母親患上急性髓系白血病 浙江大學生捐髓救母

浙江在線-健康網5月6日訊(浙江在線記者 樑婧嫻 通訊員 宋黎勝)今天上午6點不到,臨時租住在杭州朝暉六區的天津財經大學珠江學院大二學子小趙就起了床。天,一反前幾天的陽光明媚,陰沉沉的,但小趙心中有團火似的,熱氣騰騰。8點剛過,小趙就躺在了浙江省人民醫院血液病科病採集室的床上,兩隻手臂血管插著採集的針管。採集機緩緩轉動,中午12點半,小趙捐獻結束;下午2點,205毫升造血幹細胞開始輸入他母親體內。明天上午,小趙將繼續採集造血幹細胞,作為備用,等病情有需要時再補充輸入。

母親患上急性髓系白血病 浙江大學生捐髓救母母親患上急性髓系白血病 浙江大學生捐髓救母

小趙家住浙江金華,母親劉女士今年45歲。“老公在親戚那兒幫忙,一起做生意。經濟上談不上很富裕,但一家子生活還是可以的。”劉女士近幾年身體不太好,乾脆就做起了全職太太。但今年一月,猝不及防的噩運,將他們一家平靜的生活打破。

大約兩年前,劉女士因月經不調,經血量多,導致貧血,中西醫治療都沒有明顯結果。無奈,去年下半年通過手術解決了延綿難盡的毛病。

手術後三個月,劉女士在金華當地醫院複查時,醫生髮現她的血液存在多項指標異常,最終確診為急性髓系白血病。

浙江省人民醫院血液科副主任醫師王曉剛解釋,急性髓系白血病屬於高危,目前一般採取大劑量放化療後進行造血幹細胞移植手術。“造血幹細胞移植供者和受者的配對完全吻合,叫‘全相合’,術後排斥反應就低,同胞兄弟姐妹是首選,有25%的機會完全相符,而沒有血緣關係人群,全相合的概率只有十萬分之一。”王曉剛說,“半相合”技術,在醫學上叫做“單倍型相合骨髓移植”,只要求供者、受者之間的白細胞抗原一半相同就可以了。像劉女士這樣的情況,如果待捐獻者進行配對耗時太長,機率也低,醫生會建議進行親屬間捐贈,利用“半相合”技術進行骨髓移植。

一邊,劉女士在進行化療,另一邊,全家人也在短時間紛紛行動起來。姐妹、甚至60多歲的老父母親,都嚷著要配型。考慮再三,她在今年3月打電話給兒子,情況還沒說完,小趙就回了一個字:“好。”配型結果,年輕的兒子最為理想!“一般情況,年輕的男子最合適。”醫生說。劉女士猶豫不決,兒子小趙卻沒有一絲猶豫,“讓我捐吧!”

之後,小趙每天的任務就是適度運動,多吃點飯,保養好身體,等著給媽媽捐骨髓。

在當地醫院化療結束後,四月下旬,劉女士來到浙江省人民醫院,接受“半相合”造血幹細胞移植。

4月28日,小趙向老師請了20天的假,風塵僕僕地從天津趕到杭州。“他1米8的個頭,但是體重比較輕,身子顯得單薄些。”血液科主治醫師宋曉露說,好在小趙的血管較粗,扎針沒遇到困難。

母親患上急性髓系白血病 浙江大學生捐髓救母

在一旁陪護的父親告訴記者,小趙有些怕打針還嚴重暈血。“3月為配型體檢時,他不經意看到別人抽血,當場就暈了過去,挺嚇人的!但這次為母親捐贈,連續5天打升白針及多次抽血,今明天採集一躺就是三四小時,他都咬牙堅持著。”作為父親,他不無感慨說,這幾個月,一直無憂無慮的孩子好像一下長大了。

“以前母親節只是發個短信。”性格內向的小趙說,今年卻是母子倆最百味雜陳的一次,為母親獻上了有分量的“禮物”,給她增添一份生的希望。“相比媽媽給予生命,養育之恩,我僅是還了一點點。”

浙江省人民醫院血液病科無菌艙室外,小趙通過監控屏幕,見到了母親:“媽媽,我來了。”電話那頭的劉女士,也是“唉”地應了一聲,沉默了一下。母子都竭力控制著情緒,不讓對方增加身心的負擔。

母親患上急性髓系白血病 浙江大學生捐髓救母

“造血幹細胞移植技術是通過大劑量放/化療清除患者體內的腫瘤和/或異常病變細胞,隨後植入供體或自身的正常造血幹細胞,以重建患者造血系統和免疫系統達到治癒患者疾病目的。”浙江省人民醫院血液病科主任藍建平博士介紹,造血幹細胞移植技術是臨床醫學中的一項偉大創新與突破性技術,該技術榮獲了1990年諾貝爾醫學生理學獎。迄今全世界進行造血幹細胞移植患者已超10萬例,拯救了無數患者的生命。

“移植疾病包括急慢性白血病、骨髓增生異常綜合徵、惡性淋巴瘤、多發性骨髓瘤及頑固性自身免疫性疾病等。”藍建平博士說,造血幹細胞移植又分親緣異基因造血幹細胞移植、非血緣異基因造血幹細胞移植、親緣半相合造血幹細胞移植、臍血造血幹細胞移植以及自體造血幹細胞移植,目前我院年移植病例數60餘例,半數以上為難度最大、技術要求更高的半相合造血幹細胞移植。

“由於技術的進步,‘半相合’ 與‘全相合’療效果在接近,根據我院近幾年完成異基因造血幹細胞移植近400例統計分析,親緣全相合造血幹細胞移植患者長期生存率達70%,而親緣半相合與非血緣全相合移植患者長期生存率也達近60%。”藍建平博士還透露,他們創新性制訂了超強劑量化療序貫清髓預處理方案及造血幹細胞移植,治療未能緩解的難治複發性白血病取得理想療效,預計3年生存率可達67%,其中第一例患者移植後至今已無病生存超5年。

相關推薦

推薦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