蝶頁的設計,左頁為北大名家的珍貴手跡,並配有簡短的圖說,包括仔細謄錄的手跡內容,以及一些精心收集的手跡背後的點滴故事。

03

北大生日,我們把北大名家墨跡做成手賬,送給熱愛記錄生活的你~

右頁為設計典雅的筆記空白頁。無需欽羨往昔娟秀清麗的蠅頭小楷,也不必慨嘆舊時筆走龍蛇的信手狂草,不妨用這款手賬喚醒你關於手寫的記憶,書寫屬於你的時光“手跡”。

04

北大生日,我們把北大名家墨跡做成手賬,送給熱愛記錄生活的你~

精裝鎖線的書脊,古韻悠然。可以180°平鋪,任你自由翻閱、書寫。採用紙質輕柔的純質紙,特有的淡淡黃色,讓你仿若觸摸古舊時光。

北大生日,我們把北大名家墨跡做成手賬,送給熱愛記錄生活的你~

同系列還有

《北大手賬》

一百五十餘幅珍貴老照片,歷歷再現了老北大從京師大學堂到進駐燕園的崢嶸往昔。

北大生日,我們把北大名家墨跡做成手賬,送給熱愛記錄生活的你~北大生日,我們把北大名家墨跡做成手賬,送給熱愛記錄生活的你~北大生日,我們把北大名家墨跡做成手賬,送給熱愛記錄生活的你~北大生日,我們把北大名家墨跡做成手賬,送給熱愛記錄生活的你~

<< 滑動查看下一張圖片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