晚清向西方列強賠13億白銀 這個國家拿得最多 還不知足

白銀 中國近代史 中國歷史 慈禧 勇哥讀史 2017-04-14

1840年,是清朝的分水嶺。在這之前,這個龐大的帝國還沉浸在“天朝上國”的迷夢中;在這之後,清朝被英國、法國、俄國、日本、德國等西方列強排著隊,輪番欺負,幾無還手之力。

因為,這一年發生了著名的中英第一次鴉片戰爭。結果:中國慘敗。

晚清向西方列強賠13億白銀 這個國家拿得最多 還不知足

吃了敗仗,就要賠錢,這是近代社會的“國際慣例”。從1840年的鴉片戰爭,到1900年的八國聯軍入侵,大清帝國與英國、俄國、法國、日本等西方列強輪番交戰,不管是咸豐,光緒,還是慈禧太后;不管是林則徐,還是李鴻章,幾乎屢戰屢敗。戰爭打完了,大清帝國的使者,就無可奈何地坐在談判桌上,等著被對手蹂躪。

還能說什麼?賠錢唄。就像慈禧太后說的那樣:“量中華之物力,結與國之歡心”嘛。

那麼,從1840年開始,大清帝國在與西方列強簽訂的不平等條約中,總共賠了多少白銀?

數據顯示,大清帝國從第一次鴉片戰爭到八國聯軍入侵的60年間,對外賠款及其借款利息、折扣等合計,應償付的賠款本息總額高達17.6億兩白銀。最終,實際支付了總額為13.35億兩的白銀。

按照當時中國總人口為4億計算,這就意味著,每一箇中國人、不分老幼,都要從口袋裡拿出3兩白銀來為清朝軍隊吃敗仗買單。

從第一次鴉片戰爭以降,侵略中國的西方列強很多,他們幾乎都從中國獲得了數目不等的賠款。那麼,哪個國家從中國獲得的賠款最多呢?

不是英國,不是美國,也不是俄國,而是中國一衣帶水的鄰國——日本。

日本從中國獲得的最大一筆款項來自《馬關條約》。

晚清向西方列強賠13億白銀 這個國家拿得最多 還不知足

1894年,日本通過甲午海戰,重挫大清北洋水師。1895年,日本點名要求清廷派李鴻章到日本進行和談。慈禧太后沒辦法,只好讓李鴻章便作為大清帝國的全權代表,於3月13日渡日談判。4月17日,李鴻章代表清廷簽訂喪權辱國的《馬關條約》。按照條約,中國割地之外,還必須賠償日本2億兩白銀。

這是中國近代史上,向單一國家賠償最多的一次。日本夠狠的。

不僅如此,日本還通過《辛丑條約》、中日《遼南條約》、中日《天津條約》、中日《北京專條》,獲得了大約1.2億兩白銀的賠款。

僅這五項,日本就從中國獲得3.2億兩白銀,遠遠超過其他國家。

應該指出,20世紀初,一部分西方列強出於各種考慮,向中國退還了部分賠款。從1909年起,美國向中國退還部分庚子賠款,充作留美學習基金。在美國的帶動下,其餘西方列強紛紛退還部分賠款,用於中國教育和文化交流事業。荷蘭則在1926年將庚款全部還給中國。“十月革命”爆發後,沙俄退出戰爭。新成立的蘇聯政府,主動放棄了餘下的庚子賠款。

只有日本,一分未退。甚至直到1937年盧溝橋事變發生後,當時蔣介石的國民政府,還很“守誠信”地向日本支付了兩個月的庚子賠款。

晚清向西方列強賠13億白銀 這個國家拿得最多 還不知足

日本將中國的賠款做什麼呢?

以《馬關條約》為例,有人說日本將中國賠款用於發展教育上。實際上,日本絕大部分用於軍費開支,其中:海軍擴張費46.4%,陸軍擴張費15.6%,臨時軍事費21.7%。而教育基金,只佔到微不足道的2.7%。【資料擴展:四川軍閥楊森為何愛娶年輕姨太太?他有一套奇葩理論,不服不行

就是這樣,日本用中國的賠款,來擴張海軍和陸軍,為下一次侵華積極作準備。真是一個好鄰居。【資料擴展:當妻子和小妾發生矛盾 山西王閻錫山一招處理得妥妥當當

————————

給你好看的歷史:勇哥讀史

微信公眾訂閱號:yonggedushi(長按複製添加)

相關推薦

推薦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