到流著奶與蜜的土地去——2017以色列巴勒斯坦行(4)2月7日-2月8日 拿撒勒本是個阿拉伯小城

巴勒斯坦 鷹嘴豆泥 基督教 耶穌 窮遊網 2017-03-31

拿撒勒(又名納匝勒,Nazerat)本是個阿拉伯小城。

以前是,現在也是。

根據史料記載,拿撒勒在中世紀時就已經被阿拉伯基督教徒佔據。時至今日,這裡成為了以色列最大的阿拉伯人聚居地。這些阿拉伯居民大部分是穆斯林,小部分是基督徒。

是的,這裡有信耶穌的阿拉伯人。

這刷新了我以前對於他們的刻板印象,阿拉伯人不全是穆斯林。

基督教徒認為,拿撒勒是耶穌的故鄉。因聖母瑪利亞就出生在此地,耶穌在這裡生活了三十年。

到流著奶與蜜的土地去——2017以色列巴勒斯坦行(4)2月7日-2月8日 拿撒勒本是個阿拉伯小城

從我們租住的Ilaniya小村開往拿撒勒只需1個半小時。當地人指我們前往天使報喜堂旁的一個阿拉伯庭院內停車。

管理員阿伯說:“20謝克爾隨意停,但是兩點後我們下班關門,你們必須在這之前提走車。”20謝克爾近四個小時呃,昨天在海法市區吃個晚飯,不到三小時,停車費高達43謝克爾......

庭院外是一條巴扎。既有基督教紀念品、旅遊小手信、又有阿拉伯男人穿的袍子和頭巾(就是阿拉法特戴的那種)

到流著奶與蜜的土地去——2017以色列巴勒斯坦行(4)2月7日-2月8日 拿撒勒本是個阿拉伯小城

既有女人用的花花綠綠的頭巾和麵紗

到流著奶與蜜的土地去——2017以色列巴勒斯坦行(4)2月7日-2月8日 拿撒勒本是個阿拉伯小城

又有沿街擺賣的女士內衣。是的,你沒看錯,攤主是個阿伯。

這裡的阿拉伯人思想開放程度讓人吃驚:

到流著奶與蜜的土地去——2017以色列巴勒斯坦行(4)2月7日-2月8日 拿撒勒本是個阿拉伯小城

巴扎裡有家賣鷹嘴豆三文治的小店。他們還售賣新鮮的阿拉伯沙拉:

到流著奶與蜜的土地去——2017以色列巴勒斯坦行(4)2月7日-2月8日 拿撒勒本是個阿拉伯小城

然而他們店的飲品生意似乎更紅火些,有鮮榨果汁和熱茶及咖啡供應:

到流著奶與蜜的土地去——2017以色列巴勒斯坦行(4)2月7日-2月8日 拿撒勒本是個阿拉伯小城

穿過巴扎往上走幾步,就是天使報喜天主教堂了。

到流著奶與蜜的土地去——2017以色列巴勒斯坦行(4)2月7日-2月8日 拿撒勒本是個阿拉伯小城

從建築風格上不難看出,教堂不是一座古蹟。它建於上世紀60年代,

到流著奶與蜜的土地去——2017以色列巴勒斯坦行(4)2月7日-2月8日 拿撒勒本是個阿拉伯小城到流著奶與蜜的土地去——2017以色列巴勒斯坦行(4)2月7日-2月8日 拿撒勒本是個阿拉伯小城

走入教堂,最吸引人們的是圍廊裡的聖母及聖子馬賽克畫像。這些畫像由不同國家和地區的信徒捐贈。入口處的第一幅就是拿撒勒的:

到流著奶與蜜的土地去——2017以色列巴勒斯坦行(4)2月7日-2月8日 拿撒勒本是個阿拉伯小城

人們忙著尋找自己國家捐贈的那一幅:

到流著奶與蜜的土地去——2017以色列巴勒斯坦行(4)2月7日-2月8日 拿撒勒本是個阿拉伯小城

我們很快找到了中國的這幅。據說是仿照媽祖的形象畫的:

到流著奶與蜜的土地去——2017以色列巴勒斯坦行(4)2月7日-2月8日 拿撒勒本是個阿拉伯小城

每張畫都有濃濃的當地民族文化色彩,看這幅濃濃的泰國風:

到流著奶與蜜的土地去——2017以色列巴勒斯坦行(4)2月7日-2月8日 拿撒勒本是個阿拉伯小城

再次看到了西班牙的黑聖母:

到流著奶與蜜的土地去——2017以色列巴勒斯坦行(4)2月7日-2月8日 拿撒勒本是個阿拉伯小城

教堂曾多次被毀又多次重建,走入它的第一層,你會被這裡的現代設計風格所感染。銳利的三角圖形,總讓我回想起巴塞羅那的聖家族教堂。教堂的第一層是依著天使報喜巖洞而建的。天主教徒認為:巖洞正是聖母接受大天使加百利受胎告知的地方。

到流著奶與蜜的土地去——2017以色列巴勒斯坦行(4)2月7日-2月8日 拿撒勒本是個阿拉伯小城

聖壇所在的第二層是人們進行日常宗教禮儀和禱告的地方。距離聖壇不遠處,供著一尊國人捐贈的聖母聖子像,超有民族風格。有興趣的話可以去尋一尋:

到流著奶與蜜的土地去——2017以色列巴勒斯坦行(4)2月7日-2月8日 拿撒勒本是個阿拉伯小城

從聖母堂出來,我們打算好好逛逛這個以色列阿拉伯小城。才走不遠,就被這家食品雜貨店吸引了去。小店不大,卻是個饞貓的天堂。各種生的熟的堅果,蜜餞乾果,糖果巧克力,餅乾曲奇,咖啡奶茶巧克力奶,應有盡有:

到流著奶與蜜的土地去——2017以色列巴勒斯坦行(4)2月7日-2月8日 拿撒勒本是個阿拉伯小城

這家的熟堅果看著新鮮,我們買了一大包烤腰果和鹽焗花生,才花費17謝克爾,實在是太划算了。

這時,門外飛進來一隻胖胖的鴿子。它氣定神和地啄食起生堅果來。這貨不但大模大樣地吃,還專挑好的——只吃開心果仁,還專挑大顆的。

店員似乎早就習以為常,樂呵呵地看著它吃,那表情,看起來比鴿子還愜意。

到流著奶與蜜的土地去——2017以色列巴勒斯坦行(4)2月7日-2月8日 拿撒勒本是個阿拉伯小城

我每到一個小城,必須逛一下當地人買菜的地方。根據路人指引,我一路走一路看。這裡有趣的東西實在太多了,有用阿拉伯語寫的聖經句子,波斯藤蔓包圍的聖母聖子像,阿拉丁神燈同款的小水罐子......不出多久,我已迷失在長街短巷中。

這時,一群穿著校服的小女生嘻嘻哈哈地走入一家鐵柵欄校門裡去。她們睜著好奇的眼睛嘰嘰喳喳嬉笑著,看著我們。我問:“姑娘們,你們懂英語嗎?”

有好幾個自信的女孩乾脆地點了頭。但真要描述菜市場的真實位置時,女孩們都卡殼了。

到流著奶與蜜的土地去——2017以色列巴勒斯坦行(4)2月7日-2月8日 拿撒勒本是個阿拉伯小城

只有這個女孩子大膽地站出來,把我們一路帶到了目的地^_^

到流著奶與蜜的土地去——2017以色列巴勒斯坦行(4)2月7日-2月8日 拿撒勒本是個阿拉伯小城

很可惜的是,此時已是午後,街市接二連三地收攤了。然而驚喜總在身後,我們無意中發現了這家在拿撒勒排名第一的鷹嘴豆泥店。阿伯做的炸鷹嘴豆泥,好吃到紅遍整個拿撒勒,甚至在加利利區都小有名氣。

只是沒想到,這家小店竟小到了這個程度,室內室外全部座位加起來不足20個。

店主大廚服務員收銀員只有一個,就是大伯本人。他看我們對五顏六色的阿拉伯醬菜這麼感興趣,很大方地每樣都給我們嚐嚐。阿伯的菜單號稱是三語的(阿拉伯語、希伯來語和英語)。但仔細一讀,發現除了飲品之外,英語全是譯音,完全看不懂。阿伯見狀,耐心地跟我們解釋每道菜的用料和做法,可惜他的英語也不太靈光,只能指物解釋。於是乎,又是開冰箱,又是開櫥櫃,忙得不亦樂乎。

當嘗過阿伯親手做的鷹嘴豆泥之後,我們決定必須點這道加了羊肉碎的鷹嘴豆泥。

小店相當乾淨整潔。我看著阿伯有條不紊地在廚房工作著。每處理完生食,他必定洗乾淨手再做熟食。生熟切菜區嚴格分開,工作臺總是擦得發亮。

到流著奶與蜜的土地去——2017以色列巴勒斯坦行(4)2月7日-2月8日 拿撒勒本是個阿拉伯小城到流著奶與蜜的土地去——2017以色列巴勒斯坦行(4)2月7日-2月8日 拿撒勒本是個阿拉伯小城

阿伯的手藝果然名不虛傳,讓我們盛讚不已。他一時高興,送了我們每人一個熱乎乎的炸鷹嘴豆泥。我才忽然醒悟過來,這個才是阿伯的拿手好菜啊!

到流著奶與蜜的土地去——2017以色列巴勒斯坦行(4)2月7日-2月8日 拿撒勒本是個阿拉伯小城

當阿伯已上完所有的菜,煮一小杯阿拉伯咖啡自斟的時候,前來買鷹嘴豆三文治的小妹看著我們各種擺拍,樂得笑起來。邀她一起合影,欣然答應了:

到流著奶與蜜的土地去——2017以色列巴勒斯坦行(4)2月7日-2月8日 拿撒勒本是個阿拉伯小城

接著我們來到了東正教徒認為的,天使報喜的發生地:瑪利亞之井東正教堂。

到流著奶與蜜的土地去——2017以色列巴勒斯坦行(4)2月7日-2月8日 拿撒勒本是個阿拉伯小城

這家小教堂外觀極其樸素

到流著奶與蜜的土地去——2017以色列巴勒斯坦行(4)2月7日-2月8日 拿撒勒本是個阿拉伯小城

走進了看,黃色的牆面上刻滿了信徒的手記,有的是希臘文,有的是俄文,甚至還有拉丁字母:

到流著奶與蜜的土地去——2017以色列巴勒斯坦行(4)2月7日-2月8日 拿撒勒本是個阿拉伯小城

教堂內金碧輝煌,極盡奢華。大量精緻的壁畫鮮豔奪目,更有鑲金的浮雕和巨型吊燈:

到流著奶與蜜的土地去——2017以色列巴勒斯坦行(4)2月7日-2月8日 拿撒勒本是個阿拉伯小城到流著奶與蜜的土地去——2017以色列巴勒斯坦行(4)2月7日-2月8日 拿撒勒本是個阿拉伯小城到流著奶與蜜的土地去——2017以色列巴勒斯坦行(4)2月7日-2月8日 拿撒勒本是個阿拉伯小城到流著奶與蜜的土地去——2017以色列巴勒斯坦行(4)2月7日-2月8日 拿撒勒本是個阿拉伯小城

通過隧道,就是東正教教義所認為的天使報喜之處,瑪利亞之井。他們認為,天使是趁著瑪利亞在井口打水的時候向她報喜的。

在教堂鐘聲響起的時候,教士們開始了今日的晚禱。兩名教士各站在聖壇的一邊,面對面頌唱經文。另一位戴著高帽,穿著長袍的教士,甩著乳香緩緩走過教堂的每個角落。

到流著奶與蜜的土地去——2017以色列巴勒斯坦行(4)2月7日-2月8日 拿撒勒本是個阿拉伯小城

離開教堂時,已是日落西斜的時分。沒想到餐廳的喵大爺居然一直在等我,果斷地和他合影一張作留念:

到流著奶與蜜的土地去——2017以色列巴勒斯坦行(4)2月7日-2月8日 拿撒勒本是個阿拉伯小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