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事一旦發生現有保險都沒用,99%都是悲劇,上有老下有小必讀'

"

譜藍保


"

譜藍保


這事一旦發生現有保險都沒用,99%都是悲劇,上有老下有小必讀


1

脆弱的幸福


兩年前的一天,午夜夢迴,我突然在寂靜中生出一種感慨:往前20年往後20年,現在這個階段恐怕是我人生中不可多得的一段幸福時光——

每天早晨,和太太一起出發,我送她去她公司,然後回自己辦公室,我們都在為自己的事業奔忙,目標清晰——實現個人價值,讓家人過上安穩充裕的生活;身後護著的,是一對還未正面遭遇升學壓力、處在人生最自由爛漫階段的兒女,和兩位身體尚算健康、沒有什麼養老壓力的老母親;兩位老人每天坐鎮家中,看顧一雙小兒女,讓我們免去遭遇保姆虐待或者失職的擔心和狼狽,放心在外打拼;晚上回到家,晚飯已經準備好,一家人圍坐飯桌邊,兒子興奮地說著一天的奇幻歷險,女兒咿咿呀呀抗議著我們滿滿一桌菜、她卻只能吃肉泥菜泥,奶奶和外婆微笑著一人安撫一個;晚飯後,各自精彩,老人去房間煲劇,我和兒子聊點學業興趣的話題,女兒跟著太太聽故事玩玩具……


能維繫我幸福家庭生活的運作,老人是最必不可少的一環。

我工作忙自然不必說了,我太太是職業女性,而且事業也處於上升階段,所以她的工作也很忙。兩個孩子的家庭,瑣事一大堆,一部分日常責任就落到了我媽和我岳母兩位老人身上。從陪伴成長到照顧飲食起居,樁樁件件兩位老人都傾注了心血精力。正因此,我能深刻領會“家有一老如有一寶”的精神,也感恩不盡。

但這個機制能正常運作,說到底是因為老人身體都健康,只要她們隨便哪一個稍微不舒服,立刻陷入混亂。平常小病小痛,已經雞飛狗跳,我跟太太咬咬牙頂一頂,勉強撐住。至今我不敢想象,更壞的情況發生會怎樣。

我家的這種運作模式,可能是很多打拼家庭的寫照,就算崇尚小家庭的新時代小夫妻們,也渴望與父母只有“一碗湯的距離”,能互相照應、互為援手。

今天看到一個調查數據很說明問題:

廣州大學廣州發展研究院、廣州市藍皮書研究會發布的一項針對廣州市0~3歲托幼服務的調研發現,受訪者中0~3歲的寶寶55%靠家裡老人帶。


問遍身邊的朋友,幸福感高的家庭,很多都是因為有老人幫忙帶孩子,解決了後顧之憂,家庭財務支柱們才能立得更穩。

但7月看到一則新聞,讓我一驚:

"

譜藍保


這事一旦發生現有保險都沒用,99%都是悲劇,上有老下有小必讀


1

脆弱的幸福


兩年前的一天,午夜夢迴,我突然在寂靜中生出一種感慨:往前20年往後20年,現在這個階段恐怕是我人生中不可多得的一段幸福時光——

每天早晨,和太太一起出發,我送她去她公司,然後回自己辦公室,我們都在為自己的事業奔忙,目標清晰——實現個人價值,讓家人過上安穩充裕的生活;身後護著的,是一對還未正面遭遇升學壓力、處在人生最自由爛漫階段的兒女,和兩位身體尚算健康、沒有什麼養老壓力的老母親;兩位老人每天坐鎮家中,看顧一雙小兒女,讓我們免去遭遇保姆虐待或者失職的擔心和狼狽,放心在外打拼;晚上回到家,晚飯已經準備好,一家人圍坐飯桌邊,兒子興奮地說著一天的奇幻歷險,女兒咿咿呀呀抗議著我們滿滿一桌菜、她卻只能吃肉泥菜泥,奶奶和外婆微笑著一人安撫一個;晚飯後,各自精彩,老人去房間煲劇,我和兒子聊點學業興趣的話題,女兒跟著太太聽故事玩玩具……


能維繫我幸福家庭生活的運作,老人是最必不可少的一環。

我工作忙自然不必說了,我太太是職業女性,而且事業也處於上升階段,所以她的工作也很忙。兩個孩子的家庭,瑣事一大堆,一部分日常責任就落到了我媽和我岳母兩位老人身上。從陪伴成長到照顧飲食起居,樁樁件件兩位老人都傾注了心血精力。正因此,我能深刻領會“家有一老如有一寶”的精神,也感恩不盡。

但這個機制能正常運作,說到底是因為老人身體都健康,只要她們隨便哪一個稍微不舒服,立刻陷入混亂。平常小病小痛,已經雞飛狗跳,我跟太太咬咬牙頂一頂,勉強撐住。至今我不敢想象,更壞的情況發生會怎樣。

我家的這種運作模式,可能是很多打拼家庭的寫照,就算崇尚小家庭的新時代小夫妻們,也渴望與父母只有“一碗湯的距離”,能互相照應、互為援手。

今天看到一個調查數據很說明問題:

廣州大學廣州發展研究院、廣州市藍皮書研究會發布的一項針對廣州市0~3歲托幼服務的調研發現,受訪者中0~3歲的寶寶55%靠家裡老人帶。


問遍身邊的朋友,幸福感高的家庭,很多都是因為有老人幫忙帶孩子,解決了後顧之憂,家庭財務支柱們才能立得更穩。

但7月看到一則新聞,讓我一驚:

這事一旦發生現有保險都沒用,99%都是悲劇,上有老下有小必讀


我突然意識到,幸福是如此脆弱,其中最弱的一環,並不在孩子教育金、自己養老金這些財富儲備上,而是家裡老人的健康問題。

如何把對幸福生活威脅最大的因素——老人健康風險降下來呢?這是我近來一直以來在思考、並在我的事業版圖裡嘗試的主題——健康管理與老人特種病保險。

2

我的恐懼和努力

《2017中國心血管病報告》有一項數據非常驚心動魄:早在2012年時,我國18歲以上居民的高血壓患病率已經達到了25.2%,而且患病率與年紀成正比。就是說18歲以上的中國人裡,每4個人就有1個是高血壓患者。以我家為例,我們家4個成年人中就有1個是高血壓患者。而且年齡層越往上,患高血壓的人群密度越大。

我家有高血壓病史,我媽的血壓一直是我的心腹大患,而高血壓有家族遺傳的屬性,我自己隨著年齡增長,也開始非常關注血壓控制問題。

隨著對高血壓這種疾病的認識不斷加深,我的恐懼不斷加深:

高血壓這種病表面看似波瀾不興,平常吃藥就不影響正常生活,其實凶猛險惡。它既是獨立的心血管疾病,又會導致心、腦、腎三個重要的生命器官病變,從而產生冠心病、心力衰竭、腦出血、腦梗塞、腎功能衰竭、尿毒症等嚴重的併發症——每一種疾病都是殺手級的,特別是腦梗。和發病原理差不多的心梗比起來,腦梗的搶救存活率雖然更高,但基本都會存在各種後遺症,對後續生活質量的影響更大。我的一個同事,父親年輕時就高血壓,才60歲已經中風了3次,每次都及時搶救過來,而且預後都算不錯了,但還是半身不遂、口舌麻痺、生活不能自理,尋死了幾次,無奈連藥瓶都拿不穩,更別說拿刀了。


可以說一旦家裡有人罹患腦梗,生活質量的斷崖式跌落絕對不可避免。

每次看到那些因為家裡老人發生腦梗後隨之而來的一系列家庭悲劇,我都會情不自禁地代入自己,然後憂心忡忡。

因為職業之便,我非常瞭解保險業內對高血壓患者的“歧視”,大部分健康險對高血壓患者門檻很高:

  • 幾乎所有重疾險都拒保高血壓
  • 極少數重疾險對低危高血壓承保,但有各種條件限制
  • 醫療險基本都拒保
  • 壽險,只有一級高血壓可保


在保障層面,對高血壓老人其實只有很小的空間預設防護措施。我就像困獸一樣試圖尋找出路。

就在去年底,因為業務關係我接觸到一家再保險公司,和他們亞太區的CEO交流時,聽到一個消息:

TA們正在中國內地聯合一些醫療機構,研究對高血壓與腦梗這兩種相關疾病的風險控制。在這項計劃中,高血壓可以通過介入某種治療手段,把發病風險由不可保風險變成可保風險……

這個消息有兩層意思:

第一,他們引入/發現了一種治療手段,在臨床上已得到驗證,可以有效降低高血壓及相關病症如腦梗的發病率;第二,他們想把這種治療手段和醫療險產品結合起來,讓高血壓病人也能得到商業保險的庇護。


這簡直有如神助,把困擾我的兩層擔憂一次性都解決了!我立刻決定,一定要參與其中。

3

靴子落地

經過大半年緊鑼密鼓地繁瑣工作,現在靴子終於要落地了,我們的創新性定製產品——譜藍定製“腦通保”專項醫療保險已經拿到了市場準入許可。

先給大家科普一下:

高血壓是中風的高危因素腦梗,俗稱中風,高血壓是其患病的首要因素,已成為我國第一位死亡原因,也是中國成年人殘疾的首要原因。腦梗具有發病率高、死亡率高、致殘率高和複發率高的特點。調查顯示,全世界每6個人中有1人可能在一生中罹患腦梗,同時每6秒鐘,就有1人因腦梗而永久致殘,而每6秒鐘,就有1人死於腦梗(殘酷版666……)。


在前期我們做的突破性準備工作主要在三個方面(對過程不感興趣的盆友可以直接跳過看結果):

1、需要醫療手段的進步做支撐,也就是在防治腦梗方面有新治療手段的發現、藥品的研發和新儀器的發明等等。

腦梗始終是現代醫療領域一直在尋求解藥的難題——

1963年

首都醫科大學低氧醫學研究所在世界上首次報道了低氧預適應現象,此後缺血性腦血管病在此領域著重進行了研究。

1986年

美國Murry 教授提出,預先給予一個器官短暫非致死性的輕度缺血處理後,會對以後致死性的缺血產生耐受,稱之為缺血預適應( ischemic preconditioning, IPC) 。

1993 年

Przyklenk 等報道了一個器官的短暫缺血會誘導另一器官的缺血耐受,稱之為遠隔器官缺血預適應( remoteischemicpreconditioning,RIPC) 。通過對遠隔臟器或組織行短暫、非致死性的缺血-再灌注( ischemia-reperfusion,IR) ,從而使被保護臟器能夠耐受之後較長時間IR損傷,這是一種內源性保護機制。

2007年

以北京首都醫科大學宣武醫院副院長、神經外科主任醫師吉訓明帶領的團隊在此理論基礎上,設計出雙上肢缺血預適應訓練儀器,在臨床上對此項方法進行了大量的應用研究,證實了能在控制好基礎疾病的基礎上,安全有效地改善腦梗高危人群的病情。

2

這些防治技術手段需要經過權威部門的認證,還需要通過漫長的臨床實踐數據來支持因果關係,證明這些技術手段確實能有效降低發病率,或(從而)降低發病之後的治療成本和護理費用。

研究團隊對高危人群進行了長期數據追蹤,發現只要遵醫囑按時服藥的同時,配合遠隔缺血適應治療儀,能產生抗缺血缺氧的生物因子,有效改善患者腦缺血癥狀,減少腦梗發病機率。

2013年

該項目獲得北京市政府產業轉化專項支持

2014年

獲批北京市重點實驗室,並同年將此產品重新設計,完善了功能,進行了專利申請

2015年

通過美國FDA(食品藥品監督管理局)豁免認證,並獲得美國的卒中創新獎

2016年

經過科研轉化,獲得CFDA(中國國家食品藥品監督管理總局)醫療器械註冊證以及生產許可證,由北京仁橋心腦血管病防治研究江蘇有限公司進行生產製造。

這個儀器使用非常簡單,每天只需45分鐘雙胳膊佩戴加壓帶,開啟機器後自動在雙上肢反覆、短暫加壓和放鬆,造成遠端肢體(手)反覆缺血、再灌注,從而訓練身體器官如腦、心臟、腎臟等對缺血、缺氧情況具有一定耐受性,起到保護作用。

3

通過保險公司與再保險公司的精算師評估,證明這些技術手段真能降低發病風險,合理控制理賠成本。

這項技術目前已通過法國再保險公司的評估。有了再保險公司的背書,這個定製保險的理念就可以付諸實施了。

因為使用缺血預適應訓練儀,可以有效降低腦梗發病率,大大降低了承保風險,保險公司就願意去設計針對性保險產品,從而轉移投保者發病帶來的財務風險。

滑動文字樣式可以作為隱藏樣式的最好替代品。只要標題後多空幾行,達到下方內容滑動後才能看到,就已經達到目的了。

我們找到了一家和我們一樣具有探索精神的互聯網保險公司,設計出了這個——腦梗醫療費用保險。

這個產品的邏輯是醬紫的:

  • 主動健康管理+風險保障,最大程度降低腦梗對家庭的影響


30-79歲的中風高危人群,尤其是有家族病史的高血壓患者,原來基本上沒什麼健康險可以提供保障,現在譜藍定製針對腦梗開發能夠提供保障,在保障期內一旦不幸發病,扣除免賠額後可以報銷社保範圍內的醫療費用,當然這是要搭配主動健康管理的,因為保險公司會控制風險。

  • 使用治療儀保證治療頻率和強度,並上傳數據,第二年保額上漲


使用“缺血預適應訓練儀”進行治療,能有效降低腦梗的發病率,就讓保險公司降低了賠付風險,因此經過再保險公司的評估測算,能對三高、糖尿病高危人群承保,並且保費的價格也不高,保險保障期是一年,如果按時完成訓練要續保,保額會增加50%。

4

最棒的事


從最初創業開始,我的工作動力是幫助更多家庭邁進中產門檻,隨著對財富認識的加深,目標調整成幫助中產家庭無限接近幸福、守護幸福。

這,是我認為自己做的一件最棒的事。

這件事裡特別讓我振奮的,就是新技術帶來的希望,意味著高血壓病人通過預適應治療,可以大大降低腦梗、腦缺氧的概率,雖然還不能說是“治癒”,但已經比任疾病宰割前進了一大步。

更棒的是,我們可以讓技術帶來的保護變得更全方位——

首先,通過健康管理提前介入,保護高血壓人群儘量不要得腦梗,有質量地過完這一生;退一萬步講,就算真的發生腦梗,也通過保險準備好了治療費用,不會被病痛拖累踐踏。


健康管理+保險定製,這完全就是一種對健康的強效雙保險設計。

中國的商業保險這些年有了飛速進步,但真的扒拉扒拉產品目錄,會發現市場上現有的這些保險產品,大部分還是圍繞模糊需求粗線條設計,彼此之間的雷同度很高,真正的個性需求與市場選擇之間,還存在很大一片空白區域,但這片空白恰恰都切中我們脆弱幸福的要害。

5

總結

中國字很有意思,“老”是人生已走到圖窮匕首見的地步,“孝”則是老而有子陪伴。有能力的,接父母到身邊居住,沒能力的,也儘量多陪陪他們,這是我對所有兒女的誠懇建議。

世間很多事情的達成,都在於平日點滴,正如財富積累不能指望一夜暴富,對幸福的捍衛,也是如此。

"

相關推薦

推薦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