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旬老人患白血病,曾花近百萬醫治,最終在深獲救,喜出院抱曾孫

南都訊 記者李榕 深圳中山七院血液內科最近迎來一位不同尋常的患者。家住光明區的麥先生,今年83歲,春節前被診斷出“急性髓系白血病”,去香港治療花了近百萬元,但病情仍然惡化。麥先生的家人為求最後一搏,來到中山七院求醫。經過一段時間的治療,麥先生居然可以康復出院,回家抱曾孫子了。

八旬老人患白血病,曾花近百萬醫治,最終在深獲救,喜出院抱曾孫

重病老人渴望抱曾孫,中山七院專家盡力救治

麥先生被診斷出急性白血病後,因為家中有親戚在香港居住,於是選擇去香港接受治療。麥先生在香港一家醫院先後經過數個療程的化療後,花費近百萬元,但疾病很快就復發了,外周血白細胞分類中55%為腫瘤細胞。儘管香港專家調整了治療方案,病情卻仍在惡化,並出現了嚴重的肺部感染和消化道大出血。面對疾病晚期的多種嚴重併發症,該院醫生建議其回深圳接受臨終治療。

3月12日,麥先生在家人的陪同下來到中山七院血液內科就診。血液內科學科帶頭人林東軍教授介紹,剛來的時候患者家屬的期望是“只要能讓老人走得安詳一點,我們就滿足了”,但麥先生自己還有一個心願,他對醫生說:“要是能看著我的曾孫子出世該多好啊。”

原來麥先生的曾孫今年5月份就要出生了。“我們一定盡最大努力!”血液內科學科帶頭人林東軍教授握著老人的手說。

事不宜遲,林東軍教授帶領著手下醫療團隊,對麥先生的病情進行了細緻的分析,結合國內外最新的治療方案,決定先搶救生命,再對抗腫瘤。

抗感染、止血、血製品輸注、靜脈營養等等,經過2周的積極治療,患者的感染和出血都得到了有效控制,複查肺部感染病灶吸收好轉,消化道出血停止。緊跟著按照先前制定的治療策略,開始了多藥聯合的多靶點精準個體化抗腫瘤治療。

又過2周後,奇蹟出現了。林東軍教授介紹,麥先生的白細胞、紅細胞和血小板都開始逐漸回升,精神、胃口越來越好,從只能躺在病床上靠著營養液維持生命,到最後終於可以自己吃飯、下床活動。複查骨髓,腫瘤細胞都消失了。

目前,麥先生已經出院回到了家中,他實現了自己的願望,抱上了出世沒多久的曾孫。現在麥先生的願望是:“我要看著我的曾孫子快快長大。”

林東軍教授介紹,麥先生年齡大,且為急性白血病復發患者,白血病腫瘤負荷大,並伴有多種嚴重併發症,病情凶險,治療起來確實難度很大。但經過一個療程治療後,骨髓達到緩解狀態,體能狀況也得到很好的改善,已經可以恢復正常生活。麥先生原本被下了病危通知書,以為不久於人世,如今卻在中山七院血液內科林教授及其治療團隊的努力下,從死亡線上被拉了回來,可以出院回家抱孫,家人對此特別感激。

把患者留在深圳,看病不用跑遠

林東軍教授是中山七院血液內科學科帶頭人,在血液科領域,他擁有眾多頭銜——中山大學血液病研究所副所長、中國醫師協會血液病分會委員、廣東省醫學會血液學分會副主任委員、廣東省醫學會造血幹細胞移植學組組長。

從事臨床血液疾病的診治35年,林東軍教授對白血病、淋巴瘤和貧血診治及造血幹細胞移植有豐富的臨床經驗,並一直在造血幹細胞和白血病幹細胞的生物學特性方面開展基礎研究工作,涉及細胞凋亡、腫瘤易感基因、腫瘤幹細胞耐藥、免疫清除白血病微小殘留病灶等多個方面。

南都記者瞭解到,白血病是一種累及造血幹細胞的惡性腫瘤,是最常見的血液系統惡性腫瘤。在我國白血病發病率為2.76/10萬。在惡性腫瘤死亡率中,白血病居第6位(男性)和第8位(女性),在兒童及35歲以下成人中則居第1位。

白血病發病原因至今尚不明確,目前較多的觀點認為與某些病毒感染,或與過量接觸放射性物質和某些化學物質如苯等有關。但外因總是通過內因起作用的,患者自身的免疫功能低下是發病的主要條件。不過林東軍教授表示,雖然超過50%的急性白血病患者為兒童,但近年來中老年人的發病人數也在逐年增加,每年全國有幾十萬的新增血液惡性腫瘤患者。

林東軍教授介紹,以往在廣州工作時,接手的很多患者都是深圳來的,現在中山醫來了深圳,深圳的患者就不再跑廣州了。除了要把深圳的患者留在深圳,中山七院血液內科也吸引了不少周邊城市的患者,目前病區內30%的患者來自外市,包括從廣州慕名而來的患者。“除了深圳之外,我們還要服務粵港澳大灣區的患者。” 林東軍教授說道。

南都記者瞭解到,中山七院二期工程完成後,血液內科病床將超過200張,這在廣東省排名前三,到時將滿足深圳及周邊患者的需求。