雄安新區歷史遺蹟——益津書院

霸州 雄縣 我在宮裡做廚師 河北 文化 大興 明朝 元朝 沛橋傳媒工作室 2019-07-14

在雄縣這片古老的土地上,帶“崗”的村子很多,民間口口相傳叫“一溜十八崗”:張、牛、杜、老、李,謝、賈、宮、祁、程……

所謂“崗”,可解釋為隆起是土坡或山坡。千餘年來,我們所居之所歷經環境之變遷,村莊多與水有關,如:滸、碼、茫、鋪、洋等等,而帶“崗”字的村,也離不開水,多為鄉民移居高崗建村,才演繹出“一溜十八崗”,今天,我們就說說宮崗村的一處近700年的遺址“益津書院” 。

雄安新區歷史遺蹟——益津書院

益津書院遺址

仔細查看,地表並沒有什麼遺蹟可尋,雜草叢生,樹木環繞,瓦礫堆放。經過介紹才知道,這裡沉睡著一個近700年的古書院——益津書院。

追溯歷史,現在的宮崗村,過去很長一段時間,歸現在的霸州市所轄。《嘉靖霸州志》卷一《輿地志•裡屯》記載,明代屬霸州宮家裡,在霸州城西南十五里,又稱“宮哥莊”,民國時改稱“宮各莊”,今為“宮崗村”。

所謂“益津”,源於一段宋遼交戰史話。那時候,古老的白溝河橫貫東西,將宋遼兩國一分為二,三座雄關(瓦橋關 今雄縣、益津關 今霸州、淤口關 今信安)坐落在河的南岸,北岸便是契丹人的雄師鐵騎,百里連營。

雄安新區歷史遺蹟——益津書院

“澶淵之盟”之後,雙方維持了一百多年的和平,益津書院即為益津關而得名。

“書院之設,莫勝於元”。書院是中國傳統文化的載體,益津書院正是在元朝大興書院的大氣候下應運而生的,成為河北省現存的歷史最悠久的書院。它始建於元朝至順二年(1331年),其前身是宣聖廟學。

資料顯示:建院之初,只是彙集宮崗及附近幾個村的學子,肄業其中。以後文風日盛,學子日多,在當地影響甚廣。後來隨著廟學師資提高,名人薈萃,遠處學子亦慕名而來,宣聖廟學空前興旺,不久遂正名為益津書院,成為當時霸州名流學者講經論道之所、廣大文人學士嚮往之文化聖地。

雄安新區歷史遺蹟——益津書院

村幹部吳小軍介紹益津書院

史料記載:益津書院為霸州人(今屬雄縣)宮君祺於元至順二年(公元1331年)創建於宮崗村(今屬雄縣)。佔地約5畝,建房十數楹,設有大殿,明倫堂,講堂,誦詩堂,尊經閣,沐浴室,膳室,庫房等,佈局嚴整,廊廡鹹備,更有鬆、柏、槐、柳掩映其間,清幽明麗而豁朗。初為附近村莊學子肄業其中,後文風日盛,成為霸州最高學府,成為名流學者講經論道之所。

其後書院經歷多次興衰沉浮,毀於兵火者比比皆是,宮崗之益津書院未能倖免。

據說,霸州人考舉秀才,都要經過這裡審定。這裡平日書聲朗朗,琴韻悠揚,加之香菸繚繞,文氣氤氳,宮家莊一時名噪遐邇。而創辦書院的宮君祺,以其拳拳之心,興盛了教化,改易了風俗,造福鄉里,貢獻國家,更為眾人所敬慕。(文一土)

相關推薦

推薦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