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心贊︱再看看如今的“北樑”'

包頭 醫療保險 內蒙古 昭烏達路街道發佈 2019-08-04
"

包頭市東河區三官廟古民居,是北樑棚戶區改造中,特地保留下來的一片具有傳統特色的建築群。在這裡,昔日居住環境被保存下來:“鍋連炕”的老式房屋,密密麻麻、一環套一環的院子,兩人碰面側身才能通過的小巷子,坑坑窪窪的街道,千人共用的旱廁……

"

包頭市東河區三官廟古民居,是北樑棚戶區改造中,特地保留下來的一片具有傳統特色的建築群。在這裡,昔日居住環境被保存下來:“鍋連炕”的老式房屋,密密麻麻、一環套一環的院子,兩人碰面側身才能通過的小巷子,坑坑窪窪的街道,千人共用的旱廁……

初心贊︱再看看如今的“北樑”

這裡曾是北樑棚戶區的一個縮影。

如今,站在曾經老北樑的舊址上,幾十棟高樓拔地而起,居民的居住條件和環境發生鉅變。從低窪平房到高樓林立,從破街陋巷到寬街綠地,一個設施齊全、功能完善、生活便利的安置區,讓12.4萬棚戶區居民住上了新房子、過上了好日子。

一個宜居和文化新地標騰空而出。

"

包頭市東河區三官廟古民居,是北樑棚戶區改造中,特地保留下來的一片具有傳統特色的建築群。在這裡,昔日居住環境被保存下來:“鍋連炕”的老式房屋,密密麻麻、一環套一環的院子,兩人碰面側身才能通過的小巷子,坑坑窪窪的街道,千人共用的旱廁……

初心贊︱再看看如今的“北樑”

這裡曾是北樑棚戶區的一個縮影。

如今,站在曾經老北樑的舊址上,幾十棟高樓拔地而起,居民的居住條件和環境發生鉅變。從低窪平房到高樓林立,從破街陋巷到寬街綠地,一個設施齊全、功能完善、生活便利的安置區,讓12.4萬棚戶區居民住上了新房子、過上了好日子。

一個宜居和文化新地標騰空而出。

初心贊︱再看看如今的“北樑”


至此,內蒙古最大的集中連片棚戶區所涉及的12.4萬人,全部實現安居夢。

說起北樑棚戶區,已搬到北樑新區的張世唐恍如昨日。“北樑棚改後變成一棟棟高樓,城市面貌變化翻天覆地。”感觸最深的還有居民馬明山,他從“髒、亂、差、堵”的棚戶區搬到乾淨整潔新小區,曾經嚮往的生活成了現實。

"

包頭市東河區三官廟古民居,是北樑棚戶區改造中,特地保留下來的一片具有傳統特色的建築群。在這裡,昔日居住環境被保存下來:“鍋連炕”的老式房屋,密密麻麻、一環套一環的院子,兩人碰面側身才能通過的小巷子,坑坑窪窪的街道,千人共用的旱廁……

初心贊︱再看看如今的“北樑”

這裡曾是北樑棚戶區的一個縮影。

如今,站在曾經老北樑的舊址上,幾十棟高樓拔地而起,居民的居住條件和環境發生鉅變。從低窪平房到高樓林立,從破街陋巷到寬街綠地,一個設施齊全、功能完善、生活便利的安置區,讓12.4萬棚戶區居民住上了新房子、過上了好日子。

一個宜居和文化新地標騰空而出。

初心贊︱再看看如今的“北樑”


至此,內蒙古最大的集中連片棚戶區所涉及的12.4萬人,全部實現安居夢。

說起北樑棚戶區,已搬到北樑新區的張世唐恍如昨日。“北樑棚改後變成一棟棟高樓,城市面貌變化翻天覆地。”感觸最深的還有居民馬明山,他從“髒、亂、差、堵”的棚戶區搬到乾淨整潔新小區,曾經嚮往的生活成了現實。

初心贊︱再看看如今的“北樑”


幾年前,馬明山一家還住在陰暗潮溼的老屋內,過著街道崎嶇、垃圾遍地、汙水橫流的生活。最讓他發愁的是颳風下雨,“屋外颳風,屋內刮土,外面下大雨,家裡下小雨。”轉眼,新的生活悄然開始了。

“冬天家裡生火爐,每天劈材打炭,生活的不舒服。”“現在花了很少的錢,搬進了寬敞的新房,我們非常滿意。”對比原來的生活,居民高子文滿是感慨。“小區裡設施齊全,出門可以遛彎休閒,別提有多高興了。”

"

包頭市東河區三官廟古民居,是北樑棚戶區改造中,特地保留下來的一片具有傳統特色的建築群。在這裡,昔日居住環境被保存下來:“鍋連炕”的老式房屋,密密麻麻、一環套一環的院子,兩人碰面側身才能通過的小巷子,坑坑窪窪的街道,千人共用的旱廁……

初心贊︱再看看如今的“北樑”

這裡曾是北樑棚戶區的一個縮影。

如今,站在曾經老北樑的舊址上,幾十棟高樓拔地而起,居民的居住條件和環境發生鉅變。從低窪平房到高樓林立,從破街陋巷到寬街綠地,一個設施齊全、功能完善、生活便利的安置區,讓12.4萬棚戶區居民住上了新房子、過上了好日子。

一個宜居和文化新地標騰空而出。

初心贊︱再看看如今的“北樑”


至此,內蒙古最大的集中連片棚戶區所涉及的12.4萬人,全部實現安居夢。

說起北樑棚戶區,已搬到北樑新區的張世唐恍如昨日。“北樑棚改後變成一棟棟高樓,城市面貌變化翻天覆地。”感觸最深的還有居民馬明山,他從“髒、亂、差、堵”的棚戶區搬到乾淨整潔新小區,曾經嚮往的生活成了現實。

初心贊︱再看看如今的“北樑”


幾年前,馬明山一家還住在陰暗潮溼的老屋內,過著街道崎嶇、垃圾遍地、汙水橫流的生活。最讓他發愁的是颳風下雨,“屋外颳風,屋內刮土,外面下大雨,家裡下小雨。”轉眼,新的生活悄然開始了。

“冬天家裡生火爐,每天劈材打炭,生活的不舒服。”“現在花了很少的錢,搬進了寬敞的新房,我們非常滿意。”對比原來的生活,居民高子文滿是感慨。“小區裡設施齊全,出門可以遛彎休閒,別提有多高興了。”

初心贊︱再看看如今的“北樑”


包頭市東河區北樑曾是全國面積最大的集中連片城市棚戶區,這片佔地13平方公里的棚戶區形成歷經百年,90%以上都是土木危舊房屋,基礎設施匱乏,無暖氣、無燃氣,沒有下水管網……

62歲的住戶高俊平,本以為會在棚戶區裡住一輩子。

北樑迎來大規模改造始於2013年。這一年的2月3日,國務院總理李克強來北樑視察,專門就棚戶區改造問題召開現場辦公會。在這次會上,李克強總理提出明確要求,棚戶區改造要讓群眾憂居變宜居。

"

包頭市東河區三官廟古民居,是北樑棚戶區改造中,特地保留下來的一片具有傳統特色的建築群。在這裡,昔日居住環境被保存下來:“鍋連炕”的老式房屋,密密麻麻、一環套一環的院子,兩人碰面側身才能通過的小巷子,坑坑窪窪的街道,千人共用的旱廁……

初心贊︱再看看如今的“北樑”

這裡曾是北樑棚戶區的一個縮影。

如今,站在曾經老北樑的舊址上,幾十棟高樓拔地而起,居民的居住條件和環境發生鉅變。從低窪平房到高樓林立,從破街陋巷到寬街綠地,一個設施齊全、功能完善、生活便利的安置區,讓12.4萬棚戶區居民住上了新房子、過上了好日子。

一個宜居和文化新地標騰空而出。

初心贊︱再看看如今的“北樑”


至此,內蒙古最大的集中連片棚戶區所涉及的12.4萬人,全部實現安居夢。

說起北樑棚戶區,已搬到北樑新區的張世唐恍如昨日。“北樑棚改後變成一棟棟高樓,城市面貌變化翻天覆地。”感觸最深的還有居民馬明山,他從“髒、亂、差、堵”的棚戶區搬到乾淨整潔新小區,曾經嚮往的生活成了現實。

初心贊︱再看看如今的“北樑”


幾年前,馬明山一家還住在陰暗潮溼的老屋內,過著街道崎嶇、垃圾遍地、汙水橫流的生活。最讓他發愁的是颳風下雨,“屋外颳風,屋內刮土,外面下大雨,家裡下小雨。”轉眼,新的生活悄然開始了。

“冬天家裡生火爐,每天劈材打炭,生活的不舒服。”“現在花了很少的錢,搬進了寬敞的新房,我們非常滿意。”對比原來的生活,居民高子文滿是感慨。“小區裡設施齊全,出門可以遛彎休閒,別提有多高興了。”

初心贊︱再看看如今的“北樑”


包頭市東河區北樑曾是全國面積最大的集中連片城市棚戶區,這片佔地13平方公里的棚戶區形成歷經百年,90%以上都是土木危舊房屋,基礎設施匱乏,無暖氣、無燃氣,沒有下水管網……

62歲的住戶高俊平,本以為會在棚戶區裡住一輩子。

北樑迎來大規模改造始於2013年。這一年的2月3日,國務院總理李克強來北樑視察,專門就棚戶區改造問題召開現場辦公會。在這次會上,李克強總理提出明確要求,棚戶區改造要讓群眾憂居變宜居。

初心贊︱再看看如今的“北樑”


棚改消息傳出後,在北樑居民間沸騰了。包頭市東河區宣傳部新聞中心主任張麗枝回憶說:“北樑棚改工作難、投入大,但為了群眾利益,包頭市下大力氣改造這個片區,造福居住困難的群眾,讓他們有一個宜居的新家。”

2013年9月,一場牽動人心的北樑棚改拉開帷幕。

包頭市委、政府依據入戶調查研究掌握的情況,多次召開會議研究討論,徵求居民代表意見,編制《房屋徵收補償方案》等一系列惠民政策。

對於這場聲勢浩大的棚改項目,作為親歷者的張麗枝歷歷在目。“包頭市抽調9名市級領導幹部、72名縣級幹部、2000多名市區機關幹部組成徵收安置工作隊,建立市級領導包聯街道(鎮)、縣級幹部包聯社區(村)、科級幹部包聯片區、普通幹部包聯到戶的四級包聯機制,形成了推進棚改拆遷的強大合力。”到2014年12月,歷時15個月,分佈在北樑13平方公里上的4.7萬戶、12.4萬人口,全部徵拆完畢。

"

包頭市東河區三官廟古民居,是北樑棚戶區改造中,特地保留下來的一片具有傳統特色的建築群。在這裡,昔日居住環境被保存下來:“鍋連炕”的老式房屋,密密麻麻、一環套一環的院子,兩人碰面側身才能通過的小巷子,坑坑窪窪的街道,千人共用的旱廁……

初心贊︱再看看如今的“北樑”

這裡曾是北樑棚戶區的一個縮影。

如今,站在曾經老北樑的舊址上,幾十棟高樓拔地而起,居民的居住條件和環境發生鉅變。從低窪平房到高樓林立,從破街陋巷到寬街綠地,一個設施齊全、功能完善、生活便利的安置區,讓12.4萬棚戶區居民住上了新房子、過上了好日子。

一個宜居和文化新地標騰空而出。

初心贊︱再看看如今的“北樑”


至此,內蒙古最大的集中連片棚戶區所涉及的12.4萬人,全部實現安居夢。

說起北樑棚戶區,已搬到北樑新區的張世唐恍如昨日。“北樑棚改後變成一棟棟高樓,城市面貌變化翻天覆地。”感觸最深的還有居民馬明山,他從“髒、亂、差、堵”的棚戶區搬到乾淨整潔新小區,曾經嚮往的生活成了現實。

初心贊︱再看看如今的“北樑”


幾年前,馬明山一家還住在陰暗潮溼的老屋內,過著街道崎嶇、垃圾遍地、汙水橫流的生活。最讓他發愁的是颳風下雨,“屋外颳風,屋內刮土,外面下大雨,家裡下小雨。”轉眼,新的生活悄然開始了。

“冬天家裡生火爐,每天劈材打炭,生活的不舒服。”“現在花了很少的錢,搬進了寬敞的新房,我們非常滿意。”對比原來的生活,居民高子文滿是感慨。“小區裡設施齊全,出門可以遛彎休閒,別提有多高興了。”

初心贊︱再看看如今的“北樑”


包頭市東河區北樑曾是全國面積最大的集中連片城市棚戶區,這片佔地13平方公里的棚戶區形成歷經百年,90%以上都是土木危舊房屋,基礎設施匱乏,無暖氣、無燃氣,沒有下水管網……

62歲的住戶高俊平,本以為會在棚戶區裡住一輩子。

北樑迎來大規模改造始於2013年。這一年的2月3日,國務院總理李克強來北樑視察,專門就棚戶區改造問題召開現場辦公會。在這次會上,李克強總理提出明確要求,棚戶區改造要讓群眾憂居變宜居。

初心贊︱再看看如今的“北樑”


棚改消息傳出後,在北樑居民間沸騰了。包頭市東河區宣傳部新聞中心主任張麗枝回憶說:“北樑棚改工作難、投入大,但為了群眾利益,包頭市下大力氣改造這個片區,造福居住困難的群眾,讓他們有一個宜居的新家。”

2013年9月,一場牽動人心的北樑棚改拉開帷幕。

包頭市委、政府依據入戶調查研究掌握的情況,多次召開會議研究討論,徵求居民代表意見,編制《房屋徵收補償方案》等一系列惠民政策。

對於這場聲勢浩大的棚改項目,作為親歷者的張麗枝歷歷在目。“包頭市抽調9名市級領導幹部、72名縣級幹部、2000多名市區機關幹部組成徵收安置工作隊,建立市級領導包聯街道(鎮)、縣級幹部包聯社區(村)、科級幹部包聯片區、普通幹部包聯到戶的四級包聯機制,形成了推進棚改拆遷的強大合力。”到2014年12月,歷時15個月,分佈在北樑13平方公里上的4.7萬戶、12.4萬人口,全部徵拆完畢。

初心贊︱再看看如今的“北樑”


2013年11月,作為享受棚改政策的首批喬遷者,高俊平一家喜遷新居。“住的是花園式小區,設施齊全,環境優美,心裡暖洋洋的。”現在家裡地方大了,高俊平還為孫子添置了專用書桌。

"

包頭市東河區三官廟古民居,是北樑棚戶區改造中,特地保留下來的一片具有傳統特色的建築群。在這裡,昔日居住環境被保存下來:“鍋連炕”的老式房屋,密密麻麻、一環套一環的院子,兩人碰面側身才能通過的小巷子,坑坑窪窪的街道,千人共用的旱廁……

初心贊︱再看看如今的“北樑”

這裡曾是北樑棚戶區的一個縮影。

如今,站在曾經老北樑的舊址上,幾十棟高樓拔地而起,居民的居住條件和環境發生鉅變。從低窪平房到高樓林立,從破街陋巷到寬街綠地,一個設施齊全、功能完善、生活便利的安置區,讓12.4萬棚戶區居民住上了新房子、過上了好日子。

一個宜居和文化新地標騰空而出。

初心贊︱再看看如今的“北樑”


至此,內蒙古最大的集中連片棚戶區所涉及的12.4萬人,全部實現安居夢。

說起北樑棚戶區,已搬到北樑新區的張世唐恍如昨日。“北樑棚改後變成一棟棟高樓,城市面貌變化翻天覆地。”感觸最深的還有居民馬明山,他從“髒、亂、差、堵”的棚戶區搬到乾淨整潔新小區,曾經嚮往的生活成了現實。

初心贊︱再看看如今的“北樑”


幾年前,馬明山一家還住在陰暗潮溼的老屋內,過著街道崎嶇、垃圾遍地、汙水橫流的生活。最讓他發愁的是颳風下雨,“屋外颳風,屋內刮土,外面下大雨,家裡下小雨。”轉眼,新的生活悄然開始了。

“冬天家裡生火爐,每天劈材打炭,生活的不舒服。”“現在花了很少的錢,搬進了寬敞的新房,我們非常滿意。”對比原來的生活,居民高子文滿是感慨。“小區裡設施齊全,出門可以遛彎休閒,別提有多高興了。”

初心贊︱再看看如今的“北樑”


包頭市東河區北樑曾是全國面積最大的集中連片城市棚戶區,這片佔地13平方公里的棚戶區形成歷經百年,90%以上都是土木危舊房屋,基礎設施匱乏,無暖氣、無燃氣,沒有下水管網……

62歲的住戶高俊平,本以為會在棚戶區裡住一輩子。

北樑迎來大規模改造始於2013年。這一年的2月3日,國務院總理李克強來北樑視察,專門就棚戶區改造問題召開現場辦公會。在這次會上,李克強總理提出明確要求,棚戶區改造要讓群眾憂居變宜居。

初心贊︱再看看如今的“北樑”


棚改消息傳出後,在北樑居民間沸騰了。包頭市東河區宣傳部新聞中心主任張麗枝回憶說:“北樑棚改工作難、投入大,但為了群眾利益,包頭市下大力氣改造這個片區,造福居住困難的群眾,讓他們有一個宜居的新家。”

2013年9月,一場牽動人心的北樑棚改拉開帷幕。

包頭市委、政府依據入戶調查研究掌握的情況,多次召開會議研究討論,徵求居民代表意見,編制《房屋徵收補償方案》等一系列惠民政策。

對於這場聲勢浩大的棚改項目,作為親歷者的張麗枝歷歷在目。“包頭市抽調9名市級領導幹部、72名縣級幹部、2000多名市區機關幹部組成徵收安置工作隊,建立市級領導包聯街道(鎮)、縣級幹部包聯社區(村)、科級幹部包聯片區、普通幹部包聯到戶的四級包聯機制,形成了推進棚改拆遷的強大合力。”到2014年12月,歷時15個月,分佈在北樑13平方公里上的4.7萬戶、12.4萬人口,全部徵拆完畢。

初心贊︱再看看如今的“北樑”


2013年11月,作為享受棚改政策的首批喬遷者,高俊平一家喜遷新居。“住的是花園式小區,設施齊全,環境優美,心裡暖洋洋的。”現在家裡地方大了,高俊平還為孫子添置了專用書桌。

初心贊︱再看看如今的“北樑”


“生活很幸福”“做夢也沒想到”“花小錢住大房子”。採訪中,這樣的誇讚比比皆是,折射出北樑居民生活的滄桑鉅變:人均居住面積由12平方米增加到26平方米;設施齊全、功能完善、生活便利的安置區呈現眼前。

張麗枝說:“不僅是居住環境,群眾精神面貌和生活方式發生歷史性變化,實現了‘搬得進、住得穩、可持續’目標。”中小學校、幼兒園、社區服務中心、配套道路管網、公園廣場等設施一應俱全。此外,創新“直管社區”社會管理新機制,搭建“智慧北樑”平臺提供菜單式服務,多渠道幫扶北樑居民創業就業近萬人,居民養老保險、醫療保險覆蓋率分別達到91.3%和100%,讓北樑居民享受棚改成果,提升生活幸福感。

"

包頭市東河區三官廟古民居,是北樑棚戶區改造中,特地保留下來的一片具有傳統特色的建築群。在這裡,昔日居住環境被保存下來:“鍋連炕”的老式房屋,密密麻麻、一環套一環的院子,兩人碰面側身才能通過的小巷子,坑坑窪窪的街道,千人共用的旱廁……

初心贊︱再看看如今的“北樑”

這裡曾是北樑棚戶區的一個縮影。

如今,站在曾經老北樑的舊址上,幾十棟高樓拔地而起,居民的居住條件和環境發生鉅變。從低窪平房到高樓林立,從破街陋巷到寬街綠地,一個設施齊全、功能完善、生活便利的安置區,讓12.4萬棚戶區居民住上了新房子、過上了好日子。

一個宜居和文化新地標騰空而出。

初心贊︱再看看如今的“北樑”


至此,內蒙古最大的集中連片棚戶區所涉及的12.4萬人,全部實現安居夢。

說起北樑棚戶區,已搬到北樑新區的張世唐恍如昨日。“北樑棚改後變成一棟棟高樓,城市面貌變化翻天覆地。”感觸最深的還有居民馬明山,他從“髒、亂、差、堵”的棚戶區搬到乾淨整潔新小區,曾經嚮往的生活成了現實。

初心贊︱再看看如今的“北樑”


幾年前,馬明山一家還住在陰暗潮溼的老屋內,過著街道崎嶇、垃圾遍地、汙水橫流的生活。最讓他發愁的是颳風下雨,“屋外颳風,屋內刮土,外面下大雨,家裡下小雨。”轉眼,新的生活悄然開始了。

“冬天家裡生火爐,每天劈材打炭,生活的不舒服。”“現在花了很少的錢,搬進了寬敞的新房,我們非常滿意。”對比原來的生活,居民高子文滿是感慨。“小區裡設施齊全,出門可以遛彎休閒,別提有多高興了。”

初心贊︱再看看如今的“北樑”


包頭市東河區北樑曾是全國面積最大的集中連片城市棚戶區,這片佔地13平方公里的棚戶區形成歷經百年,90%以上都是土木危舊房屋,基礎設施匱乏,無暖氣、無燃氣,沒有下水管網……

62歲的住戶高俊平,本以為會在棚戶區裡住一輩子。

北樑迎來大規模改造始於2013年。這一年的2月3日,國務院總理李克強來北樑視察,專門就棚戶區改造問題召開現場辦公會。在這次會上,李克強總理提出明確要求,棚戶區改造要讓群眾憂居變宜居。

初心贊︱再看看如今的“北樑”


棚改消息傳出後,在北樑居民間沸騰了。包頭市東河區宣傳部新聞中心主任張麗枝回憶說:“北樑棚改工作難、投入大,但為了群眾利益,包頭市下大力氣改造這個片區,造福居住困難的群眾,讓他們有一個宜居的新家。”

2013年9月,一場牽動人心的北樑棚改拉開帷幕。

包頭市委、政府依據入戶調查研究掌握的情況,多次召開會議研究討論,徵求居民代表意見,編制《房屋徵收補償方案》等一系列惠民政策。

對於這場聲勢浩大的棚改項目,作為親歷者的張麗枝歷歷在目。“包頭市抽調9名市級領導幹部、72名縣級幹部、2000多名市區機關幹部組成徵收安置工作隊,建立市級領導包聯街道(鎮)、縣級幹部包聯社區(村)、科級幹部包聯片區、普通幹部包聯到戶的四級包聯機制,形成了推進棚改拆遷的強大合力。”到2014年12月,歷時15個月,分佈在北樑13平方公里上的4.7萬戶、12.4萬人口,全部徵拆完畢。

初心贊︱再看看如今的“北樑”


2013年11月,作為享受棚改政策的首批喬遷者,高俊平一家喜遷新居。“住的是花園式小區,設施齊全,環境優美,心裡暖洋洋的。”現在家裡地方大了,高俊平還為孫子添置了專用書桌。

初心贊︱再看看如今的“北樑”


“生活很幸福”“做夢也沒想到”“花小錢住大房子”。採訪中,這樣的誇讚比比皆是,折射出北樑居民生活的滄桑鉅變:人均居住面積由12平方米增加到26平方米;設施齊全、功能完善、生活便利的安置區呈現眼前。

張麗枝說:“不僅是居住環境,群眾精神面貌和生活方式發生歷史性變化,實現了‘搬得進、住得穩、可持續’目標。”中小學校、幼兒園、社區服務中心、配套道路管網、公園廣場等設施一應俱全。此外,創新“直管社區”社會管理新機制,搭建“智慧北樑”平臺提供菜單式服務,多渠道幫扶北樑居民創業就業近萬人,居民養老保險、醫療保險覆蓋率分別達到91.3%和100%,讓北樑居民享受棚改成果,提升生活幸福感。

初心贊︱再看看如今的“北樑”


北樑棚改完成後,一個產城融合、生態宜居併兼具文化底蘊和古城風貌的騰空區變成現實,一躍成為新型引領的國家棚改典範區、老工業城市發展轉型的戰略承載區、包頭民族遺產保護的文化傳承地和城市新地標。


"

包頭市東河區三官廟古民居,是北樑棚戶區改造中,特地保留下來的一片具有傳統特色的建築群。在這裡,昔日居住環境被保存下來:“鍋連炕”的老式房屋,密密麻麻、一環套一環的院子,兩人碰面側身才能通過的小巷子,坑坑窪窪的街道,千人共用的旱廁……

初心贊︱再看看如今的“北樑”

這裡曾是北樑棚戶區的一個縮影。

如今,站在曾經老北樑的舊址上,幾十棟高樓拔地而起,居民的居住條件和環境發生鉅變。從低窪平房到高樓林立,從破街陋巷到寬街綠地,一個設施齊全、功能完善、生活便利的安置區,讓12.4萬棚戶區居民住上了新房子、過上了好日子。

一個宜居和文化新地標騰空而出。

初心贊︱再看看如今的“北樑”


至此,內蒙古最大的集中連片棚戶區所涉及的12.4萬人,全部實現安居夢。

說起北樑棚戶區,已搬到北樑新區的張世唐恍如昨日。“北樑棚改後變成一棟棟高樓,城市面貌變化翻天覆地。”感觸最深的還有居民馬明山,他從“髒、亂、差、堵”的棚戶區搬到乾淨整潔新小區,曾經嚮往的生活成了現實。

初心贊︱再看看如今的“北樑”


幾年前,馬明山一家還住在陰暗潮溼的老屋內,過著街道崎嶇、垃圾遍地、汙水橫流的生活。最讓他發愁的是颳風下雨,“屋外颳風,屋內刮土,外面下大雨,家裡下小雨。”轉眼,新的生活悄然開始了。

“冬天家裡生火爐,每天劈材打炭,生活的不舒服。”“現在花了很少的錢,搬進了寬敞的新房,我們非常滿意。”對比原來的生活,居民高子文滿是感慨。“小區裡設施齊全,出門可以遛彎休閒,別提有多高興了。”

初心贊︱再看看如今的“北樑”


包頭市東河區北樑曾是全國面積最大的集中連片城市棚戶區,這片佔地13平方公里的棚戶區形成歷經百年,90%以上都是土木危舊房屋,基礎設施匱乏,無暖氣、無燃氣,沒有下水管網……

62歲的住戶高俊平,本以為會在棚戶區裡住一輩子。

北樑迎來大規模改造始於2013年。這一年的2月3日,國務院總理李克強來北樑視察,專門就棚戶區改造問題召開現場辦公會。在這次會上,李克強總理提出明確要求,棚戶區改造要讓群眾憂居變宜居。

初心贊︱再看看如今的“北樑”


棚改消息傳出後,在北樑居民間沸騰了。包頭市東河區宣傳部新聞中心主任張麗枝回憶說:“北樑棚改工作難、投入大,但為了群眾利益,包頭市下大力氣改造這個片區,造福居住困難的群眾,讓他們有一個宜居的新家。”

2013年9月,一場牽動人心的北樑棚改拉開帷幕。

包頭市委、政府依據入戶調查研究掌握的情況,多次召開會議研究討論,徵求居民代表意見,編制《房屋徵收補償方案》等一系列惠民政策。

對於這場聲勢浩大的棚改項目,作為親歷者的張麗枝歷歷在目。“包頭市抽調9名市級領導幹部、72名縣級幹部、2000多名市區機關幹部組成徵收安置工作隊,建立市級領導包聯街道(鎮)、縣級幹部包聯社區(村)、科級幹部包聯片區、普通幹部包聯到戶的四級包聯機制,形成了推進棚改拆遷的強大合力。”到2014年12月,歷時15個月,分佈在北樑13平方公里上的4.7萬戶、12.4萬人口,全部徵拆完畢。

初心贊︱再看看如今的“北樑”


2013年11月,作為享受棚改政策的首批喬遷者,高俊平一家喜遷新居。“住的是花園式小區,設施齊全,環境優美,心裡暖洋洋的。”現在家裡地方大了,高俊平還為孫子添置了專用書桌。

初心贊︱再看看如今的“北樑”


“生活很幸福”“做夢也沒想到”“花小錢住大房子”。採訪中,這樣的誇讚比比皆是,折射出北樑居民生活的滄桑鉅變:人均居住面積由12平方米增加到26平方米;設施齊全、功能完善、生活便利的安置區呈現眼前。

張麗枝說:“不僅是居住環境,群眾精神面貌和生活方式發生歷史性變化,實現了‘搬得進、住得穩、可持續’目標。”中小學校、幼兒園、社區服務中心、配套道路管網、公園廣場等設施一應俱全。此外,創新“直管社區”社會管理新機制,搭建“智慧北樑”平臺提供菜單式服務,多渠道幫扶北樑居民創業就業近萬人,居民養老保險、醫療保險覆蓋率分別達到91.3%和100%,讓北樑居民享受棚改成果,提升生活幸福感。

初心贊︱再看看如今的“北樑”


北樑棚改完成後,一個產城融合、生態宜居併兼具文化底蘊和古城風貌的騰空區變成現實,一躍成為新型引領的國家棚改典範區、老工業城市發展轉型的戰略承載區、包頭民族遺產保護的文化傳承地和城市新地標。


初心贊︱再看看如今的“北樑”



聲明:內蒙古日報社融媒體原創稿件

轉載請註明來源於《內蒙古日報》官方微信

"

相關推薦

推薦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