銀保期交保費前7個月大增47%銀行人士料2018年銀保規模難有起色

銀保期交保費前7個月大增47%

銀行人士料2018年銀保規模難有起色

■本報記者 蘇向杲

10月1日,134號文件大限將至,險企銀保轉型持續深入。

《證券日報》近期從業內獲悉,根據同業交流數據,2017年前7月,銀保渠道期交業務整體規模同比增長47%,增長勢頭強勁。今年以來,各險企縮減銀保渠道萬能險保費佔比,增加長期年金、終身壽險、重疾險、意外險等保障型產品。

一家銀行個金部相關負責人表示,目前,銀保躉交5年期和短期交產品銷售難度大,難以填補規模缺口,綜合分析,2018年銀保市場規模增長難有起色。

銀保規模缺口較大

2016年3月份以來,保監會連續發佈多項政策,從資本約束、產品形態、收益和保費佔比等幾個方面嚴控中短存續期產品規模,並對違規機構從嚴從重處罰。

今年5月,保監會再發新規,進一步規範人身保險公司產品開發設計行為,重點打擊通過年金返還、附加萬能險等方式,側面提高中短存續期產品收益的擦邊球行為。

上述個金部相關負責人表示,保監會“保險姓保”、“監管姓監”的監管思路不會變,從嚴監管、重拳治理的決心不會動搖,短期內,中短存續期產品放鬆限制的可能性較低。目前,“銀保躉交5年期和短期交產品銷售難度大,難以填補規模缺口,綜合分析,2018年銀保市場規模增長難有起色。”

新華保險董事長萬峰此前也表示,“銀行渠道可以做躉交,但做期交很難,除非和銀行之間具有股權、控股等關係。”原因在於,保險非銀行主業,銀行從業人員沒有更多的時間解釋複雜的期交類、保障類產品。銀行需要的是簡單、標準化、不需要大量核保的產品。

本報記者也從業內瞭解到,目前險企與銀行簽訂保險代銷協議中,中短期產品均為“限額銷售”,部分險企明確銀保渠道的產品一旦達到保費上限,需要立即停止銷售。相反,針對一些長期期交產品,尤其是10年以上的期交產品,險企並未設置銷售上限。

從四大上市險企近期披露的半年報來看,今年上半年,中國人壽、中國平安、中國太保、新華保險銀保渠道均出現下降。其中,中國人壽銀保長險首年業務同比下降5.9%;平安壽險銀保渠道新單保費同比下降37.4%;新華保險銀保首年保費同比下降81.9%;中國太保雖未披露銀保細分數據,但其“其他渠道”保費為87.78億元,同比下降18.8%。

銀保行業面臨巨大挑戰的同時,也孕育出一些新的機遇。上述負責人同時表示,一方面,保監會強力倡導轉型,要求保險迴歸保障本源,保險公司積極開發各類保障型產品,市面上產品種類豐富,價格逐步降低。另一方面,監管持續開展公眾宣傳,行業形象極大改善,居民保險意識顯著提升,保障類保險需求迅速增長。長期期交和風險保障類保險產品供需兩旺,業務規模快速增長。

險企聚焦高端客戶

期交業務的大幅增長,源於一大批壽險公司銀保策略的轉變。

本報記者從某頗為依賴銀保渠道的壽險公司獲悉,該險企今年以來堅守“保險姓保”的理念,銀保業務依靠長期年金、終身壽險、重疾險、意外險等保障型產品,實現了新單保費的大幅增長。

相關數據顯示,該險企銀行保險業務價值轉型顯效,截至今年7月30日,銀保業務新單年繳化保費超越2016年全年,同比增長73%。其中保障型期交保費佔比超過80%,產品結構市場領先。

在轉型期交、迴歸保障的初期,該險企也經歷了保費規模下降、資產增速下降等壓力,但在股東及公司管理層的支持下,2016年保障型期交保費同比增長92%,保費佔比達到88%,產品結構保持行業較優水平。2017年,該公司繼續優化產品結構,堅持合規經營,在價值轉型的第三個年頭,實現保障型期交業務的大跨越。

除產品戰略調整之外,該險企銀保也調整了客戶戰略。

隨著我國高淨值人群保險意識的增強以及對於財富傳承“未雨綢繆”的需求上升,保險產品高端化的特徵愈發明顯,高端保險業務成為帶動上述壽險公司銀保業績增長的一大利器。2017年上半年,該公司年繳保費30萬元以上的保單承保525件,有效帶動銀保業務增長。

該公司表示,公司銀保重視對客戶需求的分析和經營,強調客戶導向的全產品線經營,細分客戶群,明確適配渠道、場景及細分主推產品為客戶配置滿足需求的保險服務方案,在滿足未來客戶多樣化需求的同時,通過差異化戰略實現公司價值提升。

從銀保行業大背景來看,受監管政策影響,保險公司在2017年面臨著兩極分化的發展形勢,堅守保險保障理念的保險公司穩健增長,資金型保險公司由於沒有了高利率產品作為吸引手段,業務規模出現了下滑。

銀行加強銀保培訓

引人注意的是,行業的轉型也迫使銀行加強保險代銷培訓。

本報記者獲悉,7月份,為提升全員保險理念,強化保單銷售技能,推動銀保業務銷售進度,某銀行分行私行及財富管理部前不久組織分行財富、個貸、小企業、運營以及銀保專員等各渠道人員參加了為期兩天的封閉式“銀保特訓營”培訓班,培訓班授課內容融合了壽險、銀行及銀保三方培訓課程內容,並嚴格按照總行“戰狼”培訓通關標準對全體參訓人員(含支行長)進行通關。

該行相關負責人表示,“銀保是賺錢的業務;銀保是檢核銷售和服務水平的關鍵指標;銀保在組織上要形成氛圍。”優質的銀保服務,能幫助銀行與客戶樹立良好的關係,增強信任感,提高顧客的忠誠度。

銀行加強保險業務培訓,原因之一或為今年代銷保險佣金的減收。

據《證券日報》記者近期梳理,今年上半年工商銀行、農業銀行、中國銀行、建設銀行四家銀行代理業務手續費較去年同期減少了123.15億元。對於減少的原因,工商銀行與建設銀行均提到,由於代銷保險等業務收入減少,導致手續費及佣金收入出現同比減少。

相關推薦

推薦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