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小股民的勝利:小米之後漢能再創港股新模式

時代週報記者 王州婷 發自北京

“四年曆練,漢能活下來了,而且比以前更加強大。”

中小股民的勝利:小米之後漢能再創港股新模式

(圖注:漢能創始人、漢能移動能源控股集團董事局主席李河君)

近日,漢能在公司總部舉辦“私有化回A感恩會”。一襲白衣襯衫、戴著白色耳麥,久而未在公眾露面的漢能創始人李河君神情輕鬆,面對現場來自全國工商聯、各地方政府、數十家金融機構、投資機構、行業協會及股東代表等500名嘉賓,他表示:“漢能四年的歷練已經結束了,成長就要來臨。”

根據漢能薄膜發電集團發佈的公告,其上市地位在6月11日上午9點正式撤回。這意味著,自2015年以來,漢能經歷了被輿論質疑、遭證監會調查、與證監會達成共識、創造性的提出私有化方案,獲得證監會批准發佈、共同完成堪比同股不同權改革的資本市場創新案例,而李河君“用薄膜太陽能改變世界”的願景或將在A股延續。

四年前,資本市場的5•20事件讓漢能薄膜的股價從高位直線跌落,經受了“變化最大、壓力最大”的生死關頭,在質疑和非議當中,曾經在金沙江上建造了全球最大民營水電站的李河君,也不得不迎來其“難熬時刻”。

不過,在李河君看來,成大事必有大曆練,5•20事件是漢能的“磨難”、“大魔考”,卻也是漢能薄膜太陽能之路上,至關重要的轉折點——在四年的探索中,漢能明晰了引領移動能源時代的目標和商業模式,並在打通全產業鏈這一最高層次的“藍海戰略”上築就了八大壁壘,成為全球最大的薄膜太陽能企業。

“目前漢能已經形成了‘瓦、牆、路、紙、包、傘’等幾大系列產品,產能供不應求”,李河君認為,“一個企業好不好就是看它的產品賣得不好不好,在市場環境不好的時候,漢能產品供不應求,這是逆週期生長”。他表示,漢能如今擁有五大優勢,變成一個偉大公司,已經成為一個順理成章可以推導出來的邏輯,而將這一邏輯變成現實只是時間上的問題。

開創港股歷史

需要指出的是,漢能薄膜實現私有化,中小股東成為現實條件下,直接的受益者。

漢能薄膜發電5•20的股價被惡意做空停牌,帶來的不僅是漢能在資本市場的折戟,以及還有眾多中小股東一等就長達四年的股票買賣停滯。

在關鍵節點,漢能薄膜私有化方案的提出,為股東開闢了第三種路徑。一位熟悉漢能局面的資深光伏人士就曾對時代週報記者表示,漢能薄膜的私有化是破解局面的現實方案。

事實上,在過去的四年裡,漢能薄膜在資本市場上歷經了被外界質疑、證監會停牌調查等坎坷,而後在證監會的認同理解和支持下,私有化方案的通過,使各方利益和預期平衡得以重新構建。在外界看來,漢能私有化案例,無疑堪比小米“同股不同權”的改革後,港股市場的又一重大創新。

據漢能薄膜私有化的最終方案顯示,作為收購方的漢能移動能源控股成立一家特殊項目公司(SPV)作為過渡,以每1股SPV股份兌換1股漢能薄膜股份,這意味著,在漢能薄膜的現行持股情況下(李河君等要約人及其一直行動人持股67.51%、獨立股東持股32.49%),漢能創造性地提出了“股權置換私有化方案”,而轉換了SPV的股東日後可通過特殊目的公司回A重獲生機。

值得注意的是,該方案得以獲得獨立股東高比例通過,其中的促成因素或與2005年寶潔與吉列的“世紀大併購案”類似。彼時,最終促成寶潔和吉列這兩大日用消費品巨頭完成併購的兩大因素是:一是作為交易雙方,寶潔和吉列均是投資大師巴菲特眼中優質的標的,而兩者的合併將可能帶來更具想象力的成長性;二是此次交易金額雖然高達570億美元,但寶潔開創性地採用了“換股+回購”的方式,最終相當於用60%的換股及40%的現金得以實現了併購。

誠然,在漢能的規劃中,漢能薄膜私有化之後,如若納入漢能整體資產體系實現在A股的上市,其市值前景將重新被定義。行業估算認為,若以A股IPO發行默認的市盈率23倍計算,漢能薄膜的估值將達到2852億元。

來自香港的漢能薄膜股東呂志華表示,在港股中,因企業除牌,中小股東股票權益化為烏有的事情常有,而漢能是唯一一個以創新方式成功實現私有化的企業,“是替小股東賺錢”。

在答謝會上,漢能集團總裁袁亞彬介紹,已有幾十家金融投資機構看好漢能回A,“目前國內上市合作顧問團隊已開始進場工作,重組和股改完成後,將吸引一些與漢能業務有協同效應的企業和有實力的金融投資機構作為戰略股東。之後將展開上市輔導,提交上市申報材料等工作,這些工作預計年內能夠完成。科創板和主板都在我們的考慮之中”。

未來三大航向

走出資本坎途,在李河君看來,漢能將開啟新篇章。實際上,漢能薄膜成功私有化是對外界過往質疑的最好迴應,這一結果將一掃此前籠罩在漢能頭上的輿論炒作的信息披露、市場操縱、虛假交易等陰霾,表明漢能並未觸碰法律層面的原則性“雷區”。

而更為重要的,漢能薄膜實現私有化,無疑有助於漢能重新“激活”資本市場,是其邁向萬億市值的關鍵步奏。李河君介紹,在清潔能源上升為國家戰略的當下,漢能的太陽能薄膜發電順應了全球的大勢、國家的大勢以及清潔能源發展的大勢,而目前漢能已經擁有23個獨角獸公司,未來市值可期。

袁亞彬在會上也透露,當前漢能的產品市場呈現爆發式增長,全球銷售體系初步形成,目前已經擁有約1500家國內經銷商,32個國家銷售公司,漢能的產品除了在中國尊、三里屯太古裡上海拉斐爾雲廊等標誌性建築中應用以外,還進入了全球28個國家,供不應求。

此外,在國家發改委、環保部的支持下,漢能啟動了2000億元的中國移動能源產業基金,目前漢能總投資已超過150億元,外部各合作機構總投資超過350億元。

“未來漢能持續落實‘產業化、國產化、私有化’三大方向”,袁亞彬表示,上述戰略目前實施順利。其中在推動移動能源產業化戰略方面,漢能近期也落地兩個標誌性項目:2019年4月12日,漢能集團與上海臨港地區委員會、臨港集團簽署合作,將共同在上海浦東臨港國家級重裝備基地建設“上海漢能移動能源智能製造產業基地”;2018年12月漢能在貴陽的移動能源產業基地落地開工。

國產化戰略方面,為防止國際供應鏈條的“卡脖子”危機,袁亞彬介紹,漢能也在國內培育和挖掘薄膜太陽能發電上下游產業鏈的公司,以期實現“研發國產化、裝備國產化和原材料國產化”。

走過四年曆練,在清潔能源的大勢上,漢能將“王者歸來”。半個多月以前的“520”紀念日上,李河君發表公司內部講話表示:“Tomorrow is a great day”。

邁出四年前的資本困境之後,漢能有底氣重拾昔日的信心,李河君在會上表示:“了不起的事業需要了不起的決心,今年漢能成立三十週年,非常不容易,未來我還準備再幹上三十年。”

本網站上的內容(包括但不限於文字、圖片及音視頻),除轉載外,均為時代在線版權所有,未經書面協議授權,禁止轉載、鏈接、轉貼或以其他方式使用。違反上述聲明者,本網將追究其相關法律責任。如其他媒體、網站或個人轉載使用,請聯繫本網站丁先生:[email protect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