網劇導演新勢力之《白夜追凶》導演王偉|特別策劃

2017年一大批精品網劇湧現。隨之嶄露頭角的還有一批新興導演。他們中既有70尾80後甚至是90後的年輕導演,也有入行十幾年的“行業新人”。《綜藝報》特別策劃,起底“網劇導演新勢力”

網劇導演新勢力之《白夜追凶》導演王偉|特別策劃

王偉,男,85後導演、製片人,ARC LIGHT弧光聯盟成員,2013年編劇、導演Mini劇《乙方甲方》,2016年與五百聯合執導真人劇《畫江湖之不良人》,2017年獨立執導超級網劇《白夜追凶》,該劇於2017年8月30日登陸優酷。

王偉 嘗新執念與極致追求

豆瓣評分9.0、“網劇新標杆”——這是熱播網劇《白夜追凶》被冠以最多的標籤。隨著劇集熱度和口碑躥升,該劇導演王偉為更多人所知曉,各種採訪邀約紛至沓來。

百度百科上對王偉的介紹是“85後新銳導演、製片人”,但其實他已是行業“老兵”一枚。2004年入行,王偉拍過很多短片和上百集普法欄目劇,2013年編劇、導演迷你劇《乙方甲方》,2014年任《心理罪》B組導演,2016年與五百聯合執導《畫江湖之不良人》,2017年獨立執導網劇《白夜追凶》。

“很多人感覺我是因為《白夜追凶》突然火了,其實我在這個行業這麼多年,一直是一個臺階一個臺階往上走,從來沒有直接越臺階而上,我走得挺穩的。”王偉說。

從“業餘票友”到“專業玩家”

“我不是科班出身,最開始是做剪輯的。”即將邁入而立之年的王偉說話直接,娃娃臉上掛著倆酒窩。

網劇導演新勢力之《白夜追凶》導演王偉|特別策劃

“半路出家”的他很早就步入社會,在哈爾濱的一家廣告公司學習剪輯,製作過廣告專題片、婚慶視頻,拍攝和後期剪輯技術就是那時打下的基礎。

回溯十年前,國內視頻網站經過初創期進入高速增長期。各種模式的視頻網站在高峰期多達數百家。當時,優酷網和酷6等視頻網站借鑑美國Youtube模式,重點打造用戶生成內容,倡導“誰都可以做拍客”,一大批拍客在互聯網分享自制視頻。王偉通過互聯網結識了五百,從此改變了人生軌跡。

“那時影視行業沒有現在這麼繁榮,大家都拿DV拍攝,五百用的器材已經比較專業了,他既做導演又當攝影,和身邊的朋友一起拍片,特別有意思。”於是,王偉從哈爾濱追到長春找五百“入夥”,組成了小團隊。當時王偉是團隊裡年齡最小的一個。

《白夜追凶》中的攝影劉英劍、燈光師孫景良等人都是與王偉合作了近十年的“小夥伴”。劉英劍之前是射擊運動員,後來入行做錄音助理,現在是攝影指導;孫景良之前是職業拳擊手,後來跨界做了燈光師。因為熱愛拍攝,大家從原來的職業轉行到內容製作。成立“弧光聯盟”也是五百當時就有的想法,希望能彙集一幫有才華、有夢想的年輕製作人一起做內容,包括編劇、導演、攝像、燈光等各個工種。

王偉先跟著五百拍戲,完成了從婚慶視頻剪輯到故事片剪輯師的轉身。2011年,藉著拍普法欄目劇的契機,五百讓王偉試著當導演。接下這個活兒,王偉一拍就是兩年,執導了100多集普法欄目劇。

作為草根網生內容生產者,王偉和他的團隊最初的拍攝方式基本屬於土法炮製,軌道自己鋪,搖臂自己做。但是,“大家知道那只是一個過渡期,不是自己的終極目標。”那段時間,王偉喜歡鑽研拍片,在發燒友聚集的論壇上,看了很多技術帖和影視資源,瞭解前沿技術手段和創作理念。

網劇導演新勢力之《白夜追凶》導演王偉|特別策劃

“當時,的確積累了很多素材,有些是碎片式的印象存在大腦中。後來拍攝一部劇時,會突然迸發些靈感,你會發現無形之中很多東西是相通的。”

王偉曾任《電影!電影!》《刷車》剪輯師。2013-2014年,他擔任系列劇《乙方甲方》導演兼編劇,兩季點播量超過1.5億。拍完這部劇,王偉追隨五百來到北京,2015年,擔任《心理罪》B組導演,該劇點擊量破9億,網劇製作水準大幅提升。隨後,王偉與五百聯合執導《畫江湖之不良人》。2016年下半年,王偉獨立執導《白夜追凶》。

實戰派與細節控

四年前,王偉就拿到了《白夜追凶》的劇本大綱,該劇講述了刑偵支隊前隊長關宏峰為了幫雙胞胎弟弟關宏宇洗脫一樁滅門案罪名,重回警隊一路破獲諸多刑事案件的故事。

雙胞胎兄弟身份互換是最吸引王偉的點。由於當時王偉在做《心理罪》,《白夜追凶》的拍攝被推遲了。2016年,經過2個月籌備,約4個月拍攝,5個多月後期製作,《白夜追凶》終於在8月30日登陸優酷視頻,上線兩週播放量突破6億。

1988年出生的王偉年齡不大,但拍攝經驗豐富。這些年,他在劇組當過製片、剪輯、導演、編劇。剪輯師出身的他對鏡頭和畫面很敏感,開拍前基本就已心中有數。另外,“團隊的成員也都合作多年,一部劇只要看完劇本,大家一起商量,就是一頓飯的工夫,劇集大致的風格就能定了。”王偉說。

王偉在拍攝中隨機應變的能力較強。王偉表示,科班出身的導演熟悉戲劇理論知識,對拍攝有理論基礎,非科班的導演從經驗中獲得技巧。“一個鏡頭我知道怎麼拍是好的,但我可能說不出為什麼要這麼拍。”

比如《白夜追凶》開場7分鐘的長鏡頭,就是王偉和攝影劉英劍的執念,他們喜歡拍攝時嘗試很多新技術和有創意的想法。2014年,他們拍《心理罪》時就啟用了初代航拍飛機,把照相機掛飛機上,當時需要兩個人操作,一個人控制鏡頭,一個人控制飛行路線。從《畫江湖之不良人》開始,網劇中鮮有使用的攝影器材伸縮搖臂也被他們拿來全程跟組跟拍。“每一部戲、每一個鏡頭,我們都會選擇一種方式去突破自己,就是上部戲沒玩過的,這部戲我們要嘗試一下。”

在《白夜追凶》中,王偉將細節放大,做到極致化。劇中光線明暗變化、關氏兄弟妝容的細微差別,甚至兄弟二人剪頭髮、每天稱體重等細節王偉都注意到了。

研究劇本時,王偉特意加了關宏峰養寵物的戲份。“關宏峰從事多年刑偵工作,四十多了還沒戀愛、沒結婚、沒孩子,他在性格上挺怪的,比較內斂,內心有陰暗的部分。”

為了給關宏峰尋找合適的寵物,王偉諮詢了身邊朋友,發現了一種用肺呼吸的魚——肺魚,這種魚在河水乾涸時能用肺呼吸,生存能力極強,且食肉凶猛。劇中,這條魚的特寫鏡頭不斷呈現,是關宏峰人物形象的一種影射。

網劇導演新勢力之《白夜追凶》導演王偉|特別策劃

對於《白夜追凶》的豆瓣高分,王偉說是劇本、人設、表演、製作等各方面都達到一定水準了網友才給出的分。“這項做得不錯加一顆星,另一方面也不錯再加一顆星,各個方面都比較好整體評分就上去了。觀眾給的驚喜分也高一點。”

這也印證了劉英劍的說法,“導演王偉給這部劇的評分是不低於7.5,多出來的分歸功於潘粵明的演技。”

“為什麼選潘粵明?”

“主要是和他認識,年齡也合適。”王偉的回答很實在。

他說,最初選演員時腦中浮現對於關氏兄弟人設的構想:一個是《唐人街探案》裡潘粵明扮演的令人細思極恐的變態養父,一個是《跨界歌王》中年輕帥氣又幽默灑脫的潘粵明。從一位演員屏幕上的兩個形象,王偉看到潘粵明的人物可塑性與性格張力,認定他做男主角。

王偉拍攝的涉案、懸疑題材劇較多,此前拍普法欄目劇的經歷也給他不少靈感。但由於喜歡歷史,現在他還一直有讀史、聽史的習慣。從歷史中他閱讀人心,也為做導演積累很多經驗,從歷史中瞭解自己的人生沒有蹚過的路。

“拍歷史劇這件事不著急做,等有合適的機會再說。”

網劇導演新勢力之《白夜追凶》導演王偉|特別策劃

對話《白夜追凶》導演王偉:我們趕上了網劇黃金髮展期

《綜藝報》:現在和你一起做網劇的團隊已經合作多年,你們是怎麼結識的?

王偉:我們團隊成員比較固定,攝影劉英劍、燈光孫景良等人在一起合作十年了,他們比我更早認識五百。其實,現在的燈光是曾經的燈光助理,現在的攝影指導是曾經的錄音助理,現在的導演(五百導演)是曾經的攝影助理,就是這幫助理沒啥事整一塊兒去了,大家都是一群有夢想的年輕人。我以前是給一家婚慶公司做視頻剪輯的,我在網上看到五百的作品,就找到他加入了他們的隊伍,形成了我們的小team(團隊)。

《綜藝報》:《白夜追凶》沒有想過要照顧女性觀眾而加點感情戲嗎?會不會擔心女性觀眾不買賬?

王偉:沒有,《白夜追凶》本來也不是感情戲,若硬往裡面加感情戲會很奇怪。如果我想讓女性觀眾看感情故事,換一個題材就好了。比方說,我本來做川菜,你非想吃甜的,那你就別吃了。如果我在川菜里加甜的、酸的、辣的各種味道,客人會覺得不好吃,誰都不想吃了。

《綜藝報》:《白夜追凶》作為涉案題材,包含不少刑偵、犯罪戲份,還有一些血腥畫面,該劇在備案審查階段沒有遇到困難嗎?

王偉:涉案劇的確限制多,但是問題也能解決。當時拿到《白夜追凶》劇本時,正好趕上《滅罪師》《餘罪》《暗黑者2》等涉案題材劇下線,我當時就想到底拍還是不拍?五百建議我拿著劇本找金盾影視文化中心把把關,因為他們在把控審查風險方面很有經驗,對尺度的把控比我們更準確。金盾影視對一些內容提出了合理建議,對於警方人員的塑造他們不會過多限制,警察也是有血有肉真真實實的人。血腥和暴力鏡頭的出現,一定是為劇情服務的,開場的“影子分屍”可以用藝術手法處理,只需要告訴觀眾這件事情發生了。而到了要正面展現案件細節時,鏡頭也不會迴避。

《綜藝報》:網劇發展非常快,根據你的經歷感受到哪些變化?

王偉:最開始拍戲時,設備比較簡陋,軌道都是我們自己鋪,五百還自己做搖臂。那時接一個小活兒,比如拍廣告,就掙一萬多塊。過去一部劇的預算就十萬八萬,現在都是上千萬元。各個方面都有變化。

我拍普法欄目劇時,劇組不專業,一共就十來個人,每天出去拍戲就開一輛金盃,大家在一起就像兄弟一樣。演員,我們就從吉林藝術學院表演系裡找,還找身邊的朋友演,有時我們自己也演個路人甲、路人乙。基本上每部戲都有公司自己的人客串,主要是節約成本嘛。

那時候,我們要求不高,維持正常開銷就行,就想堅持把這件事進行下去,大家知道那只是一個過渡期,不是自己的終極目標,總要為這個行業做點貢獻吧。其實,所有事情都是按我們之前計劃一步一步實現的,像五百成立弧光聯盟其實是十年前就想好的,只是當時能力、影響力還不夠。我們做的事不是湊巧趕上了、蒙上了,都是計劃內的。

《綜藝報》:你也是網絡劇從萌芽發展至今的見證者,對此有何感受?

王偉:二十年前,是互聯網行業的春天,與之相關的傳媒產業和企業崛起,新浪、網易等門戶網站基本是那時候起來的,還有騰訊、阿里、百度等;十年前是房地產行業的春天;現在,是影視行業從業者的春天,我們趕上了網劇發展的黃金時期。

《綜藝報》:你認為電視劇創作和網劇創作有什麼差別?

王偉:沒有差別,差別越來越小。正常審查流程都一樣。製作層面,拍攝流程和技術手段沒有什麼不同。可能只是集數上稍有區別,電視劇劇集比較長。

《綜藝報》:未來網劇市場會出現哪些新變化?

王偉:會不斷有網劇新標杆出現,可能在創作理念上或技術手法上有所突破,再將網劇整體水準往上提升。

網劇導演新勢力|特別策劃

《白夜追凶》導演王偉 嘗新執念與極致追求

《無證之罪》導演呂行 得受眾者得天下

《殺不死》導演李洪綢:先過自己這一關才能面對觀眾

《一起同過窗》導演畢鑫業 以編劇身份自居的導演

《熱血長安》導演王駿曄 “不安分”的探索型導演

《鎮魂街》導演十一月 有匠心的商業導演

相關推薦

推薦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