年內再發6到8顆星,北斗三號全球定位實測精度達3.6米,國內大部分智能手機都支持

年內再發6到8顆星,北斗三號全球定位實測精度達3.6米,國內大部分智能手機都支持

差之毫釐、謬之千里,在地球軌道上的導航衛星們,唯有時空精度高度“合拍”,才能做到更精準定位。24日,在上海科技館舉行的浦江創新論壇· 科技創新青年造就者圓桌峰會上,中國科學院微小衛星創新研究院導航所副所長、北斗導航衛星副總指揮沈苑透露:當前我國北斗三號系統在某些全球區域實測的定位精度均值,達到水平約3.6米、高程約6.6米,測速精度達每秒0.05米左右,授時精度約9.8納秒,各項精度均有較大提升。基於此,港珠澳大橋也採用了北斗高精度形變監測系統,保障安全運行。

年內再發6到8顆星,北斗三號全球定位實測精度達3.6米,國內大部分智能手機都支持

中國科學院微小衛星創新研究院導航所副所長,北斗導航衛星副總指揮沈苑發表主題演講。

按照北斗工程從中國到亞太再到全球的“三步走”規劃,“第一步”是從1994年至2003年建設北斗一號系統;“第二步”從2004年到2012年間建設北斗二號系統;“第三步”事實上從2009年就啟動了北斗全球系統建設,計劃2020年前後完成35顆衛星發射組網,為全球用戶提供服務。因此,我國當前正在加速完成最新的北斗三號基本系統星座部署,2018年已創紀錄地成功發射18顆北斗衛星,今年已發射2顆,年內還將發射6到8顆。

沈苑表示,自主研發的北斗三號系統解決了卡脖子問題,實現了從區域向全球的拓展。這個關卡在於突破星間鏈路技術,構建起星星組網、星地組網的複雜星座,解決了全球系統衛星管理與維護難題。也就是說,有了“星間鏈路”,“我們不依賴全球建站,就可以與星座中的所有衛星相連。”

空間與時間是一體化的。她認為,北斗三號的另一方面提升在於攻克了導航制高點,實現了更精準的時頻系統,幾百萬年只差一秒。原因在於,北斗三號的系列衛星採用了高精度的氫原子鐘作為衛星時間基準,星上時間維持精度達到“亞納秒”量級,10天長期預報精度優於5個納秒,為進一步提高導航定位精度提供了可能。

從水平到垂直,從靜態到動態,高精尖的北斗目前在交通運輸、海洋漁業等領域的應用正不斷深入。全國已有617萬輛道路營運車輛、3.56萬輛郵政和快遞車輛、36座中心城市的8萬輛公交車,3230座內河導航設施,以及2960座海上導航設施正在使用北斗。“目前,自帶北斗的北斗前裝車輛超過了200萬輛,國內銷售的智能手機大部分也都支持北斗。”沈苑說。

與此同時,北斗正在大步“走出去”,尤其是“一帶一路”上。今年3月,中國工程師給突尼斯一輛農用拖拉機現場安裝了使用北斗衛星導航系統的自動駕駛設備。幾小時後,這臺普通農用機械,就成了突尼斯第一臺運用衛星導航設備精準定位並操控的無人駕駛農機。

解放日報·上觀新聞記者瞭解到,以“洞見未來—最值得關注的N個領域”為主題的浦江創新論壇· 科技創新青年造就者圓桌峰會,由中華人民共和國科學技術部和上海市人民政府主辦,上海市中國工程院院士諮詢與學術活動中心、上海浦江創新論壇中心及造就共同承辦,浦江創新論壇主席、中國科學院院士徐冠華,中國工程院院士、中國工程院原常務副院長、原郵電部副部長朱高峰,上海市政協副主席李逸平等出席。

峰會上,香港中文大學終身教授、騰訊傑出科學家賈佳亞,加拿大工程院院士,加拿大首席科學家陳中偉,清華大學博士後、2018年“青年科學家獎”得主萬蕊雪,新加坡國立大學工程學院材料科學與工程系助理教授Benjamin Tee,燕山大學人工智能與機器人研究院院長、長江學者華長春,上海紐約大學神經學與認知科學助理教授Jeffrey Erlich,上海小蟻科技有限公司聯合創始人兼CEO達聲蔚,中國科學院分子植物科學卓越創新中心/植物生理生態研究所研究員、研究組長Evangelos Tatsis,人天通信集團有限公司董事長肖飛等多位海內外具有全球視野和影響力的青年科學家與科技創業者,帶來了人工智能、生命科學、清潔能源等尖端領域的最新成果和課題思考。

年內再發6到8顆星,北斗三號全球定位實測精度達3.6米,國內大部分智能手機都支持

欄目主編:黃海華 文字編輯:黃海華 圖片編輯:笪曦

題圖為科技創新青年造就者圓桌論壇現場。本文圖片由賴鑫琳拍攝,視頻由司佔偉採製。

相關推薦

推薦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